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室温下以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和钴氰酸为原料、水和甲醇为混合溶剂,以缓慢蒸发的方式获得Dabco-氰基合钴氢键型框架晶体材料(H3O)(H2Dabco)[Co(CN)6]· H2O (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变温-变频介电常数测试对其结构、热性能与电性能进行表征.在低温(100 K)与室温(296 K)下,化合物均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单晶结构显示氰基合钴阴离子、水分子与水合质子在晶体内部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
【机 构】
:
新疆农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5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温下以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和钴氰酸为原料、水和甲醇为混合溶剂,以缓慢蒸发的方式获得Dabco-氰基合钴氢键型框架晶体材料(H3O)(H2Dabco)[Co(CN)6]· H2O (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变温-变频介电常数测试对其结构、热性能与电性能进行表征.在低温(100 K)与室温(296 K)下,化合物均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单晶结构显示氰基合钴阴离子、水分子与水合质子在晶体内部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框架,质子化的(H2Dabco)2+阳离子镶嵌在其中构成分子马达型囊状结构.随着温度的升高(H2Dabco)2+阳离子发生弹簧式扭转,从而引发晶体在254 K附近相变,在相同温度下沿着晶体的3个轴向发生介电异常,呈现明显的介电各向异性.
其他文献
以二氧化硅(SiO2)为模板,结合静电纺丝与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碳纳米纤维膜(PCNFS),再通过熔融扩散法负载硒,制备了一种柔性的碳/硒复合电极(Se@PCNFS).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多孔碳纤维直径约300 nm,硒均匀地嵌入碳纤维膜的孔洞中.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1Se@PCNFS电极在锂硒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0.5C倍率下,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569 mAh·g-1,循环500次后比容
利用快速凝固结合化学脱铝模板法制备前驱体纳米多孔Ni-Co合金,再经气相沉积硫和热氢还原制备纳米多孔Co9S8/Ni3S2复合电极材料.研究表明,通过气相沉积,硫原子与Ni-Co合金原位生成CoS2/NiS2复合相,再经过热氢还原后,形成硫原子比例较低的Co9S8/Ni3S2复合相.该热氢还原过程不仅提高了Co9S8/Ni3S2各元素周围的电子密度,而且在其表面调制出有介孔结构的异质界面,进而提高其电子传输能力并增大活性比表面积.相比于其他同条件下制备的Ni、Co硫化物,C%S8/Ni3S2拥有更佳的析氢
在水热条件下一步自组装合成系列同构X-MOF(X6O(TATB)4(H+)2·(H2O)8·(DMF)2,X=Zn、Co、Ni;H3TATB=4,4\',4\"-s-triazine-2,4,6-triyl-tribenzoic acid;DMF=N,Ⅳ-二甲基甲酰胺)和氧化石墨烯(GO)的复合材料(X-MOF@GO),并探究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证明GO和MOFs复合成功.其中,性能最优的
[email protected](GO的添
以碳布(CC)作为柔性基底,采用水热法在其表面原位生长松针状网络结构NiCo2O4,制得NiCo2O4@CC复合材料,并应用于锂硫电池.NiCo2O4在碳纤维表面竖直生长形成三维纳米针簇网络,为硫的存储提供更多的空间,有效缓解硫电极的体积膨胀.通过吸附实验,证明了NiCo2O4@CC能有效吸附多硫化物,从而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与CC/S相比(933 mAh·g-1),NiCo2O4@CC/S复合材料用于锂硫电池具有更优异的电池性能,在0.1C下初始放电比容量高达1467 mAh·g-1,在0.2C下初
采用“一锅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半胱氨酸(Fe3O4/Cys)磁性纳米微球,随后对Fe3O4/Cys进行亚氨基二乙酸(IDA)修饰得到Fe3O4/Cys/IDA磁性双功能化纳米微球.研究发现Fe3O4/Cys中的L-Cys是通过—SH基团接枝到Fe3O4表面的,随后IDA分子中的羧基与Fe3O4/Cys中的—NH2形成酰胺键,最终形成多支链多羧基的F%O4/Cys/IDA磁性纳米修复剂.基于修复剂表面短支链-长支链交替的多羧基结构,实现了羧基基团的高密度接枝.同时,Fe3O4/Cys/IDA磁性纳米微球对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尺寸为50~100 nm的二硫化锡纳米片,并首次以二硫化锡作为阻变层材料的阻变存储器(Cu/PMMA/SnS2/Ag,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其阻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Cu/PMMA/SnS2/Ag阻变存储器的开关比约105,耐受性2.7×103.在上述2项性能指标达到较优水平的同时,开态与关态电压分别仅约为0.28与-0.19 V.
强场亚周期光脉冲的产生是未来激光光源发展所追求的先进内容之一,其不仅标志了超快激光技术的前进方向,并且将开启新型强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的大门.作为当前强场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阿秒脉冲技术,强场亚周期光脉冲的出现将带给它新的发展机遇.强场亚周期光脉冲不仅可以直接产生极紫外波段孤立阿秒脉冲,而且其光电场的可裁剪性能够用来优化阿秒脉冲的产生.然而,亚周期光脉冲对应的超宽带光谱,使强场亚周期光脉冲的产生面临很大的挑战性.将多个中心波长不同的少周期超短脉冲进行合并的光场相干合成技术是实现强场亚周期光脉冲的有
基于层层(LBL)自组装技术,在Pt-Cu纳米合金表面依次包覆带正电的聚赖氨酸(PLL)和带负电的透明质酸(HA),成功构筑Pt-Cu@PLL@HA纳米平台.HA不仅延长了纳米平台血液循环时间,还可实现肿瘤主动靶向作用,提升肿瘤部位富集效果.在肿瘤区域透明质酸酶(HAase)作用下HA快速降解,释放Pt-Cu@PLL(+)颗粒,有利于肿瘤细胞特异性摄取.基于Pt-Cu合金良好的近红外二区(NIR-Ⅱ)吸收性能,实现了NIR-Ⅱ光声成像引导的NIR-Ⅱ光热高效抗肿瘤效果.
针对氮化碳可见光利用率低和在光催化过程中光生电子与空穴易于复合的缺点,通过钴、碳共掺杂提升其光催化性能.以尿素为前驱体,维生素B12(VB12)为钴源和碳源,将二者的混合物进行一步煅烧,制备钴、碳共掺杂氮化碳(CNCoC).结果 表明,钴、碳共掺杂对氮化碳的微观形貌、骨架结构和官能团都没有造成明显影响;但是增大了产物的比表面积,调节了产物的能带结构,增加了其对可见光的吸收.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单一元素碳的掺杂,钴、碳共掺杂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传递效率.因此,加入6 mg VB
采用一种在室温下快速、温和的方法制备Co-MOF-74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结晶度好、形貌均匀,可在碱性介质中实现高效电催化析氧反应(OER).相较于传统的水热合成法,通过引入三乙胺大大降低了合成所需时间,只需室温下搅拌2h即可得到Co-MOF-74纳米颗粒(约20 nm).该纳米催化剂呈现出更高的比表面积(760 m2· g-1)、良好的OER活性和稳定性,在10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过电势仅为275 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