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围绕这样的培养目标,用发展的思想、用课改的精神指导教学,不断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承担起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使命。
1 分层分类,实施差异化教学
入学调查可以帮助教师及早发现学生的差异,利于教师分层实施,进行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出多样化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成为成功的学习者。通过调查摸底,掌握了不同学生的情况,就可以及早指导基础好、有特长、学习欲望强的同学,引导他们向自己的特长方向发展,同时也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培养好的助手。对于基础相对弱一些的同学,特别是针对那些对信息技术课程有畏惧感的学生,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予以帮助、消除畏惧心理,使其对信息技术逐渐从排斥到接受。
我曾经接手过一个班级,有大半学生来自农村,这些学生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更不懂如何上网。也有少数来自城镇的同学,他们则对信息技术颇有研究,什么QQ、email,早就非常熟练或精通。针对这种现象,我及时采取措施,在安排上机时,把基础弱的学生放在基础好的旁边,并要求好学生必须帮助差学生,当然上课时也对差学生多加指导,甚至鼓励他们玩一些简单的小游戏,使学生尽快消除畏惧感。通过这样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有利于自己课堂教学的组织,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教学评价奠定了基础,便于对学生进行综合动态评价,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 激发兴趣,着重自主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中很多理论知识都是抽象的,好多专业术语学生听都没听过,在我们生活中用的也很少,但是学生却一定要掌握这些专业术语,像DNS、ARP、BBS等。同时,信息技术课程包含的面也很广。往往一两段的内容都有可能是一本书的内容。如在信息的编程加工这一节中,我们学习用VB编程,VB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要学习很多的理论知识。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上信息技术课,课堂一定会死气沉沉,学生只会厌学,教学的效果当然也就比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觉得一定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兴趣,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Internet上具有海量的教学资源,满足建构主义式教学环境所要求的情景、会话、协作、意义构建等要素,能用于情境化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学校机房配备了多媒体投影系统,能连通因特网,并安装了“苏亚星网络教学系统”,为开展教学提供了必备的软硬件条件。这样教学时就可以按下列程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发现学习的目标,设计研究方案;其次,学生自主广泛搜集Internet及其他学习资源中的各种相关信息;然后,学生通过与计算机、学习伙伴、教师的多渠道对话,逐步析疑,由表及里探询事物的本质;最后,学生将所学习与发现的知识同已有知识结构重构,促进知识迁移,并将学习成果与问题向老师报告。
例如在讲“网页制作”一章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通过上一章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鼠标点点,便可坐看世界风云变幻,尽揽祖国气象万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网上的浏览,纷纷制作出自己的网页,并在Internet上发布。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你是否也想在Internet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在该章节学习完毕后,我又以“走近白衣天使”为主题发动学生展开了一次网络探究式活动。我把学生分为两个大的组,要求每组各自建一个网站并在网上发布,活动中充分利用因特网的资源优势和方便快捷的通讯功能。通过这次活动,每个组员都能体会到为集体作出贡献的喜悦,通过实际运用和探索,同学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3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俗话说:“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其实,给学生一碗水,教师纵使有一湖水、一海水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有把自己的水转换成学生的水的能力和方法;有了这样的能力和方法,即使教师只有一碗水,也能教给学生一碗水,甚至更多的水。因此,教师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在实践中更多的去积累知识,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巧。这才是教师提高的当务之急。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已经确定,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务必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只有教师完全掌握并熟练运用教育技术,才能使学生达到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 分层分类,实施差异化教学
入学调查可以帮助教师及早发现学生的差异,利于教师分层实施,进行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出多样化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成为成功的学习者。通过调查摸底,掌握了不同学生的情况,就可以及早指导基础好、有特长、学习欲望强的同学,引导他们向自己的特长方向发展,同时也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培养好的助手。对于基础相对弱一些的同学,特别是针对那些对信息技术课程有畏惧感的学生,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予以帮助、消除畏惧心理,使其对信息技术逐渐从排斥到接受。
我曾经接手过一个班级,有大半学生来自农村,这些学生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更不懂如何上网。也有少数来自城镇的同学,他们则对信息技术颇有研究,什么QQ、email,早就非常熟练或精通。针对这种现象,我及时采取措施,在安排上机时,把基础弱的学生放在基础好的旁边,并要求好学生必须帮助差学生,当然上课时也对差学生多加指导,甚至鼓励他们玩一些简单的小游戏,使学生尽快消除畏惧感。通过这样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有利于自己课堂教学的组织,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教学评价奠定了基础,便于对学生进行综合动态评价,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 激发兴趣,着重自主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中很多理论知识都是抽象的,好多专业术语学生听都没听过,在我们生活中用的也很少,但是学生却一定要掌握这些专业术语,像DNS、ARP、BBS等。同时,信息技术课程包含的面也很广。往往一两段的内容都有可能是一本书的内容。如在信息的编程加工这一节中,我们学习用VB编程,VB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要学习很多的理论知识。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上信息技术课,课堂一定会死气沉沉,学生只会厌学,教学的效果当然也就比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觉得一定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兴趣,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Internet上具有海量的教学资源,满足建构主义式教学环境所要求的情景、会话、协作、意义构建等要素,能用于情境化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学校机房配备了多媒体投影系统,能连通因特网,并安装了“苏亚星网络教学系统”,为开展教学提供了必备的软硬件条件。这样教学时就可以按下列程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发现学习的目标,设计研究方案;其次,学生自主广泛搜集Internet及其他学习资源中的各种相关信息;然后,学生通过与计算机、学习伙伴、教师的多渠道对话,逐步析疑,由表及里探询事物的本质;最后,学生将所学习与发现的知识同已有知识结构重构,促进知识迁移,并将学习成果与问题向老师报告。
例如在讲“网页制作”一章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通过上一章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鼠标点点,便可坐看世界风云变幻,尽揽祖国气象万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网上的浏览,纷纷制作出自己的网页,并在Internet上发布。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你是否也想在Internet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在该章节学习完毕后,我又以“走近白衣天使”为主题发动学生展开了一次网络探究式活动。我把学生分为两个大的组,要求每组各自建一个网站并在网上发布,活动中充分利用因特网的资源优势和方便快捷的通讯功能。通过这次活动,每个组员都能体会到为集体作出贡献的喜悦,通过实际运用和探索,同学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3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俗话说:“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其实,给学生一碗水,教师纵使有一湖水、一海水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有把自己的水转换成学生的水的能力和方法;有了这样的能力和方法,即使教师只有一碗水,也能教给学生一碗水,甚至更多的水。因此,教师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在实践中更多的去积累知识,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巧。这才是教师提高的当务之急。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已经确定,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务必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只有教师完全掌握并熟练运用教育技术,才能使学生达到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