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学教学中,创设一个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环境,让学生发表看法,参与讨论,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关键在化学的实验教学上。学生不仅能从实验中获得认知事物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探究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探究活动,是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科学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具体体现。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特别注意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缜密性的培养。
为此笔者将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自我感触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发展学生的发现和提出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老师对一些实验的改进创新,不仅能弥补教学内容的某些遗憾,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而且还能培养他们不迷信课本,敢于坚持科学的态度,从而进行创新。
例如探究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实验,完全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来证明反应产物中有氢气,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我们可以将钠放入乙醇中,塞上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再检验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实际上因乙醇与钠反应速率较慢,若直接用排空气法收集,会因针头太短而只能收集到较少的氢气,而且很难在注射针头上点燃,即使点燃了,也会很快就熄灭。此时如果我们利用教学设计中的遗憾而对学生加以引导,进行改进,将会使实验效果更明显。经师生共同讨论,可以将生成的氢气采用排水法收集后,再用爆鸣实验确定生成了氢气。若再联系到钠与水的反应,进行比较分析就更好了。让学生讨论得出乙醇与钠反应钠先是沉于试管底部,最后钠浮于水面,分析原因。同时让学生联系钠与水反应得到NaOH溶液呈碱性,让学生考虑乙醇与钠反应得到的产物是否也呈碱性,并用酚酞检验酸碱性。
这样一来,可以在实验探究中尽量鼓励学生敢想敢干,勇于探索,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会大大增强,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教材是化学知识的集合体,这些知识大多设计了实验证明,但并不是把知识的生成过程还原为科学发现的过程,这为我们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
如二氧化硫的教学,可以这样引入新课的:首先播放“酸雨”污染的录像,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看录像总结酸雨的危害:影响人体健康;湖泊酸化,鱼类死亡;酸化土壤,绿色植物变枯黄、致死;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文物等腐蚀加快。然后通过三个创新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硫的危害:探究实验1:生物为什么会死呢?探究实验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探究实验3:花儿为什么会变白?然后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把红花放进装有二氧化硫的锥形瓶中,观察现象,颜色逐渐变浅,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同时提出一个探究问题: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一样吗?让学生回答。最终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得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同时学生能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
这样让学生不断在探究中创新,在创新中使知识进一步升华和巩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化学教学体现出科学性、创造性、灵活性、魅力性的艺术特征。
三、在实验中加强“量”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一般未指明用量时,液体的量都应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定量操作实验较少,高中实验中仅有三个,分别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酸碱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更多的是定性实验。但就是这些定量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很都时候都需要我们要重视“量”的概念,否则,实验的成功率将会很低。
比如说:用硅酸钠溶液制取硅酸凝胶实验操作中,要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创造失败的机会,就是先让学生按教材上的步骤去做,一般而言学生不会做成功。主要原因是学生做不到“逐滴加入”“边加边振荡”“红色变浅接近消失时停止”。然后教师再提醒操作要点,并要求学生重视“量”,学生再次实验就容易成功,这样学生会对于实验操作的细节更加重视。又比如我们在做蔗糖遇浓硫酸炭化实验时要达到最佳效果,除了操作方法和步骤外,其实更要重视“量”。教材未指明用量和步骤,为求演示实验效果最佳,我们可以分别探究不同质量的蔗糖和不同体积的浓硫酸反应,让学生去寻找最佳反应比例最好。
这样一来,即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的途径,也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很多中学化学实验很有趣,但不具备研究性和探究性,或者说探究价值不高。在设计探究性内容时,可选择一些很鲜明的课题,应用化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化学实验的设计可以创设探究情景。
例如过氧化钠与水和CO2反应时,教材中说明,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这样做不但需要较多的实验材料,而且因为学生自初中就熟知这个实验现象,就缺乏足够的兴趣。我们还可以补做一个趣味实验:请同学们用一根玻璃管向过氧化钠处吹气,棉花也会自动燃烧起来。这就说明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且反应放热,经重新设计后的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有目的、有条理的观察,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的魅力,从复杂的化学现象中发现问题。因此,实验时,要教育学生,不但要学概念,还要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深思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并且,在教学中仔细研究教学过程,完全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开发出更多更有实际效果的实验内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寻找化学实验中的乐趣,进而发现化学学科的魅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为此笔者将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自我感触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发展学生的发现和提出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老师对一些实验的改进创新,不仅能弥补教学内容的某些遗憾,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而且还能培养他们不迷信课本,敢于坚持科学的态度,从而进行创新。
例如探究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实验,完全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来证明反应产物中有氢气,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我们可以将钠放入乙醇中,塞上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再检验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实际上因乙醇与钠反应速率较慢,若直接用排空气法收集,会因针头太短而只能收集到较少的氢气,而且很难在注射针头上点燃,即使点燃了,也会很快就熄灭。此时如果我们利用教学设计中的遗憾而对学生加以引导,进行改进,将会使实验效果更明显。经师生共同讨论,可以将生成的氢气采用排水法收集后,再用爆鸣实验确定生成了氢气。若再联系到钠与水的反应,进行比较分析就更好了。让学生讨论得出乙醇与钠反应钠先是沉于试管底部,最后钠浮于水面,分析原因。同时让学生联系钠与水反应得到NaOH溶液呈碱性,让学生考虑乙醇与钠反应得到的产物是否也呈碱性,并用酚酞检验酸碱性。
这样一来,可以在实验探究中尽量鼓励学生敢想敢干,勇于探索,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会大大增强,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教材是化学知识的集合体,这些知识大多设计了实验证明,但并不是把知识的生成过程还原为科学发现的过程,这为我们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
如二氧化硫的教学,可以这样引入新课的:首先播放“酸雨”污染的录像,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看录像总结酸雨的危害:影响人体健康;湖泊酸化,鱼类死亡;酸化土壤,绿色植物变枯黄、致死;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文物等腐蚀加快。然后通过三个创新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硫的危害:探究实验1:生物为什么会死呢?探究实验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探究实验3:花儿为什么会变白?然后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把红花放进装有二氧化硫的锥形瓶中,观察现象,颜色逐渐变浅,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同时提出一个探究问题: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一样吗?让学生回答。最终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得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同时学生能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
这样让学生不断在探究中创新,在创新中使知识进一步升华和巩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化学教学体现出科学性、创造性、灵活性、魅力性的艺术特征。
三、在实验中加强“量”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一般未指明用量时,液体的量都应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定量操作实验较少,高中实验中仅有三个,分别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酸碱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更多的是定性实验。但就是这些定量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很都时候都需要我们要重视“量”的概念,否则,实验的成功率将会很低。
比如说:用硅酸钠溶液制取硅酸凝胶实验操作中,要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创造失败的机会,就是先让学生按教材上的步骤去做,一般而言学生不会做成功。主要原因是学生做不到“逐滴加入”“边加边振荡”“红色变浅接近消失时停止”。然后教师再提醒操作要点,并要求学生重视“量”,学生再次实验就容易成功,这样学生会对于实验操作的细节更加重视。又比如我们在做蔗糖遇浓硫酸炭化实验时要达到最佳效果,除了操作方法和步骤外,其实更要重视“量”。教材未指明用量和步骤,为求演示实验效果最佳,我们可以分别探究不同质量的蔗糖和不同体积的浓硫酸反应,让学生去寻找最佳反应比例最好。
这样一来,即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的途径,也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很多中学化学实验很有趣,但不具备研究性和探究性,或者说探究价值不高。在设计探究性内容时,可选择一些很鲜明的课题,应用化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化学实验的设计可以创设探究情景。
例如过氧化钠与水和CO2反应时,教材中说明,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这样做不但需要较多的实验材料,而且因为学生自初中就熟知这个实验现象,就缺乏足够的兴趣。我们还可以补做一个趣味实验:请同学们用一根玻璃管向过氧化钠处吹气,棉花也会自动燃烧起来。这就说明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且反应放热,经重新设计后的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有目的、有条理的观察,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的魅力,从复杂的化学现象中发现问题。因此,实验时,要教育学生,不但要学概念,还要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深思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并且,在教学中仔细研究教学过程,完全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开发出更多更有实际效果的实验内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寻找化学实验中的乐趣,进而发现化学学科的魅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