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擀毡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在我国的北方使用很普遍,尤其是在高寒的游牧地区,牛羊毛是主要的生活物资,聪慧的人们利用牛羊毛加工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搓绳、织物、擀毡等等,制成各种生活所需品,如毡袄、毡帽、毡靴、毡裹等。
老辈儿的擀毡匠是备受人们尊重的。基本是以父传子、师傅带徒弟或家族式传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擀毡匠以此手艺谋生,练就了超群的擀毡技艺,擀出的毡质地优良,经久耐用,深受老百姓喜爱,几乎家家的炕上或是床上都以能够铺上一条毡而自豪。
擀毡艺人为了生计常常走乡串户招揽生意,走千家串万户,挣的是辛苦钱,靠的也是出苦力,没有一把子好力气、壮体格,还真吃不了这碗饭。关于擀毡还流传着一个“眼泪淌成了毡”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擀毡的技艺还没有传到当地,但很多人想学会擀毡这项技艺,于是就开始试着擀毛毡,把弹好的羊毛铺在地上擀,可是无论人们怎么费劲,也无法把羊毛粘在一起,无奈的人们只好坐在羊毛上伤心地落泪,滚烫的泪水打湿了身边的羊毛,他们发现浸了泪水的羊毛变成了毡子,从此,人们才知道擀毡时要用滚烫的开水浇透。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条毡,制作起来却一点也不含糊,必需经过晒、弹、铺、搓、洗等工序才能完成。首先是选羊毛,再把羊毛摊晒在地上,用两米多长的铁绳抽打,先把羊毛打散,去除杂质,然后把晒干的羊毛拧成股状,用刀剁成段。
其次是弹羊毛,有专用的弓,首先用吊弓绳绕过屋椽把弓悬起,在弓下架起大木板或门扇,在架好的木板或门扇上铺上晒好的羊毛段,擀毡人在一条胳膊上套上牛皮制的拨动弦子,然后拉动牛皮弓弦,反复弹打羊毛,直至柔软。
铺毛对能否擀好毡很重要,毡擀得是否均匀,关键在铺毛这道工序。擀毡人要先把弹好的毛铺在竹帘子上,需一手拿着竹签,另一只手往竹签上撒剁成段的羊毛,边撒边用竹签抖动,羊毛就均匀地散落在竹帘上,铺到一定的厚度时,需均匀地喷洒一些水和青油,然后,用压扇压实、压平;再铺第二层毛,铺匀后,再喷洒上水和青油,再用压扇压实,一般铺三层毛即可。接下来,用一条粗细像擀面杖、长短与竹帘子一样的毡芯子,把竹帘子和铺好的毛均匀地卷成卷,用绳子捆紧后,放在木板或门扇板搭成的斜坡案子上,手拉绳子用脚踩,使之来回滚动,就这样边踩边浇注一些开水,反复踩、滚,直到把毡擀瓷实。毛毡擀好后,打开竹帘,用手反复在毡的边角处揉搓,以做到边角整齐美观。
边角搓好后,要先用破麻袋把刚刚成型的毡苫住,再一次卷起竹帘,光脚继续踩着滚动,直到踩瓷实為止。把毡擀瓷后,先用温水洗一遍,再用滚烫的开水倒上去洗,叫“放大水”。如此反复烫洗,羊毛上的油脂才能洗干净。经过反复的擀和烫洗之后,一条结实如板的毡就算擀成功了。
毛毡的用途极广,铺在炕上、床上可防潮、隔土、保温等;做成毡袄可御寒、防雨,非常适合放牧时穿;在寒冷的高原,戴上一顶毡帽用处可不少,防寒、防风、防雨、防沙尘;在没有防雨胶鞋的年代,穿上一双毡靴既保温又防水;而毡裹则是包裹蒙古包的主要材料。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笨重、不易清洗的毡,已悄然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轻便舒适、花色图案美丽多彩的各样毯子或垫子。同时,随着老一辈擀毡艺人的慢慢老去,擀毡匠越来越少,因此,擀毡这门技艺也逐渐出百姓的生活。
作者简介:李海娈,笔名瀚海。青海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散文《佛海寺纪行》获华蓥杯散文三等奖、散文《霞光中的哈鲁乌孙克代》获2014年中国当代抒情散文一等奖。著有散文集《紫色心香》《流年静语》和《红色记忆》等。现就职于《青海旅游》。
老辈儿的擀毡匠是备受人们尊重的。基本是以父传子、师傅带徒弟或家族式传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擀毡匠以此手艺谋生,练就了超群的擀毡技艺,擀出的毡质地优良,经久耐用,深受老百姓喜爱,几乎家家的炕上或是床上都以能够铺上一条毡而自豪。
擀毡艺人为了生计常常走乡串户招揽生意,走千家串万户,挣的是辛苦钱,靠的也是出苦力,没有一把子好力气、壮体格,还真吃不了这碗饭。关于擀毡还流传着一个“眼泪淌成了毡”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擀毡的技艺还没有传到当地,但很多人想学会擀毡这项技艺,于是就开始试着擀毛毡,把弹好的羊毛铺在地上擀,可是无论人们怎么费劲,也无法把羊毛粘在一起,无奈的人们只好坐在羊毛上伤心地落泪,滚烫的泪水打湿了身边的羊毛,他们发现浸了泪水的羊毛变成了毡子,从此,人们才知道擀毡时要用滚烫的开水浇透。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条毡,制作起来却一点也不含糊,必需经过晒、弹、铺、搓、洗等工序才能完成。首先是选羊毛,再把羊毛摊晒在地上,用两米多长的铁绳抽打,先把羊毛打散,去除杂质,然后把晒干的羊毛拧成股状,用刀剁成段。
其次是弹羊毛,有专用的弓,首先用吊弓绳绕过屋椽把弓悬起,在弓下架起大木板或门扇,在架好的木板或门扇上铺上晒好的羊毛段,擀毡人在一条胳膊上套上牛皮制的拨动弦子,然后拉动牛皮弓弦,反复弹打羊毛,直至柔软。
铺毛对能否擀好毡很重要,毡擀得是否均匀,关键在铺毛这道工序。擀毡人要先把弹好的毛铺在竹帘子上,需一手拿着竹签,另一只手往竹签上撒剁成段的羊毛,边撒边用竹签抖动,羊毛就均匀地散落在竹帘上,铺到一定的厚度时,需均匀地喷洒一些水和青油,然后,用压扇压实、压平;再铺第二层毛,铺匀后,再喷洒上水和青油,再用压扇压实,一般铺三层毛即可。接下来,用一条粗细像擀面杖、长短与竹帘子一样的毡芯子,把竹帘子和铺好的毛均匀地卷成卷,用绳子捆紧后,放在木板或门扇板搭成的斜坡案子上,手拉绳子用脚踩,使之来回滚动,就这样边踩边浇注一些开水,反复踩、滚,直到把毡擀瓷实。毛毡擀好后,打开竹帘,用手反复在毡的边角处揉搓,以做到边角整齐美观。
边角搓好后,要先用破麻袋把刚刚成型的毡苫住,再一次卷起竹帘,光脚继续踩着滚动,直到踩瓷实為止。把毡擀瓷后,先用温水洗一遍,再用滚烫的开水倒上去洗,叫“放大水”。如此反复烫洗,羊毛上的油脂才能洗干净。经过反复的擀和烫洗之后,一条结实如板的毡就算擀成功了。
毛毡的用途极广,铺在炕上、床上可防潮、隔土、保温等;做成毡袄可御寒、防雨,非常适合放牧时穿;在寒冷的高原,戴上一顶毡帽用处可不少,防寒、防风、防雨、防沙尘;在没有防雨胶鞋的年代,穿上一双毡靴既保温又防水;而毡裹则是包裹蒙古包的主要材料。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笨重、不易清洗的毡,已悄然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轻便舒适、花色图案美丽多彩的各样毯子或垫子。同时,随着老一辈擀毡艺人的慢慢老去,擀毡匠越来越少,因此,擀毡这门技艺也逐渐出百姓的生活。
作者简介:李海娈,笔名瀚海。青海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散文《佛海寺纪行》获华蓥杯散文三等奖、散文《霞光中的哈鲁乌孙克代》获2014年中国当代抒情散文一等奖。著有散文集《紫色心香》《流年静语》和《红色记忆》等。现就职于《青海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