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思想品德》紧扣了鲜活的生活主题,体现了“内容生活化,活动内容化”的特色,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的三维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激荡、感悟和升华,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境界。
一、追求导课技巧,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就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按新课程理念,教师教学最重要的是创设恰当的情景,将缺乏“人气”的课本知识重新启动,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自主合作探究,凸显学生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必须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摒弃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要做到:(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发挥作用,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当然,引导不能忽视知识点的及时生成和知识网络的构建。(2)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 学生能自学的知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能力回答的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作答,学生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放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总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阅读习惯、独立思考精神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3)丰富教学形式,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辩论式,记者采访、小品表演等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三、贴近生活实际,让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 “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我开始向生活化的课堂努力迈进。比如,我在讲《珍惜学习机会》这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让学生自编自导的小品,内容是家长不让孩子上学,下来务工,强调女孩子上学没啥用。学生表演的惟妙惟肖,引起轰堂大笑的情况下,学生也表示父母的想法太过守旧,重男轻女的思想不符合实际。这样我适时提出,“如果你是小品中的女孩你会如何做?如果你是女孩的朋友,为她出哪些主意?”学生踊跃的举起手,甚至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四、注重情感交流,和谐师生关系
索利特尔富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到:无论何时何地,对学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励,他们同样会给我们多一分的惊喜!我想这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才会出现。由于这种交流,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上,真诚对待学生、恰当的言行举止和肢体语言能拉近师生距离。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胆怯、畏缩,用目光去鼓励、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可以来到各小组,认真听,参与其中,有必要时可以在组内发言;看到学生开小差,可以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暗示其改正;上课与学生谈话时,要上身略有前倾等等。现在的学生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他们需要理解,需要渲泄,需要沟通。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就能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
五、用体验式教学,激起情感共鸣
教育家陶行之指出:“生活即教育。”体验式教学通过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尝试、参与表演、调查访问、角色换位、情境体验等形式自主、积极、快乐的进行体验,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内化情感的目的。既突破重点难点,又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六、具体恰当评价,树立学习信心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鼓励和信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应拿起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情绪,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在日常教学中,教学评价要有特色,如“你的想法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有新的发现。”“说的很精彩,如果声音再响亮点就更好了” ……,评价用语要采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杜绝笼统模糊、千篇一律,要有针对性、启发性、真实性、引导性、激励性、艺术性。
七、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我得到以下启示:(1)具体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2)通过典型训练题的典型示范作用,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解题的技巧、方法,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鱼得水,游得轻松、畅快。
“没有个性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关注学生情感,通过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师生、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和情感共动,来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有利于自我的构建和自主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落实好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目标,实现育人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追求导课技巧,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就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按新课程理念,教师教学最重要的是创设恰当的情景,将缺乏“人气”的课本知识重新启动,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自主合作探究,凸显学生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必须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摒弃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要做到:(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发挥作用,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当然,引导不能忽视知识点的及时生成和知识网络的构建。(2)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 学生能自学的知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能力回答的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作答,学生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放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总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阅读习惯、独立思考精神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3)丰富教学形式,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辩论式,记者采访、小品表演等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三、贴近生活实际,让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 “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我开始向生活化的课堂努力迈进。比如,我在讲《珍惜学习机会》这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让学生自编自导的小品,内容是家长不让孩子上学,下来务工,强调女孩子上学没啥用。学生表演的惟妙惟肖,引起轰堂大笑的情况下,学生也表示父母的想法太过守旧,重男轻女的思想不符合实际。这样我适时提出,“如果你是小品中的女孩你会如何做?如果你是女孩的朋友,为她出哪些主意?”学生踊跃的举起手,甚至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四、注重情感交流,和谐师生关系
索利特尔富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到:无论何时何地,对学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励,他们同样会给我们多一分的惊喜!我想这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才会出现。由于这种交流,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上,真诚对待学生、恰当的言行举止和肢体语言能拉近师生距离。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胆怯、畏缩,用目光去鼓励、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可以来到各小组,认真听,参与其中,有必要时可以在组内发言;看到学生开小差,可以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暗示其改正;上课与学生谈话时,要上身略有前倾等等。现在的学生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他们需要理解,需要渲泄,需要沟通。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就能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
五、用体验式教学,激起情感共鸣
教育家陶行之指出:“生活即教育。”体验式教学通过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尝试、参与表演、调查访问、角色换位、情境体验等形式自主、积极、快乐的进行体验,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内化情感的目的。既突破重点难点,又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六、具体恰当评价,树立学习信心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鼓励和信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应拿起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情绪,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在日常教学中,教学评价要有特色,如“你的想法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有新的发现。”“说的很精彩,如果声音再响亮点就更好了” ……,评价用语要采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杜绝笼统模糊、千篇一律,要有针对性、启发性、真实性、引导性、激励性、艺术性。
七、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我得到以下启示:(1)具体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2)通过典型训练题的典型示范作用,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解题的技巧、方法,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鱼得水,游得轻松、畅快。
“没有个性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关注学生情感,通过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师生、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和情感共动,来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有利于自我的构建和自主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落实好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目标,实现育人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