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01-01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写于769年,当时杜甫已57岁,距生命终结仅余两年。彼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此诗正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我们先看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时风华正茂,今日垂垂老矣;昔时国运昌盛,今朝国破家亡。昔时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杜甫呢?他曾经在《壮游》中写过“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他曾经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气,他曾经也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这是他个人。那么昔时的国家呢?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忆昔》,诗是这样写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所以“今、昔”二字的对比不仅写尽了老杜的沧桑,更是道尽了老杜的酸苦。
下面我们再看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颔联写目之所及。同样的一个地方,人们看到的东西往往不一样。此联运用想象夸张,写尽了洞庭水的开阔之境,自此而后,文人士子过此惟有投笔叹息而已。李白也有过关于时空描写的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的这些诗句写尽了浩瀚的空间,浩渺的时间。而杜甫的这一句“乾坤日夜浮”亦有如此力量。那么能够写出这样的景物的人胸中必有天下。当然说老杜胸中必有天下,不是说他一定能称王称霸,是说他胸怀天下,有一颗广阔浩荡的仁心。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里面有一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联诗也写得好,气势磅礴,但他最后来了一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一下马上就显出境界的不一样了,离老杜远矣。孟浩然想干什么?他想像姜子牙一样钓鱼。他钓的是鱼吗?他钓的不是鱼,他钓的是文王,钓的是功名。而老杜最后想到的是什么呢?他想到的是国家百姓,想到的“戎马关山北,他“凭轩涕泗流”皆因“戎马关山北”也。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如果说首联用了“今昔”的对比写出老杜的沧桑酸苦之情,那么这一联用了“有无”的对比突出老杜的无限心酸。“亲朋无一字”,亲朋为何无一字?因为“烽火连三月”,家书不能达?因为老不得志,穷而亲朋散?读者于此自可想见。虽然“亲朋无一字”,但所幸的是“老病有孤舟”。这个“有”字用的好啊!这个“有”字道尽了老杜孤苦心酸之情。没有孤舟比有孤舟还好一点,没有孤舟我们还不会更加关注到他的孤苦。有段时间我看见大街上经常走着一位老人,那位老人抱着一条宠物狗,蹒跚地在大街上走着。我觉得他很孤独。为什么呢?因为他家有五个儿子,但是五个儿子都不在身边,现在只有这条狗陪伴在他身边而已。没有这条狗我还不会对他的孤苦感受那么深切,有了这条狗,反而让我们倍加感受到老人的孤苦无依。所以这个“有”字用得好。
当然我们在鉴赏这一联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一联和上一联结合起来赏读。颔联浩大开阔之景和颈联的孤苦渺小的个人相对比,更能增加诗人孤苦渺小之情。杜甫写这种诗很多,都写得很好。比如他的《旅夜书怀》先写“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描写的是浩大开阔之景,摹写日月星辰大江奔涌之状;而最后一联突然来了这样两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读到这一句我不禁潸然涕下。沙鸥是什么?沙鸥是那种细瘦伶仃的长腿的一种水鸟。你想,在浩瀚广阔的天地之间,有那么一只细瘦伶仃的小鸟,踽踽独行在那里,你是一种什么感觉?我们说越是浩大的景物和渺小的个体作对比,越能衬出渺小的个体之渺小。杜甫曾经在《江汉》中写到“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乾坤”和这个”一腐儒“相映衬,更能凸显这“一腐儒”的孤苦伶仃。由此我又想到了鲁迅先生在《题彷徨》中写到的两句诗“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在天地之间有一个小卒子,荷着长长的一根戟。我总想像这个小卒子就是鲁迅先生,个子矮矮细瘦的鲁迅先生荷着这根长长的戟,戟很长很长,一直拖到地上,在浩茫的天地间,鲁迅先生拖着长长的戟似乎在瞄准着什么,随时准备射出。但他能射什么呢?那根戟我又把它想象成唐吉可德的长枪,他只能和风车作战。他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甚至找不到敌手。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被打败,也不是敌手如何的强大,而是他的敌手无处可寻而又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说诗人用浩大的时空与渺小的个体相对比,更能突出的诗人的孤苦与渺小。因此这首诗颔联和颈联一定要结合起来对比阅读鉴赏,方能体悟到诗人巨大的心酸悲苦之情。
下面我们看到最后一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当一个人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苦境之中,接下来他能想到的是什么呢?我想大部分的人会想到自己的孩子被冻死了的悲惨,会想到自己潦倒一生的厄运,会想得悲难自已,涕泗横流。自身尚且难保,还会想到国家吗?但是老杜想到的是什么呢?杜甫此时想到的却是“戎马关山北”,想到的却是国家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诗人“凭轩涕泗流”为的并不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自我困境,而是把个人的悲苦之痛上升到忧国忧民之情。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杜甫与孟浩然的区别了,知道孟襄阳离杜子美的境界远矣。
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人啊!他的名字杜甫,他可以像李白那样潇洒。非不能也,吾不为也。我们做人也要有一种这样的境界,不是我不能做到那样的事情,而是我不愿做那样的事情,我不屑做那样的事情。其实杜甫也可以把酒言欢,也能写那些漂亮的诗词,“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写得很漂亮,很有风情雅致,但是杜甫不为也。杜甫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是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杜甫,他今天登上了这个岳阳楼,他在感叹美人迟暮,将军空老。这个时候他的沧桑之感,他的悲苦之情,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像他眼前的开阔雄浑的洞庭水一样奔涌而来。他说“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本性如此,不能改变, 所以他只能向着太阳,心怀君王,心系朝廷,心念民众。若得无愧于心,我愿一生痛苦!这就是《登岳阳楼》中的杜甫形象,一个“非不能也,吾不为也”的中国士人的代表。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写于769年,当时杜甫已57岁,距生命终结仅余两年。彼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此诗正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我们先看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时风华正茂,今日垂垂老矣;昔时国运昌盛,今朝国破家亡。昔时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杜甫呢?他曾经在《壮游》中写过“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他曾经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气,他曾经也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这是他个人。那么昔时的国家呢?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忆昔》,诗是这样写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所以“今、昔”二字的对比不仅写尽了老杜的沧桑,更是道尽了老杜的酸苦。
下面我们再看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颔联写目之所及。同样的一个地方,人们看到的东西往往不一样。此联运用想象夸张,写尽了洞庭水的开阔之境,自此而后,文人士子过此惟有投笔叹息而已。李白也有过关于时空描写的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的这些诗句写尽了浩瀚的空间,浩渺的时间。而杜甫的这一句“乾坤日夜浮”亦有如此力量。那么能够写出这样的景物的人胸中必有天下。当然说老杜胸中必有天下,不是说他一定能称王称霸,是说他胸怀天下,有一颗广阔浩荡的仁心。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里面有一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联诗也写得好,气势磅礴,但他最后来了一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一下马上就显出境界的不一样了,离老杜远矣。孟浩然想干什么?他想像姜子牙一样钓鱼。他钓的是鱼吗?他钓的不是鱼,他钓的是文王,钓的是功名。而老杜最后想到的是什么呢?他想到的是国家百姓,想到的“戎马关山北,他“凭轩涕泗流”皆因“戎马关山北”也。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如果说首联用了“今昔”的对比写出老杜的沧桑酸苦之情,那么这一联用了“有无”的对比突出老杜的无限心酸。“亲朋无一字”,亲朋为何无一字?因为“烽火连三月”,家书不能达?因为老不得志,穷而亲朋散?读者于此自可想见。虽然“亲朋无一字”,但所幸的是“老病有孤舟”。这个“有”字用的好啊!这个“有”字道尽了老杜孤苦心酸之情。没有孤舟比有孤舟还好一点,没有孤舟我们还不会更加关注到他的孤苦。有段时间我看见大街上经常走着一位老人,那位老人抱着一条宠物狗,蹒跚地在大街上走着。我觉得他很孤独。为什么呢?因为他家有五个儿子,但是五个儿子都不在身边,现在只有这条狗陪伴在他身边而已。没有这条狗我还不会对他的孤苦感受那么深切,有了这条狗,反而让我们倍加感受到老人的孤苦无依。所以这个“有”字用得好。
当然我们在鉴赏这一联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一联和上一联结合起来赏读。颔联浩大开阔之景和颈联的孤苦渺小的个人相对比,更能增加诗人孤苦渺小之情。杜甫写这种诗很多,都写得很好。比如他的《旅夜书怀》先写“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描写的是浩大开阔之景,摹写日月星辰大江奔涌之状;而最后一联突然来了这样两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读到这一句我不禁潸然涕下。沙鸥是什么?沙鸥是那种细瘦伶仃的长腿的一种水鸟。你想,在浩瀚广阔的天地之间,有那么一只细瘦伶仃的小鸟,踽踽独行在那里,你是一种什么感觉?我们说越是浩大的景物和渺小的个体作对比,越能衬出渺小的个体之渺小。杜甫曾经在《江汉》中写到“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乾坤”和这个”一腐儒“相映衬,更能凸显这“一腐儒”的孤苦伶仃。由此我又想到了鲁迅先生在《题彷徨》中写到的两句诗“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在天地之间有一个小卒子,荷着长长的一根戟。我总想像这个小卒子就是鲁迅先生,个子矮矮细瘦的鲁迅先生荷着这根长长的戟,戟很长很长,一直拖到地上,在浩茫的天地间,鲁迅先生拖着长长的戟似乎在瞄准着什么,随时准备射出。但他能射什么呢?那根戟我又把它想象成唐吉可德的长枪,他只能和风车作战。他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甚至找不到敌手。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被打败,也不是敌手如何的强大,而是他的敌手无处可寻而又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说诗人用浩大的时空与渺小的个体相对比,更能突出的诗人的孤苦与渺小。因此这首诗颔联和颈联一定要结合起来对比阅读鉴赏,方能体悟到诗人巨大的心酸悲苦之情。
下面我们看到最后一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当一个人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苦境之中,接下来他能想到的是什么呢?我想大部分的人会想到自己的孩子被冻死了的悲惨,会想到自己潦倒一生的厄运,会想得悲难自已,涕泗横流。自身尚且难保,还会想到国家吗?但是老杜想到的是什么呢?杜甫此时想到的却是“戎马关山北”,想到的却是国家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诗人“凭轩涕泗流”为的并不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自我困境,而是把个人的悲苦之痛上升到忧国忧民之情。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杜甫与孟浩然的区别了,知道孟襄阳离杜子美的境界远矣。
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人啊!他的名字杜甫,他可以像李白那样潇洒。非不能也,吾不为也。我们做人也要有一种这样的境界,不是我不能做到那样的事情,而是我不愿做那样的事情,我不屑做那样的事情。其实杜甫也可以把酒言欢,也能写那些漂亮的诗词,“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写得很漂亮,很有风情雅致,但是杜甫不为也。杜甫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是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杜甫,他今天登上了这个岳阳楼,他在感叹美人迟暮,将军空老。这个时候他的沧桑之感,他的悲苦之情,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像他眼前的开阔雄浑的洞庭水一样奔涌而来。他说“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本性如此,不能改变, 所以他只能向着太阳,心怀君王,心系朝廷,心念民众。若得无愧于心,我愿一生痛苦!这就是《登岳阳楼》中的杜甫形象,一个“非不能也,吾不为也”的中国士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