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任重而道远,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从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具体论述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 作文;指导;兴趣;能力;引导;实践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头戏,它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作文教学历来让教师感到头疼,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笔者认为:只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实施优化的教学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调节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的作文素质就会稳步提高,作文教学就一定会有起色。那么,如何进行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指导?我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写作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已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很有道理。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作文的内动力,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和升华,能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而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通过与实践性活动掌握丰富的写作材料,老师更要善于利用实践性活动本身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是从以下方面入手的。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等去诱发兴趣,利用作文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就应千方百计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并在作文中流露真实自然。如在写《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指导时,就可以先带领学生玩“长江——黄河”的游戏。在活动中用一些轻松的语言,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其他同学的情绪等。活动结束后,先让学生谈活动的感受,进一步追问是从哪些情节中体会到。这一滑稽游戏有趣且有意义,创设了情境,学生的写作兴致好,感受深,学生的作文就写得真情实感。
2.给予启发,挖掘素材
许多学生认为只有反映人物的好思想、好品德的人与事,才能写进作文,当然作文要写有意义的事,但并不是有意义的事都是好人好事。因而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感受较深的人与事。其实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写作素材,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特别是与别人的日常交往中,就有许多的素材,这就让学生善于捕捉,挖掘素材,如可以让学生采访自己爸爸的童年,即了解爸爸小时候的生活状况,了解爸爸童年时玩的游戏,了解爸爸儿时的趣事等等,然后再指导学生在日记中或作文中写一写“爸爸的童年”。这样,启发指示,帮助挖掘素材,不仅增进了学生和家长交流的深度,也提高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的兴趣和能力。
总之,在指导小学生作文写作时,尽量激发写作兴趣。当然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即使有满腔热情也是不可能完成佳世名作的,因而还需要从写作能力技能进行培养。
二、写作能力的培养
加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中心有内容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教师的积极引导
只有作为主导一方的教师以有新意的方式并引导得法,才可能有学生无穷想象的空间。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所感都是有限的,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他们写作文时就无话可说、没有材料可用,就会无从下手。
所以要让学生记住熟人熟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呢?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求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养成观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观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去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2)教师可以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最终成为知识的占用者,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及时给予肯定,学生的思考更加灵活,使创新得意体现,同时,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作文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找到思维僵化的突破口,促成灵感的生成。灵感的触发,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面,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深入实践,以众多材料的积累和思维的训练为基础,使其集中到一个思维的归宿。运用与写作过程中,会把文章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学生的实践努力
(1)基础积累,有效仿写。仿写的训练方式有三种:仿句,仿段,仿篇。仿句仿段都是为了给仿篇作准备。先句,后段,再篇,这是仿写的顺序。教师应依照这个顺序,循序渐进,分年级,由低到高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句子的仿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结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段落的仿写,可以从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来进行仿写。从仿写中使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篇的仿写,主要是从结构和写法上进行模仿。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一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弄清整体和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即掌握文章的章法和逻辑分析。
(2)多做修改,进步提高。俗话是“文章不厌千回改。”《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作文的修改包括两个方面: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也包括老师对学生的修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文章进行修改:读第一遍,寻找并修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明显的病句(学生马上进行修改);改完后读第二遍,看看各个段落之间是否连接自然,读起来是否流利,通畅,在感受别扭的地方进行修改(学生继续修改);改完后读第三遍,看能不能在哪些地方适合加入一些好的词句,或者把一些句子稍微“装修”一下(学生着手修饰语句),读第四遍……接下来,同桌之间互换一下,相互修改,指出对方的“当局者迷”,以“旁观者清”的身份加以修改,指出优劣。最后交给老师,进行最后的指导。
总之,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任重而道遠,既要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又要学生个人的主观努力。只有双方共同配合,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习作教与学的合作愉快。从而很好地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
关键词: 作文;指导;兴趣;能力;引导;实践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头戏,它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作文教学历来让教师感到头疼,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笔者认为:只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实施优化的教学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调节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的作文素质就会稳步提高,作文教学就一定会有起色。那么,如何进行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指导?我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写作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已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很有道理。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作文的内动力,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和升华,能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而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通过与实践性活动掌握丰富的写作材料,老师更要善于利用实践性活动本身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是从以下方面入手的。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等去诱发兴趣,利用作文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就应千方百计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并在作文中流露真实自然。如在写《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指导时,就可以先带领学生玩“长江——黄河”的游戏。在活动中用一些轻松的语言,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其他同学的情绪等。活动结束后,先让学生谈活动的感受,进一步追问是从哪些情节中体会到。这一滑稽游戏有趣且有意义,创设了情境,学生的写作兴致好,感受深,学生的作文就写得真情实感。
2.给予启发,挖掘素材
许多学生认为只有反映人物的好思想、好品德的人与事,才能写进作文,当然作文要写有意义的事,但并不是有意义的事都是好人好事。因而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感受较深的人与事。其实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写作素材,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特别是与别人的日常交往中,就有许多的素材,这就让学生善于捕捉,挖掘素材,如可以让学生采访自己爸爸的童年,即了解爸爸小时候的生活状况,了解爸爸童年时玩的游戏,了解爸爸儿时的趣事等等,然后再指导学生在日记中或作文中写一写“爸爸的童年”。这样,启发指示,帮助挖掘素材,不仅增进了学生和家长交流的深度,也提高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的兴趣和能力。
总之,在指导小学生作文写作时,尽量激发写作兴趣。当然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即使有满腔热情也是不可能完成佳世名作的,因而还需要从写作能力技能进行培养。
二、写作能力的培养
加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中心有内容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教师的积极引导
只有作为主导一方的教师以有新意的方式并引导得法,才可能有学生无穷想象的空间。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所感都是有限的,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他们写作文时就无话可说、没有材料可用,就会无从下手。
所以要让学生记住熟人熟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呢?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求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养成观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观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去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2)教师可以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最终成为知识的占用者,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及时给予肯定,学生的思考更加灵活,使创新得意体现,同时,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作文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找到思维僵化的突破口,促成灵感的生成。灵感的触发,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面,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深入实践,以众多材料的积累和思维的训练为基础,使其集中到一个思维的归宿。运用与写作过程中,会把文章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学生的实践努力
(1)基础积累,有效仿写。仿写的训练方式有三种:仿句,仿段,仿篇。仿句仿段都是为了给仿篇作准备。先句,后段,再篇,这是仿写的顺序。教师应依照这个顺序,循序渐进,分年级,由低到高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句子的仿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结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段落的仿写,可以从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来进行仿写。从仿写中使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篇的仿写,主要是从结构和写法上进行模仿。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一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弄清整体和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即掌握文章的章法和逻辑分析。
(2)多做修改,进步提高。俗话是“文章不厌千回改。”《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作文的修改包括两个方面: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也包括老师对学生的修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文章进行修改:读第一遍,寻找并修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明显的病句(学生马上进行修改);改完后读第二遍,看看各个段落之间是否连接自然,读起来是否流利,通畅,在感受别扭的地方进行修改(学生继续修改);改完后读第三遍,看能不能在哪些地方适合加入一些好的词句,或者把一些句子稍微“装修”一下(学生着手修饰语句),读第四遍……接下来,同桌之间互换一下,相互修改,指出对方的“当局者迷”,以“旁观者清”的身份加以修改,指出优劣。最后交给老师,进行最后的指导。
总之,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任重而道遠,既要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又要学生个人的主观努力。只有双方共同配合,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习作教与学的合作愉快。从而很好地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