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虽然可为建筑工程发挥较大的作用和经济价值,但因结构厚、体型大、工艺复杂等缺陷,导致其常发生温度裂缝问题,最终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本文以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为切入点,对其控制措施予以详细探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与控制
前言
土木工程的发展,促使其成为建筑业的“经济命脉”。伴随建筑功能的与日俱增,其需求面也在发生质的改变。如对大体积混凝土以高强度、工艺简便和施工快的优势,在建筑工程的得以广泛运用。其中,水泥作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核心成分,于混凝土收缩和冷凝环节以水化热的形式,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最终诱发温度裂缝。而在此过程中,如何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与控制工作,俨然已成为建筑业关注的焦点。
一、工程案例
某市某大厦位于该市繁华路段,其中地上24层、地下1层,总建筑高度为100m;主楼以筏板为主,厚度为2.1m、尺寸为46.2m×36.3m,选用C35级配抗渗防水混凝土(等级为P8)。经实际调查与测算工作的开展,可知混凝土总浇筑量为3920m3,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范畴,即需采用连续浇筑手段。在本工程项目中,为有效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以冷却管预埋的方式,对其内部实施通水降温,并在表面以毛毯覆盖的形式达到保温效果,但仍存有温度裂缝状况,最终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
(一)设计因素
由设计因素导致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尤为严峻。即在温度影响下,大体积混凝土发生应力集中状况,并通过对内结构的作用,诱发结构裂缝。与此同时,配置钢筋数量不合理,如过多或过少均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结构裂缝。若要从根本上避免该类问题的发生,则应对混凝土构件变形、收缩问题进行综合思考,结合科学且合理的设计流程,方可有效规避温度裂缝问题的发生。而在此过程中,混凝土等级超标也是诱发温度裂缝的主要成因,究其根本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灰量过大,和预期比例间存在偏差。
(二)水化热因素
水泥水化热问题,也是导致大体积混凝温度裂缝的关键因素。经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表面系数过低、断面过厚等指标均为温度裂缝的衍生创造条件,而水泥经水化热作用发生热量释放,但却因该部分热量处于混凝土结构内部,不易散发,致使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通过内外压应力、拉应力的变化,显著增加混凝土抗拉强度。若未在此过程中对其予以有效控制,则会因抗拉强度的超出,引发混凝土温度裂缝。
(三)外界环境
外界环境的作用,是诱发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关键。其原因在于:外界环境的持续变化,使其温度条件也存在明显改变,致使混凝土浇筑温度呈现比例变动,即温度骤降条件下,混凝土内外温度则会显著较大,最终因超出规定温差而发生温度裂缝。换而言之,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混凝土内外均会呈现温差变化,即温差控制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核心手段。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策略
(一)温差控制
首先,中低热水泥。水泥标号、品种均会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影响,而中低热水泥的选择,结合粉煤灰、矿渣等掺合料的添加,可在某种程度上达至降温效果。对此,在实际混凝土配制中,应保持水泥强度、混凝土强度间的相同性,若其标号过低,则会缩减混凝土强度,诱发裂缝;若标号过高,则会加大混凝土收缩性能。
其次,外加剂/混合材料。混凝土配制期间,外加剂的掺入,可显著实现混凝土性能的优化,如部分外加剂,可提升混凝土和易性,增加泵送效果;缓凝剂可延长混凝土初凝周期;木钙粉可对水泥水化热问题实施控制;引气剂可提升混凝土抗渗性与抗冻性。此外,粉煤灰的加入,可将混凝土内部温度将20-25%。
最后,粗细骨料。粗细骨料的筛选与级配,均对混凝土承载力存在本质作用。即在相关实验论证下,总骨料标准明确,粗骨料越多,则证明混凝土抗裂眭和抗拉性越强;骨料粒径越大,则其吸水性越强,越不易发生温度裂缝。总之,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尽量选择大粒径、连续级配的粗细骨料,以此实现对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把控。
(二)降低降温速率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若在强度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温度应在合理范围内,切忌不可过高。其中,混凝土降温速率控制的方式,可有效发挥其松弛效应的优势。在此过程中,降低降温速率的措施如下,若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则可通过冷却管铺设的方式,以冷却水的循环作用,实现降温;待混凝土浇筑后,草袋铺设、洒水养护等手段,可对其内外温差加以控制,并保证养护天数的充足,以此从源头上预防混凝土温度裂缝。
(三)强化混凝土拉伸值
关于混凝土拉伸值的强化,应在拌和前进行,即通过对集料含泥量的把控,达至最佳配比等级。若因含泥量相对较大,则会因温度效应的限制,增加混凝土结构变形几率,即内部应力显著高于抗拉强度,致使温度裂缝的发生。而在混凝土二次投料环节,对骨料、水泥浆等材料予以充分接触,如高弹模骨架、低吸水率等骨料的选择;模板边缘与拐角处可通过小振捣棒的使用,对其实施二次振捣;若在钢筋数量允许的条件下,可对混凝土表层附着部分钢筋,既是对其极限应力的提升,又可降低结构收缩几率,避免温度裂缝。
(四)优化构造设计
活动层布设: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外界接触点的明确,结合活动层的布设,可有效降低外约束作用力与温度应力;特殊结构设计中小直径构造筋的选择,可避免混凝土开裂问题;结合混凝土結构孔洞的设计,于四周处设置相应的钢筋,以此避免应力集中状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浇筑工艺、浇筑仓号予以合理设置,严格按照顺序流程完成分段、分块施工作业。
结束语
建筑业不仅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领先地位,还会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在此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运用,虽可简化施工流程,但由于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在加大施工难度的同时,威胁建筑质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建筑业发展的脚步。对此,笔者建议可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的角度入手,通过温差控制、降低降温速率、强化混凝土拉伸值、优化构造设计等策略的施行,将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重要性落实于实处。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与控制
前言
土木工程的发展,促使其成为建筑业的“经济命脉”。伴随建筑功能的与日俱增,其需求面也在发生质的改变。如对大体积混凝土以高强度、工艺简便和施工快的优势,在建筑工程的得以广泛运用。其中,水泥作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核心成分,于混凝土收缩和冷凝环节以水化热的形式,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最终诱发温度裂缝。而在此过程中,如何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与控制工作,俨然已成为建筑业关注的焦点。
一、工程案例
某市某大厦位于该市繁华路段,其中地上24层、地下1层,总建筑高度为100m;主楼以筏板为主,厚度为2.1m、尺寸为46.2m×36.3m,选用C35级配抗渗防水混凝土(等级为P8)。经实际调查与测算工作的开展,可知混凝土总浇筑量为3920m3,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范畴,即需采用连续浇筑手段。在本工程项目中,为有效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以冷却管预埋的方式,对其内部实施通水降温,并在表面以毛毯覆盖的形式达到保温效果,但仍存有温度裂缝状况,最终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
(一)设计因素
由设计因素导致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尤为严峻。即在温度影响下,大体积混凝土发生应力集中状况,并通过对内结构的作用,诱发结构裂缝。与此同时,配置钢筋数量不合理,如过多或过少均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结构裂缝。若要从根本上避免该类问题的发生,则应对混凝土构件变形、收缩问题进行综合思考,结合科学且合理的设计流程,方可有效规避温度裂缝问题的发生。而在此过程中,混凝土等级超标也是诱发温度裂缝的主要成因,究其根本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灰量过大,和预期比例间存在偏差。
(二)水化热因素
水泥水化热问题,也是导致大体积混凝温度裂缝的关键因素。经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表面系数过低、断面过厚等指标均为温度裂缝的衍生创造条件,而水泥经水化热作用发生热量释放,但却因该部分热量处于混凝土结构内部,不易散发,致使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通过内外压应力、拉应力的变化,显著增加混凝土抗拉强度。若未在此过程中对其予以有效控制,则会因抗拉强度的超出,引发混凝土温度裂缝。
(三)外界环境
外界环境的作用,是诱发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关键。其原因在于:外界环境的持续变化,使其温度条件也存在明显改变,致使混凝土浇筑温度呈现比例变动,即温度骤降条件下,混凝土内外温度则会显著较大,最终因超出规定温差而发生温度裂缝。换而言之,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混凝土内外均会呈现温差变化,即温差控制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核心手段。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策略
(一)温差控制
首先,中低热水泥。水泥标号、品种均会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影响,而中低热水泥的选择,结合粉煤灰、矿渣等掺合料的添加,可在某种程度上达至降温效果。对此,在实际混凝土配制中,应保持水泥强度、混凝土强度间的相同性,若其标号过低,则会缩减混凝土强度,诱发裂缝;若标号过高,则会加大混凝土收缩性能。
其次,外加剂/混合材料。混凝土配制期间,外加剂的掺入,可显著实现混凝土性能的优化,如部分外加剂,可提升混凝土和易性,增加泵送效果;缓凝剂可延长混凝土初凝周期;木钙粉可对水泥水化热问题实施控制;引气剂可提升混凝土抗渗性与抗冻性。此外,粉煤灰的加入,可将混凝土内部温度将20-25%。
最后,粗细骨料。粗细骨料的筛选与级配,均对混凝土承载力存在本质作用。即在相关实验论证下,总骨料标准明确,粗骨料越多,则证明混凝土抗裂眭和抗拉性越强;骨料粒径越大,则其吸水性越强,越不易发生温度裂缝。总之,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尽量选择大粒径、连续级配的粗细骨料,以此实现对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把控。
(二)降低降温速率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若在强度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温度应在合理范围内,切忌不可过高。其中,混凝土降温速率控制的方式,可有效发挥其松弛效应的优势。在此过程中,降低降温速率的措施如下,若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则可通过冷却管铺设的方式,以冷却水的循环作用,实现降温;待混凝土浇筑后,草袋铺设、洒水养护等手段,可对其内外温差加以控制,并保证养护天数的充足,以此从源头上预防混凝土温度裂缝。
(三)强化混凝土拉伸值
关于混凝土拉伸值的强化,应在拌和前进行,即通过对集料含泥量的把控,达至最佳配比等级。若因含泥量相对较大,则会因温度效应的限制,增加混凝土结构变形几率,即内部应力显著高于抗拉强度,致使温度裂缝的发生。而在混凝土二次投料环节,对骨料、水泥浆等材料予以充分接触,如高弹模骨架、低吸水率等骨料的选择;模板边缘与拐角处可通过小振捣棒的使用,对其实施二次振捣;若在钢筋数量允许的条件下,可对混凝土表层附着部分钢筋,既是对其极限应力的提升,又可降低结构收缩几率,避免温度裂缝。
(四)优化构造设计
活动层布设: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外界接触点的明确,结合活动层的布设,可有效降低外约束作用力与温度应力;特殊结构设计中小直径构造筋的选择,可避免混凝土开裂问题;结合混凝土結构孔洞的设计,于四周处设置相应的钢筋,以此避免应力集中状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浇筑工艺、浇筑仓号予以合理设置,严格按照顺序流程完成分段、分块施工作业。
结束语
建筑业不仅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领先地位,还会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在此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运用,虽可简化施工流程,但由于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在加大施工难度的同时,威胁建筑质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建筑业发展的脚步。对此,笔者建议可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的角度入手,通过温差控制、降低降温速率、强化混凝土拉伸值、优化构造设计等策略的施行,将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重要性落实于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