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某厂是主要生产抛光砖产品,最近在坯体干燥后发现其出现龟背状变形现象,当其经过翻坯器、行走釉线,以及储坯时,很容易出现开边现象,造成破损相当严重,请问潘工,有什么能解决方法?
答:首先,简单地介绍下抛光砖坯在干燥器中的干燥过程。陶瓷抛光砖坯的干燥,一方面是坯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即热量从周围环境传至坯体表面,使坯体表面温度逐步上升到一定阶段后水分被蒸发;另一方面,坯体内部同时发生热量传递,在水分向外部扩散和迁移的过程中,陶瓷坯体干燥的表面蒸发和内部扩散是同时进行的,坯体表面水分被干燥介质带走,同时,降低坯体表面的水分。此时,表面水分量和内部水分量产生一定的湿度差。内部水分通过毛细管扩散至表面,直到坯体中的机械结合水被全部排除。
抛光砖坯属于二次布料的产品,其底、面料的颗粒结构,以及水分的含量都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面料的颗粒经破碎后,颗粒较细;成形后坯体表面密度高、排水困难、水分也较底料小1%左右;同等干燥条件下,坯体表面收缩小。而坯体的底料颗粒较面料粗,水分相对较湿;同等干燥条件下,坯体底部排出水分比上部大,从而造成坯体上下收缩不均而产生变形。
其主要控制要点如下:
干燥前段是预热干燥阶段,可以采取高温、高湿度法加热;干燥中段属排水阶段,保持一定的湿度和适当的温度,不宜采用过高温度和低湿度法进行干燥;干燥后段属降速干燥阶段,坯体到达临界水分后,坯体表面不再有充足的水分供表面蒸发,收缩较小。坯体底部由于水分大、颗粒空隙大,如果这阶段的温度继续上升,就会导致坯体出现龟背变形大的现象,应适当降低此阶段的温度和窑内压力,可以解决此问题。其次,坯体底、面料水分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也会出现上述缺陷。
(潘雄)
浅谈陶瓷色料在日用瓷釉料中的要求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非常注重釉料技术,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一大批专业性很强的陶瓷釉料、熔块、色料的公司。仅在佛山就有大鸿、万兴、康立泰、禾合、道氏、塘虹、万岛等从事陶瓷色釉料设计与生产的企业。目前,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所用的釉料种类越来越丰富,根据其类别与用途可以大致分类如下:铅釉和无铅釉、生料釉与熔块釉、一次烧成或二次烧成用釉、瓷砖,餐具,卫生陶瓷与电瓷用釉、高温釉和低温釉、高膨胀釉和低膨胀釉、颜色釉与无色釉、透明釉与乳浊釉、光泽釉、无光釉、半无光釉、花纹釉等。
从时间上进行划分,在2003年前后,流行水晶砖,也就是熔块釉;在2005年前后,盛行仿古釉;在2007年初,流行金属釉;目前则流行全抛釉,当然,全抛釉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瑕疵,需要继续完善。
由于陶瓷日用瓷生料釉组成中不使用熔块,所以它们的烧成温度至少要大于1150℃。生料釉内含有矿物溶剂,如:长石或霞石正长岩,外加粘土、石英、碳酸钙、白云石、氧化锌和硅酸锆作为常用原料。低膨胀生料釉还使用透锂长石作为熔剂。生料釉在熔融时不会形成玻璃相,因此要排出气体,需要严格控制升温速度,在釉熔融后才可获得光滑而无气泡的釉面。因此,日用瓷器生料釉烧成时间要比熔块釉长。在烧成温度低于1150℃时,则宜采用熔块釉料。另外,在采用低温快烧工艺时,熔块的含量需要相应地增加。
因此,陶瓷色料在日用瓷生料釉中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高温稳定性
日用瓷的煅烧温度通常在1200~1270℃之间,因此,对陶瓷色料的高温稳定性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生料釉料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对于色料的溶解非常强,对于部分低温烧成或者使用了较多的矿化剂的陶瓷色料,在用于日用瓷器釉料中会出现不发色或者发色明显减弱的现象。例如,红棕类,当配方中的铬含量偏低,而铁含量偏高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在釉料中不发色或发色减弱。
(2) 分散乳浊性问题
日用瓷釉料中本身就含有部分具有乳浊效果的化学成分,如配方中的氧化锌具有降低釉料的煅烧温度,以及增加釉面乳浊度,促进釉面析晶的双重作用。当然,硅酸锆对乳浊效果和白度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在使用锑锡灰类产品时,会出现釉面分散不好、遮盖力不强等问题,导致产品出现色差。目前,市场中价格在50元以下的基本上是调和色锑锡灰类产品,而真正的锑锡灰产品是使用氧化锑和氧化锡进行煅烧,本身锑锡灰就具有乳浊效果。因此,在日用瓷釉料中,很难用调和色锑锡灰来代替正品锑锡灰的使用。
(3) 釉面针孔
釉面针孔问题在所有的釉料中都有可能出现。特别是当陶瓷色料中的某些活性较高的化学成分较容易与釉料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针孔的发生。较易导致釉面出现针孔的陶瓷色料有:釉用黑色、锰铝红、釉用棕色等。日用瓷釉料中红色调主要取自锡桃红或者铬铝红,当使用含有氧化锰和氧化铁的陶瓷色料时,较易出现釉面针孔问题。
(秦威)
如何解决淋釉时的凹釉问题
问:一般我们在生产全抛釉砖时,采用的是淋釉的工艺。但是有一个问题总是解决不了,不管是淋底釉还是淋面釉,都会容易产生凹釉。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如:调整釉料的比重、增加喷水量、调整坯温等都解决不了。请问彭总,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答:一般我们建议在添加剂上做些调整。因为我们通常在釉料中使用的甲基,哪怕是大厂的品牌甲基,球磨其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分解,这是产品自身的特性决定的。甲基的分解不但造成釉浆的流速变快、保湿性变差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其分解后的一些杂质会造成淋釉时产生凹釉现象。针对这个情况,远大制釉已向市场上推出了一个新产品——流平剂,用它代替甲基后,由于它稳定不易分解,可以保证釉浆的稳定。而且对比甲基,它能有效地解决凹釉现象,还可以使淋出来的釉面更平整,特别是夏季高温时更明显。因此,流平剂的产生,为企业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值得推广。
(彭湘晖)
答:首先,简单地介绍下抛光砖坯在干燥器中的干燥过程。陶瓷抛光砖坯的干燥,一方面是坯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即热量从周围环境传至坯体表面,使坯体表面温度逐步上升到一定阶段后水分被蒸发;另一方面,坯体内部同时发生热量传递,在水分向外部扩散和迁移的过程中,陶瓷坯体干燥的表面蒸发和内部扩散是同时进行的,坯体表面水分被干燥介质带走,同时,降低坯体表面的水分。此时,表面水分量和内部水分量产生一定的湿度差。内部水分通过毛细管扩散至表面,直到坯体中的机械结合水被全部排除。
抛光砖坯属于二次布料的产品,其底、面料的颗粒结构,以及水分的含量都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面料的颗粒经破碎后,颗粒较细;成形后坯体表面密度高、排水困难、水分也较底料小1%左右;同等干燥条件下,坯体表面收缩小。而坯体的底料颗粒较面料粗,水分相对较湿;同等干燥条件下,坯体底部排出水分比上部大,从而造成坯体上下收缩不均而产生变形。
其主要控制要点如下:
干燥前段是预热干燥阶段,可以采取高温、高湿度法加热;干燥中段属排水阶段,保持一定的湿度和适当的温度,不宜采用过高温度和低湿度法进行干燥;干燥后段属降速干燥阶段,坯体到达临界水分后,坯体表面不再有充足的水分供表面蒸发,收缩较小。坯体底部由于水分大、颗粒空隙大,如果这阶段的温度继续上升,就会导致坯体出现龟背变形大的现象,应适当降低此阶段的温度和窑内压力,可以解决此问题。其次,坯体底、面料水分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也会出现上述缺陷。
(潘雄)
浅谈陶瓷色料在日用瓷釉料中的要求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非常注重釉料技术,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一大批专业性很强的陶瓷釉料、熔块、色料的公司。仅在佛山就有大鸿、万兴、康立泰、禾合、道氏、塘虹、万岛等从事陶瓷色釉料设计与生产的企业。目前,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所用的釉料种类越来越丰富,根据其类别与用途可以大致分类如下:铅釉和无铅釉、生料釉与熔块釉、一次烧成或二次烧成用釉、瓷砖,餐具,卫生陶瓷与电瓷用釉、高温釉和低温釉、高膨胀釉和低膨胀釉、颜色釉与无色釉、透明釉与乳浊釉、光泽釉、无光釉、半无光釉、花纹釉等。
从时间上进行划分,在2003年前后,流行水晶砖,也就是熔块釉;在2005年前后,盛行仿古釉;在2007年初,流行金属釉;目前则流行全抛釉,当然,全抛釉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瑕疵,需要继续完善。
由于陶瓷日用瓷生料釉组成中不使用熔块,所以它们的烧成温度至少要大于1150℃。生料釉内含有矿物溶剂,如:长石或霞石正长岩,外加粘土、石英、碳酸钙、白云石、氧化锌和硅酸锆作为常用原料。低膨胀生料釉还使用透锂长石作为熔剂。生料釉在熔融时不会形成玻璃相,因此要排出气体,需要严格控制升温速度,在釉熔融后才可获得光滑而无气泡的釉面。因此,日用瓷器生料釉烧成时间要比熔块釉长。在烧成温度低于1150℃时,则宜采用熔块釉料。另外,在采用低温快烧工艺时,熔块的含量需要相应地增加。
因此,陶瓷色料在日用瓷生料釉中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高温稳定性
日用瓷的煅烧温度通常在1200~1270℃之间,因此,对陶瓷色料的高温稳定性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生料釉料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对于色料的溶解非常强,对于部分低温烧成或者使用了较多的矿化剂的陶瓷色料,在用于日用瓷器釉料中会出现不发色或者发色明显减弱的现象。例如,红棕类,当配方中的铬含量偏低,而铁含量偏高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在釉料中不发色或发色减弱。
(2) 分散乳浊性问题
日用瓷釉料中本身就含有部分具有乳浊效果的化学成分,如配方中的氧化锌具有降低釉料的煅烧温度,以及增加釉面乳浊度,促进釉面析晶的双重作用。当然,硅酸锆对乳浊效果和白度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在使用锑锡灰类产品时,会出现釉面分散不好、遮盖力不强等问题,导致产品出现色差。目前,市场中价格在50元以下的基本上是调和色锑锡灰类产品,而真正的锑锡灰产品是使用氧化锑和氧化锡进行煅烧,本身锑锡灰就具有乳浊效果。因此,在日用瓷釉料中,很难用调和色锑锡灰来代替正品锑锡灰的使用。
(3) 釉面针孔
釉面针孔问题在所有的釉料中都有可能出现。特别是当陶瓷色料中的某些活性较高的化学成分较容易与釉料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针孔的发生。较易导致釉面出现针孔的陶瓷色料有:釉用黑色、锰铝红、釉用棕色等。日用瓷釉料中红色调主要取自锡桃红或者铬铝红,当使用含有氧化锰和氧化铁的陶瓷色料时,较易出现釉面针孔问题。
(秦威)
如何解决淋釉时的凹釉问题
问:一般我们在生产全抛釉砖时,采用的是淋釉的工艺。但是有一个问题总是解决不了,不管是淋底釉还是淋面釉,都会容易产生凹釉。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如:调整釉料的比重、增加喷水量、调整坯温等都解决不了。请问彭总,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答:一般我们建议在添加剂上做些调整。因为我们通常在釉料中使用的甲基,哪怕是大厂的品牌甲基,球磨其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分解,这是产品自身的特性决定的。甲基的分解不但造成釉浆的流速变快、保湿性变差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其分解后的一些杂质会造成淋釉时产生凹釉现象。针对这个情况,远大制釉已向市场上推出了一个新产品——流平剂,用它代替甲基后,由于它稳定不易分解,可以保证釉浆的稳定。而且对比甲基,它能有效地解决凹釉现象,还可以使淋出来的釉面更平整,特别是夏季高温时更明显。因此,流平剂的产生,为企业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值得推广。
(彭湘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