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中心检查8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和8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将8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对其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进行检验;将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其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健康人群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明显升高,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
慢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慢性肾炎,多发生于青、中年男性。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慢性肾炎早期应该针对其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殖、减轻肾脏硬化。然而,目前临床上用以评价肾功能的指标(血中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淀粉酶、微量白蛋白等)不适合评估早期肾功能损害[1]。本文就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对慢性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评估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9年5月~2012年5月中心检查8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和8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观察组87例,男57例,女30例;年龄16~43岁,平均31.3±10.1岁;病程19天~10个月。对照组87例,男55例,女32例;年龄17~42岁,平均30.8±10.9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研究方法:①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给予所有被研究对象自行收集24小时尿液,收集尿液的容器加入適量防腐剂二甲苯,并记录总尿液量,尿液混匀后,取尿液5ml,用以测定尿微量白蛋白。②血清胱抑素C检测:对所有被研究对象抽取桡静脉血约5ml,室温下静置凝固后,于3500r/分,离心10分钟,取血清,用以测定血清胱抑素C。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健康人群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39.83±7.24mg/L,血清胱抑素C 2.11±1.02mg/L;对照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10.12±2.00mg/L,血清胱抑素C 0.81±0.17mg/L。两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较,见表2。
讨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直接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等常引起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尿微量白蛋白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之一。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少于20mg/L。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20~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尿微量白蛋白,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
胱抑素C,亦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一种由1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kDa的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胱抑素C基因在包括肾、肝、胰、肠、胃、肺及胎盘等组织中持续地转录和表达,不受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的影响。人体在正常状况下,血清胱抑素C浓度相对稳定,维持在0.6~1.03mg/L。循环系统中的胱抑素C仅能被肾小球滤过而清除,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重吸收后被完全代谢分解,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因此,血中胱抑素C浓度由肾小球滤过率决定,不受性别、年龄、饮食等外因的影响,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标志物[2,3]。
本文选择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作为诊断慢性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指标。通过对比分析8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和87例健康体检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表明,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病情的观察指标。
参考文献
1刘凯,陆晨,刘红,等.尿胱抑素C联合尿转铁蛋白与尿β2-微球蛋白联合尿微量白蛋白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3):249-251.
2张衍胜,王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2):13-14.
3张霞.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1,25(1):36-37.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
慢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慢性肾炎,多发生于青、中年男性。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慢性肾炎早期应该针对其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殖、减轻肾脏硬化。然而,目前临床上用以评价肾功能的指标(血中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淀粉酶、微量白蛋白等)不适合评估早期肾功能损害[1]。本文就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对慢性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评估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9年5月~2012年5月中心检查8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和8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观察组87例,男57例,女30例;年龄16~43岁,平均31.3±10.1岁;病程19天~10个月。对照组87例,男55例,女32例;年龄17~42岁,平均30.8±10.9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研究方法:①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给予所有被研究对象自行收集24小时尿液,收集尿液的容器加入適量防腐剂二甲苯,并记录总尿液量,尿液混匀后,取尿液5ml,用以测定尿微量白蛋白。②血清胱抑素C检测:对所有被研究对象抽取桡静脉血约5ml,室温下静置凝固后,于3500r/分,离心10分钟,取血清,用以测定血清胱抑素C。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健康人群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39.83±7.24mg/L,血清胱抑素C 2.11±1.02mg/L;对照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10.12±2.00mg/L,血清胱抑素C 0.81±0.17mg/L。两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较,见表2。
讨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直接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等常引起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尿微量白蛋白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之一。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少于20mg/L。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20~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尿微量白蛋白,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
胱抑素C,亦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一种由1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kDa的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胱抑素C基因在包括肾、肝、胰、肠、胃、肺及胎盘等组织中持续地转录和表达,不受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的影响。人体在正常状况下,血清胱抑素C浓度相对稳定,维持在0.6~1.03mg/L。循环系统中的胱抑素C仅能被肾小球滤过而清除,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重吸收后被完全代谢分解,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因此,血中胱抑素C浓度由肾小球滤过率决定,不受性别、年龄、饮食等外因的影响,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标志物[2,3]。
本文选择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作为诊断慢性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指标。通过对比分析8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和87例健康体检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表明,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病情的观察指标。
参考文献
1刘凯,陆晨,刘红,等.尿胱抑素C联合尿转铁蛋白与尿β2-微球蛋白联合尿微量白蛋白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3):249-251.
2张衍胜,王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2):13-14.
3张霞.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1,25(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