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农村散养动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疫监管建议,以减少农村防疫隐患。
关键词 散养动物;防疫监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66-01
农村散养动物是指農户在自家庭院周围小规模养殖的动物。在农村,农户小规模饲养动物普遍存在,虽然养殖量较小,但是由于生产方式落后,防疫意识淡薄,给整个防疫工作带来隐患。因此,搞好农户散养动物的防疫监管十分重要。
1 农村散养动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现状
农村散养动物圈舍大多建在村庄中间自家庭院周围,与人居住的房屋几乎是一墙之隔,有的将多种动物混养,更有甚者人和动物混居,这无疑加大了动物之间、人和动物之间疫病传播的几率。
1.2 存在的问题
(1)散养动物农户饲养方式落后,粗放散养,粗放管理,营养不全,造成动物体质较弱,抵抗疫病的能力较差。
(2)散养动物农户防疫意识淡薄,不愿在防疫上投资,缺乏防疫、消毒设施、设备,导致不能按程序防疫、消毒[1]。
(3)不执行调入动物申请审批、调出动物申报检疫制度,无序调入、调出,这样就有可能将动物疫病一同调入或传出。
(4)大多数散养动物的农户在发生动物疫情后,不报、瞒报或缓报动物疫情,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2]。
2 建议
2.1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户的素质
(1)利用广播、板报、发放宣传材料和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农户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接受防疫的意识。发现动物疫情时,及时履行报告义务,妥善处置染疫动物。教育农户不食用、不购买、不出售病死动物;对动物实行圈养,按规定进行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
(2)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指导的形式对养殖者进行系统培训。集中培训就是把养殖者集中起来,由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员对他们从科学养殖、疫病防控和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培训[3]。入户指导就是由业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包户指导,手把手的教,以提高养殖者的养殖科技水平。
2.2 完善疫情监管体系,设立疫情监管员制度
(1)动物疫情监管员必须是兽医专业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由县、乡2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技术人员兼任。监管员要按照巡视、检疫规程经常性深入农村养殖第一线进行巡视、检疫,及时发现、报告疫情。监管员实行监管责任制,划片管理,各负其责。应经常进行巡视、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整理相关记录,确保疫情数据准确、及时。
(2)在设立疫情监管员的同时,应聘请一定数量的疫情协管员。疫情协管员由素质较高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兼任。应加强对协管员的选聘、培训、考核和管理[4]。每个协管员负责监管一个或几个村,定期到所监管的村查验免疫、存栏、出栏和补栏情况,及时纠正农户在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2.3 规范记录散养动物的免疫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农业部13号令《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规定,重大动物疫情实行强制免疫,并建立免疫档案。在实际工作中,应把免疫档案再进行细化,除规定的畜主姓名、动物种类、存栏数、免疫数、免疫日期、疫苗信息等,还应将补栏情况、出栏情况、出生情况、死亡及处理情况等一并记录在案,实行动态管理,进行全程监管。对动物异常死亡、大量死亡等现象,应立即进行调查诊断,及时进行处理,并对周围饲养的动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动物传染病的,应立即报告,并将死亡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2.4 定期进行监测
(1)应根据《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体系管理规范》所规定的监测对象,定期对农户的散养动物进行随机抽样,采集动物血清、分泌物、病理样本等进行实验室检查,随时对散养动物的病原携带情况进行监测。
(2)在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实施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随机抽检,以检测免疫后的免疫抗体水平,评估免疫质量。
2.5 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1)动物疫情监管员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兼任,应将此项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对于协管员,应加强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管理和考核,地方财政应保证其工作补贴、津贴及相关经费。
(2)对日常巡视监管监测等工作所需药品、仪器设备等,相关部门应专项储备。并保证足够的物资储备以应对重大疫情暴发时紧急捕杀、控制之需。
(3)加快建立染疫动物及死因不明动物无害化处理补偿机制。对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而被强制捕杀的动物,政府应给予一定补偿。同时,应建立病死和死因不明动物无害化处理补偿机制,鼓励养殖者对死亡的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参考文献
[1] 张松,陈海辉.进一步完善基层动物防疫监管工作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3(4):204-205.
[2] 谢立国.浅谈农村散养动物的防疫工作[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11):28.
[3] 孟建斌,郭惠.流通领域动物防疫监管工作的探讨[J].榆林科技,2007(6):11-12.
[4] 吴津亮.农村散养户动物防疫现状及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2008(2):59-60.
关键词 散养动物;防疫监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66-01
农村散养动物是指農户在自家庭院周围小规模养殖的动物。在农村,农户小规模饲养动物普遍存在,虽然养殖量较小,但是由于生产方式落后,防疫意识淡薄,给整个防疫工作带来隐患。因此,搞好农户散养动物的防疫监管十分重要。
1 农村散养动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现状
农村散养动物圈舍大多建在村庄中间自家庭院周围,与人居住的房屋几乎是一墙之隔,有的将多种动物混养,更有甚者人和动物混居,这无疑加大了动物之间、人和动物之间疫病传播的几率。
1.2 存在的问题
(1)散养动物农户饲养方式落后,粗放散养,粗放管理,营养不全,造成动物体质较弱,抵抗疫病的能力较差。
(2)散养动物农户防疫意识淡薄,不愿在防疫上投资,缺乏防疫、消毒设施、设备,导致不能按程序防疫、消毒[1]。
(3)不执行调入动物申请审批、调出动物申报检疫制度,无序调入、调出,这样就有可能将动物疫病一同调入或传出。
(4)大多数散养动物的农户在发生动物疫情后,不报、瞒报或缓报动物疫情,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2]。
2 建议
2.1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户的素质
(1)利用广播、板报、发放宣传材料和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农户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接受防疫的意识。发现动物疫情时,及时履行报告义务,妥善处置染疫动物。教育农户不食用、不购买、不出售病死动物;对动物实行圈养,按规定进行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
(2)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指导的形式对养殖者进行系统培训。集中培训就是把养殖者集中起来,由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员对他们从科学养殖、疫病防控和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培训[3]。入户指导就是由业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包户指导,手把手的教,以提高养殖者的养殖科技水平。
2.2 完善疫情监管体系,设立疫情监管员制度
(1)动物疫情监管员必须是兽医专业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由县、乡2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技术人员兼任。监管员要按照巡视、检疫规程经常性深入农村养殖第一线进行巡视、检疫,及时发现、报告疫情。监管员实行监管责任制,划片管理,各负其责。应经常进行巡视、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整理相关记录,确保疫情数据准确、及时。
(2)在设立疫情监管员的同时,应聘请一定数量的疫情协管员。疫情协管员由素质较高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兼任。应加强对协管员的选聘、培训、考核和管理[4]。每个协管员负责监管一个或几个村,定期到所监管的村查验免疫、存栏、出栏和补栏情况,及时纠正农户在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2.3 规范记录散养动物的免疫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农业部13号令《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规定,重大动物疫情实行强制免疫,并建立免疫档案。在实际工作中,应把免疫档案再进行细化,除规定的畜主姓名、动物种类、存栏数、免疫数、免疫日期、疫苗信息等,还应将补栏情况、出栏情况、出生情况、死亡及处理情况等一并记录在案,实行动态管理,进行全程监管。对动物异常死亡、大量死亡等现象,应立即进行调查诊断,及时进行处理,并对周围饲养的动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动物传染病的,应立即报告,并将死亡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2.4 定期进行监测
(1)应根据《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体系管理规范》所规定的监测对象,定期对农户的散养动物进行随机抽样,采集动物血清、分泌物、病理样本等进行实验室检查,随时对散养动物的病原携带情况进行监测。
(2)在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实施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随机抽检,以检测免疫后的免疫抗体水平,评估免疫质量。
2.5 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1)动物疫情监管员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兼任,应将此项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对于协管员,应加强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管理和考核,地方财政应保证其工作补贴、津贴及相关经费。
(2)对日常巡视监管监测等工作所需药品、仪器设备等,相关部门应专项储备。并保证足够的物资储备以应对重大疫情暴发时紧急捕杀、控制之需。
(3)加快建立染疫动物及死因不明动物无害化处理补偿机制。对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而被强制捕杀的动物,政府应给予一定补偿。同时,应建立病死和死因不明动物无害化处理补偿机制,鼓励养殖者对死亡的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参考文献
[1] 张松,陈海辉.进一步完善基层动物防疫监管工作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3(4):204-205.
[2] 谢立国.浅谈农村散养动物的防疫工作[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11):28.
[3] 孟建斌,郭惠.流通领域动物防疫监管工作的探讨[J].榆林科技,2007(6):11-12.
[4] 吴津亮.农村散养户动物防疫现状及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2008(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