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诵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传统的听名家诵读或者教师诵读、学生自由读等诵读形式,往往只是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流于肤浅。无法深入地去咀嚼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创新。
关键词:创造性诵读诗歌教学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a)-0108-01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想要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所阐释的道理都是要靠声情并茂的诵读来实现的。可是,由于时代相隔久远,运用传统的诵读方式,学生对于诗歌仅仅是理解了其字面意思,浮光掠影,很难深入地去体味诗歌本身所独具的音乐美、情感美,更不能去思索诗人在诗歌中所营造的意境和所要抒发的情感。那么,如何能够引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对诗歌产生深入学习的欲望呢?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其实诵读也是可以具有创造性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诗文,不仅要有意识地积累,而且要有自己的感悟、理解,要能灵活的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对诗歌只是一味死记,既体味不到诗歌的情也感受不到诗歌的美,久而久之,还会对于古诗歌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说,要让学生爱上诗歌,首先要让他们爱上诵读诗歌。吟诵品味之中,学生自然会被作者所抒发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触动,自然会被作品高超的艺术手法而惊叹折服,进而产生学习诗歌的强烈兴趣,体会到诗歌学习的乐趣。
由于诗歌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等因诵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的相异会有不同理解,而且许多诗歌作品本身具有理解的多义性,这些都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行创造性地诵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们可以依据诵读教学所提供的诗歌作蓝本,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诗歌基调的把握、情感的控制、声音高低快慢轻重的处理,灵活地加以运用,展示出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创作品。譬如在诵读李白的《将进酒》这篇诗歌时,学生们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有的同学是以一人为主诵,另外几名同学在诗歌需要加强语气的语句部分,对语句进行重复,整个诵读类似于演唱中的主唱和和声的结合。一咏三叹,李白酒醉狂癫的情态被他们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在诵读《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的时候,同学们分角色来读,在诵读到焦仲卿和刘兰芝分别的部分,学生用时下流行的情歌旋律将其唱了出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富有创造性的诵读时诗歌教学中的亮点,但不是全部。学生们在欣赏完彼此的诵读之后,还会就各自的诵读进行点评和热烈的讨论,这一环节里整个课堂的氛围非常民主,学生就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及诵读技巧的处理质疑解疑,畅所欲言,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诗歌教学由于学生的富有个性特色的诵读和你争我辩的讨论而显得精彩纷呈。
自从我的诗歌教学中加入了创造性诵读读后,课堂气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浓厚了,求知的欲望强烈了。因为他们体味到了创造性诵读表演带给他们的喜悦。这种学习上的愉悦体验让他们更加热衷于深入地探索和理解诗歌。为了使自己的诵读更完美,更有创造性,寻找到最适合的诵读方式,学生们势必要对诗歌本身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查找资料,了解诗歌作者的生平和际遇,诗歌的写作背景,研究诗歌的深层含义等等。整个过程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个准备参与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创造性诵读从某种程度上还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加强了学习小组内的团结协作。诵读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激荡之后,一个重要的环节,还在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评析,进行理性的思考。这就使学生潜在的能力就得到了开发。有的时候,一首诗歌需要多人合作才会演绎的更完美。为了将老师布置的诵读任务完成的最好,学习小组内部会事先分好工,有人负责收集资料,有人负责配乐,有人负责扫清字词障碍,最后几个小组成员再一起研究讨论运用何种方式诵读,不知不觉间,小组乃至班级的凝聚力便一点点增加了。这点可以说是在学习之余的一个收获吧。
再次,创造性诵读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因为选进中学生诵读范围内的诗篇都是我国历代最优秀最杰出的美文代表,吟诵鉴赏之余,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优秀的品质时时激荡着学生、滋养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精神得以净化,道德得以规范,品质得以高尚。而创造性诵读又以学生自己的理解对诗歌进行了创造性的演绎,学生在与作品作者同悲欢共喜乐中,这些千古不朽之作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操。另外,学生在诵读演绎之后对作品的鉴赏,一方面,学生对作品真善美、假恶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在明辨是非曲直中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创造性诵读所营造的既让学生民主地大胆地发表见解,又互助合作地互相探索的课堂氛围,也使学生有主见、不随波逐流,又能团结协作的人格的形成有了可能。
当然,在尝试诗歌的创造性诵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有的同学一味地追求创造性,不顾诗歌的意境,肆意改变文本,或者朗诵的节奏不符合诗人的感情基调等等,这说明,创造性诵读需要把握尺度,该如何把握创造尺度,这还需要教师的适当指点和正确引导。
关键词:创造性诵读诗歌教学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a)-0108-01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想要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所阐释的道理都是要靠声情并茂的诵读来实现的。可是,由于时代相隔久远,运用传统的诵读方式,学生对于诗歌仅仅是理解了其字面意思,浮光掠影,很难深入地去体味诗歌本身所独具的音乐美、情感美,更不能去思索诗人在诗歌中所营造的意境和所要抒发的情感。那么,如何能够引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对诗歌产生深入学习的欲望呢?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其实诵读也是可以具有创造性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诗文,不仅要有意识地积累,而且要有自己的感悟、理解,要能灵活的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对诗歌只是一味死记,既体味不到诗歌的情也感受不到诗歌的美,久而久之,还会对于古诗歌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说,要让学生爱上诗歌,首先要让他们爱上诵读诗歌。吟诵品味之中,学生自然会被作者所抒发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触动,自然会被作品高超的艺术手法而惊叹折服,进而产生学习诗歌的强烈兴趣,体会到诗歌学习的乐趣。
由于诗歌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等因诵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的相异会有不同理解,而且许多诗歌作品本身具有理解的多义性,这些都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行创造性地诵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们可以依据诵读教学所提供的诗歌作蓝本,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诗歌基调的把握、情感的控制、声音高低快慢轻重的处理,灵活地加以运用,展示出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创作品。譬如在诵读李白的《将进酒》这篇诗歌时,学生们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有的同学是以一人为主诵,另外几名同学在诗歌需要加强语气的语句部分,对语句进行重复,整个诵读类似于演唱中的主唱和和声的结合。一咏三叹,李白酒醉狂癫的情态被他们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在诵读《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的时候,同学们分角色来读,在诵读到焦仲卿和刘兰芝分别的部分,学生用时下流行的情歌旋律将其唱了出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富有创造性的诵读时诗歌教学中的亮点,但不是全部。学生们在欣赏完彼此的诵读之后,还会就各自的诵读进行点评和热烈的讨论,这一环节里整个课堂的氛围非常民主,学生就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及诵读技巧的处理质疑解疑,畅所欲言,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诗歌教学由于学生的富有个性特色的诵读和你争我辩的讨论而显得精彩纷呈。
自从我的诗歌教学中加入了创造性诵读读后,课堂气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浓厚了,求知的欲望强烈了。因为他们体味到了创造性诵读表演带给他们的喜悦。这种学习上的愉悦体验让他们更加热衷于深入地探索和理解诗歌。为了使自己的诵读更完美,更有创造性,寻找到最适合的诵读方式,学生们势必要对诗歌本身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查找资料,了解诗歌作者的生平和际遇,诗歌的写作背景,研究诗歌的深层含义等等。整个过程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个准备参与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创造性诵读从某种程度上还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加强了学习小组内的团结协作。诵读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激荡之后,一个重要的环节,还在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评析,进行理性的思考。这就使学生潜在的能力就得到了开发。有的时候,一首诗歌需要多人合作才会演绎的更完美。为了将老师布置的诵读任务完成的最好,学习小组内部会事先分好工,有人负责收集资料,有人负责配乐,有人负责扫清字词障碍,最后几个小组成员再一起研究讨论运用何种方式诵读,不知不觉间,小组乃至班级的凝聚力便一点点增加了。这点可以说是在学习之余的一个收获吧。
再次,创造性诵读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因为选进中学生诵读范围内的诗篇都是我国历代最优秀最杰出的美文代表,吟诵鉴赏之余,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优秀的品质时时激荡着学生、滋养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精神得以净化,道德得以规范,品质得以高尚。而创造性诵读又以学生自己的理解对诗歌进行了创造性的演绎,学生在与作品作者同悲欢共喜乐中,这些千古不朽之作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操。另外,学生在诵读演绎之后对作品的鉴赏,一方面,学生对作品真善美、假恶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在明辨是非曲直中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创造性诵读所营造的既让学生民主地大胆地发表见解,又互助合作地互相探索的课堂氛围,也使学生有主见、不随波逐流,又能团结协作的人格的形成有了可能。
当然,在尝试诗歌的创造性诵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有的同学一味地追求创造性,不顾诗歌的意境,肆意改变文本,或者朗诵的节奏不符合诗人的感情基调等等,这说明,创造性诵读需要把握尺度,该如何把握创造尺度,这还需要教师的适当指点和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