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因此,如果在写作指导方面能摸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可行之路,将会对语文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直接的、至关重要的巨大影响,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创新;建议
写作教学一直被誉为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语文教学中最难突破的,即属写作教学,而语文成绩提高缓慢的根本症结也正在于此。因此,研究并探讨初中作文教学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如果在写作指导方面能摸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可行之路,将会对语文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直接的、至关重要的巨大影响,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回顾近年来语文界的各种改革,虽然都是场面轰轰烈烈、趋势一浪高过一浪,但对作文教学这一重中之重的难点问题,却都是避实就虚、甚至绕过不提。诸如各种公开课、教学赛教、专家讲座、学科培训等,内容都教多倾向于散文、诗词,涉及写作的极少。然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却又无法顺利攻克。
1.现状分析:
目前,在像我们这样的以农村生为主的初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不会写文章、老师认为教作文难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1.1学生方面:
(1)学生基础差,连常用字都没有掌握,更没有什么优美语句、深刻思想、写作技巧;
(2)作文无兴趣,害怕写作文;
(3)懒惰思想严重,不愿思考,胡写乱写抄写,消极应付;
(4)缺乏生活体验,无素材,语言贫乏,无话可说;
(5)无真情实感,思想空洞、假大空。
1.2教师方面:
(1)没有统一的作文指导教材,教师在指导中难以操作;
(2)缺乏作文教学经验,指导无计划、无序列、无梯度,随意性强,不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
(3)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为赶进度,常常挤占作文时间。
2.教法创新
教无定法、文无定法,但写作毕竟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的:
2.1丰富生活素材
每次写作文我们的学生总会为无事可写而苦恼,比如,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写了几年作文,其结果是到初中毕业了,写文章总是老生长谈,千篇一律。写关于“父爱”、“母爱”的作文时,必然要写在一个下雨天,妈妈跑到学校为我送雨伞的故事,写一个漆黑的夜晚,我发高烧,爸爸背我去医院的故事。写“老师”,必然写老师灯下批改作业的情景。其实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而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生活”中当中,然而却对生活“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以至于守着“生活”而没生活可写。究其主要原因,他们的活动范围并不宽泛,他们的见闻和情感体验有限,因而丰富作文素材就是教师的一大任务。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如民间访问、新闻调查、劳动参与等。让学生观察四季变化,体验世间嬉笑怒骂,认识社会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让他们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深入到社会。这样学生写作文不再有“五米之炊”的烦恼,也不再需要依赖仅有的几本作文书,而成了体验生活的能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写作“干预生活”的能力。
2.2培养阅读习惯
一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形成主要靠涵养、靠积累阅读,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往往一味的靠大量而重复强化写作进行训练,这样反而使学生没有了实践、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这对于提高写作能力而言,完全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
(1)有校利用课文资源,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因此我在讲关于“父亲”的文章时,将《背影》与《台阶》台阶结合起来,让他们学习朱自清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李森祥细腻又感人的笔触。讲母爱时,以胡适的《我的母亲》、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为例,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妇女普遍的优秀品质,学习鲁迅先抑后扬的写法。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写出了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我让学生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学会将写作方法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2)每节作文课前,我都会安排一个环节——美文共享。这些文章有来自于《中学生作文报》、《读者》、《青年文摘》《小说月刊》的,也有从韩寒、池莉、苏芩等作家的博客中摘引的,这既让学生了解了时事,又让阅读与写作结合了起来,拓宽的学生的眼界,并从优秀作品中获取有益的营养以作为已有知识的补充。
(3)为了增强学生感悟能力,提高写作深度,我还将周立波的《壹周立波秀》引进了课堂,每周利用一节课辅导观赏,渐渐地,学生作文有了深度,而且,语言还幽默的许多。
2.3加强写作指导
有人说“创作冲动的最大障碍来自命题作文”。写东西是有感而发,命题作文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空,任其自由地翱翔。不应该有太多的限制。提倡学生写作“三不限”: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江山代有才人出,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之小说,每个时代都有自身的特色,这就是文学创造不拘一格的硕果。教师的观念改一改,双手放一放,学生的写作就不再难。
此外,实践证明,给学生一个作文题,不如创设一个作文情境。例如,美国的作文题很少出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作文题,他们的文题往往是和学生的思考结合起来的。中国的作文题“我的理想”,我们每个人都都写过。可美国是这样出文题的:请针对未来职业写一份报告,每个人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个行业的人,然后写一份报告。
写“我的父亲”一文时,美国老师要求采访父亲及父亲相关的人,如母亲、祖父母、叔伯、邻居、父亲的同事等,这样把孩子引向了生活,了解了一个立体的、社会的父亲。
2.4创新评价方式
大家都知道,兴趣和自信是作文的最大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课标》也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如何抓好习作讲评对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诚然,作文不是教出来的,也很难说是改出来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讲阅读与积累结合起来——练就一个好记性;把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把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育一颗平和的心灵,学生的作文最起码能达到文从字顺、表意明确,作文能力也一定能逐步提高。
3.几点建议:
(1)开发写作教材,方便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
(2)建立专门的作文研讨,便于一线教师学习交流作文教学的得
与失,互相学习,彼此借鉴,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改萍、李守森主编.教育教学文论汇篇.
[2] 王庆国.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 曹欣欣.利用批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4] 余启端.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5] 周永松.作文训练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
[6] 史旭芳.中学语文资源网.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创新;建议
写作教学一直被誉为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语文教学中最难突破的,即属写作教学,而语文成绩提高缓慢的根本症结也正在于此。因此,研究并探讨初中作文教学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如果在写作指导方面能摸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可行之路,将会对语文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直接的、至关重要的巨大影响,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回顾近年来语文界的各种改革,虽然都是场面轰轰烈烈、趋势一浪高过一浪,但对作文教学这一重中之重的难点问题,却都是避实就虚、甚至绕过不提。诸如各种公开课、教学赛教、专家讲座、学科培训等,内容都教多倾向于散文、诗词,涉及写作的极少。然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却又无法顺利攻克。
1.现状分析:
目前,在像我们这样的以农村生为主的初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不会写文章、老师认为教作文难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1.1学生方面:
(1)学生基础差,连常用字都没有掌握,更没有什么优美语句、深刻思想、写作技巧;
(2)作文无兴趣,害怕写作文;
(3)懒惰思想严重,不愿思考,胡写乱写抄写,消极应付;
(4)缺乏生活体验,无素材,语言贫乏,无话可说;
(5)无真情实感,思想空洞、假大空。
1.2教师方面:
(1)没有统一的作文指导教材,教师在指导中难以操作;
(2)缺乏作文教学经验,指导无计划、无序列、无梯度,随意性强,不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
(3)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为赶进度,常常挤占作文时间。
2.教法创新
教无定法、文无定法,但写作毕竟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的:
2.1丰富生活素材
每次写作文我们的学生总会为无事可写而苦恼,比如,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写了几年作文,其结果是到初中毕业了,写文章总是老生长谈,千篇一律。写关于“父爱”、“母爱”的作文时,必然要写在一个下雨天,妈妈跑到学校为我送雨伞的故事,写一个漆黑的夜晚,我发高烧,爸爸背我去医院的故事。写“老师”,必然写老师灯下批改作业的情景。其实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而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生活”中当中,然而却对生活“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以至于守着“生活”而没生活可写。究其主要原因,他们的活动范围并不宽泛,他们的见闻和情感体验有限,因而丰富作文素材就是教师的一大任务。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如民间访问、新闻调查、劳动参与等。让学生观察四季变化,体验世间嬉笑怒骂,认识社会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让他们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深入到社会。这样学生写作文不再有“五米之炊”的烦恼,也不再需要依赖仅有的几本作文书,而成了体验生活的能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写作“干预生活”的能力。
2.2培养阅读习惯
一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形成主要靠涵养、靠积累阅读,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往往一味的靠大量而重复强化写作进行训练,这样反而使学生没有了实践、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这对于提高写作能力而言,完全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
(1)有校利用课文资源,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因此我在讲关于“父亲”的文章时,将《背影》与《台阶》台阶结合起来,让他们学习朱自清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李森祥细腻又感人的笔触。讲母爱时,以胡适的《我的母亲》、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为例,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妇女普遍的优秀品质,学习鲁迅先抑后扬的写法。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写出了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我让学生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学会将写作方法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2)每节作文课前,我都会安排一个环节——美文共享。这些文章有来自于《中学生作文报》、《读者》、《青年文摘》《小说月刊》的,也有从韩寒、池莉、苏芩等作家的博客中摘引的,这既让学生了解了时事,又让阅读与写作结合了起来,拓宽的学生的眼界,并从优秀作品中获取有益的营养以作为已有知识的补充。
(3)为了增强学生感悟能力,提高写作深度,我还将周立波的《壹周立波秀》引进了课堂,每周利用一节课辅导观赏,渐渐地,学生作文有了深度,而且,语言还幽默的许多。
2.3加强写作指导
有人说“创作冲动的最大障碍来自命题作文”。写东西是有感而发,命题作文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空,任其自由地翱翔。不应该有太多的限制。提倡学生写作“三不限”: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江山代有才人出,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之小说,每个时代都有自身的特色,这就是文学创造不拘一格的硕果。教师的观念改一改,双手放一放,学生的写作就不再难。
此外,实践证明,给学生一个作文题,不如创设一个作文情境。例如,美国的作文题很少出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作文题,他们的文题往往是和学生的思考结合起来的。中国的作文题“我的理想”,我们每个人都都写过。可美国是这样出文题的:请针对未来职业写一份报告,每个人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个行业的人,然后写一份报告。
写“我的父亲”一文时,美国老师要求采访父亲及父亲相关的人,如母亲、祖父母、叔伯、邻居、父亲的同事等,这样把孩子引向了生活,了解了一个立体的、社会的父亲。
2.4创新评价方式
大家都知道,兴趣和自信是作文的最大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课标》也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如何抓好习作讲评对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诚然,作文不是教出来的,也很难说是改出来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讲阅读与积累结合起来——练就一个好记性;把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把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育一颗平和的心灵,学生的作文最起码能达到文从字顺、表意明确,作文能力也一定能逐步提高。
3.几点建议:
(1)开发写作教材,方便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
(2)建立专门的作文研讨,便于一线教师学习交流作文教学的得
与失,互相学习,彼此借鉴,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改萍、李守森主编.教育教学文论汇篇.
[2] 王庆国.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 曹欣欣.利用批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4] 余启端.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5] 周永松.作文训练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
[6] 史旭芳.中学语文资源网.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