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看霍夫曼小说《魔鬼的迷魂汤》中的恐怖主题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w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符号学之父”索绪尔在他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首次阐述了语言符号这个概念。随着各国学者的深入研究,语言符号学作为当代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能指与所指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解读中,本文将试着从符号学角度分析《魔鬼的迷魂汤》这部长篇小说中的恐怖主题。《魔鬼的迷魂汤》是德国作家霍夫曼的代表作,作品借助自然环境、超自然现象、死亡、凶杀等典型的黑色浪漫主义语言符号,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神秘、魔幻、独具魅力的世界。
  【关键词】: 语言符号学;能指与所指;魔鬼的迷魂汤;恐怖
  1.引言
  E.T.A.霍夫曼(1776-1822),本名Ernst Theodor Wilhelm Hoffmann,喜欢德语文学的人应该对这位作家并不陌生。他是德国浪漫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其作品深受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同时他又对浪漫主义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阐释,为后期的黑色浪漫主义开辟了新的道路。他被认为是继歌德席勒后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具有恐怖怪诞的色彩,风格怪异。《魔鬼的迷魂汤》是霍夫曼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书中囊括了他一贯的恐怖怪诞元素。小说主要讲述了一名年轻修士梅达杜斯没有抵御住诱惑,偷喝了修道院尘封许久的从魔鬼手里夺来的迷魂汤,从此走上了邪恶的道路,并干下谋杀、乱伦、赌博等一系列大逆不道、作奸犯科之事。在这个过程中,每每当他濒临毁灭,都会遇到神秘的超自然生物——同貌人(又称双影人),相貌与他相同的维克托林。后来梅达杜斯幡然醒悟,想通过苦刑为自己赎罪,却无法消除邪恶的心结,得不到救赎。作品中的恐怖荒诞色彩几百年来都对读者有着巨大吸引力。本文旨在从符号学的角度看《魔鬼的迷魂汤》这部小说中的恐怖主题,分析意象符号在这一作品中的应用,同时为读者介绍德国黑色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语言艺术。
  2.符号学的发展
  符号学是一门产生于20世纪初的新兴学科,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领域,但是普遍认为,符号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于1900年,逻辑学家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年)提出了符号学理论,另一个源头就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年)的教学讲稿《普通语言学教程》,在其讲稿中真正确立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并提出能指与所指的理论。尽管符号学是在欧洲和美国起源并发展的,其在中国也早已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汉语言文字的研究以及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的意象这一概念,可以看出中国学者对符号学的运用。
  符号学在德语中对应的单词为Semiotik,即Zeichentheorie,Zeichen意为符号,信号,标记,Theorie意为理论,符号学也就是关于符号的理论。实际上,符号学就是对包含意义的符号体系的研究。现代符号学的边界不断扩大,它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种方法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符号学研究的就是符号的表意,按照皮尔斯的看法,整个世界处处存在着符号;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符号学的理论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根据符号学的理论,语言学、艺术学、文学、哲学等都可被理解为意义的产生、传达与阐释的不同形式。
  语言学与符号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符号学研究的深入,形成了语言符号学这一新兴学科,语言符号学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具体问题,对文学阐释与批评产生了巨大作用。文学文本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及语言本身,被创造和解释,因此从符号学角度阐释文学文本将会有更全面的理解。
  3.运用能指与所指解读《魔鬼的迷魂汤》的恐怖主题
  3.1 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理论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蕴含的语言符号学理论丰富,对文字,军用信号等方面都有指导作用,现将其应用于文学领域,来解读《魔鬼的迷魂汤》。
  能指(signifiant)与所指 signifié 是符号学的两个重要概念。索绪尔把语言符号定义为“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也就是说符号连接两个部分,表达与意义。 Signifiant它意为所指的东西,也就是语言的发音,如图中的arbor,而signifié指的是被指的东西,也就是对应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符号arbor代表的就是树。正因为arbor这一表达带有了树的含义,它才能作为一个语言符号。
  表格 1[1]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符号的任意性意味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结合是任意的,两者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比如上图中,由arbor这个单词的发音与词形并不能推测单词的词意,在创造这一语言符号时,它的含义与它的词形组合是任意的。另一方面,语言符号也具有稳定性,这意味着,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的含义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语言符号的这种特性使得文学语言符号有了特殊的含义,并且构成了各个文学思潮独有的风格与语言艺术。罗兰·巴尔特认为“能指是表达的形式,所指是表达的内容,任何一个符号,一方面是物质的呈现,另一方面是一种精神的反应,是主客体的统一物。[2]”这样语言符号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声音或文字这一语言外壳,也就是能指,第二级就是文字所描写的具体对象,意即一级所指,而读者脑中构成的画面所代表的意义则为二级所指,现对小说中常见的恐怖意象进行举例。
  3.2 小说中的语言符号举例
  3.2.1 山与丛林
  比如《魔鬼的迷魂汤》中的这段景物描写:
  “他向我详细描述了一条更近的、偏离军用公路的山间小路……我已经在山区漫步行走了几天,我越过崇山峻岭,走过狭窄的小桥,渡过湍急的林中小溪…[3]”
  这段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骇人的气氛。其中涉及到“山”这一语言符号,首先,山这一语言符号,是上文提到的第一级,能指,它的一级所指即為我们所说的普遍意义的大山这一客体,在这个语言环境中,读者脑中构成的画面并不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山,而是神秘的、凶险的山,这一层面的意义即为符号的二级所指。这样“山”这一语言符号就从读者的脑中由第一级符号转换为更深层的意义。这样的意象为读者营造出一种恐怖的气氛。同样,当主人公第一次遇到维克托林,将要犯下杀人罪行时,作者写道:   “针叶林越来越茂密,灌木丛发出窸窣声……当曙光照进幽暗的枞树林时,我发现我已经在一条潺潺而流的溪流边……我費劲地牵着马穿过灌木丛……”
  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森林同样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孤独阴暗的气氛。茂密的针叶林和灌木丛(能指)带给读者的印象就像隐藏着什么东西,让人感到神秘不安(二级所指),读者从语言符号的第一级,能指转化为森林这一语言符号的第三级,语言符号的二级所指:阴暗、神秘。
  3.2.2超自然生物
  除去自然环境的描写,超自然现象在这部作品中也屡屡出现。小说伊始,就出现了一位神秘的画家,他是主人公的曾曾祖父,也是这个家族罪恶的源头,正因为罪孽深重,得不到安宁,一直游荡在作者的周围。这位画家并不属于人类社会,它是超自然生物之一。另外主人公禁不住诱惑喝下的迷魂汤也是超自然的,以及每当主人公犯下罪行时总会出现的同貌人同样不是人类。但是作者并没有特意交待这个同貌人究竟是谁,是主人公的梦境,还是魔鬼,也正因为如此读者只能通过这些语言符号感受到一种神秘的气氛,留下一种黑暗与恐惧的印象,并不能看清这些超自然现象到底是什么。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我几乎无法分辨,梦幻是从哪里渐渐转入现实生活中的。”
  “你让我穿上这件修士袍,不就是为了好让谁也认不出伯爵,认不出你的主子和主宰来吗?”
  美国哲学家、符号学家莫里斯(C. W . Morris)提出了著名的符号学三分野的思想,即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莫里斯指出,符号涉及到3个方面的关系:符号对符号的关系、符号对对象的关系、符号对人的关系。这3种关系表明了符号意义的3个维度,这说明民族文化、作家个人心理因素及上下文语境都对解读文本有很大影响,这也是这部小说特有的恐怖之处。从语用学的角度看作家本人也就是符号使用者对符号的意义有很大的影响,作者故意设下这种疑问,让读者产生好奇,并不具体说明这些超自然生物的来历,让读者总是抱有怀疑,却得不到答案。这种现实与非现实,幻象与真实之间的游移不定更增添了小说的荒诞色彩。
  3.2.3 死亡与凶杀
  死亡和凶杀在这部小说中更是占据了大量篇幅。这两种语言符号清晰地引发了符号的二级所指,也就是恐惧、阴森。
  “我站在那儿,沉思默想着,始终凝视着那个深渊,看伯爵的血淋林的尸体会不会升起来恐吓我”
  “瞧这可怕的模样!——在我面前!——在我面前站着的是维克托林的血肉模糊的形象,不是我,是他讲了那些话——我吓的毛发直竖,我怀着疯狂的恐惧冲出来,穿过公园!”
  作者运用的这些尸体、血肉、杀人的语言符号,几乎贯穿整部小说,这些语言符号让读者自然而然产生恐惧,同样再加上诸多可怕,疯狂这样的定语,会加深符号的二级所指。从这些语言符号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阴森恐怖的世界充满了罪恶与孤独,这部小说也因此被称为西欧哥特式小说的鼻祖。
  事实上,霍夫曼在这部小说中运用的语言符号也是黑色浪漫主义常用的语言符号。黑色浪漫主义(Die Schwarze Romantik),也称消极浪漫派,展现了人们对法国大革命的恐惧以及对宗教的怀疑。这一时期的文学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于情节上,它着力渲染暴力与恐怖,于内容上,主要通过结合社会,宗教及道德中的邪恶,来揭示人性中的恶。这一时期的作品常用的语言符号就包括:死亡,堕落,自杀,双影人,魔鬼,黑夜等,它融合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精神,充满了奇诡的想象,有着独特的魅力。
  4.结语
  相比于启蒙运动抑或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广泛,对黑色浪漫主义这一流派大众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本文旨在从新的角度出发,试着为读者介绍这部黑色浪漫主义的小说。事实上,黑色浪漫主义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穿行了将近两个世纪,链接了哥特风,唯美主义,直至20世纪初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在德国,黑色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霍夫曼,Ludwig Tieck(1773-1853),路德维希·蒂克,Novalis(1772-1801)诺瓦利斯等,这一时期的作品不论是对当时的文坛还是对后世文学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这部长篇小说通过大量运用诸如黑夜、死亡、凶杀等黑色浪漫主义语言符号,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神秘、怪诞、恐怖、光怪陆离的世界,同时又未脱离现实生活,让读者在幻象与现实之间产生怀疑,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也为后世的哥特式小说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上文的分析笔者希望从符号学的角度更科学的阐释霍夫曼的作品,通过语言符号更细致入微的感受作品的独有魅力。
  参考文献:
  [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 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E.T.A.霍夫曼.魔鬼的迷魂汤[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4]王铭玉.从符号学看语言符号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
  [5]次晓芳.E.T.A.霍夫曼的恐怖小说及其现实意义[J],德语学习,2011(1).
其他文献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人性美历来被人们称颂,而人性的另一面则被忽视。通过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既展现他们美的一面,也展现他们人性的弱点:翠翠的自然美、亲情美、爱情美以及脆弱、自卑、懦弱;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并更接近作者的写作意图。  【关键词】:人物形象;双重性;人性美;人性弱点  沈从文的《边城》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这正是沈从文先生恋情和事业
期刊
【摘要】:湖湘文化精神对于20世纪湖南小说叙事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20世纪湖南小说在叙事的语式与语态方面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对湖湘文化精神与20世纪湖南小说叙事性的探究,能够全面了解语式和语态对小说叙事的影响,有利于发掘适应我国文化发展的小说叙事方式,也能为以后探索各地文化特色对小说叙事的影响提供相关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湖湘文化精神;20世纪湖南小说;叙事性  湖湘文化精神是以政治作为
期刊
【摘要】:月作为古今文学创作常用的意象,对于作品内容和思想情感有着极大的拓展升华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古诗词中“月”这一意象进行了探讨:情意的时空传递者、孤独悲伤时的陪伴者、明月的象征性与哲学思辨。通过对古诗词中“月”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经历,体会中华诗词的魅力。  【关键词】:月意象;古诗文;分类;情感  引言  月亮作为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我们抬头便可很清楚地看见。
期刊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古典舞身韵“形”“神”“劲”“律”的训练性和审美性研究古典舞身韵“划圆”中的“律”,以古典舞身韵中的“律”为切入点,用“正律”与“反律”相比较,着重阐述了古典舞身韵中的“反律。”通过对古典舞中经典动作“燕子穿林”描述,分析古典舞身韵中的 “反律”以及在古典舞身韵中的运用及训练价值。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概述了中国古典舞中的形、神、劲、律,大体了解中国古典舞的
期刊
【摘要】: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中的旗手之一,在他的创作中始终展现了个人、地域以及历史身份的追问和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而《童年往事》作为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具有极为浓厚的自传体色彩,呈现了一个时代的特殊记忆。光影诗人般的他通过大量的长镜头,客观冷静的努力尝试运用文化的视角去探寻诸多的身份疑问,关注个体成长的真实状态,又在历史的大变迁中反思,其创作手段更是影响到了许多第六代导演。  【關键词】:侯
期刊
在中国画中,以马为形象题材进行描绘的时期大致可追溯到远古,在岩画或者石窟壁画中可以见到。在古代,马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和骑射的工具,往往被皇室贵族所喜爱和重视,故而多方收罗,出于对马的喜爱并寄予其永恒性,往往将其表现在绘画或者雕塑上。  (一)  《照夜白图》为唐代画家韩幹所做,纵30.8厘米,横33.5厘米,纸本设色,现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描绘的是唐玄宗非常喜欢的坐骑之一—照夜白,画家使用精细的
期刊
【摘要】:《锦瑟》虽然篇幅短小,但思想意蕴十分丰富,将这首朦胧模糊,甚至充满歧义的诗作为新批评的分析文本非常合適。  【关键词】:新批评;复义;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作为唐代晚期的诗人,他创作了一组以意指丰富朦胧而为主要特征的诗歌。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
期刊
【摘要】:补考是各级教育、考试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和内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因其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故其考核与补考方式也应当因势利导。笔者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补考形式进行了一点探索,认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补考方式应当与教学目的相一致,补考形式应当灵活多变、侧重综合性的考察等。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补考,形式,探索  补考是各级教育、考试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和内
期刊
【摘要】:大足石刻雕塑从初唐至民国,延续时间长达一千余载。而这一千余载的石窟造像,是这一千余载历史的折光反映和记录,它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中国在这千余载中的历史变迁,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思想的发展,记录了这千余载的民俗民风、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拥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是国家物质文化遗产。三维艺术再现的使用,对大足石刻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对三维艺术再现的技术性、艺术性、真实
期刊
“蜀锦”,指产于蜀地的锦类总称,是以染色和素色丝线,按照经、纬重组织结构,形成的提花丝织物。具有质地光滑柔软、色彩绮丽鲜艳、工艺精巧细腻、纹样生动灵活、文化内涵丰富、历史传承久远等特点。蜀锦,在古代主要用于衣着服饰和贵重物品装饰材料,在货币交换不发达的时期,一度充当过交换货币,直至近现代发展为展示工艺品。汉代曾用蜀锦缝制过袖章,魏晋南北朝用蜀锦织造过袜子,唐代用蜀锦制作琴袋、鞋面等,宋代用于过文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