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势力造车需要200亿元才能跨过生存门槛?他认为,100多亿元就够了!
造车新势力到底需要投入多少资金才能跨过生存门槛而实现自我造血?不少人认为需要200亿元。“不需要200亿元,100多亿元就够了!”6月4日,天际汽车董事长兼CEO张海亮在重庆接受《汽车观察》记者专访时非常肯定地说。
今年4月,天际汽车完成A轮融资20亿元,至此已累计获得融资65亿元。外界有评论称,65亿元无法支撑天际汽车的“烧钱”速度。显然,张海亮对此无法认同。在他看来,就总投资额而言,现在造车比传统造车的门槛要低,因为供应链整体价格下降了,所以总投资额也降低了。他说:“天际已经融资65亿元,以后不需要再融这么多了!”
现在车市形势严峻,外界认为造车新势力的融资会更艰难,对此张海亮也不认同。他说:“从资本市场来说,前年好一些,去年差一些,今年又好一些。”他强调,整个车市的融资环境今年比去年好,天际汽车将坚持适时、适度开放的融资策略。
面对汽车产业淘汰速度的加快,不少新势力为生存而焦虑,但张海亮却显得比较淡定。他认为,目前大家造车兴致高涨,产业投资也比较热,淘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产业集中化肯定会到来,但在资本圈,短期内不会出现淘汰潮。这个趋势可能发生在中期,也就是三四年后,一批整车厂可能被淘汰。品牌能不能二至三年、通过二至三款或者二至三代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站住脚很重要。平庸的品牌和产品,路会越走越窄。”
在这场淘汰赛中,新势力和传统势力两大阵营被淘汰的幾率谁更大?张海亮说:“新势力和传统势力相互竞争,但不一定是互相淘汰。传统势力如果做不好,即使没有新势力,也可能被淘汰。新势力以智能网联为切入口,规避了传统势力的一些发展瓶颈。传统势力在三电方面经验更丰富,但在智能网联电动车上这些优势不明显。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搞好。”
那么,张海亮是怎么搞好天际汽车的呢?除了产品这个必要条件,我们选择了其中三个维度加以剖析。
理念硬核:追求极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事业,经营理念先行。张海亮即是如此,其造车理念是追求极致。
从造车新势力群体而言,其核心团队以互联网行业出身者为主。而天际汽车的核心团队与之有很大不同,主要来自传统车企,比如其CEO、CTO、CMO等均出身于传统大型车企,且在汽车领域从业超过20年。同时,引进了一批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人才。
据张海亮介绍,天际汽车的研发团队中,来自互联网领域的人员超过三分之一。“我们是一个复合型团队,因为光有传统的造车团队会有局限性,但不管团队成员来自哪个领域,都要有互联网思维,要以客户体验为主,要按不断迭代的思维模式推进工作。”
我们知道,传统车企在生产制造方面做得比较扎实,而新势力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得超前。因此,张海亮要求天际汽车把两者结合起来,既要做得有品质感,又要做得有体验感。他把天际的车定义为“有趣的互联网终端入口”。他的态度是,要不顾一切地追求极致和创新,这样才能进化出新物种,成就新高度,创造新价值。
张海亮认为,在智能网联背景下,车企的这三大要素最重要:架构、界面交付和产品定义。只有把这三者的内在逻辑高效地整合起来,才能给用户带来极致体验。比如,天际ME7车型采用环抱式中控设计,并设有五块大屏幕,让每位乘客都有一块,由此可实现多媒体在手机和智能设备之间互动,同时兼顾办公需求。
对于整车的架构设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张海亮强调,要用互联网思维去设计,甚至做成智能化大玩具一样。这样的架构设计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符合互联网管控体系要求,可以让很多新功能、新设备等无缝连接,方便未来硬件和软件升级。他说:“如果把硬件做到极致,把交互入口做到极致,把架构做到极致,产品就不会平庸。”
对于很多新势力的对标对象特斯拉,张海亮认为,它有自身缺点,比如产品品质感不足,尽管车辆在乐趣方面做得比较好。“我们有些方面比它做得更好。我们的车要做得既有品质,又有趣。”
双品牌:2C和2B双管齐下
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中,天际汽车在品牌运营上也属另类。其他新势力聚焦于2C的乘用车市场,目前基本上是单一品牌,而天际汽车却在尝试天际和电咖双品牌运营,几乎同步运作2C的乘用车市场和2B的商用车市场。
今年3月,浙江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天际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这是天际品牌从公司层面上的一次正名。
其实,去年7月,就推出了ENOVATE品牌,11月对外发布中文名“天际”。天际定位为2C市场的乘用车中高端品牌。目前,天际旗下已推出一款车型ME7,也是其首款产品,定位为豪华智能电动SUV。今年4月,天际宣布ME7开启预售,计划年底交付。同时,天际旗下的ME-S概念车也对外发布,ME-S定位为高能量豪华运动轿车。
按规划,天际采用自建工厂生产的模式。据张海亮介绍,未来二三年,天际生产基地的产能要达到80%,而未来新品推出的节奏是,至少一年一款或者一年两款。他说:“一款车销量一年做到3万至5万辆,如果一年推出两款车,总量将达到10万辆以上。”在他看来,根据目前新能源车市场的容量,单凭一款产品销量一年要做到10万辆,很难。
天际汽车的前身是电咖汽车,张海亮团队以电咖汽车身份入局造车新势力阵营。2017年11月,电咖汽车首款纯电动车型EV10上市,成为造车新势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量产车。
电咖EV10是一款小型车,目标是从A0级以下的市场切入电动车细分市场。当时,基于资金、成本等现实因素考虑,张海亮选择了轻资产代工模式,电咖由东南汽车代工生产,电咖汽车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采用代工模式的造车新势力。
张海亮的另一个考量因素是,通过运作电咖品牌进行“练兵”。因为电咖的创业团队出身于传统车企,对传统燃油车的生产制造、运营等经验丰富,而电动车与之显然不尽相同。 “电咖小车虽然是乘用车,但也定位为2B市场,主要针对分时租赁、共享等市场,所以也用电咖商标。”张海亮解释说,电咖原计划就是面向2B市场,主要做商用车。他的考虑是,对于自动驾驶,商用车更容易实现,因为商用车的应用场景相对固定,预设路线比较方便。他透露,电咖第一款商用车今年底投产,明年一季度开始销售。
“我们发展电咖小车,主要考虑使用场景,因为未来出行领域消费升级肯定会用到小车,甚至大车也可能共享,而且将来一旦自动驾驶真正走向市场,小车可能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张海亮坦言,“我们现在没有在出行领域投资,但通过产品切入这个领域可以与业内企业形成很强的关联和合作,这样我们未来在这个领域就不会落伍。”
同时,张海亮认为,电动商用车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将来会发展得更好,所以应该做好准备,而且有能力为客户提供高端乘用车产品。在他看来,它们之间并不矛盾,可以互补。“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地切入到整车的应用场景里。”
为何分散发力电咖和天际两个跨度特别大的品牌,而不是集中火力攻打一个细分市场?张海亮说:“我们原来设置的发展路径就是两个品牌,是从公司立足需要和市场需求出发。用户需求就是我们决定做什么车的方向。我们的整个品牌战略部署没有问题,是做两手准备。”
据张海亮介绍,公司不同类别的业务系统在管理上做了分工,但在三电开发、车联网等领域的研发则由一个团队运作。天际汽车已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并在完善产业链布局,为双品牌发展保驾护航。
拆4S店套路:按功能重置4大模块
在渠道运营方面,天际汽车也在尝试打破传统4S店的运营模式,重构线下与用户连接的新方式。
在张海亮看来,4S店模式把销售与服务集中在一起,身负的功能太全面,很可能导致销售和服务两头都做不好。他说:“我们与传统4S店不一样,销售服务体系完全按功能需求来定位和划分,沒有把它做成大而全。”
目前,天际汽车正在打造天际中心、智选空间、安心工场和快捷驿站。天际中心专事服务和品牌体验,不卖车,主要设在一些核心城市和城市的商业中心位置,今年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绍兴7大城市推出;智选空间是天际汽车与经销商合建的销售网点,以销售为主,今年计划推出20余家;安心工场就是维修车间,设在城市偏远一些的位置;快捷驿站就是拥有三四个工位的小门店,主要从事一些快捷、简单的维修服务,与安心工场互补。
这类似于把传统的4S店拆成了4大不同模块。“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配菜,为其定制不同服务套餐,用户需要哪个功能,就知道去哪里,而不是简单地把大锅菜端给用户。”张海亮说,“这样,服务立体化,用户体验会更好。”
在新能源车已成发展定势的当下,传统4S店的经销商正面临转型压力,也希望有效地应对这种市场变化。张海亮说,天际汽车的经销商愿意尝试这种合作,愿意做早期投入,一起把市场打通,以便分享后期红利。他坦言:“没有一条路容易走,我们走的这条路也很难。但只要走的路是对的,就要坚持走下去,并不断优化,最终走向成功。”
造车新势力到底需要投入多少资金才能跨过生存门槛而实现自我造血?不少人认为需要200亿元。“不需要200亿元,100多亿元就够了!”6月4日,天际汽车董事长兼CEO张海亮在重庆接受《汽车观察》记者专访时非常肯定地说。
今年4月,天际汽车完成A轮融资20亿元,至此已累计获得融资65亿元。外界有评论称,65亿元无法支撑天际汽车的“烧钱”速度。显然,张海亮对此无法认同。在他看来,就总投资额而言,现在造车比传统造车的门槛要低,因为供应链整体价格下降了,所以总投资额也降低了。他说:“天际已经融资65亿元,以后不需要再融这么多了!”
现在车市形势严峻,外界认为造车新势力的融资会更艰难,对此张海亮也不认同。他说:“从资本市场来说,前年好一些,去年差一些,今年又好一些。”他强调,整个车市的融资环境今年比去年好,天际汽车将坚持适时、适度开放的融资策略。
面对汽车产业淘汰速度的加快,不少新势力为生存而焦虑,但张海亮却显得比较淡定。他认为,目前大家造车兴致高涨,产业投资也比较热,淘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产业集中化肯定会到来,但在资本圈,短期内不会出现淘汰潮。这个趋势可能发生在中期,也就是三四年后,一批整车厂可能被淘汰。品牌能不能二至三年、通过二至三款或者二至三代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站住脚很重要。平庸的品牌和产品,路会越走越窄。”
在这场淘汰赛中,新势力和传统势力两大阵营被淘汰的幾率谁更大?张海亮说:“新势力和传统势力相互竞争,但不一定是互相淘汰。传统势力如果做不好,即使没有新势力,也可能被淘汰。新势力以智能网联为切入口,规避了传统势力的一些发展瓶颈。传统势力在三电方面经验更丰富,但在智能网联电动车上这些优势不明显。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搞好。”
那么,张海亮是怎么搞好天际汽车的呢?除了产品这个必要条件,我们选择了其中三个维度加以剖析。
理念硬核:追求极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事业,经营理念先行。张海亮即是如此,其造车理念是追求极致。
从造车新势力群体而言,其核心团队以互联网行业出身者为主。而天际汽车的核心团队与之有很大不同,主要来自传统车企,比如其CEO、CTO、CMO等均出身于传统大型车企,且在汽车领域从业超过20年。同时,引进了一批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人才。
据张海亮介绍,天际汽车的研发团队中,来自互联网领域的人员超过三分之一。“我们是一个复合型团队,因为光有传统的造车团队会有局限性,但不管团队成员来自哪个领域,都要有互联网思维,要以客户体验为主,要按不断迭代的思维模式推进工作。”
我们知道,传统车企在生产制造方面做得比较扎实,而新势力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得超前。因此,张海亮要求天际汽车把两者结合起来,既要做得有品质感,又要做得有体验感。他把天际的车定义为“有趣的互联网终端入口”。他的态度是,要不顾一切地追求极致和创新,这样才能进化出新物种,成就新高度,创造新价值。
张海亮认为,在智能网联背景下,车企的这三大要素最重要:架构、界面交付和产品定义。只有把这三者的内在逻辑高效地整合起来,才能给用户带来极致体验。比如,天际ME7车型采用环抱式中控设计,并设有五块大屏幕,让每位乘客都有一块,由此可实现多媒体在手机和智能设备之间互动,同时兼顾办公需求。
对于整车的架构设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张海亮强调,要用互联网思维去设计,甚至做成智能化大玩具一样。这样的架构设计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符合互联网管控体系要求,可以让很多新功能、新设备等无缝连接,方便未来硬件和软件升级。他说:“如果把硬件做到极致,把交互入口做到极致,把架构做到极致,产品就不会平庸。”
对于很多新势力的对标对象特斯拉,张海亮认为,它有自身缺点,比如产品品质感不足,尽管车辆在乐趣方面做得比较好。“我们有些方面比它做得更好。我们的车要做得既有品质,又有趣。”
双品牌:2C和2B双管齐下
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中,天际汽车在品牌运营上也属另类。其他新势力聚焦于2C的乘用车市场,目前基本上是单一品牌,而天际汽车却在尝试天际和电咖双品牌运营,几乎同步运作2C的乘用车市场和2B的商用车市场。
今年3月,浙江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天际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这是天际品牌从公司层面上的一次正名。
其实,去年7月,就推出了ENOVATE品牌,11月对外发布中文名“天际”。天际定位为2C市场的乘用车中高端品牌。目前,天际旗下已推出一款车型ME7,也是其首款产品,定位为豪华智能电动SUV。今年4月,天际宣布ME7开启预售,计划年底交付。同时,天际旗下的ME-S概念车也对外发布,ME-S定位为高能量豪华运动轿车。
按规划,天际采用自建工厂生产的模式。据张海亮介绍,未来二三年,天际生产基地的产能要达到80%,而未来新品推出的节奏是,至少一年一款或者一年两款。他说:“一款车销量一年做到3万至5万辆,如果一年推出两款车,总量将达到10万辆以上。”在他看来,根据目前新能源车市场的容量,单凭一款产品销量一年要做到10万辆,很难。
天际汽车的前身是电咖汽车,张海亮团队以电咖汽车身份入局造车新势力阵营。2017年11月,电咖汽车首款纯电动车型EV10上市,成为造车新势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量产车。
电咖EV10是一款小型车,目标是从A0级以下的市场切入电动车细分市场。当时,基于资金、成本等现实因素考虑,张海亮选择了轻资产代工模式,电咖由东南汽车代工生产,电咖汽车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采用代工模式的造车新势力。
张海亮的另一个考量因素是,通过运作电咖品牌进行“练兵”。因为电咖的创业团队出身于传统车企,对传统燃油车的生产制造、运营等经验丰富,而电动车与之显然不尽相同。 “电咖小车虽然是乘用车,但也定位为2B市场,主要针对分时租赁、共享等市场,所以也用电咖商标。”张海亮解释说,电咖原计划就是面向2B市场,主要做商用车。他的考虑是,对于自动驾驶,商用车更容易实现,因为商用车的应用场景相对固定,预设路线比较方便。他透露,电咖第一款商用车今年底投产,明年一季度开始销售。
“我们发展电咖小车,主要考虑使用场景,因为未来出行领域消费升级肯定会用到小车,甚至大车也可能共享,而且将来一旦自动驾驶真正走向市场,小车可能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张海亮坦言,“我们现在没有在出行领域投资,但通过产品切入这个领域可以与业内企业形成很强的关联和合作,这样我们未来在这个领域就不会落伍。”
同时,张海亮认为,电动商用车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将来会发展得更好,所以应该做好准备,而且有能力为客户提供高端乘用车产品。在他看来,它们之间并不矛盾,可以互补。“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地切入到整车的应用场景里。”
为何分散发力电咖和天际两个跨度特别大的品牌,而不是集中火力攻打一个细分市场?张海亮说:“我们原来设置的发展路径就是两个品牌,是从公司立足需要和市场需求出发。用户需求就是我们决定做什么车的方向。我们的整个品牌战略部署没有问题,是做两手准备。”
据张海亮介绍,公司不同类别的业务系统在管理上做了分工,但在三电开发、车联网等领域的研发则由一个团队运作。天际汽车已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并在完善产业链布局,为双品牌发展保驾护航。
拆4S店套路:按功能重置4大模块
在渠道运营方面,天际汽车也在尝试打破传统4S店的运营模式,重构线下与用户连接的新方式。
在张海亮看来,4S店模式把销售与服务集中在一起,身负的功能太全面,很可能导致销售和服务两头都做不好。他说:“我们与传统4S店不一样,销售服务体系完全按功能需求来定位和划分,沒有把它做成大而全。”
目前,天际汽车正在打造天际中心、智选空间、安心工场和快捷驿站。天际中心专事服务和品牌体验,不卖车,主要设在一些核心城市和城市的商业中心位置,今年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绍兴7大城市推出;智选空间是天际汽车与经销商合建的销售网点,以销售为主,今年计划推出20余家;安心工场就是维修车间,设在城市偏远一些的位置;快捷驿站就是拥有三四个工位的小门店,主要从事一些快捷、简单的维修服务,与安心工场互补。
这类似于把传统的4S店拆成了4大不同模块。“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配菜,为其定制不同服务套餐,用户需要哪个功能,就知道去哪里,而不是简单地把大锅菜端给用户。”张海亮说,“这样,服务立体化,用户体验会更好。”
在新能源车已成发展定势的当下,传统4S店的经销商正面临转型压力,也希望有效地应对这种市场变化。张海亮说,天际汽车的经销商愿意尝试这种合作,愿意做早期投入,一起把市场打通,以便分享后期红利。他坦言:“没有一条路容易走,我们走的这条路也很难。但只要走的路是对的,就要坚持走下去,并不断优化,最终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