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观为文化共享工程在全国的建设和推进指出了明确的方法和路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体现以人为本这个核心。2008年,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使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更加人性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统筹规划,稳步推进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核心。但是什么样的资源才是群众最需要、最喜欢的资源呢?
通过开展督导工作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的农民朋友早已不像我们之前认识的那样,只热衷于娱乐内容,他们已逐渐表现出对农业养殖科技类的信息的求知若渴,学习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已经成为了农民朋友科技致富的重要途径。截至2008年6月,管理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征集整合了相关视频节目1957部(集),计1059小时,还分批向各省级分中心下发农业知识仓库光盘等资源箱。
从“我们给什么,群众就看什么”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这个思维模式、服务形式上的转变,恰恰证明了只有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精神,将群众需求和本职工作相结合,多沟通,常调查,才能为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群众送去适合他们“口味”的资源。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更好地规范、指导全国各地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经反复修改论证,管理中心在2008年下发了《2008—2010年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规划》,与2006年、2007年下发的《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指南》相配合,对建设原则、重点、总体要求、选题方向等提出明确规定,对成果类型、标准规范的采用也提出具体要求。
创新技术模式,拓宽资源传输渠道
技术是文化共享工程奔跑的腿足、飞翔的翅翼。善用先进技术,可以发挥出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工作的最大效率。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人的,因此,在基层服务中要提供切实保障人民权益的技术支持。
2008年上半年,管理中心积极与国家信息中心沟通,加快了电子政务外网接入的进程,使双方的合作更加深入。管理中心于2008年6月5日正式开通电子政务外网下载专区,按期实现支持互联网、专网的双网下载、上传资源。扩容后,政务外网的存储空间达到10TB。现在已有25个省级分中心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同时,我们正在积极研究试用卫星机顶盒、文化共享机、新版移动播放器等产品,拓宽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传输渠道。
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加快培训体系建设的步伐
基层服务工作,说到底还是人对人的,资源和技术只不过是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最基层的工作者往往有着对文化共享工程极高的热情和一颗真挚的为民之心。然而,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够灵活、熟练运用文化共享工程不断更新的资源和设备,更好地开展基层服务工作,使这项意义深远的工程持续下去。
管理中心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多次组织开展调研和交流,在实践中认识到,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培训、培养基层技术力量,才能有效地提高基层服务质量。2008年,为建设适应工程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管理中心积极开展培训工作,编制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8-2010年培训工作规划》,指导各省级分中心开展培训调研活动,并对2008年各省级分中心培训工作的作出部署,完成了2008年度文化共享工程培训工作方案,确定与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等单位合作,共同推进有关文化共享工程培训工作。
完善合作共建体系,工程服务辐射面不断加大
2008年,管理中心根据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加强了与其他系统的合作共建,扩大了工程辐射面,文化共享工程合作共建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管理中心与中共中央党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继续推进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项目的合作,定期提供文化共享工程优秀资源,加快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6月16日,管理中心与国家扶贫办举行“雨露计划·文化共享”项目合作仪式,使劳动力转移培训学校的农民工学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局域网和卫星系统,接收文化共享工程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作者单位: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