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了本着“在工作中学习”和“为工作而学习”二者结合的宗旨,以“实践专家研讨会”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BAG工作分析为具体方式,开发《水利工程经济》学习领域课程的方法,并介绍了其开发内容、实践效果及可更新之处,旨在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开发总结经验。
关键词:水利工程经济;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062-02
中国自古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精髓尤其体现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改方向上。教师可以传授知识,但学生的能力却需要通过实践过程获得。这种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就是“学习领域”模式。简言之,是“在工作中学习”和“为工作而学习”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学习模式,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能力系统整合成学习内容的模式,目的是将传统的“先学后做”改变为“边做边学”,甚至是“先做后学”。实践任务应该有助于学生直接解决未来在职业岗位上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实践过程完成任务,培养自学、做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从而产生由衷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在此过程中,实践内容的选择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未来岗位的要求、层次进行筛选,要求教师熟悉学生的职业岗位,知道那里的问题、项目、任务。
我们针对《水利工程经济》课程,把与该门课程有关的职业岗位中的问题、项目、任务确定下来,并以此为内容传授知识、训练能力,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设计,笔者将这个过程称之为《水利工程经济》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
课程开发的意义
生产实践中各类工程项目、工程经济评价部分是每种项目必涉之处,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比如水利工程中常见的水土保持项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计算工程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而这部分内容正是《水利工程经济》的主要的重点内容。但是很多《水利工程经济》课程学习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初次接触到生产实践项目中的经济评价部分,往往也会发现学习的理论与工作实际不搭界,根本无从下手,“学”与“用”脱节。因此,课程内容的有效选择成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鉴于此,我们将相关生产实践项目引入教学,选择独立而相互有联系的项目为驱动,以完成训练任务为目标,进行了《水利工程经济》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学生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自己动手查规范、用规范,亲自体验在实践中运用的乐趣,这样的学习过程应该是高效而有趣的,借此过程,学生也能获得初步的职业能力和工作经验。
下面,具体介绍遵循上述原则进行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成果。
课程开发的成果
课程开发的关键内容之一是生产实践项目的合理选择。选择项目本身要“新”、“合”,所能涵盖的知识点应满足“多”、“全”。“新”是指能体现最新的行业需求;“合”是指选择的项目应适合该专业的特点;“多”是指单个项目应能够使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全”是指选择的多个单元项目组合而成的综合项目应能够系统地将各知识点加以全面体现。因此,我们在选择项目时,主要借鉴了ITB与大众汽车公司通过典型试验开发出来的BAG课程开发法。
BAG课程开发法BAG是德文“典型职业工作任务(Berufliche Arbeitsaufgaben)”的缩写,其核心内容是“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和“实践专家研讨会”。作为职业分析的手段,“实践专家研讨会”帮助人们弄清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基本问题,达到两个目的。其一,确立适合学生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其二,确立这些任务的难度等级及教学先后顺序。选择合适的会议代表是研讨会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在遴选合适单位、合适代表时,考虑了会议代表的工作区域、场所、岗位、年限、所学专业等因素,走访了中南勘测设计院、中国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陕西省勘察设计院、湖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单位,分析并探讨了上述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在涉及“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时的不同要求,为后续课程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最后,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也就是BAG工作分析。BAG工作分析得到的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在随后的教学设计工作中,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准确确定和描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职业教育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从收集到的生产一线有关“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需求信息中,我们得以确立教学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将任务按难易程度分类,并确立了教学顺序。这些按照难易程度归类系统后的内容就成为《水利工程经济》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内容。
课程开发内容通过BAG工作分析确定出的典型工作任务可分成若干个部分任务,每个部分任务又可分成单项技能。通过单项技能的逐步学习,过渡到综合能力的训练,这个学习内容实际就是《水利工程经济》课程的学习领域内容。为了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名称一致,强调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的衔接,我们将《水利工程经济》课程重新命名为《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评价》,该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内容如表1所示。表2为4块学习领域内容中一个单项技能(国民经济评价理论运用及不确定性分析)的设计举例。课程开发的另一个关键内容是作为检验过程的考核标准。在成果检验上,不局限于知识的考查,而重在能力考核,主要是根据最终的实际生产任务进行考评,当然也会以平常的单项任务完成质量作为考核依据。表3为课程的单元考核标准。
课程开发的效果
首先,我们在工程造价专业进行了24+40课时(理论+实践)的实践。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单元任务,各组之间相互审查成果,最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成绩考核,既完成了任务,又培养了协作精神,整个过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良好。
其次,通过若干项目的完成,一方面使学生接触到了实际工程项目,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会了自主查阅、使用规范,对于学习工程的学生而言,树立规范意识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再次,整个过程需要借助Excel、Word等电子文档,对于Excel的强大计算功能、Word的合理使用,大部分学生其实只知皮毛,很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是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电子文档处理能力欠缺,因此,我们借此机会培养学生掌握Excel、Word的强大功能,为学生今后就业做好铺垫。
整个学习过程因为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所有项目任务成为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高效率完成任务的动力,使学生从中产生了自信,在一次次努力中找寻到自我学习的快乐,建立起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我们认为,这一点实际上是我们课改的最终目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上岗之后不但“耐用”也“经用”,能够具备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还可更进一步改革之处是逐步实现学科交叉,例如对水工专业,可侧重设计、工程量核算、经济评价;对造价专业可侧重工程量核算、经济评价、概预算编制等,从而帮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如果课时足够,甚至可达到微型毕业设计的效果。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不同专业的教师、不同行业的实践专家共同合作,这也是我们改革的下一个目标。
参考文献:
[1]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程太生.职业教育开展职业培训的个案研究[A].2007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青岛)论文集[C].2007.
作者简介:
杜宇(1977—),女,贵州安顺人,硕士,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管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水利工程经济;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062-02
中国自古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精髓尤其体现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改方向上。教师可以传授知识,但学生的能力却需要通过实践过程获得。这种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就是“学习领域”模式。简言之,是“在工作中学习”和“为工作而学习”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学习模式,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能力系统整合成学习内容的模式,目的是将传统的“先学后做”改变为“边做边学”,甚至是“先做后学”。实践任务应该有助于学生直接解决未来在职业岗位上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实践过程完成任务,培养自学、做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从而产生由衷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在此过程中,实践内容的选择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未来岗位的要求、层次进行筛选,要求教师熟悉学生的职业岗位,知道那里的问题、项目、任务。
我们针对《水利工程经济》课程,把与该门课程有关的职业岗位中的问题、项目、任务确定下来,并以此为内容传授知识、训练能力,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设计,笔者将这个过程称之为《水利工程经济》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
课程开发的意义
生产实践中各类工程项目、工程经济评价部分是每种项目必涉之处,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比如水利工程中常见的水土保持项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计算工程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而这部分内容正是《水利工程经济》的主要的重点内容。但是很多《水利工程经济》课程学习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初次接触到生产实践项目中的经济评价部分,往往也会发现学习的理论与工作实际不搭界,根本无从下手,“学”与“用”脱节。因此,课程内容的有效选择成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鉴于此,我们将相关生产实践项目引入教学,选择独立而相互有联系的项目为驱动,以完成训练任务为目标,进行了《水利工程经济》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学生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自己动手查规范、用规范,亲自体验在实践中运用的乐趣,这样的学习过程应该是高效而有趣的,借此过程,学生也能获得初步的职业能力和工作经验。
下面,具体介绍遵循上述原则进行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成果。
课程开发的成果
课程开发的关键内容之一是生产实践项目的合理选择。选择项目本身要“新”、“合”,所能涵盖的知识点应满足“多”、“全”。“新”是指能体现最新的行业需求;“合”是指选择的项目应适合该专业的特点;“多”是指单个项目应能够使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全”是指选择的多个单元项目组合而成的综合项目应能够系统地将各知识点加以全面体现。因此,我们在选择项目时,主要借鉴了ITB与大众汽车公司通过典型试验开发出来的BAG课程开发法。
BAG课程开发法BAG是德文“典型职业工作任务(Berufliche Arbeitsaufgaben)”的缩写,其核心内容是“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和“实践专家研讨会”。作为职业分析的手段,“实践专家研讨会”帮助人们弄清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基本问题,达到两个目的。其一,确立适合学生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其二,确立这些任务的难度等级及教学先后顺序。选择合适的会议代表是研讨会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在遴选合适单位、合适代表时,考虑了会议代表的工作区域、场所、岗位、年限、所学专业等因素,走访了中南勘测设计院、中国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陕西省勘察设计院、湖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单位,分析并探讨了上述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在涉及“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时的不同要求,为后续课程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最后,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也就是BAG工作分析。BAG工作分析得到的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在随后的教学设计工作中,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准确确定和描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职业教育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从收集到的生产一线有关“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需求信息中,我们得以确立教学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将任务按难易程度分类,并确立了教学顺序。这些按照难易程度归类系统后的内容就成为《水利工程经济》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内容。
课程开发内容通过BAG工作分析确定出的典型工作任务可分成若干个部分任务,每个部分任务又可分成单项技能。通过单项技能的逐步学习,过渡到综合能力的训练,这个学习内容实际就是《水利工程经济》课程的学习领域内容。为了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名称一致,强调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的衔接,我们将《水利工程经济》课程重新命名为《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评价》,该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内容如表1所示。表2为4块学习领域内容中一个单项技能(国民经济评价理论运用及不确定性分析)的设计举例。课程开发的另一个关键内容是作为检验过程的考核标准。在成果检验上,不局限于知识的考查,而重在能力考核,主要是根据最终的实际生产任务进行考评,当然也会以平常的单项任务完成质量作为考核依据。表3为课程的单元考核标准。
课程开发的效果
首先,我们在工程造价专业进行了24+40课时(理论+实践)的实践。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单元任务,各组之间相互审查成果,最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成绩考核,既完成了任务,又培养了协作精神,整个过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良好。
其次,通过若干项目的完成,一方面使学生接触到了实际工程项目,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会了自主查阅、使用规范,对于学习工程的学生而言,树立规范意识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再次,整个过程需要借助Excel、Word等电子文档,对于Excel的强大计算功能、Word的合理使用,大部分学生其实只知皮毛,很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是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电子文档处理能力欠缺,因此,我们借此机会培养学生掌握Excel、Word的强大功能,为学生今后就业做好铺垫。
整个学习过程因为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所有项目任务成为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高效率完成任务的动力,使学生从中产生了自信,在一次次努力中找寻到自我学习的快乐,建立起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我们认为,这一点实际上是我们课改的最终目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上岗之后不但“耐用”也“经用”,能够具备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还可更进一步改革之处是逐步实现学科交叉,例如对水工专业,可侧重设计、工程量核算、经济评价;对造价专业可侧重工程量核算、经济评价、概预算编制等,从而帮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如果课时足够,甚至可达到微型毕业设计的效果。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不同专业的教师、不同行业的实践专家共同合作,这也是我们改革的下一个目标。
参考文献:
[1]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程太生.职业教育开展职业培训的个案研究[A].2007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青岛)论文集[C].2007.
作者简介:
杜宇(1977—),女,贵州安顺人,硕士,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管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