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因“肛周疼痛伴发热7天”为主诉入院。患者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肿胀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伴明显坠胀感,大便时尤甚。同时伴有发热,体温持续在38~38.5℃。在当地某医院外科按“肛周脓肿”输液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发病第4天患者因肛周胀痛难忍,自行于会阴部用刀切开排脓,自述当时排出脓液约300ml,为稀薄褐色脓液,伴恶臭。为使疾病早日康复,患者用力挤压患处以尽力排净脓液。发病第5天患者开始出现寒颤高热,体温达39~40℃,同时发现会阴、阴囊及左腹股沟、左侧腹壁红肿,疼痛较前明显加剧,并伴有小便困难,尿道刺激症状。当地医生在抗炎治疗的基础上又给予“盐酸曲马多片”止痛治疗。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最高体温达40.3℃,因经济及其他问题当地医生一直未建议其手术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在发病第7天下午来我院求治。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痛苦面容,被动体位,查体欠合作。诉口渴,尿少。T 39.2℃,P 91次/分,R 22次/分,BP 90/60mmHg,心肺(-),平素体健,既往史无殊。否认药物食物无过敏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专科检查示左侧整个臀部、肛周、会阴、双侧阴囊及左腹股沟,左中下腹壁皮肤红肿,皮温增高,质硬,触痛(+++)。双侧阴囊及会阴部可触及捻发音。肛门截石位12点钟方位距肛缘约3cm可见一纵行约6cm破溃口(患者自行切开排脓口),溃口周围组织呈灰褐色,恶臭。因患者剧痛难忍,肛门指检、肛门镜未做。辅助检查,彩超示肛周、会阴及下腹部皮下组织水肿,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检查示WBC 29.1×10.9/L,中性细胞比率为91.2%;血生化示总蛋白59.1g/L,血蛋白29.3g/L,白球比1.0。入院诊断为肛周脓肿、广泛性坏死筋膜炎、感染性休克代偿期。患者入院后立即组织外科全体医生会诊,向患者家属下达病危通知单。首先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0g,替硝唑0.4g,盐酸左氧氟沙星0.2g静滴,每日2次。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0mg,静滴,每日1次。同时给予静脉营养,补液扩容、补充水电解质等综合措施救助。取创口脓液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度试验。创口每日消毒、引流。综合治疗36小时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体温未再超过38℃,血压稳定在110~120/70~80mmHg水平。复查血常规,WBC 19.0×10.9/L,中性细胞比率为82.8%,尿量2000~2500 ml/24小时,遂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手术治疗。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术区及肛内消毒后于患者原自做切口处梭形切开,扩大切口。探查脓腔广而深,脓腔内大量灰褐色坏死组织,脓液呈洗碗水样,稀薄,恶臭,量约200ml。探查其脓肿内口位于11点位肛窦处,先于切开,修剪创缘呈V字形以利引流。再探查发现脓腔纵横交错,左侧坐骨直肠窝脓腔大而深,其脓腔顶部距肛缘约12cm,脓腔几乎环绕肛门一周,尾骨尖漂浮游离。由患者原切口处向阴囊方向探查,见会阴间隙组织水肿重,有明显捻发音,可见阴茎脚及尿道球部外露。脓腔沿会阴皮下疏松组织向上蔓延,过左侧腹股沟至左中下腹壁。脓腔内广泛、大面积组织和筋膜坏死,呈灰褐色棉絮状。因脓肿大而广泛,且有多处纤维分隔,用手指钝性分离分隔,尽量完全切除坏死组织和筋膜。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左坐骨直肠窝、肛周、会阴、阴囊、左腹股沟、左中下腹壁共做7处切口引流。为留足皮桥,采取主灶切开对口旷置引流法。因脓腔宽大、位置深,各引流区间采取三重引流物,即0.8cm直径橡胶管1根,无菌手套袖口皮条2根,10号丝线5根。橡胶管中段剪3~5个侧孔,术后每天一次由橡胶管内注入双氧水、稀碘伏液、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及分泌物保证各引流通畅。术后第2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提示患者感染为枸橼酸杆菌,高敏药物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立即调整抗菌药物。术后第10天已见不到坏死组织,脓腔分泌物开始减少,逐渐祛除橡胶管。术后12天开始停止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后给予创面康复新液喷洒,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根据创面愈合情况及引流分泌物情况适时祛除手套皮筋。术后25天查体见各脓腔均基本闭合,分泌物已消失,祛除所有引流物后,嘱患者每天多坐,以压迫长期引流后所形成的瘘道促其闭合生长。术后50天回访,截石位12点方位尚有约2cm×2.5cm创面未完全愈合其余各引流切口及创面已全部愈合,肛门无变形,疤痕不明显,大小便功能均正常,肛周未发现形成肛瘘。
讨论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性疾病。该患者的坏死性筋膜炎是繼发于肛周脓肿的基础之上。坏死性筋膜炎常为多种致病细菌的混合感染,其发生发展速度快,常会伴有严重的毒血症,如治疗不及时及方法欠妥当,则有致患者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的可能。故肛肠科及外科医生一定要认识该疾病的凶险性及严重性。该病例患者发病前3天为一个单纯的肛周脓肿,因为没有正规及时的手术治疗而延误了病情。患者入院后经抗感染、激素冲击、营养支持治疗后休克状态得以纠正,立即手术治疗。术中尽力清除了坏死组织使各个分隔的脓腔贯通,以利于术后脓腔冲洗引流。坏死性筋膜炎为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所以术后脓腔多点多处敞开引流,创口不予包扎,每日双氧水、生理盐水等冲洗,主要是为了破坏深部组织的厌氧环境并促进坏死组织脱落、脓液引流,加快肉芽组织新生。所以说合适及时的手术方法、方式是治疗的根本。
另外细菌培养和药敏的检查为选择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在治疗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治疗期间静脉营养同样非常重要,机体在严重感染的状态下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积极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并在术后给予压积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改善了患者全身营养状态,增加了机体抵抗力,为该病的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患者,男,46岁,因“肛周疼痛伴发热7天”为主诉入院。患者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肿胀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伴明显坠胀感,大便时尤甚。同时伴有发热,体温持续在38~38.5℃。在当地某医院外科按“肛周脓肿”输液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发病第4天患者因肛周胀痛难忍,自行于会阴部用刀切开排脓,自述当时排出脓液约300ml,为稀薄褐色脓液,伴恶臭。为使疾病早日康复,患者用力挤压患处以尽力排净脓液。发病第5天患者开始出现寒颤高热,体温达39~40℃,同时发现会阴、阴囊及左腹股沟、左侧腹壁红肿,疼痛较前明显加剧,并伴有小便困难,尿道刺激症状。当地医生在抗炎治疗的基础上又给予“盐酸曲马多片”止痛治疗。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最高体温达40.3℃,因经济及其他问题当地医生一直未建议其手术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在发病第7天下午来我院求治。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痛苦面容,被动体位,查体欠合作。诉口渴,尿少。T 39.2℃,P 91次/分,R 22次/分,BP 90/60mmHg,心肺(-),平素体健,既往史无殊。否认药物食物无过敏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专科检查示左侧整个臀部、肛周、会阴、双侧阴囊及左腹股沟,左中下腹壁皮肤红肿,皮温增高,质硬,触痛(+++)。双侧阴囊及会阴部可触及捻发音。肛门截石位12点钟方位距肛缘约3cm可见一纵行约6cm破溃口(患者自行切开排脓口),溃口周围组织呈灰褐色,恶臭。因患者剧痛难忍,肛门指检、肛门镜未做。辅助检查,彩超示肛周、会阴及下腹部皮下组织水肿,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检查示WBC 29.1×10.9/L,中性细胞比率为91.2%;血生化示总蛋白59.1g/L,血蛋白29.3g/L,白球比1.0。入院诊断为肛周脓肿、广泛性坏死筋膜炎、感染性休克代偿期。患者入院后立即组织外科全体医生会诊,向患者家属下达病危通知单。首先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0g,替硝唑0.4g,盐酸左氧氟沙星0.2g静滴,每日2次。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0mg,静滴,每日1次。同时给予静脉营养,补液扩容、补充水电解质等综合措施救助。取创口脓液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度试验。创口每日消毒、引流。综合治疗36小时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体温未再超过38℃,血压稳定在110~120/70~80mmHg水平。复查血常规,WBC 19.0×10.9/L,中性细胞比率为82.8%,尿量2000~2500 ml/24小时,遂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手术治疗。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术区及肛内消毒后于患者原自做切口处梭形切开,扩大切口。探查脓腔广而深,脓腔内大量灰褐色坏死组织,脓液呈洗碗水样,稀薄,恶臭,量约200ml。探查其脓肿内口位于11点位肛窦处,先于切开,修剪创缘呈V字形以利引流。再探查发现脓腔纵横交错,左侧坐骨直肠窝脓腔大而深,其脓腔顶部距肛缘约12cm,脓腔几乎环绕肛门一周,尾骨尖漂浮游离。由患者原切口处向阴囊方向探查,见会阴间隙组织水肿重,有明显捻发音,可见阴茎脚及尿道球部外露。脓腔沿会阴皮下疏松组织向上蔓延,过左侧腹股沟至左中下腹壁。脓腔内广泛、大面积组织和筋膜坏死,呈灰褐色棉絮状。因脓肿大而广泛,且有多处纤维分隔,用手指钝性分离分隔,尽量完全切除坏死组织和筋膜。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左坐骨直肠窝、肛周、会阴、阴囊、左腹股沟、左中下腹壁共做7处切口引流。为留足皮桥,采取主灶切开对口旷置引流法。因脓腔宽大、位置深,各引流区间采取三重引流物,即0.8cm直径橡胶管1根,无菌手套袖口皮条2根,10号丝线5根。橡胶管中段剪3~5个侧孔,术后每天一次由橡胶管内注入双氧水、稀碘伏液、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及分泌物保证各引流通畅。术后第2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提示患者感染为枸橼酸杆菌,高敏药物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立即调整抗菌药物。术后第10天已见不到坏死组织,脓腔分泌物开始减少,逐渐祛除橡胶管。术后12天开始停止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后给予创面康复新液喷洒,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根据创面愈合情况及引流分泌物情况适时祛除手套皮筋。术后25天查体见各脓腔均基本闭合,分泌物已消失,祛除所有引流物后,嘱患者每天多坐,以压迫长期引流后所形成的瘘道促其闭合生长。术后50天回访,截石位12点方位尚有约2cm×2.5cm创面未完全愈合其余各引流切口及创面已全部愈合,肛门无变形,疤痕不明显,大小便功能均正常,肛周未发现形成肛瘘。
讨论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性疾病。该患者的坏死性筋膜炎是繼发于肛周脓肿的基础之上。坏死性筋膜炎常为多种致病细菌的混合感染,其发生发展速度快,常会伴有严重的毒血症,如治疗不及时及方法欠妥当,则有致患者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的可能。故肛肠科及外科医生一定要认识该疾病的凶险性及严重性。该病例患者发病前3天为一个单纯的肛周脓肿,因为没有正规及时的手术治疗而延误了病情。患者入院后经抗感染、激素冲击、营养支持治疗后休克状态得以纠正,立即手术治疗。术中尽力清除了坏死组织使各个分隔的脓腔贯通,以利于术后脓腔冲洗引流。坏死性筋膜炎为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所以术后脓腔多点多处敞开引流,创口不予包扎,每日双氧水、生理盐水等冲洗,主要是为了破坏深部组织的厌氧环境并促进坏死组织脱落、脓液引流,加快肉芽组织新生。所以说合适及时的手术方法、方式是治疗的根本。
另外细菌培养和药敏的检查为选择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在治疗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治疗期间静脉营养同样非常重要,机体在严重感染的状态下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积极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并在术后给予压积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改善了患者全身营养状态,增加了机体抵抗力,为该病的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