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符合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将从北京师范大学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改革历程、取得成绩、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未来发展规划几个方面总结中心建设的经验。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143-0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教育部分提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两份指导性文件强调了教学实验室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一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验中心则在学生培养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平台支撑作用。经过从2000年至今,将近15年的探索与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形成了符合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将从北京师范大学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改革历程、取得成绩、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未来发展规划几个方面总结中心建设的经验。
一、建设改革历程与取得成绩
1999年前后,学校在世界银行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支持下,学校先后成立了物理、化学、生命、多媒体4个“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各中心打破原有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的“教辅”模式,在一级学科的平台上,实验课程独立设课,成为学校第一批实验中心。2001年,学校物理、生命、化学、多媒体、心理,共五个教学实验中心通过北京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室评估,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合格实验室”。
学校对于教学实验室持续高位投入,每年有1800万元左右的专项资金投入本科生实验条件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学校本科生实验教学环境和条件,为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教育部启动质量工程,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确立为重点建设内容,在质量工程一期中,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建设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先进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模式和组织结构,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思路和安全环境配置条件,先进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先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并要求具有显著的实验教学效果、显明的特色。可见,其着重关注的是“先进”,从多个角度对实验中心的构架提出更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国共建设了50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质量工程二期,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有了新的内涵,更加重视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将实验中心建设与社会实践能力的要求紧密结合。这个工程重点支持其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资源开发,模拟、仿真、虚拟等实验环境研制,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和交流,建设成果及经验的共享等;突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3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启动,更是为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如何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定位、自身特点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是北师大教学实验中心管理者和建设者的任务之一。学校顺应示范中心发展趋势,进一步整合实验中心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有三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五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经验
下面,笔者从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强调转变、加强特色建设、初步取得成果、进一步工作计划等几个方面介绍项目的整体情况。
1.制定发展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在“十二五”之初,制定了《十二五本科人才培养规划》,其中重点强调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学校还要求20个各级各类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校《十二五本科人才培养规划》围绕发展定位、建设目标、建设思路、经费投入、预期成效制定今后3~5年工作发展规划。在2013年12月30日出台的《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师校发〔2013〕38号)提出:“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确保每个专业都有优质实践教育基地,全校各类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规划突出强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优化实验教学队伍结构、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编写优秀实验教材。我们还邀请国家级、市级、校级的示范中心主任就规划、发展、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等方面召开研讨会。发展规划的制定,使学校实验室建设有的放矢。
2.突出强调转变。①学校强调进一步完善教学实验室布局,实现教学实验室学科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实现实验室建设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着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②在做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保持其高水平运行的同时,重点加强基础薄弱实验室的建设,实现实验室建设由扶优向均衡化发展转变的目标;③在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实验室的软件建设,包括实验项目的设置、实验内容的更新、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验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实现实验室建设由硬件向软件转变的目标;④在加强实验室常规建设的同时,突出实验室特色和特色实验室的建设。学校在校级教改项目中,持续三年设立教学实验室管理机制的探索项目,更加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实验室建设的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从体制上对实验室提供了全面的保障。2009年,学校又在校级教改项目中设立“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理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规划项目,希望探索出一条提高全校文理科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道路。 3.加强特色建设。①学校层面的特色建设:教师教育特色:学校邀请示范中心建设相关专家召开了实验中心发展研讨会,会上专家们比较普遍的意见是:北师大要发挥教师教育特色,为国家培养教师人才,为国家的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做出贡献。这是北师大在教师教育方面的一个特色。特色实验室:学校创新教学实验室建设的管理机制,教务处与经管学院共同建设了面向全校学生的文科综合实验室,走出了一条新的实验室建设之路。②实验中心层面的特色:各实验中心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在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和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建设与众不同的实验室。
三、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
1.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①示范中心的经费支持。理科类的大型示范中心,经过学校多年的支持和积累,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对硬件投入的需求逐渐降低,但是对于软件类的投入需求加大。为了维持示范中心的高水平运行,学校就需要协调对示范中心经费的投入模式,从目前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仪器设备、实验室改造等,向实验耗材、生化试剂、活材料、野外实习的运输费、住宿费等支持方向转变。另外,学校也专门设置了部分用于实验室日常维护运转所需要的专项经费,以更好地支持示范中心朝着更高水平发展。②示范中心的共享与共建。示范中心的共享与共建始终是管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我校的示范中心都建立起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为实现校内不同学科的打通共享,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校已经建立3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与国际、国内相关学科示范中心建立广泛的联系。事实上,不同学科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也有共通之处,且校内沟通联系都较为方便。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校内教学实验中心(教学实验室)合作与交流机制,如设立示范中心开放日、召开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等,从更高层面实现所有示范中心的高水平建设。③示范中心的成果展示与宣传。大部分教学实验室都富有宣传意识,以实验室、机房、楼道等场所全方位展示实验室建设思路和建设成果,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具体而言,示范中心利用展板、实物等形式展示优秀实验报告、学生取得奖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以及优秀学生就业、读研、出国情况。④示范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应为实验中心重要的建设方向,也是示范中心评审的重要指标。网络呈现示范中心的整体面貌,仪器设备相关说明,展示取得成果,以及实现仪器设备的网络预约、实验课程选课等功能,对于扩大中心影响、提供中心的使用效果具有很大的意义。目前,我校的示范中心都建立了各自的网站,成功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之外的全天候教与学。
2.普通实验中心。①找准定位、明确思路。学校帮助校内小规模的实验教学中心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建设思路、规划实验室整体建设框架和生长点,一个亮点、一个亮点地去做。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实验室,它可以做成小而精的实验室,在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实验室效益的最大发挥。②增强对教学实验软条件建设。教学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平台,并非只包括硬件和环境,更包含了实验课程、实验教材等软条件。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开发新的实验的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鼓励教师撰写实验教材,将实验教学经验向外辐射。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就非常重视实验教材的建设,已经鼓励实验教学教师撰写实验教材十余部,形成了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综上所述,教学实验室的发展需要在学校发展的大背景下,找准自身定位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逐步开展、发展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基金项目: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学术研究课题资助
作者简介:冉莉楠(1979-),女(汉族),河北人,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分析化学。
通讯作者:赵欣如(1954-),男(汉族),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副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鸟类学。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143-0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教育部分提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两份指导性文件强调了教学实验室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一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验中心则在学生培养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平台支撑作用。经过从2000年至今,将近15年的探索与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形成了符合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将从北京师范大学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改革历程、取得成绩、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未来发展规划几个方面总结中心建设的经验。
一、建设改革历程与取得成绩
1999年前后,学校在世界银行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支持下,学校先后成立了物理、化学、生命、多媒体4个“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各中心打破原有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的“教辅”模式,在一级学科的平台上,实验课程独立设课,成为学校第一批实验中心。2001年,学校物理、生命、化学、多媒体、心理,共五个教学实验中心通过北京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室评估,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合格实验室”。
学校对于教学实验室持续高位投入,每年有1800万元左右的专项资金投入本科生实验条件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学校本科生实验教学环境和条件,为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教育部启动质量工程,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确立为重点建设内容,在质量工程一期中,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建设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先进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模式和组织结构,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思路和安全环境配置条件,先进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先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并要求具有显著的实验教学效果、显明的特色。可见,其着重关注的是“先进”,从多个角度对实验中心的构架提出更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国共建设了50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质量工程二期,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有了新的内涵,更加重视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将实验中心建设与社会实践能力的要求紧密结合。这个工程重点支持其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资源开发,模拟、仿真、虚拟等实验环境研制,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和交流,建设成果及经验的共享等;突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3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启动,更是为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如何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定位、自身特点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是北师大教学实验中心管理者和建设者的任务之一。学校顺应示范中心发展趋势,进一步整合实验中心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有三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五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经验
下面,笔者从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强调转变、加强特色建设、初步取得成果、进一步工作计划等几个方面介绍项目的整体情况。
1.制定发展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在“十二五”之初,制定了《十二五本科人才培养规划》,其中重点强调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学校还要求20个各级各类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校《十二五本科人才培养规划》围绕发展定位、建设目标、建设思路、经费投入、预期成效制定今后3~5年工作发展规划。在2013年12月30日出台的《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师校发〔2013〕38号)提出:“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确保每个专业都有优质实践教育基地,全校各类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规划突出强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优化实验教学队伍结构、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编写优秀实验教材。我们还邀请国家级、市级、校级的示范中心主任就规划、发展、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等方面召开研讨会。发展规划的制定,使学校实验室建设有的放矢。
2.突出强调转变。①学校强调进一步完善教学实验室布局,实现教学实验室学科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实现实验室建设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着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②在做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保持其高水平运行的同时,重点加强基础薄弱实验室的建设,实现实验室建设由扶优向均衡化发展转变的目标;③在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实验室的软件建设,包括实验项目的设置、实验内容的更新、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验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实现实验室建设由硬件向软件转变的目标;④在加强实验室常规建设的同时,突出实验室特色和特色实验室的建设。学校在校级教改项目中,持续三年设立教学实验室管理机制的探索项目,更加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实验室建设的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从体制上对实验室提供了全面的保障。2009年,学校又在校级教改项目中设立“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理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规划项目,希望探索出一条提高全校文理科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道路。 3.加强特色建设。①学校层面的特色建设:教师教育特色:学校邀请示范中心建设相关专家召开了实验中心发展研讨会,会上专家们比较普遍的意见是:北师大要发挥教师教育特色,为国家培养教师人才,为国家的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做出贡献。这是北师大在教师教育方面的一个特色。特色实验室:学校创新教学实验室建设的管理机制,教务处与经管学院共同建设了面向全校学生的文科综合实验室,走出了一条新的实验室建设之路。②实验中心层面的特色:各实验中心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在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和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建设与众不同的实验室。
三、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
1.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①示范中心的经费支持。理科类的大型示范中心,经过学校多年的支持和积累,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对硬件投入的需求逐渐降低,但是对于软件类的投入需求加大。为了维持示范中心的高水平运行,学校就需要协调对示范中心经费的投入模式,从目前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仪器设备、实验室改造等,向实验耗材、生化试剂、活材料、野外实习的运输费、住宿费等支持方向转变。另外,学校也专门设置了部分用于实验室日常维护运转所需要的专项经费,以更好地支持示范中心朝着更高水平发展。②示范中心的共享与共建。示范中心的共享与共建始终是管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我校的示范中心都建立起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为实现校内不同学科的打通共享,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校已经建立3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与国际、国内相关学科示范中心建立广泛的联系。事实上,不同学科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也有共通之处,且校内沟通联系都较为方便。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校内教学实验中心(教学实验室)合作与交流机制,如设立示范中心开放日、召开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等,从更高层面实现所有示范中心的高水平建设。③示范中心的成果展示与宣传。大部分教学实验室都富有宣传意识,以实验室、机房、楼道等场所全方位展示实验室建设思路和建设成果,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具体而言,示范中心利用展板、实物等形式展示优秀实验报告、学生取得奖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以及优秀学生就业、读研、出国情况。④示范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应为实验中心重要的建设方向,也是示范中心评审的重要指标。网络呈现示范中心的整体面貌,仪器设备相关说明,展示取得成果,以及实现仪器设备的网络预约、实验课程选课等功能,对于扩大中心影响、提供中心的使用效果具有很大的意义。目前,我校的示范中心都建立了各自的网站,成功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之外的全天候教与学。
2.普通实验中心。①找准定位、明确思路。学校帮助校内小规模的实验教学中心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建设思路、规划实验室整体建设框架和生长点,一个亮点、一个亮点地去做。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实验室,它可以做成小而精的实验室,在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实验室效益的最大发挥。②增强对教学实验软条件建设。教学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平台,并非只包括硬件和环境,更包含了实验课程、实验教材等软条件。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开发新的实验的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鼓励教师撰写实验教材,将实验教学经验向外辐射。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就非常重视实验教材的建设,已经鼓励实验教学教师撰写实验教材十余部,形成了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综上所述,教学实验室的发展需要在学校发展的大背景下,找准自身定位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逐步开展、发展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基金项目: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学术研究课题资助
作者简介:冉莉楠(1979-),女(汉族),河北人,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分析化学。
通讯作者:赵欣如(1954-),男(汉族),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副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鸟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