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前面几期的杂志中我们陆续给大家介绍了数码相机的焦距,ISO等参数的秘密,下面就让我们去看一个更实用的功能——防抖。现在每家相机厂商都有防抖技术,你知道其中的差别在哪里吗?
为什么我拍的照片模糊了?
收腹、深呼吸、端稳相机、轻按快门,“喀嚓”……咦,这么标准的动作拍出来怎么还是模糊的呢?很多朋友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在你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拿相机的手发生了抖动,所以拍摄出的照片就会出现重影。
周围光线不足、相机所需的曝光时间过长时,此类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明显。而此时你就需要开启相机的“防抖功能”,它可以帮助你拍摄到清晰的照片。
我的相机是电子防抖,别人的却是光学防抖,有什么区别呢?
电子防抖:电子防抖是一种“软件防抖应用”,它利用相机处理器的计算能力按照一定的算法对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补偿部分因抖动造成的模糊问题。但是这种方式效果毕竟有效,其好处在于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电路与设计、成本低廉,非常适合超便携的数码相机。以富士为首的部分厂商就宣传“自然防抖(ISO防抖)”,可以达到相当优秀的防抖效果,并且能够提高照片亮度。含量最高的一类防抖技术。当相机(或者镜头)发生抖动的时候,相关电路就会控制镜片来进行光学补偿。光学防抖的效果非常好,但是高昂的造价和复杂的制造工艺限制了它的用途,而且耗电量非常高。代表技术有佳能的“OpticalIS”、尼康的“VR”等,具体产品有佳能IXUS 860 IS、A720IS、尼康P5100等。
传感器防抖:除了前两种防抖技术之外,传感器防抖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类,不过这种技术移动的不是镜片,而是CCD/CMOS芯片;所以它和光学防抖一样同属于“机械防抖”,但人们更习惯的将它划为一种半机械/半电子防抖技术。因为它在移动感光芯片的同时,也会在信号电路上做出补偿。这种方式的效果介于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之间,比光学防抖更省电一些。代表产品如奥林巴斯的4/3系统等。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现在很多相机产品并不是只有一类防抖技术,而是互相交叉和渗透。例如有些相机同时具备电子防抖和光学防抖,有些单反相机机身就具备传感器防抖技术,同时还可以使用带有光学防抖技术的镜头等等。
什么叫“安全快门”,有了安全快门还需要防抖吗?
很多朋友可能都听说过“安全快门”这个词,不过它不是指保护相机安全的快门;而是指拍摄时的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低于安全快门就可以得到相对清晰的照片——“安全快门”也因此而得名。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厂商给出的安全快门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参考值。安全快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使用者的臂力、拍摄姿势、拍摄习惯以及所使用的相机等等;而且就算对同一台相机,使用长焦端和使用广角端时安全快门也不尽相同(主要是长焦端更容易受到抖动的影响)。对于大家日常使用的相机(包括单反相机搭配标准镜头),曝光时间建议不要超过1/60s;当曝光时间比安全快门更长时,就需要打开防抖技术,甚至使用三脚架等辅助固定方式。
我们在哪些情况下最需要“防抖”?
防抖虽好,但是相机的电池毕竟容量有限,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打开相机的防抖功能。有些场合我们不需要防抖也可以正常拍摄;而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我们就非常需要打开相机的防抖功能。
使用相机的长焦端拍摄
使用相机的长焦端拍摄时,镜头会大部分伸出机身,此时机身即便有轻微的抖动都可能对相片造成极大影响。对于那些变焦能力在10倍以上的长焦数码相机来说,在长焦端拍摄时打开防抖功能将极大提高照片拍摄的成功率。对于超过200mm的单反相机镜头来说,一般都会配备光学防抖功能,这也是同样的道理。
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夜晚)拍摄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拍摄时,尤其在那些没有开启闪光灯的场合,我们往往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此时很容易因为机身抖动造成模糊不清,这时就需要开启相机的防抖功能。
在运动的物体上拍摄
有时候被拍摄的物体并没有移动,但是我们自己处在运动的汽车、火车及其它交通工具上时,也很容易因为抖动造成照片模糊。此时打开防抖功能,将可以有效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为什么我拍的照片模糊了?
收腹、深呼吸、端稳相机、轻按快门,“喀嚓”……咦,这么标准的动作拍出来怎么还是模糊的呢?很多朋友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在你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拿相机的手发生了抖动,所以拍摄出的照片就会出现重影。
周围光线不足、相机所需的曝光时间过长时,此类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明显。而此时你就需要开启相机的“防抖功能”,它可以帮助你拍摄到清晰的照片。
我的相机是电子防抖,别人的却是光学防抖,有什么区别呢?
电子防抖:电子防抖是一种“软件防抖应用”,它利用相机处理器的计算能力按照一定的算法对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补偿部分因抖动造成的模糊问题。但是这种方式效果毕竟有效,其好处在于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电路与设计、成本低廉,非常适合超便携的数码相机。以富士为首的部分厂商就宣传“自然防抖(ISO防抖)”,可以达到相当优秀的防抖效果,并且能够提高照片亮度。含量最高的一类防抖技术。当相机(或者镜头)发生抖动的时候,相关电路就会控制镜片来进行光学补偿。光学防抖的效果非常好,但是高昂的造价和复杂的制造工艺限制了它的用途,而且耗电量非常高。代表技术有佳能的“OpticalIS”、尼康的“VR”等,具体产品有佳能IXUS 860 IS、A720IS、尼康P5100等。
传感器防抖:除了前两种防抖技术之外,传感器防抖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类,不过这种技术移动的不是镜片,而是CCD/CMOS芯片;所以它和光学防抖一样同属于“机械防抖”,但人们更习惯的将它划为一种半机械/半电子防抖技术。因为它在移动感光芯片的同时,也会在信号电路上做出补偿。这种方式的效果介于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之间,比光学防抖更省电一些。代表产品如奥林巴斯的4/3系统等。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现在很多相机产品并不是只有一类防抖技术,而是互相交叉和渗透。例如有些相机同时具备电子防抖和光学防抖,有些单反相机机身就具备传感器防抖技术,同时还可以使用带有光学防抖技术的镜头等等。
什么叫“安全快门”,有了安全快门还需要防抖吗?
很多朋友可能都听说过“安全快门”这个词,不过它不是指保护相机安全的快门;而是指拍摄时的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低于安全快门就可以得到相对清晰的照片——“安全快门”也因此而得名。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厂商给出的安全快门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参考值。安全快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使用者的臂力、拍摄姿势、拍摄习惯以及所使用的相机等等;而且就算对同一台相机,使用长焦端和使用广角端时安全快门也不尽相同(主要是长焦端更容易受到抖动的影响)。对于大家日常使用的相机(包括单反相机搭配标准镜头),曝光时间建议不要超过1/60s;当曝光时间比安全快门更长时,就需要打开防抖技术,甚至使用三脚架等辅助固定方式。
我们在哪些情况下最需要“防抖”?
防抖虽好,但是相机的电池毕竟容量有限,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打开相机的防抖功能。有些场合我们不需要防抖也可以正常拍摄;而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我们就非常需要打开相机的防抖功能。
使用相机的长焦端拍摄
使用相机的长焦端拍摄时,镜头会大部分伸出机身,此时机身即便有轻微的抖动都可能对相片造成极大影响。对于那些变焦能力在10倍以上的长焦数码相机来说,在长焦端拍摄时打开防抖功能将极大提高照片拍摄的成功率。对于超过200mm的单反相机镜头来说,一般都会配备光学防抖功能,这也是同样的道理。
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夜晚)拍摄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拍摄时,尤其在那些没有开启闪光灯的场合,我们往往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此时很容易因为机身抖动造成模糊不清,这时就需要开启相机的防抖功能。
在运动的物体上拍摄
有时候被拍摄的物体并没有移动,但是我们自己处在运动的汽车、火车及其它交通工具上时,也很容易因为抖动造成照片模糊。此时打开防抖功能,将可以有效提高照片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