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慢慢体会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式进行思考比学会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学生会用数学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比仅仅得出正确的结论更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出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呢?下面我就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一、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自学、梳理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常在预习中体现。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古人云“凡事預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预习,可以保证听课的质量,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用长远的眼光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一,保证学生预习时间。刚开始我会在晚上适当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后来我发现来自农村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就算家长在家,也没意识或没能力辅导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于是我把预习时间安排在每天数学自习课上,这样我可以边巡视边鼓励,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预习问题所在,及时引导,使学生预习变得轻松。
第二,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先要求学生把新课看一遍,着重思考书本上所提问题,或者自己还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解决这些问题有哪些策略,圈一圈,划一划,不懂的做个标记等,必要时,我还会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适当提供一些学习提示。如预习圆锥的体积时,学生可以直接从书本上的字眼,知道圆柱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根据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也知道圆锥体积公式v=sh,学生也能根据圆锥体积公式,计算出小麦堆的体积。其实学生这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于是我与学生交流: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一学生说:老师,书本上是给出圆柱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这一结论,我很想通过实验来验证。我鼓掌说:我也很想知道你需要怎样的学具?这一问目的想让学生明白: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简单的几个问题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养成梳理知识的良好习惯。梳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对自学知识系统化,还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学懂和不懂的地方,新课时更有重点地学习。因此,在学生自习完以后,都会给学生一个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梳理自学知识,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掌握学数学的方法,体验到学数学的快乐。
二、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猜想、验证
猜想、验证因其内在特点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使其具有引起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的特殊功能,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猜想,科学地进行验证,是实践新课程理念的有效举措。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给出一副三角板,让学生说出每个三角板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45度、45度、90度;30度、60度、90度;再算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时我分别拿出一个锐角和钝角三角形问:“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分别是多少度呢?”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是180度。我说:“这180度只是我们的猜想,所有的猜想都必须通过验证才能成立。”接下来组织学生共同合作进行验证,我一边巡视一边适时引导,在这过程中,我一一让学生上台展示验证的方法:有撕拼的方法;也有折拼的方法;还有量一量的方法;甚至还有过顶点作它对边的平行线,发现两底角度数分别是顶角相邻两个角的度数,刚好也是一个平角180度……等,这时我发现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机会,相信学生一定会有大胆探究、永不放弃的精神。
三、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就是多列举特殊事例,以一般推出特殊数学本身蕴含着一定的规律。那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呢?如:在认识圆周率时,我要求学生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并找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多个小组给出圆周长除以直径的结果,观察、发现不管是多大的圆,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总是3.14多一些,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周率概念。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开展操作、实验、观察等数学活动,让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四、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努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丰富、主动,促使学生树立把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意识。
如在圆柱表面积练习时,我设计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三八妇女节快到了,老师想用一张长18.84厘米,宽12.56厘米的长方形彩色卡纸,做一个圆柱形小笔筒,谁来帮老师给这个笔筒配一个底呢?此时一学生突然忍不住站起来说:我打算给数学老师和美术老师各送一个笔筒,数学老师的笔筒我用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的这种配法,美术老师的就用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的这种配法。我问:“为什么呢?”生说:“因为我发现数学老师平时用的笔长度基本上是十二厘米左右,所以我想以宽为高,这样高度很适中,方便拿笔,以长为底面周长底面积就更大,这样可以容纳更多的笔,做到方便、实用,所以我选择第一种配法;美术老师经常用的是毛笔,毛笔长度大概是二十厘米左右,所以我想以长为高,这样高度适中,这样的笔筒更稳固、实用。这时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我也不由得竖起大拇指为这学生点赞,这位学生很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通过多年探究,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责任不光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方面下功夫。为此,我们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自学、梳理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常在预习中体现。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古人云“凡事預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预习,可以保证听课的质量,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用长远的眼光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一,保证学生预习时间。刚开始我会在晚上适当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后来我发现来自农村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就算家长在家,也没意识或没能力辅导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于是我把预习时间安排在每天数学自习课上,这样我可以边巡视边鼓励,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预习问题所在,及时引导,使学生预习变得轻松。
第二,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先要求学生把新课看一遍,着重思考书本上所提问题,或者自己还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解决这些问题有哪些策略,圈一圈,划一划,不懂的做个标记等,必要时,我还会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适当提供一些学习提示。如预习圆锥的体积时,学生可以直接从书本上的字眼,知道圆柱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根据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也知道圆锥体积公式v=sh,学生也能根据圆锥体积公式,计算出小麦堆的体积。其实学生这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于是我与学生交流: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一学生说:老师,书本上是给出圆柱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这一结论,我很想通过实验来验证。我鼓掌说:我也很想知道你需要怎样的学具?这一问目的想让学生明白: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简单的几个问题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养成梳理知识的良好习惯。梳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对自学知识系统化,还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学懂和不懂的地方,新课时更有重点地学习。因此,在学生自习完以后,都会给学生一个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梳理自学知识,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掌握学数学的方法,体验到学数学的快乐。
二、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猜想、验证
猜想、验证因其内在特点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使其具有引起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的特殊功能,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猜想,科学地进行验证,是实践新课程理念的有效举措。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给出一副三角板,让学生说出每个三角板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45度、45度、90度;30度、60度、90度;再算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时我分别拿出一个锐角和钝角三角形问:“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分别是多少度呢?”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是180度。我说:“这180度只是我们的猜想,所有的猜想都必须通过验证才能成立。”接下来组织学生共同合作进行验证,我一边巡视一边适时引导,在这过程中,我一一让学生上台展示验证的方法:有撕拼的方法;也有折拼的方法;还有量一量的方法;甚至还有过顶点作它对边的平行线,发现两底角度数分别是顶角相邻两个角的度数,刚好也是一个平角180度……等,这时我发现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机会,相信学生一定会有大胆探究、永不放弃的精神。
三、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就是多列举特殊事例,以一般推出特殊数学本身蕴含着一定的规律。那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呢?如:在认识圆周率时,我要求学生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并找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多个小组给出圆周长除以直径的结果,观察、发现不管是多大的圆,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总是3.14多一些,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周率概念。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开展操作、实验、观察等数学活动,让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四、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努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丰富、主动,促使学生树立把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意识。
如在圆柱表面积练习时,我设计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三八妇女节快到了,老师想用一张长18.84厘米,宽12.56厘米的长方形彩色卡纸,做一个圆柱形小笔筒,谁来帮老师给这个笔筒配一个底呢?此时一学生突然忍不住站起来说:我打算给数学老师和美术老师各送一个笔筒,数学老师的笔筒我用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的这种配法,美术老师的就用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的这种配法。我问:“为什么呢?”生说:“因为我发现数学老师平时用的笔长度基本上是十二厘米左右,所以我想以宽为高,这样高度很适中,方便拿笔,以长为底面周长底面积就更大,这样可以容纳更多的笔,做到方便、实用,所以我选择第一种配法;美术老师经常用的是毛笔,毛笔长度大概是二十厘米左右,所以我想以长为高,这样高度适中,这样的笔筒更稳固、实用。这时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我也不由得竖起大拇指为这学生点赞,这位学生很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通过多年探究,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责任不光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方面下功夫。为此,我们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