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第二人:美国空军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的航天之路文

来源 :航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a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宇航员、空军上校巴兹·奥尔德林毕业于西点军校,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了博士学位,1966年创造了太空行走纪录,1969年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在尼尔·阿姆斯特朗之后,世界上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在太空停留时间长达289小时53分钟,这—切都使他成为人类航空航天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空天兴趣源自飞行世家
  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1930年1月20日出生于美国的一个飞行员世家,他的父亲老埃德温·E,奥尔德林是一名军官,1919-1922年间在麦克库克的美国陆军第一所试飞员学校担任过校长助理,后来又参与创建了空军工程学校,也就是俄亥俄州怀特一帕特森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技术学院的前身。1928年,老埃德温·奥尔德林退役,当上了一家石油公司的经理,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飞行主管,在全球各地宣传商业飞行的价值。
  说到巴兹·奥尔德林的名字,也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他的教名原来是小埃德温·尤金·奥尔德林,但是由于他的姐姐小时候说不清楚“弟弟”(brother)这个单词,一直喊他“buzzer”,奥尔德林成年之后(一说是1988年)就把名字正式改成了“Buzz”(巴兹)。
  1932年,老奥尔德林带着年仅2岁的巴兹·奥尔德林第一次乘坐了飞机,那是一架标准石油公司的洛克希德“织女星”单翼飞机。巴兹现在对那架飞机仍有印象“我记得它喷着红白相间的颜色,看上去像一只鹰”。巴兹婴孩时期的飞行经历远不止这个,他也是“兴登堡”号飞船(后来起火坠毁在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海军航空站)首次跨大西洋飞行的一名乘客。
  或许是家庭的熏陶,巴兹·奥尔德林从小就崇拜欧尔威尔·莱特和比利·米切尔,二战中空袭东京的指挥官吉米·杜立德偶尔会到奥尔德林家做客,帮助年轻的巴兹培养起对于飞行的兴趣。二战期间,巴兹只是一个顽皮的孩童,但是他希望参军,也喜欢拼装模型飞机,看太空题材的漫画《巴克·罗杰斯》。
  随着年龄的增长,巴兹对飞机机械越来越感兴趣。二战结束后的一天,巴兹的父亲在他家附近的一个机场降落了一架P-38之后,巴兹脑子里有了一个想法。他在最近出版的新书上这样记载他当时的想法,“没有梦想是遥不可及的:一个在月球行走的男人的生活经验。比如,P-38的铆钉并不与飞机蒙皮平齐。我想我们需要不断改善,最终就能实现梦想。”
  西点军校开启从军之旅
  出人意料的是,巴兹从蒙特克莱高中之后,老奥尔德林却在全力争取让儿子进入海军军官学校学习,他觉得那样能确保更光明的未来。巴兹回忆道:“他说他知道进入海军军官学校的人比去西点军校更成功”。但是,巴兹自己并不想去安那波利斯,他梦想的地方就是西点军校,这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他一直非常羡慕他姐姐艾德琳的男朋友、一名西点军校学员,他身穿护旗队服的照片已经登上了《生活》杂志的封面。
  尽管自己的想法与严厉的父亲背道而馳,巴兹最后还是成功了。1947年,巴兹如愿考入了西点军校,并且在军校里克服各种困难茁壮成长起来。在军校三年级时,巴兹按照西点的校规,向教官举报了一名同班同学考试作弊,但是作弊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理由是校方认为证据不足,这件事曾经动摇了巴兹对于军队系统的信心。
  但是,巴兹很快说服了自己:世界上总有违反规则的人,在任何系统都是这样,自己还是非常适合西点军校。在他1973年出版的自传《回到地球》里,巴兹写道:“我还没有正式加入军队,而不论好坏西点都能让我列编成为一名现役军官。”
  1950年夏,巴兹毕业前夕和其他西点的尖子生出访日本和菲律宾,观摩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的占领军政府,鉴学美军创造的新宪法和法律法规。他们在远东的第一天晚上,当地报纸就刊登了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巴兹意识到将会有大批西点毕业生参加朝鲜战争。
  1951年,巴兹在西点军校面临毕业分配问题,作为成绩全班第三的优秀学员,巴兹有权选择他军旅生涯的未来方向。巴兹坚持了自己的梦想,选择了加入美国空军,一个在他进入西点那年刚刚从美国陆军独立出来的新军种(原美国陆军航空队)。
  巴托机场培养飞行技能
  成为一名宇航员坐进太空舱之前,巴兹·奥尔德林是一名优秀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在朝鲜战场执行过66次战斗飞行任务,这些经历为他加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间探索任务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巴兹的基础飞行训练在佛罗里达州巴托空军基地进行,在6个月的时间里,他在T-6教练机上接受培训,周末会在机场附近的龙柏花园观看水橇姑娘的表演。在他空军生涯的第一站,巴兹结识了好朋友山姆·约翰逊,未来的田纳西州国会议员,尽管他的战斗机在越南战争中被北越防空部队击落,而且当了长达7年的战俘。就在约翰逊还在战俘营苦熬期间,巴兹在1969年7月登上了月球。约翰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跑到一名看守面前手指着河内上空的月亮说“它现在是我们的了。”
  巴兹的早年飞行生涯并非没有事故,他喜欢高危的特技飞行,一次在得克萨斯训练飞行T-28教练机时,他做了个双倍半斤斗翻转,由于无法承受过高的过载,出现了灰朦症状(因氧气缺乏而引起的暂时性视觉模糊)。还有一次,在驾驶一架教练机训练时,他在座舱里打了个盹,醒来时他发现了机身前方旋转的螺旋桨,这才意识到自己在飞机里而且遇到了麻烦,幸好他在飞机距离地面600米的高度及时拉起了飞机,避免了机毁人亡的事故,也挽救了登月第二人的生命。
  在基础飞行训练结束后,巴兹需要选择一款作战飞行平台作为自己的专业,在这一点上他与固执的父亲意见也不统一:老奥尔德林希望儿子开轰炸机,而且巴兹最喜爱的却是战斗机。父亲的想法可以理解,他希望儿子继承自己的职业,理由也非常充分:多发动机式的战机飞行员更容易晋升到更高军衔,退役后也便于成功转行成为薪金不菲的民航飞行员,在客机上去运用指挥轰炸机机组时积累的经验。
  但是,巴兹的理想是战斗机飞行员,那意味着刺激、梦想和个人成就。最后,他又一次以全班顶尖的成绩实现了他的愿望,前往内利斯空军基地,进行为期3个月的战斗机训练,飞行F-80和F-86战斗机。F-86是巴兹的最爱,“那个时代没有人比我更喜欢‘超级佩刀’战斗机”,巴兹这样强调他对F-86的挚爱。   朝鲜德国积累作战经验
  1951年圣诞节,巴兹来到朝鲜参战。在一次早期的飞行战斗中,他驾驶的F-86的主加油控制系统锁定在最大加油状态,F-86设置了手动加油开关用来恢复系统功能,但是这个按钮需要一直用手操作,这样就不能同时操作电台。巴兹被迫将电台静默,中断了与基地的联系,凭借自己的飞行技能最终安全返回基地。战争期间巴兹飞行了66次战斗任务,击落了两架米格-15战斗机。巴兹F-86上的航炮相机拍摄了很多空战场景,其中一些还曾经刊登在《生活》杂志上。2007年巴兹在内利斯空军基地的演讲中,多次提到了他在朝鲜战场的经历,再次表露出他对于战斗机的喜爱。2016年,巴兹出版了新书《没有梦想不可实现》,里面也有一些关于朝鲜战争的回忆文章。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巴兹回到美国,在新成立的美国空军学院担任校长助理,后来又调到空军中队军官学院。1956年,巴兹回到了飞行中队,担任德国比特堡空军基地第36战斗机联队的飞行指挥官。在德国期间,巴兹主要飞行F-100超声速战斗机,执行空对空战斗任务。1956年匈牙利危机期间,巴兹和其他飞行员部署在慕尼黑的前沿基地进入战备状态,全天身穿飞行服,确保在接到命令5分钟之内起飞战斗机,在东西德边界地区执行巡逻任务。
  随着F-100在美军被当作战斗轰炸机,巴兹也结束了战斗机飞行员的生涯,他的F-100飞机上挂满了核武器,主要任务变成了低空投弹。巴兹回忆那段经历时表示:“我们全时战备,准备迎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到来。但是在德国的经历是一生中有趣的时光,因为在那里我结识了同样向往星际之旅的朋友。”
  爱德华·H,怀特是巴兹在西点军校的校友,比巴兹晚入学一年,两个人在西点田径队相识,后来两个人都去了比特堡。那是一个航天飞行最初快速发展的年代,1957年10月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震惊了世界,怀特也开始对航天更加感兴趣。于是,怀特离开了比特堡,进入密歇根大学学习,获得了航空工程学位,他给巴兹写信表达他对于航天事业的热情。
  学术研究获得博士学位
  1950年代末,巴兹·奥尔德林也开始关注航天领域,这期间也曾经在克拉克大学进修。当时,巴兹的父亲已经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因此巴兹自己也要报考麻省理工,并且在1959年被录取。尽管他明白如果想长期学习获得博士学位,他将失去在试飞员学校获得宇航员训练的机会,但是巴兹非常享受他的学术生活,因为他觉得学习太空知识比测试飞行技术更加重要,于是他下定决心攻读博士学位。
  巴兹在美国火箭先驱罗伯特·H,戈达德门下学习,他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是“宇宙飞船会合的人工控制”,尽管他知道NASA正在研究用计算机去控制这些太空机动,他的论文的出发点是在计算机故障的情况下,人类如何实施控制,目的是了解掌握人工控制的构想、计划和实施。最终,他将论文题目确定为《视距内载人轨道会合中的导航技术》,论文概述清楚地表达了他的研究目标:“专注研究人类在宇航员项目中的作用”。
  1962年,巴兹博士毕业,获得太空航空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报名参加宇航员计划,希望从事轨道会合方面的工作,但是NASA无情地拒绝了他,理由是宇航员必须具有试飞员的经历。于是,巴兹只好来到洛杉矶的美国空军空间系统分部工作,参与了美国国防部的“双子座”飞行计划,同时再次向NASA提出了宇航员申请。
  巴兹的博士学位赋予了他太空航空学的研究思维,他至今都一直坚持认为,美国应当实施大型空间计划:载人火星項目,而登陆火星的最佳方式是“奥尔德林循环”——运用一系列循环运行的宇航飞船,搭起进入太空其他行星的“天梯”。
  “循环首先从低轨道开始,然后利用可回收的飞船进入绕月轨道,这是美国空军的创新,是跳出思维框框的新思想”,巴兹这样介绍他自己的循环。的确,巴兹非常倡导新思维,在他的新书中也有这样一章:在任何年龄都要保持年轻人的思维。NASA生涯达到人生巅峰
  1963年底,巴兹正在办公室审阅一些技术文件时,一名秘书告诉他有电话。电话是NASA宇航员办公室主任迪克·斯雷顿打来的,在一番简短的寒暄之后,斯雷顿问巴兹愿不愿意加入宇航员计划。“哇!迪克,我非常乐意接受邀请!”巴兹兴奋地回答。
  巴兹知道很多美国宇航员部队的名人,比如爱德华·怀特,比如朝鲜战争后期的飞行同伴小约翰·H,格伦,现在他作为NASA选入的第三组宇航员,又能与他们共同飞行,而且是作为宇航员飞得更高,这一切都让巴兹感到无比兴奋。在双子座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他的严肃和学历都被证明是无价的,尽管他并没有获得飞行任务。
  巴兹之所以落选,是因为NASA当时已经选定怀特参加双子座宇航员计划,他最终乘坐双子座4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完成太空行走的第一人。本来,怀特也被列入阿波罗计划的首批任务之中,但是他在1967年死于一起飞船导线短路事故,电火花引燃了舱内塑料制品,另外两名宇航员弗吉尔·“格斯”·格里索姆和罗杰-查菲也在事故中牺牲。当巴兹-奥尔德林后来在月球行走时,他佩戴了一枚宗教徽章,用来纪念他的朋友爱德华·怀特。
  巴兹也是双子座9A计划的替补成员,主要任务是在地球轨道使主航天器与一个目标航天器会合并对接。在双子座12计划中,奥尔德林担任了宇航员,执行了双子座系列计划中最后一次任务,在阿波罗计划之前检验了舱外活动的方法,创造了舱外活动的时间记录,证明了宇航员可以长时间在航天器外工作。巴兹在双子座12号的训练过程中还发明了一些革命性的技术,比如悬浮水下训练等技术至今仍在美国航空航天界使用。
  巴兹·奥尔德林当了8年宇航员,在所有同事当中,他是公认的“知识分子”。巴兹开玩笑地表示:“我被他们称为。会合博士,但是这并不总是褒义词。”今天,巴兹仍然非常珍惜当年他与美国早期宇航员建立起来的友情,作为首次登月任务的一员,他认为自己也在美国航空航天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太空探索成为一生追求
  1971年,巴兹·奥尔德林从NASA辞职,又回到了美国空军,担任了美国空军试飞员学校的校长(空军上校军衔)。但是,受抑郁症和酒精依赖困扰,1972年巴兹从空军退役,结束了21年的军旅生涯。退役后的巴兹集中精力解决了个人难题,随后的几十年都作为一名志愿者,不知疲倦地为宇航探索事业奔波。
  2009年6月,巴兹应邀出席了在香港太空馆举行的关于登月四十周年的展览。巴兹曾参与《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的拍摄,在片中扮演他自己,与”擎天柱”有两句对话。2012年,巴兹又参与《宇宙兄弟》的拍摄,还是在片中扮演自己,作为开导南波六太(小栗甸)的登月前辈登场。
  对于登月第二人的身份,巴兹也看得挺开。一次,有个搞怪的记者面带坏笑,走到奥尔德林身边,提出了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问题:“作为同行者,阿姆斯特朗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人,你是否感觉到有点遗憾?”可是,奥尔德林却极为风趣地做出了回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舱的!所以,我是从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人。”或许正像他在《回到地球》中所说的:“当你登上月球之后,一切都不算什么”。
  如今,巴兹·奥尔德林已经86岁高龄,但是他仍在倡导星际探索,推动人类登陆火星的进程。正是童年的兴趣,让巴兹后来成为一名王牌飞行员,进而进入NASA,在太空创造了诸多神绩,并将太空探索当作一生的事业来追求。这就是兴趣的意义,无论是在民间,还是从军!
  编辑:赵静蕊
其他文献
17日清晨,笔者开着租来的汽车,在几乎不动的车龙中用了三个多小时走完了二十多千米的路程。当车子艰难地驶入展馆停车场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绿草茵茵、起伏有致且易于排涝的坡形停车场,其面积之大令人咋舌,实感世界排名第一的航展,也得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才行。  确实,两年一度的巴黎航展是世界航展排名第一,且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国际航展之一。本次为第五十届,自6月17日至23日,为期一周。17~20日是
9月23日,五角大楼确认,在9月中旬,当美国空军的一架RC-135“铆钉”战略侦察机在黄海海域飞行时遭到了中国战斗机“不安全的”拦截。上一次类似事件发生在2014年11月,当时一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LAN)的歼11B战斗机在一架美国海军的波音P-8A海上巡逻机附近进行了被美方官员称为“危险性的”机动,这发生在海南岛附近的国际空域。  在一次例行记者会上,五角大楼新闻秘书彼得·库克证实RC-13
航母作为海上活动机场,需要为舰载机提供各种保障,其中弹药保障是舰载机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航母舰载机挂载武器弹药转运系统,是航空保障系统的重要分系统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依据舰载机的机载武器保障要求,完成机载武器在舰上的储存、转运、使用和维护。航母弹药转运对象是航空炸弹、导弹、水雷及武器装备组件等,主要工作在各机载武器储存舱室、升降通道、转运舱室、机库甲板和飞行甲板等几十个相关区域,包括舰载机武器弹药升
10月12日至15日,四年一度的东京国际航空航天展在日本东京举行。作为日本国内最大的航空展览会,本届展会创纪录地吸引了国内外近800家企业和团体参展,展出了各种型号的军用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等。作为日本政府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以来举办的首次航空航天展,今年的东京航展尽管以民用为主,但与上届相比,弥漫出更多的军事气息。  作为日本军事装备的传统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美国的各大防务承包商纷纷展出了各自的
俄罗斯第四代航空发动机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NPO-Saturn(“留里卡一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为MFI(多用途前线战斗机)计划发展的AL-41F发动机,而用于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机的R-179M也具备第四代技术。不过,仅AL-41F勉强发展至备产的程度。AL-41F军用推力与加力推力分别达12000与17700千克力,推重比10,旁通比0.2~0.3,涡轮前温度1800~1900K
源流  航空武器中的最具典型意义的跨界武器,就是机载火箭弹。由于其长径比介于普通航弹和二战后出现的制导武器之间,故而在对空和对地领域左右逢源。不过,机载火箭弹虽然出现得并不晚,但真正普遍应用,则是在二战以后,半个世纪以后,火箭弹并没有太多革命性的飞跃,从没有大放异彩,也从没有销声匿迹,那种火龙泄地一般的战地豪情,似乎总在人们的心头挥之不去。它从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廉价的低技术弹药,但即便是那些言必网络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中国海军“辽宁”号航母编队频繁出动各海域进行多种演练。同时,第一艘国产航母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有媒体报道,第二艘国产航母的建造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有专家表示第二艘航母很可能装备弹射起飞装置。考虑到歼15是中国第一种舰载机,在主要的作战性能上并不落后,因此该机也有望成为第二艘国产航母的主力舰载机。此前有文章探讨了歼15的弹射改进,认为歼15采用弹射起飞没有不可克服的问题。笔者在
现代军用无人机多被用于执行侦察、搜索以及攻击等任务,但随着无人机和网络技术的井喷式发展,无人机将成为网络战争的急先锋、探密者,从而成为所谓“黑客无人机”,利用无所不在的无线信号来实现对无线网络的入侵。  战场网络是作战体系的“中枢神经”,连接着各个作战单元,体系融合功能日趋凸显,其一旦遭到破坏而陷入瘫痪,将会导致整个作战体系的崩溃。战场网络与民用互联网在技术上有诸多相通共用之处,当然作为军事用途的
【摘要】在现代教育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和教育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诸多创新的教育手段不断涌现,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良好选择。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基于微课加强翻转课堂的构建,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小学数学;运用  一、前言  新课标倡导,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逻辑、
2012年12月8日,作为2012“放飞梦想一波音航空科普教育系列活动”的压轴大戏,“首届波音中国少年航展”在北京顺利进行。来自北京十个区县的22所学校,200多名师生参加了这次别开生面的航展,一起展示和分享在“放飞梦想”活动中取得的收获。  在开幕式上,北京市教委对放飞梦想四年来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放飞梦想”活动在激发青少年对航空科学的兴趣,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培养青少年创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