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电是大气中强烈的超长距离放电过程,通常伴随着强对流天气过程而发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雷电因其强大的电流、炙热的高温、强烈的电磁辐射以及猛烈的冲击波等物理效应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常常导致雷电灾害。
日常防雷误区需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防雷观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1:在室内无须避雷
很多人认为,雷电来临时,躲到室内比较安全,但这也只是相对室外而言,在室内如果不注意采取措施,除了会遭受球形雷直接袭击外,更可能遭受间接雷击的侵害,所以在室内防雷要做到:关闭好门窗,尽量远离金属门窗、幕墙、有电源插座的地方;不要站在阳台上;不要靠近、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煤气管等。房屋如无防雷装置,在室内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并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
误区2:金属物品更易被雷击坏
实际上,一些容易招致雷击的物品,其导电性能良好,被雷击中后电流疏散得相对较快,本身并不容易集聚电能。反而那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比如水泥屋顶、墙面等,遭雷击后,更容易在局部产生高压而炸开断裂。因此,做好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误区3:矮楼比高楼安全
有人认为,高楼容易成为雷击目标,避雷时躲进矮楼内肯定更安全,这并不科学。如果矮楼与高楼临近,遭雷击的可能性非但不会减小,反而会大大增加。建议完善高楼周边矮楼的防雷设施,从而降低矮楼遭受雷击的风险。
误区4:装上避雷针就能百分之百避雷
避雷针只是建筑物外部防雷的一部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设备日益自动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器件的大量使用,都存在防雷电冲击能力弱的问题。电子设备在日常运行中常常被雷电击坏,甚至造成系统瘫痪和人员伤亡。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内部防雷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室外防雷避险知识要牢记
1.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装置保护的建筑物内,或者很深的山洞里面,若在游泳或在小艇上,应马上上岸,即便是在大的船上,也应躲到船舱里。
2.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高耸、孤立的物体。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不宜进入无防雷装置的野外孤立的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
3.在空旷场地不要使用有金属尖端的雨伞,不要把铁锹等农具、高尔夫球棍等物品扛在肩上。在蹲下避雷时最好將身上金属物摘下,放在几米距离之外,尤其要将戴的金属框眼镜拿下来。
4.头顶炸雷时,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应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蹲下,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双脚并拢,双手捂住耳朵,避免雷声伤害听力,如果你不止一个人,彼此之间的距离至少要6米,因为多人站在一起很可能会导致群体遭到雷击。
日常防雷误区需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防雷观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1:在室内无须避雷
很多人认为,雷电来临时,躲到室内比较安全,但这也只是相对室外而言,在室内如果不注意采取措施,除了会遭受球形雷直接袭击外,更可能遭受间接雷击的侵害,所以在室内防雷要做到:关闭好门窗,尽量远离金属门窗、幕墙、有电源插座的地方;不要站在阳台上;不要靠近、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煤气管等。房屋如无防雷装置,在室内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并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
误区2:金属物品更易被雷击坏
实际上,一些容易招致雷击的物品,其导电性能良好,被雷击中后电流疏散得相对较快,本身并不容易集聚电能。反而那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比如水泥屋顶、墙面等,遭雷击后,更容易在局部产生高压而炸开断裂。因此,做好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误区3:矮楼比高楼安全
有人认为,高楼容易成为雷击目标,避雷时躲进矮楼内肯定更安全,这并不科学。如果矮楼与高楼临近,遭雷击的可能性非但不会减小,反而会大大增加。建议完善高楼周边矮楼的防雷设施,从而降低矮楼遭受雷击的风险。
误区4:装上避雷针就能百分之百避雷
避雷针只是建筑物外部防雷的一部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设备日益自动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器件的大量使用,都存在防雷电冲击能力弱的问题。电子设备在日常运行中常常被雷电击坏,甚至造成系统瘫痪和人员伤亡。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内部防雷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室外防雷避险知识要牢记
1.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装置保护的建筑物内,或者很深的山洞里面,若在游泳或在小艇上,应马上上岸,即便是在大的船上,也应躲到船舱里。
2.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高耸、孤立的物体。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不宜进入无防雷装置的野外孤立的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
3.在空旷场地不要使用有金属尖端的雨伞,不要把铁锹等农具、高尔夫球棍等物品扛在肩上。在蹲下避雷时最好將身上金属物摘下,放在几米距离之外,尤其要将戴的金属框眼镜拿下来。
4.头顶炸雷时,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应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蹲下,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双脚并拢,双手捂住耳朵,避免雷声伤害听力,如果你不止一个人,彼此之间的距离至少要6米,因为多人站在一起很可能会导致群体遭到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