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练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课型之一,其课时数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约占总学时的五分之二,练习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无论从练习课的作用上看还是从比重上看,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练习课
基于平时对练习课的观察了解,练习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老师对练习课缺乏重视,常常把练习课上成了习题课、作业课,对练习课教学的认识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重考试轻育人。毋庸讳言,在目前考试仍作为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检测手段,考试分数仍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的情况下,为考试而练显然是一种无法回避的事实。练习课上经常听老师们会讲:“这个题目是考试中经常会考到的。”在他们看来,考什么我就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这使得不惜“因词伤义”也要围绕“得分点”转的现象大量出现。
2.重认知轻情意。很多老师认为,练习课主要任务就是巩固知识,使技能熟练化,自动化。他们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习题的编排及作业的评讲上。而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良好态度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课堂上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听讲,机械地记忆,没完没了地做题,完全丧失了探究的冲动、发现的惊喜、交流合作的愉快。对学生而言练习课意味着单调、枯燥和乏味。
3.重训练轻体悟。当把练习的作用定位在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已有技能的熟练化、自动化上时,大量的机械训练就不可避免。“熟能生巧”是老师们的至理名言。练习课就是训练课,习题一道道,题目一黑板一黑板,过度的练习虽然有助于学生解题熟练性的提高和解题经验的积累,但它却是牺牲学生的探究、发现、体验、感悟为代价的。失去了探究发现就失去了主动,失去了体验就失去了反思、失去了感悟就失去了创新。基于以上分析,面对当前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进行了 “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机渗透活动因素”的实践研究。
那么,“练习课中渗透活动因素”它区别与数学活动课,主要是指借鉴“活动课程理论”中的精华,并创造性地运用于练习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思想。所指的活动因素是以“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等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作为活动的基本因素。
研究有机渗透活动因素的策略,它是提高练习质量,增强活动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下面结合着案例谈谈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案例】
如:“素数和合数的练习”过关答题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的数( ),最小的素数( ),最小的合数( ),既是偶数又是素数的数( ),1-50之间既是素数又是奇数的数( )。
介绍欧几里得第一次证明素数是无穷的。
(2)3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1,这3个数是( )、( )、( ),其中合数有( )。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42,这个数是( ),它的因数有( ),其中素数有( ),奇数有( )。
介绍马林·梅森研究的 “梅森数”、“梅森素数”。
(3)9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
13的因数都是素数,13的倍数都是合数。( )
……
介绍欧拉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靠心算证明了一个10位数是素数,堪称当时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素数,这个数是2147483647。
4.写算式的游戏
把大于4的偶数写成两个数的和,这两个数既是奇数又是素数。介绍歌德巴赫猜想。
【反思】
有关素数、合数、奇数、偶数的综合练习,知识点较多,较分散,所以练习的形式以填空、判断为主,显得比较常规,比较枯燥。在设计的时候,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竞赛和好奇的心理,在题目的组织形式上作了较大的改变,将练习的内容分成板块,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将素数的相关背景与思想穿插其中。此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渗透了有关数学背景和思想,可谓一举两得。尤其是最后通过写算式游戏,介绍了歌德巴赫猜想,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那么除了运用这种相关内容的文化渗透来组织练习内容,还可以采用比赛加星、或者设计与其它学科整合的练习来组织练习内容。
活动的介入,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数学文化的介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练习才会有效,但我们要注意活动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注意活动度的把握,不是情绪越高越好;注意活动的安排要符合教学常规,开始轻快一点,中度要有紧张、深刻的思维,后段要有挑战性的题目;注意年级的差异性,低年级的活动要注重感性,高年级的活动要注重理性;注意传统性和活动性相结合;注意趣味性与有效性相统一。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编辑/杨帆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练习课
基于平时对练习课的观察了解,练习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老师对练习课缺乏重视,常常把练习课上成了习题课、作业课,对练习课教学的认识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重考试轻育人。毋庸讳言,在目前考试仍作为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检测手段,考试分数仍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的情况下,为考试而练显然是一种无法回避的事实。练习课上经常听老师们会讲:“这个题目是考试中经常会考到的。”在他们看来,考什么我就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这使得不惜“因词伤义”也要围绕“得分点”转的现象大量出现。
2.重认知轻情意。很多老师认为,练习课主要任务就是巩固知识,使技能熟练化,自动化。他们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习题的编排及作业的评讲上。而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良好态度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课堂上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听讲,机械地记忆,没完没了地做题,完全丧失了探究的冲动、发现的惊喜、交流合作的愉快。对学生而言练习课意味着单调、枯燥和乏味。
3.重训练轻体悟。当把练习的作用定位在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已有技能的熟练化、自动化上时,大量的机械训练就不可避免。“熟能生巧”是老师们的至理名言。练习课就是训练课,习题一道道,题目一黑板一黑板,过度的练习虽然有助于学生解题熟练性的提高和解题经验的积累,但它却是牺牲学生的探究、发现、体验、感悟为代价的。失去了探究发现就失去了主动,失去了体验就失去了反思、失去了感悟就失去了创新。基于以上分析,面对当前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进行了 “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机渗透活动因素”的实践研究。
那么,“练习课中渗透活动因素”它区别与数学活动课,主要是指借鉴“活动课程理论”中的精华,并创造性地运用于练习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思想。所指的活动因素是以“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等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作为活动的基本因素。
研究有机渗透活动因素的策略,它是提高练习质量,增强活动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下面结合着案例谈谈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案例】
如:“素数和合数的练习”过关答题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的数( ),最小的素数( ),最小的合数( ),既是偶数又是素数的数( ),1-50之间既是素数又是奇数的数( )。
介绍欧几里得第一次证明素数是无穷的。
(2)3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1,这3个数是( )、( )、( ),其中合数有( )。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42,这个数是( ),它的因数有( ),其中素数有( ),奇数有( )。
介绍马林·梅森研究的 “梅森数”、“梅森素数”。
(3)9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
13的因数都是素数,13的倍数都是合数。( )
……
介绍欧拉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靠心算证明了一个10位数是素数,堪称当时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素数,这个数是2147483647。
4.写算式的游戏
把大于4的偶数写成两个数的和,这两个数既是奇数又是素数。介绍歌德巴赫猜想。
【反思】
有关素数、合数、奇数、偶数的综合练习,知识点较多,较分散,所以练习的形式以填空、判断为主,显得比较常规,比较枯燥。在设计的时候,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竞赛和好奇的心理,在题目的组织形式上作了较大的改变,将练习的内容分成板块,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将素数的相关背景与思想穿插其中。此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渗透了有关数学背景和思想,可谓一举两得。尤其是最后通过写算式游戏,介绍了歌德巴赫猜想,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那么除了运用这种相关内容的文化渗透来组织练习内容,还可以采用比赛加星、或者设计与其它学科整合的练习来组织练习内容。
活动的介入,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数学文化的介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练习才会有效,但我们要注意活动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注意活动度的把握,不是情绪越高越好;注意活动的安排要符合教学常规,开始轻快一点,中度要有紧张、深刻的思维,后段要有挑战性的题目;注意年级的差异性,低年级的活动要注重感性,高年级的活动要注重理性;注意传统性和活动性相结合;注意趣味性与有效性相统一。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