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且挑战性很强的政府工作,也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即是提高我们党和政府风险应对能力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也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之一。为此,为实现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和一定应急技能的应急管理人才”目标,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要高度重视我国应急管理的干部培训和学科建设 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与相关学科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全社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各级政府风险应对能力,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降低了各种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但是我国应急管理的干部培训与学科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干部培训工作尚未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培训内容缺乏科学设计和标准规范;培训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与此同时,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应急管理课程结构尚不完整;师资队伍结构配备失衡,等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管理的干部培训和学科建设。
要科学借鉴发达国家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做法 发达国家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提要科学借鉴发达国家应急管高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志愿者组织、社会理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做法公众等对各类突发事件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能力。为此,他们的主要做法是:(1)对培养对象进行科学的分类;(2)科学合理设置应急管理培训内容与课程。比如:重视对应急管理及相关领域基础理论的培养与学科教育,关注对应急管理全流程的培训与学科教育,提供系统化的应急管理专业技能或一般技能培训与教育,重视部门内及部门间的协同,互动与沟通能力的培训等; (3)采用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与方法,提高培训水平与质量;(4)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估机制,提高发展的自适应效果。
要完善分类分层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要注重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对症下药”:(1)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应该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 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各地,各部门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人才培养,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对于应急管理师资(培养人才的人),可以通过学位教育、学术进修、案例教学培训与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其学术研究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教学培训能力等;对于中高级应急管理研究人才的培养,应通过有关部门持续设立应急管理项目资助方式来实现。
要科学设定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内容 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 学习国家应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应急工作形势任务, 理培训的重点内容了解国外应急管理经验,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程序和方法,学习运用应急指挥新技术设备和指挥手段的应用等。通过培训,着力强化培养培训对象对应急管理的宏观认识和依法实施管理的意识,提升应急管理中的快速决策, 组织协调和公共沟通等能力。
要鼓励各种不同层次办学模式的选择与竞争 应急管理学科虽然存在内在的逻辑和规律,但由于应急管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各院校办学的背景差别学模式的选择与竞争也很大,任何一所高校想覆盖全部研究领域都十分困难。因此,在学术共同体中各高校要在尊重现有相关学科体系多元格局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学科优势,从学科特色、学科方向、学科梯队、学科基础、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以及学科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和竞争性,避免因重新设置学科体系而阻碍应急管理学科间的沟通交流的问题。同时,也可选择少量高校进行尝试和探索,渐进式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步伐,特别是应首先开展研究生层面的学历教育。特别建议:可以考虑现在国务院学位办和国务院应急办指导下设立一个应急管理专业教育委员会,在国家应急办的领导下进一步从需求方的角度分析应急管理实践中对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同时,各高校应急管理领域的相关专家和学者积极认真分析需求,提出满足需求的各种方案。在广泛交流和协商的基础上,促使应急管理学科逐步达成一定的共识,这样就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维度来保障应急管理学科体系的科学定位。
要重点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和一定应急管理技能的综合应急管理人才 应急管理属于多学科,应用性, 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领域。面对应急管理技能的综合应急管理人才急管理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和矛盾,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涉及具体应急领域的很多应用型本科,硕士或博士专业,但是目前比较缺乏的仍是综合性的应急管理人才,各高校在应急管理专业硕士层面的课程设计上可以各有特色。对于本科是某一专业或技术背景的人才而言,由于其经过本科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系统学习,已经培养了自己在该专业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研究生时期应该更重视综合应急管理能力教育,从而满足对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对于本科是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有关管理类专业的人才而言,应在研究生时期除了继续加强有关的综合管理能力培养外, 教育,以便他们有更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薛澜 清华大学)
要高度重视我国应急管理的干部培训和学科建设 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与相关学科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全社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各级政府风险应对能力,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降低了各种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但是我国应急管理的干部培训与学科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干部培训工作尚未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培训内容缺乏科学设计和标准规范;培训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与此同时,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应急管理课程结构尚不完整;师资队伍结构配备失衡,等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管理的干部培训和学科建设。
要科学借鉴发达国家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做法 发达国家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提要科学借鉴发达国家应急管高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志愿者组织、社会理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做法公众等对各类突发事件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能力。为此,他们的主要做法是:(1)对培养对象进行科学的分类;(2)科学合理设置应急管理培训内容与课程。比如:重视对应急管理及相关领域基础理论的培养与学科教育,关注对应急管理全流程的培训与学科教育,提供系统化的应急管理专业技能或一般技能培训与教育,重视部门内及部门间的协同,互动与沟通能力的培训等; (3)采用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与方法,提高培训水平与质量;(4)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估机制,提高发展的自适应效果。
要完善分类分层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要注重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对症下药”:(1)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应该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 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各地,各部门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人才培养,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对于应急管理师资(培养人才的人),可以通过学位教育、学术进修、案例教学培训与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其学术研究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教学培训能力等;对于中高级应急管理研究人才的培养,应通过有关部门持续设立应急管理项目资助方式来实现。
要科学设定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内容 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 学习国家应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应急工作形势任务, 理培训的重点内容了解国外应急管理经验,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程序和方法,学习运用应急指挥新技术设备和指挥手段的应用等。通过培训,着力强化培养培训对象对应急管理的宏观认识和依法实施管理的意识,提升应急管理中的快速决策, 组织协调和公共沟通等能力。
要鼓励各种不同层次办学模式的选择与竞争 应急管理学科虽然存在内在的逻辑和规律,但由于应急管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各院校办学的背景差别学模式的选择与竞争也很大,任何一所高校想覆盖全部研究领域都十分困难。因此,在学术共同体中各高校要在尊重现有相关学科体系多元格局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学科优势,从学科特色、学科方向、学科梯队、学科基础、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以及学科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和竞争性,避免因重新设置学科体系而阻碍应急管理学科间的沟通交流的问题。同时,也可选择少量高校进行尝试和探索,渐进式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步伐,特别是应首先开展研究生层面的学历教育。特别建议:可以考虑现在国务院学位办和国务院应急办指导下设立一个应急管理专业教育委员会,在国家应急办的领导下进一步从需求方的角度分析应急管理实践中对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同时,各高校应急管理领域的相关专家和学者积极认真分析需求,提出满足需求的各种方案。在广泛交流和协商的基础上,促使应急管理学科逐步达成一定的共识,这样就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维度来保障应急管理学科体系的科学定位。
要重点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和一定应急管理技能的综合应急管理人才 应急管理属于多学科,应用性, 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领域。面对应急管理技能的综合应急管理人才急管理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和矛盾,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涉及具体应急领域的很多应用型本科,硕士或博士专业,但是目前比较缺乏的仍是综合性的应急管理人才,各高校在应急管理专业硕士层面的课程设计上可以各有特色。对于本科是某一专业或技术背景的人才而言,由于其经过本科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系统学习,已经培养了自己在该专业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研究生时期应该更重视综合应急管理能力教育,从而满足对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对于本科是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有关管理类专业的人才而言,应在研究生时期除了继续加强有关的综合管理能力培养外, 教育,以便他们有更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薛澜 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