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的确是到了国家应该出来坚决地做点什么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才能表明中国并不是将“教育产业化”作为国策的愚蠢国家
在教育部8月2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向媒体表示,“十一五”期间,农村义务教育将全部免费,政府应该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的主要投入单位,教育绝不能“市场化”。张保庆说:“教育和市场经济什么关系?教育部的提法是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服务。从来没有讲教育要按市场经济办。如果教育按市场经济办,那教育就毁掉了。”教育部副部长的这一表态,代表了教育部的态度,即教育部方面从未提出过 “教育产业化”,那么又是谁在鼓吹“教育产业化”来愚弄民众呢?
“教育产业化”可以休矣
中国的教育收费很高,但财政的教育经费投入极少,教育就这样搞下去,中国是没有希望的
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里,都事关民族的未来,没有哪个国家敢于掉以轻心。任何有一定发展程度、一定文明程度的国家,都没有将“国民教育”交给市场去处理的。所以,“教育产业化”是中华民族的特产,完全是“中国特色”的。当一些所谓权威经济学家大侃“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的十大问题”之类的话题时,我们大家都还糊涂着呢,还以为全世界都是这么胡来呢。后来,看了国外的材料,才发现中国的所谓“知名学者”们又在愚弄民众了。
有时候,人们实在不能明白这些知名学者们的心思。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到底要把中国带向何方?是不是中国的穷人都活不下去了,中国的穷孩子都不能上学了,学者们才能倍感快意?
“教育产业化”的口号,在中国公然吆喝了许多年,没有受到抵制。因为教育界的那些“人士”不抵制,反而陶醉在其中,并大肆捞取,这正是他们想做的事情;国家也不说话,纵容歹毒的“少数人”在教育界通过“教育产业化”先富起来;穷苦百姓则无法抵制,他们说话没有声音,若是请愿不会被批准,而他们如果不交学费,孩子就会被赶出学校。许多农村的学校里,即使孩子能够上学,但为了“教育产业化”,为了给学校挣钱,许多稚嫩的小学生还要经常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我想不出,世界上什么地方的小学,会像中国一些小学那样黑暗。
目前,除了战乱和非常落后的国家,哪个国家会向“义务教育期间”的中小学生收学费?哪个国家的中小学学费会像中国收的这么多?恐怕是没有了。而中国,所以敢向中小学生大收学费,敢于对“义务教育”几个字视若不见,就是因为中国的学者们发明了“教育产业化”这个邪恶的口号和理论!
教育在中国已经成为暴利行业。前些日子,报纸上经常有关于中国“十大暴利行业”的报道,不同的报道列举的行业有些参差,但教育行业总是跑不掉的,而且总是被列为仅次于房地产、 排在第二位的暴利行业。中国的教育家和教育界真是可耻!这令人想起一则描绘特别能收钱部门的“顺口溜”:“公检法,国地税,人民教师,黑社会。”若是这样,“人民教师”还有什么脸面立于天地之间?
尽管对学生收费很高,但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却极少,在全世界也属于少得可怜的一种。当国内有人胡说中国是“举国兴教育,全民掏腰包”时,《参考消息》上就有人指出,中国是用占世界1%的教育经费,来对付占世界25%的学生。显然,教育就这样搞下去,中国是没有希望的。但想一想,遥远的中国“未来”,到底有谁会来真正关心吗?没有。中国几乎上上下下的干部们都只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家属和亲友。至于民族的未来,祖国的未来,没有人会真正“放不下心、睡不着觉”。
教育令中国蒙羞
目前对农民来讲,据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孩子告诉他“我考上大学了”,农村最穷的人家,就是有孩子考上了大学的人家
现在看来,义务教育是越大讲越糟,现在一面讲义务教育,同时又好像就是为要取消“义务”这两个字,所以学费特别高。文革前没有讲义务教育,却只是小学学费2.5元,中学学费5元,大学没有学费。中国的任何中学生,只要能考上大学,也就有了公费医疗、城市户口、国家负责分配工作。农村的孩子,只要成绩好,考上大学,家里可以不用负担一分钱。可现在,据教育部说,平均一个大学生每年的花费高达14914元,这大约是5个农民全部的年收入!
有人曾气愤地对我讲:如果国家没本事办大学,没有能力给大学生们以“普惠的助学金”,如果你没有能力让大学生们得到工作,就不要再自吹了,也不用再办什么教育了!与其让教育单位都变成疯狂收钱、少数人贪污发财的黑窝,还不如废掉它算了,人民还少受一点罪。当然,这是激愤之言,但是积怨却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文革”前,国家那么穷,家长们也那么穷,大学却根本没有什么贫困生问题。助学金是普惠的,最低的助学金也有15.5元。因为当时周恩来说,我们的大学生要吃好一些,所以大概是1963年后,大学伙食标准就由12.5元涨到15.5元,每天都有肉、蛋。现在说起来,国家的经济水平已经比上世纪60年代不知高到哪儿去了,但是居然就在大学里,相当普遍地发生了“特困生问题”。这是国家的耻辱。
目前对农民来讲,据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孩子告诉他“我考上大学了”。农村最穷的人家,就是有孩子考上了大学的人家。这简直是古今中外的奇闻!去年的一个报道说,有一个贫穷的农民,面对考上大学的女儿,默默无语,借不到钱,完全失了神,竟然痛苦地自杀了。天下还有比这更惨的家长吗!
据调查,现在农村只有10%的大学生的家长不用借钱,绝大多数农村家庭为此而借债、奔忙、倾家荡产,痛苦不堪。而不少学校里那些披着教育家的“皮”的吸血鬼们,向学生们收钱则是穷凶极恶,毫不手软。诚然,也有些大学提出一些措施,力图让穷孩子能够上学,但只有国家彻底改变目前的“助学”政策,变对少数人“奖学”为对多数人“助学”,问题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
关于贫困生的“助学贷款”,是国家拿出的一个招数。舆论都说是好主意,好像这下子穷学生有救了。但其实这不是帮助,这是给学生套上枷锁,原因就是目前的失业状况和低工资。目前我国的“年度就业岗位缺口”达1200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动辄以数十万乃至百万计。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仍然是一个“毕业即失业”的社会。而且再说,即使找到工作了,又能挣几个钱呢?中国至今仍在实行没有道理的“低工资制度”,劳动力价格远远低于其价值。又要还债,又要还贷,他们一辈子的痛苦没完没了。我实在不明白,我们的教育事业到底是在进步,还是在大步倒退?
笔者认为,中国不应当采用发达国家的“助学贷款”办法,那样会扼杀人才。中国总是说自己有“特殊国情”,为什么这时又不说了?不难明白,大学生毕业后还贷,往往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找不到工作,或者工资只有一千块左右,还不起,怎么办?据说江苏大学已找到一个好办法:就是在网上公布这些欠贷学生的名单,让全社会都来耻笑他们,知道他们是“没有诚信”的人,让他们一辈子别想过好。我不知道,这还是人出的主意吗?这还是教育家的嘴脸吗?
教育部官员尽管否认了“教育产业化”的提法,这自然是好事情。但当年鼓吹“教育产业化”分外卖力的著名学者们,那些仍在教育产业化、市场化中疯狂“创利”、“得利”的一群所谓教育家们,还有大量混迹于“扩招”、“办学”的骗子们,现在对这个“理论问题”却噤若寒蝉。当然,他们许多人仍然在发“学难”财,仍在疯狂收取“高额学费”,只是不再吆喝“教育产业化”这几个字了。
的确是到了国家应该出来坚决地做点什么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才能表明中国并不是将“教育产业化”作为国策的愚蠢国家。
(作者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在教育部8月2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向媒体表示,“十一五”期间,农村义务教育将全部免费,政府应该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的主要投入单位,教育绝不能“市场化”。张保庆说:“教育和市场经济什么关系?教育部的提法是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服务。从来没有讲教育要按市场经济办。如果教育按市场经济办,那教育就毁掉了。”教育部副部长的这一表态,代表了教育部的态度,即教育部方面从未提出过 “教育产业化”,那么又是谁在鼓吹“教育产业化”来愚弄民众呢?
“教育产业化”可以休矣
中国的教育收费很高,但财政的教育经费投入极少,教育就这样搞下去,中国是没有希望的
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里,都事关民族的未来,没有哪个国家敢于掉以轻心。任何有一定发展程度、一定文明程度的国家,都没有将“国民教育”交给市场去处理的。所以,“教育产业化”是中华民族的特产,完全是“中国特色”的。当一些所谓权威经济学家大侃“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的十大问题”之类的话题时,我们大家都还糊涂着呢,还以为全世界都是这么胡来呢。后来,看了国外的材料,才发现中国的所谓“知名学者”们又在愚弄民众了。
有时候,人们实在不能明白这些知名学者们的心思。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到底要把中国带向何方?是不是中国的穷人都活不下去了,中国的穷孩子都不能上学了,学者们才能倍感快意?
“教育产业化”的口号,在中国公然吆喝了许多年,没有受到抵制。因为教育界的那些“人士”不抵制,反而陶醉在其中,并大肆捞取,这正是他们想做的事情;国家也不说话,纵容歹毒的“少数人”在教育界通过“教育产业化”先富起来;穷苦百姓则无法抵制,他们说话没有声音,若是请愿不会被批准,而他们如果不交学费,孩子就会被赶出学校。许多农村的学校里,即使孩子能够上学,但为了“教育产业化”,为了给学校挣钱,许多稚嫩的小学生还要经常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我想不出,世界上什么地方的小学,会像中国一些小学那样黑暗。
目前,除了战乱和非常落后的国家,哪个国家会向“义务教育期间”的中小学生收学费?哪个国家的中小学学费会像中国收的这么多?恐怕是没有了。而中国,所以敢向中小学生大收学费,敢于对“义务教育”几个字视若不见,就是因为中国的学者们发明了“教育产业化”这个邪恶的口号和理论!
教育在中国已经成为暴利行业。前些日子,报纸上经常有关于中国“十大暴利行业”的报道,不同的报道列举的行业有些参差,但教育行业总是跑不掉的,而且总是被列为仅次于房地产、 排在第二位的暴利行业。中国的教育家和教育界真是可耻!这令人想起一则描绘特别能收钱部门的“顺口溜”:“公检法,国地税,人民教师,黑社会。”若是这样,“人民教师”还有什么脸面立于天地之间?
尽管对学生收费很高,但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却极少,在全世界也属于少得可怜的一种。当国内有人胡说中国是“举国兴教育,全民掏腰包”时,《参考消息》上就有人指出,中国是用占世界1%的教育经费,来对付占世界25%的学生。显然,教育就这样搞下去,中国是没有希望的。但想一想,遥远的中国“未来”,到底有谁会来真正关心吗?没有。中国几乎上上下下的干部们都只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家属和亲友。至于民族的未来,祖国的未来,没有人会真正“放不下心、睡不着觉”。
教育令中国蒙羞
目前对农民来讲,据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孩子告诉他“我考上大学了”,农村最穷的人家,就是有孩子考上了大学的人家
现在看来,义务教育是越大讲越糟,现在一面讲义务教育,同时又好像就是为要取消“义务”这两个字,所以学费特别高。文革前没有讲义务教育,却只是小学学费2.5元,中学学费5元,大学没有学费。中国的任何中学生,只要能考上大学,也就有了公费医疗、城市户口、国家负责分配工作。农村的孩子,只要成绩好,考上大学,家里可以不用负担一分钱。可现在,据教育部说,平均一个大学生每年的花费高达14914元,这大约是5个农民全部的年收入!
有人曾气愤地对我讲:如果国家没本事办大学,没有能力给大学生们以“普惠的助学金”,如果你没有能力让大学生们得到工作,就不要再自吹了,也不用再办什么教育了!与其让教育单位都变成疯狂收钱、少数人贪污发财的黑窝,还不如废掉它算了,人民还少受一点罪。当然,这是激愤之言,但是积怨却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文革”前,国家那么穷,家长们也那么穷,大学却根本没有什么贫困生问题。助学金是普惠的,最低的助学金也有15.5元。因为当时周恩来说,我们的大学生要吃好一些,所以大概是1963年后,大学伙食标准就由12.5元涨到15.5元,每天都有肉、蛋。现在说起来,国家的经济水平已经比上世纪60年代不知高到哪儿去了,但是居然就在大学里,相当普遍地发生了“特困生问题”。这是国家的耻辱。
目前对农民来讲,据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孩子告诉他“我考上大学了”。农村最穷的人家,就是有孩子考上了大学的人家。这简直是古今中外的奇闻!去年的一个报道说,有一个贫穷的农民,面对考上大学的女儿,默默无语,借不到钱,完全失了神,竟然痛苦地自杀了。天下还有比这更惨的家长吗!
据调查,现在农村只有10%的大学生的家长不用借钱,绝大多数农村家庭为此而借债、奔忙、倾家荡产,痛苦不堪。而不少学校里那些披着教育家的“皮”的吸血鬼们,向学生们收钱则是穷凶极恶,毫不手软。诚然,也有些大学提出一些措施,力图让穷孩子能够上学,但只有国家彻底改变目前的“助学”政策,变对少数人“奖学”为对多数人“助学”,问题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
关于贫困生的“助学贷款”,是国家拿出的一个招数。舆论都说是好主意,好像这下子穷学生有救了。但其实这不是帮助,这是给学生套上枷锁,原因就是目前的失业状况和低工资。目前我国的“年度就业岗位缺口”达1200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动辄以数十万乃至百万计。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仍然是一个“毕业即失业”的社会。而且再说,即使找到工作了,又能挣几个钱呢?中国至今仍在实行没有道理的“低工资制度”,劳动力价格远远低于其价值。又要还债,又要还贷,他们一辈子的痛苦没完没了。我实在不明白,我们的教育事业到底是在进步,还是在大步倒退?
笔者认为,中国不应当采用发达国家的“助学贷款”办法,那样会扼杀人才。中国总是说自己有“特殊国情”,为什么这时又不说了?不难明白,大学生毕业后还贷,往往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找不到工作,或者工资只有一千块左右,还不起,怎么办?据说江苏大学已找到一个好办法:就是在网上公布这些欠贷学生的名单,让全社会都来耻笑他们,知道他们是“没有诚信”的人,让他们一辈子别想过好。我不知道,这还是人出的主意吗?这还是教育家的嘴脸吗?
教育部官员尽管否认了“教育产业化”的提法,这自然是好事情。但当年鼓吹“教育产业化”分外卖力的著名学者们,那些仍在教育产业化、市场化中疯狂“创利”、“得利”的一群所谓教育家们,还有大量混迹于“扩招”、“办学”的骗子们,现在对这个“理论问题”却噤若寒蝉。当然,他们许多人仍然在发“学难”财,仍在疯狂收取“高额学费”,只是不再吆喝“教育产业化”这几个字了。
的确是到了国家应该出来坚决地做点什么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才能表明中国并不是将“教育产业化”作为国策的愚蠢国家。
(作者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