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积极心理学倡导关注人们的积极品质和能力,聚焦于发现和增强正向能量。心理弹性、坚韧人格和乐观人格作为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人们缓冲压力的消极影响,减少抑郁、焦虑、敌意和躯体化等压力困扰,促进良好适应。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结合应对策略在积极心理特质与压力困扰、适应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的相关研究结果,探讨三种积极心理特质缓冲压力的共同心理机制对新时期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心理弹性 坚韧人格 心理压力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群体面临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一些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缺乏有效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80、90后的高校学生正生长于变迁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是独生子女,近年来频发的危机事件使全社会对他们的压力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特点倍受关注,引起人们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的高度重视。
1 积极心理学取向已成为心理教育的指导理念
Seligman等人提出积极心理学,鼓励将科学方法应用于个体积极适应和成长。这一理念和方法和后现代的观点相一致,提倡从问题导向转换成关注使人们在压力情境中仍适应良好的保护因素,研究和发展人的潜能和积极力量,帮助人们更快乐、更积极、更健康地生活。
20世纪中末期,从事临床心理疾病预防研究的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的一些积极品质和能力,如勇气、乐观、忠诚、希望、坚韧、信仰、人际技能等,能够在抵御压力和心理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和心理弹性探究的深入,心理干预在理解个体发展时关注优势与健康,强调发挥人的积极品质和达到最理想状态的条件和过程。这一积极心理学取向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重要指导理念。
2 三种积极心理品质缓冲压力的共同机制
通过回顾文献发现,心理弹性、坚韧人格和乐观人格三种积极人格特质都具有阻抗压力的作用,它们在压力与身心症状间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关于它们缓冲压力的作用机制研究也是各领域的研究趋势之一。国内外一些研究均发现,应对策略这一重要变量在这三种积极人格特质与压力困扰及适应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应对是指个体在处理那些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境时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应对方式或策略是人们为了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相关的情绪困扰而采取的方法、手段或策略。
2.1 心理弹性缓冲压力的应对机制研究。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一种能够帮助个体抵御压力的消极影响,促进良好适应的积极心理品质。包括创造性、情绪管理能力、幸福感、幽默感、自信、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保持良好健康的能力等。研究显示,高心理弹性个体更多使用积极的应对策略管理压力情境,注重任务的应对策略与心理弹性正相关,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与低心理弹性相联系,应对策略提供人格和健康之间的中介连接。
2.2 坚韧人格缓冲压力的应对机制研究。坚韧人格(personality hardiness)也是一种积极的人格品质,具有阻抗压力的作用。坚韧人格具备投入、控制和挑战三个因素。研究表明,坚韧人格在压力与健康间的作用有三种情况:坚韧人格与压力的交互作用对健康的影响;坚韧人格对健康的直接预测作用;坚韧人格通过应对对健康的间接影响。
2.3 乐观人格缓冲压力的应对机制研究。乐观人格倾向(dispositional optimism)是个体对现实和未来较为积极的认知倾向,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特质。近些年,国外研究主要可归纳为乐观人格倾向研究、非现实性乐观研究及对乐观解释策略的研究。Scheier和Carver及Chang等学者在近20年中一直研究乐观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研究验证了应对机制在乐观对症状的缓解中所起的重要调节作用,应对方式在乐观与症状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3 大学新生应对策略中介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及适应的研究启示
人的心理特质相对稳定,需要长期养成。我们对90后大学生的一项研究发现,他们的应对策略在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及适应的关系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从而提供了心理教育中抵御压力的具体有效途径。
研究显示,心理弹性可以直接预测应对策略,心理弹性高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和注重情绪的认知调节应对策略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适应环境的要求,而更少地通过消费娱乐方式应对,而这些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新生对大学生活的良好适应。对于心理弹性低的大学生,则更倾向于采用注重情绪的行为应对策略处理问题,采取防御、回避、不寻求情感支持、消费和娱乐的行为方式应付压力,而这些应对行为虽然有时可能缓解情绪压力反应,但在某些情境下会对大学生适应新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还发现,心理弹性不仅对大学生的应对策略具有直接预测力,而且可以通过注重问题和注重情绪应对的策略(包括注重情绪的认知调节、防御避让、内向、身体纾解和消费娱乐)间接影响大学新生的适应状况,增进更好的心理适应结果。也提示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在促进适应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心理弹性对适应的积极作用中的突出地位。
注重问题策略和注重情绪策略之间可能会有交叉和重叠等原因,有时很难确定哪些应对策略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有时重新评价、回避、寻求情绪支持等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也可能预测更好的心理适应。高心理弹性大学生在适应环境的要求时,既使用解决问题策略,也采用注重情绪的认知调节应对策略。因此,大学生们应当学会灵活地综合使用注重问题和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解决问题有时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人们保有希望和士气,在一定情况下,两种应对策略可以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品质能够促进个体更积极地应对压力,灵活的应对策略在增进个体心理适应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个体,更倾向于综合运用各种应对策略并主动影响压力情境,有利于减轻或消除压力所致的消极情绪反应,他们所采用的有效应对策略能够预见和促进个体更好的适应状况。相反,缺乏积极心理品质的个体,多将压力体验视为威胁性的和灾难化的,并耽溺于负性情绪反应中,更倾向于采用注重情绪的行为应对策略,更多表现出防御、回避和退缩行为,导致适应不良。这些研究结果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资助(11D094);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1406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由探索计划资助(HEUCF20111303)]
参考文献
1 梁宝勇等.大学生和研究生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研究.心理科学,
2009,32(1):63~66
2 蔡颖等.中学生升学考试压力与心理弹性、压力困扰的关系.中国
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180~182
3 周璐璐.同性恋者的心理弹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华东师范
大学,2008
【关键词】 心理弹性 坚韧人格 心理压力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群体面临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一些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缺乏有效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80、90后的高校学生正生长于变迁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是独生子女,近年来频发的危机事件使全社会对他们的压力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特点倍受关注,引起人们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的高度重视。
1 积极心理学取向已成为心理教育的指导理念
Seligman等人提出积极心理学,鼓励将科学方法应用于个体积极适应和成长。这一理念和方法和后现代的观点相一致,提倡从问题导向转换成关注使人们在压力情境中仍适应良好的保护因素,研究和发展人的潜能和积极力量,帮助人们更快乐、更积极、更健康地生活。
20世纪中末期,从事临床心理疾病预防研究的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的一些积极品质和能力,如勇气、乐观、忠诚、希望、坚韧、信仰、人际技能等,能够在抵御压力和心理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和心理弹性探究的深入,心理干预在理解个体发展时关注优势与健康,强调发挥人的积极品质和达到最理想状态的条件和过程。这一积极心理学取向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重要指导理念。
2 三种积极心理品质缓冲压力的共同机制
通过回顾文献发现,心理弹性、坚韧人格和乐观人格三种积极人格特质都具有阻抗压力的作用,它们在压力与身心症状间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关于它们缓冲压力的作用机制研究也是各领域的研究趋势之一。国内外一些研究均发现,应对策略这一重要变量在这三种积极人格特质与压力困扰及适应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应对是指个体在处理那些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境时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应对方式或策略是人们为了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相关的情绪困扰而采取的方法、手段或策略。
2.1 心理弹性缓冲压力的应对机制研究。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一种能够帮助个体抵御压力的消极影响,促进良好适应的积极心理品质。包括创造性、情绪管理能力、幸福感、幽默感、自信、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保持良好健康的能力等。研究显示,高心理弹性个体更多使用积极的应对策略管理压力情境,注重任务的应对策略与心理弹性正相关,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与低心理弹性相联系,应对策略提供人格和健康之间的中介连接。
2.2 坚韧人格缓冲压力的应对机制研究。坚韧人格(personality hardiness)也是一种积极的人格品质,具有阻抗压力的作用。坚韧人格具备投入、控制和挑战三个因素。研究表明,坚韧人格在压力与健康间的作用有三种情况:坚韧人格与压力的交互作用对健康的影响;坚韧人格对健康的直接预测作用;坚韧人格通过应对对健康的间接影响。
2.3 乐观人格缓冲压力的应对机制研究。乐观人格倾向(dispositional optimism)是个体对现实和未来较为积极的认知倾向,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特质。近些年,国外研究主要可归纳为乐观人格倾向研究、非现实性乐观研究及对乐观解释策略的研究。Scheier和Carver及Chang等学者在近20年中一直研究乐观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研究验证了应对机制在乐观对症状的缓解中所起的重要调节作用,应对方式在乐观与症状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3 大学新生应对策略中介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及适应的研究启示
人的心理特质相对稳定,需要长期养成。我们对90后大学生的一项研究发现,他们的应对策略在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及适应的关系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从而提供了心理教育中抵御压力的具体有效途径。
研究显示,心理弹性可以直接预测应对策略,心理弹性高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和注重情绪的认知调节应对策略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适应环境的要求,而更少地通过消费娱乐方式应对,而这些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新生对大学生活的良好适应。对于心理弹性低的大学生,则更倾向于采用注重情绪的行为应对策略处理问题,采取防御、回避、不寻求情感支持、消费和娱乐的行为方式应付压力,而这些应对行为虽然有时可能缓解情绪压力反应,但在某些情境下会对大学生适应新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还发现,心理弹性不仅对大学生的应对策略具有直接预测力,而且可以通过注重问题和注重情绪应对的策略(包括注重情绪的认知调节、防御避让、内向、身体纾解和消费娱乐)间接影响大学新生的适应状况,增进更好的心理适应结果。也提示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在促进适应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心理弹性对适应的积极作用中的突出地位。
注重问题策略和注重情绪策略之间可能会有交叉和重叠等原因,有时很难确定哪些应对策略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有时重新评价、回避、寻求情绪支持等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也可能预测更好的心理适应。高心理弹性大学生在适应环境的要求时,既使用解决问题策略,也采用注重情绪的认知调节应对策略。因此,大学生们应当学会灵活地综合使用注重问题和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解决问题有时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人们保有希望和士气,在一定情况下,两种应对策略可以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品质能够促进个体更积极地应对压力,灵活的应对策略在增进个体心理适应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个体,更倾向于综合运用各种应对策略并主动影响压力情境,有利于减轻或消除压力所致的消极情绪反应,他们所采用的有效应对策略能够预见和促进个体更好的适应状况。相反,缺乏积极心理品质的个体,多将压力体验视为威胁性的和灾难化的,并耽溺于负性情绪反应中,更倾向于采用注重情绪的行为应对策略,更多表现出防御、回避和退缩行为,导致适应不良。这些研究结果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资助(11D094);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1406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由探索计划资助(HEUCF20111303)]
参考文献
1 梁宝勇等.大学生和研究生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研究.心理科学,
2009,32(1):63~66
2 蔡颖等.中学生升学考试压力与心理弹性、压力困扰的关系.中国
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180~182
3 周璐璐.同性恋者的心理弹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华东师范
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