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坏在糖尿病毁在低血糖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16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老爸发病前说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要不然,我也吃一点儿麻酱烧饼吧。”当时我们家正吃中午饭,母亲刚买回的麻酱火烧,我爸看到了,馋了,才说出了这句话。
  他的要求当时就被拦了回去,我妈皱着眉头斩钉截铁地说:“不能吃!又是红糖又是淀粉的,吃一块火烧你的血糖得升多高?”我爸的手马上缩了回来。其实从他查出糖尿病开始,对饮食的忌口和吃药的按时比任何人都在意、都严格,麻酱烧饼是他最期待的也是从来没敢实现的梦想。麻酱火烧被大家阻拦之后,我爸吃的还是他三年如一日的饭菜:一碗燕麦粥,一盘黄瓜拌海带丝,一个鸡蛋,睡过午觉是一杯无糖酸奶,绝对的低糖,绝对的健康,但也绝对乏味。
  后来我们才意识到,那天要不是已经饿到了极点,他是不会有那么不健康的念头的。因为我们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最终把他送到了险境——父亲后来是因为糖尿病导致的低血糖没被及时发现,最后延误了治疗,影响了大脑的供血,才导致了现在都没有恢复的脑损伤。
  我一直很后悔,要知道现在这个状态,还不如趁我爸意识清楚时让他尝尝他喜欢的滋味,痛痛快快地吃一顿饱饭呢!虽然是以健康为目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却与我们的目的背道而驰。
  一
  父亲查出糖尿病时,全家都非常紧张,因为祖父就是糖尿病,后来发展成糖尿病足,截肢之后半年就去世了。
  祖父的死第一次让我们意识到频频在我们生活中被提到的糖尿病居然可以如此凶险。有前车之鉴,我爸开始以常人难忍的苛刻标准虐待自己,家里特意买了个小秤,每顿的粮食都要称过之后才能吃。他和我妈的房间墙上是各种各样的粮食热量交换表,他们比一般的医生还清楚,多吃了一两馒头就得减去多少米饭,加一块白薯就得少喝一碗粥,否则血糖就会上去,即便是过年过节也从来不敢马虎。
  不仅这样,他一个星期还要去爬三次山,自己觉得哪天稍微多吃了一口,晚上肯定就要再多走一圈……我们对糖尿病性低血糖的无知和医生最初的误诊导致他到现在大脑功能都不能完全恢复。
  其实他早就犯过一次糖尿病性低血糖。当时正在爬山,他爬到一半的时候突然觉得心慌得厉害,他一开始还能扶着栏杆,还跟我妈说了一句:你摸摸我是不是心律不齐呀?我妈当时就发现他脸色惨白,满头大汗,刚说了句:“你的脉我摸不到。”我爸就瘫倒了。旁边的人好像是医生,拿出了一块巧克力,看了我爸的瞳孔说不是脑出血,说可能是低血糖,他问我妈是不是上山之前没吃东西。我妈一看巧克力就连连推掉,说我爸有糖尿病不能吃。人家说糖尿病也能低血糖,不尽快缓过来的话还会发生其他问题。
  我妈将信将疑地让我爸把巧克力咽了下去,我爸缓了十几分钟才恢复过来。后来他始终说就是上山走得太猛,他觉得自己不该吃巧克力。他一直都在埋怨我妈怎么能让他吃巧克力呢?这不是等于给糖尿病人输葡萄糖吗?因为怕增加他们的担心,我们没敢再提吃巧克力的事,其实当时要是深究一下,问问医生,怎么着也能知道糖尿病性低血糖的症状是什么样子,到底能不能吃糖,怎么也不至于在他第二次发病时一直当中风治。
  二
  我爸说想吃麻酱火烧的第二天是个星期天。我还没起床就被我妈叫起来了,她说本来他们是要去公园的,早上起来发现我爸一直睡着叫不醒。我跑过去一看,我爸闭着眼睛半睡半醒的样子,有的时候能明白地应答一声,胳膊没有一点力气,身体好像瘫痪了一样软绵绵的,我爸的血压一直高,我一下就想到了脑出血。
  我们很快就叫来了急救车,急救医生稍微做了下检查也初步判断是脑血管病,让我们去医院做进一步诊断。
  正好碰上那家医院为中风病人开了一条“绿色通道”,一到医院医生就让马上去做个CT。CT检查的结果和医生当初的判断相符,确实脑血管有问题。医生告诉我们,我父亲原来就有动脉硬化的毛病,动脉已经很狭窄,送来医院前至少发生了血管痉挛,需要输液消除痉挛才能改变他神志不清、肢体运动障碍的问题。
  我们一听心稍微放下来了,毕竟是痉挛不是出血,应该能疏通开的。医生也说痉挛比出血和血栓都要轻。因为他有糖尿病,我们始终谨慎地检查着医生的处方,生怕葡萄糖之类的含糖液体被输进去。
  输了一天一夜的药之后仍旧没见明显好转。第二天是星期一,急诊大查房,来了个主任,看了我父亲的病历就站在床前没走,我听见他对前一天的值班医生说:马上查个血糖给我看。
  血糖结果很快出来了,主任马上开了葡萄糖让输进去,我拿着方子去取药,没走几步就回来了。我追着人家主任问:我爸是糖尿病,你怎么能给他输葡萄糖呀?那时候急诊人正多,主任正忙得团团转,也不解释就说: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再不去拿药,救不回来算谁的责任?
  主管医生解释说,父亲除了脑血管痉挛外还有糖尿病引起的低血糖,治疗不见好转的原因是我们没给他补充糖分,所以脑细胞始终能量不足才一直没有恢复。
  我们将信将疑看着我们全家大忌的葡萄糖被推进父亲的血管里。我们这才明白,我爸昏迷的根本原因是低血糖。
  医生再查房的时候很认真地问了我爸的病史,我们才知道,在他发病前半年,节食已经到了极点。只要第二天没有爬山的计划,头天的晚饭就不吃了。他发病那天一直是空着肚子睡到天亮的。医生一边听一边点头,他说不吃东西只吃降糖药,很容易引发低血糖,而且一般都是夜间或者凌晨,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这和他们急于治病的心态有很大关系。
  在高压氧的治疗坚持了几个月,我爸的神智恢复了一点,但是比以前迟钝多了,他已经不可能去精确地计算每顿饭的热量,也没力气去爬山,只能让母亲陪着在家附近转转,说话也说得很慢。医生说,可能是低血糖的时间长了引起缺氧,最后伤及了大脑。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肯定不是一次的缺氧,他在发病前的很长时间内,可能一直处于低血糖状态,对大脑的损伤一直进行着,而多次反复的低血糖是可以使糖尿病人的脑细胞受损的,导致细胞出现不可逆性的损害,现在的反应迟钝,痴呆状态就是脑细胞损害的表现。
  虽然最后的那次发病多多少少是误诊,但是我们没去追责医院,因为也有我们家属的責任,父亲其实一直处于低血糖状态,我们硬着心肠让他忍饥挨饿,也没能保住他的健康。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剩男剩女时代,不少父母都为子女的婚事操碎了心,但效果却并不理想。怎样“催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婚姻,是催不来的  据某婚恋网站对5万多单身进行的一项“单身与父母”调查显示,有近8成人的父母会介入自己的择偶问题,接近4成的人表示,80和85后单身会让父母没面子。还有很多父母亲自披挂上阵,去公园“相亲角”碰碰运气,但是成功率很低,因为父母的标准并不是儿女的标准。甚至还出现了极端的例子,家长和儿
期刊
老人与子女,血浓于水,爱从乎心,过年正是老人与子女团圆的佳期。所谓佳期,古词人有言:“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又有言:“欢乐趣,离别苦。”团聚之时感到兴奋,情绪高涨,离开之时感到不舍,情绪失落,这本是自然而然之事,古今皆然。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管是在婴儿时期,还是通过成人的基因测定,都发现人类生来就有不快、愤怒、悲伤等所谓的负面情绪和情绪基因。如果老人能够坦然接受离别之时的情绪反应,乐
期刊
10月9日,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受理中外记者的采访申请。有关方面表示,大会热情欢迎中外记者采访。从今年年初开始,各国媒体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道就逐渐升温,相关评论和分析层出不穷。国际舆论对中共十八大的评述也显著增加,因为这是其他国家观察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契机。从深层次看,国际社会重视十八大,是因为历史可以告诉未来,中共过往取得的巨大成功让世界对中国的执政党有了更多信心和期
期刊
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又近金秋重阳,在这样的好日子里,由中国老年基金会联合本刊在内的四家媒体共同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书写人生第二春》有奖征文、书画、摄影大赛10月11日在北京正式启动。此前在今年上半年结束的该首届大赛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全国老年朋友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共有80名各地老年作者获奖。  两届大赛均由中國老年基金会发起并统筹,联合《中国老年报》、《新天地》杂志社、《中国老年》杂志社
期刊
今年7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一批大学生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对不同年龄层的食客发放调查问卷,拜访了多位北京餐饮界老字号的当家人,写出一份详实的社会调查报道。其中,原南来顺饭庄经理、原吐鲁番餐厅经理、被业界尊称为“北京小吃第一人”的陈连生现身说法,给这些青年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主动以该院的名义给77岁的陈连生赠送了一面锦旗,上书:“北京小吃守望者”。  陈连生笑眯眯地说:如今传统小吃的当家人
期刊
唐多令·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北京 郝斌 79岁  红日照神州,万众乐心头。十八大群贤运筹。共绘新图展远景,乾坤转,搏激流。  洞察风云变,治国固金瓯,奔赴新程齐奋斗。科学发展再辉煌,民康乐,竞骅骝。  千秋岁·庆贺十八大盛会  河北 海碧 75岁  京城谁寐,夜景陶人醉。笑语满、歌声脆,影屏千花缀。烟花灿,勿须彩笔细描绘。  举帜九一岁,伟绩世人佩。驱腐恶,天明媚,尚與时俱进,谱写新经论。华夏
期刊
巩汉林,著名小品演员,因出演小品《妈妈的今天》《打工奇遇》《如此包装》《都市外乡人》等红遍中国。巩汉林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演员,还是一个柔情似水的丈夫,他对妻子金珠的爱,被圈内人传为佳话。  爱情从做衣服开始  同大多数家庭不一样,生活中,我和妻子金珠的角色似乎弄反了,她开朗,我内向,她粗犷,我柔情,这从我特爱干家务活上就可见一斑、1983年我们成家后,洗衣做饭,拖地擦灰等活儿基本上都是我干,我做的菜
期刊
我的母亲姓胡,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家中排行最小,俊俏美丽,取名胡美葵。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省略了她名字中的“美”字,直呼“胡葵”。从豆蔻到耄耋,母亲从不在乎名字里有没有“美”字,却矢志不渝地书写自己的美丽人生。  八十岁学书法  母亲和父亲属于盲婚哑嫁,幸而一生恩爱。其实,母亲本要嫁给自己的表哥,她的姨妈是一家藤器铺的老板娘,也喜欢母亲的美,欲娶她为儿媳,却因母亲不
期刊
“这芬芳秀雅的花朵是我的心,系在你如画的梦中。像只黄鹂清唱着小夜曲在你的梦中不断歌唱。”  这是1989年12月15日《今日风光正好——首都中老年时装模特大赛》参赛纪念的小册子上的一段话。我每每重读,都会心潮起伏。  那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7年,《北京日报》上一则开办中老年时装模特学习班的消息撩拨着我久被压抑的爱美之心。我到报名的地方一探究竟,只见那里有一群着装时尚靓丽的中老年人,充满了活力和
期刊
刘福兴是河北省黄骅市一位退休检察官,已年逾古稀。他这辈子参与救人47次,独立施救二十多人。他遵循爷爷“施恩不图报,张扬无道德”的家训,救人从不留名,如果不是一篇报道引发的寻恩连锁反应,这位古稀老英雄还会一直“潜伏”下去——   一  刘福兴家住河北省黄骅市常郭镇常郭村,他的爷爷刘立泰就是个一生帮助了无数人的大好人,被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称为“活佛”。  那是1949年农历八月,那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