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沉淀的产物。习总书记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按照时代要求继承和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其永恒的魅力和时代风貌。因此,在美术课堂中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开展,是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展特色美育课程的必要条件。
党的十八大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二十四字。美术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及其发展的历史,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学科目标是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是一致的。因此,在美术课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学发展的方向。
一、国家课程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落点内容的确定
在美术教材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视觉图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授课中,以教材为载体,深入挖掘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文化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觉融入到美术课堂的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得审美教育的同时,提升思想觉悟,实现全面发展。以五年级《画家徐悲鸿》为例,在介绍画家徐悲鸿时,便可以举出徐悲鸿卖画救国的例子,从而让学生感触到先辈们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中不断深化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中落实方式方法与策略
依据学科的特点,美术学科应当回归美术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情操;认识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技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由此美术学科应当以关联德育和美育为要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处于首都北京这样一个文化中心的地域来拓展资源,从而提升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借鉴:
(1)充分挖掘美术教材、校本优质教育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小初高中的美术教材中的不仅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也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可以通过梳理各年级的《美术》教材,挖掘教材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例如谈爱国,在高中美术鉴赏中《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这一单元的学习中,都将会围绕中国近代以来的救亡图存来展开,其中艺术对于唤醒民众,鼓舞士气,记录历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如版画作品李桦的《怒吼吧!中国》、油画作品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等都是其中可歌可泣的优秀爱国作品。尽管他们的作品形式不一样,表现内容也大为不同,但无论是作者本身还是作品,都旨在救国于水生火热之中,都力图改变当时社会悲惨的境况。由此,在此课的设计拓展上,还可以关联“美术经典作品中的党史”,从视觉图像中感受党的艰苦卓绝,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何红舟、黄发详的《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周令钊的《五四运动》、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靳尚谊的《送别》等等。让学生从作品鉴赏中,从视觉形象中,从表现手法中,感受前辈先烈们的一腔热血,感受真真切切的爱国之心。爱国,不是口号,不是假大空,不是虚无的,她一定是有行动,有内容的,有原则的,也一定是在美术教育中要加以强调和深化的内容。
(2)积极开发地方优质文化资源
社会地域中包涵着大量的美术资源。如美术馆、博物馆、世界遗产,当地的民俗艺术、历史建筑、民间艺术等,都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联,开发形成优质的德育、美育资源。北京,中国的首都,文化的中心。在这里,有各种具有特色的博物馆、美术馆,包括故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画苑、中华世纪坛、徐悲鸿纪念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等;本地传统民间艺术有北京绢花、面塑、彩蛋、内画鼻烟壶、京绣、烙画、布贴画、泥塑等;传统的建筑有故宫、天坛、太庙、国子监、白塔、传统民居四合院等。学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查找文献资料等方式了解上述的资料,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还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自信。
(3)重视和推广传统民间美术文化
重视和推广传统民间美术文化,对于当下的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古代,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生产的直接记录和表现,与老百姓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习近平主席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華优秀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我们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以美术教材中的“民间美术”为例,在三年级的教材中有《面塑》、六年级的教材中有《民间泥塑》等都蕴含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民富国强”,“民富”的表现是“国强”,由于“民富”所以“国强”,因此富强是国家这个共同的家庭和每个小家的共同富裕,“民富国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不论是民间玩具中的“兔爷”,还是面塑中怀抱大鱼的“福禄寿”,亦或是陕西凤翔的挂虎,都处处表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富裕生活的朴素情怀。
(4)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美术实践
学生的美术创作实践,是学生情感的艺术表达,不应限于学生对于美术技能与方法的掌握。一方面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还应在表达的内容、题材、主题上给予学生引导。学生美术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达,是学生对于当下生活的反馈。通过美术的艺术创作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对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达,从而将审美教育、艺术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结合。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并不断进行有效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从而将美育于德育有效结合起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国栋.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2、杜芳,陈金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23期;
3、余永红.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及当代意义—兼论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沉淀的产物。习总书记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按照时代要求继承和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其永恒的魅力和时代风貌。因此,在美术课堂中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开展,是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展特色美育课程的必要条件。
党的十八大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二十四字。美术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及其发展的历史,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学科目标是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是一致的。因此,在美术课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学发展的方向。
一、国家课程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落点内容的确定
在美术教材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视觉图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授课中,以教材为载体,深入挖掘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文化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觉融入到美术课堂的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得审美教育的同时,提升思想觉悟,实现全面发展。以五年级《画家徐悲鸿》为例,在介绍画家徐悲鸿时,便可以举出徐悲鸿卖画救国的例子,从而让学生感触到先辈们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中不断深化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中落实方式方法与策略
依据学科的特点,美术学科应当回归美术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情操;认识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技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由此美术学科应当以关联德育和美育为要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处于首都北京这样一个文化中心的地域来拓展资源,从而提升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借鉴:
(1)充分挖掘美术教材、校本优质教育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小初高中的美术教材中的不仅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也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可以通过梳理各年级的《美术》教材,挖掘教材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例如谈爱国,在高中美术鉴赏中《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这一单元的学习中,都将会围绕中国近代以来的救亡图存来展开,其中艺术对于唤醒民众,鼓舞士气,记录历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如版画作品李桦的《怒吼吧!中国》、油画作品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等都是其中可歌可泣的优秀爱国作品。尽管他们的作品形式不一样,表现内容也大为不同,但无论是作者本身还是作品,都旨在救国于水生火热之中,都力图改变当时社会悲惨的境况。由此,在此课的设计拓展上,还可以关联“美术经典作品中的党史”,从视觉图像中感受党的艰苦卓绝,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何红舟、黄发详的《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周令钊的《五四运动》、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靳尚谊的《送别》等等。让学生从作品鉴赏中,从视觉形象中,从表现手法中,感受前辈先烈们的一腔热血,感受真真切切的爱国之心。爱国,不是口号,不是假大空,不是虚无的,她一定是有行动,有内容的,有原则的,也一定是在美术教育中要加以强调和深化的内容。
(2)积极开发地方优质文化资源
社会地域中包涵着大量的美术资源。如美术馆、博物馆、世界遗产,当地的民俗艺术、历史建筑、民间艺术等,都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联,开发形成优质的德育、美育资源。北京,中国的首都,文化的中心。在这里,有各种具有特色的博物馆、美术馆,包括故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画苑、中华世纪坛、徐悲鸿纪念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等;本地传统民间艺术有北京绢花、面塑、彩蛋、内画鼻烟壶、京绣、烙画、布贴画、泥塑等;传统的建筑有故宫、天坛、太庙、国子监、白塔、传统民居四合院等。学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查找文献资料等方式了解上述的资料,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还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自信。
(3)重视和推广传统民间美术文化
重视和推广传统民间美术文化,对于当下的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古代,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生产的直接记录和表现,与老百姓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习近平主席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華优秀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我们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以美术教材中的“民间美术”为例,在三年级的教材中有《面塑》、六年级的教材中有《民间泥塑》等都蕴含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民富国强”,“民富”的表现是“国强”,由于“民富”所以“国强”,因此富强是国家这个共同的家庭和每个小家的共同富裕,“民富国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不论是民间玩具中的“兔爷”,还是面塑中怀抱大鱼的“福禄寿”,亦或是陕西凤翔的挂虎,都处处表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富裕生活的朴素情怀。
(4)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美术实践
学生的美术创作实践,是学生情感的艺术表达,不应限于学生对于美术技能与方法的掌握。一方面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还应在表达的内容、题材、主题上给予学生引导。学生美术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达,是学生对于当下生活的反馈。通过美术的艺术创作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对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达,从而将审美教育、艺术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结合。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并不断进行有效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从而将美育于德育有效结合起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国栋.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2、杜芳,陈金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23期;
3、余永红.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及当代意义—兼论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