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条工作路径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i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并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高校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
  目前,乡村学校仍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课程科学性与规范性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等难题,难以满足中小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培育积极品格的切实需求。围绕《通知》要求,加强乡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从以下三条工作路径着手——
  优化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乡村学校现有教师培训体系普遍缺少心理学相关内容,使得学科教师和班主任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技能,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通知》指出,中小学要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的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予以重点安排。因此,乡村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融入心理教师、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一是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情绪调节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掌握师生沟通、心理辅导、团体活动组织等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提升品德水平。二是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职业枯竭会显著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并进一步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要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促进城乡资源共享。《通知》指出,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然而,由于教师的结构性缺编,一些乡村学校无法配备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难以按时按量开设。不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语文、政治或其他学科教师代上,存在“德育”与“心育”等同、课程设计不专业、课堂内容过于空洞等问题。因此,搭建城乡学校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城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就显得尤为必要。如: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等形式,将高校优秀的师资理论与科研成果即时转化到乡村基础教育一线;通过结对帮扶形式,由城市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乡村学校开展教学指导、远程教学等工作;利用“互联网+”模式,共享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视频、课程资源等;通过开展教师在线培训、定期督导等措施,促进城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目前部分乡村学校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仍存在配套课程实施缺乏保障、教学目标针对性差、缺少校本教材或直接照搬城市学校教学模式等问题,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操难度大,难以满足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需求。《通知》强调“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规划目标及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为依据,立足促进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积极发展,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其次,要通过开展科学系统的调查评估,全面了解乡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健康问题,结合调研结果开发特色课程。最后,结合乡村实际挖掘特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乡村的淳朴民风、优秀传统文化、优美自然环境等素材,建设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多角度推进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以学生优秀品格的培养为核心。传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基于病理心理学视角,更关注少数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辅导与矫正,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发展与全面发展需求。《通知》强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大力培育學生积极心理品质”。因此,有必要推进和实施“以品格培养为核心全方位全过程渗透”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体包括:基于优秀品格视角设计和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聚焦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性、好奇心、开放思维、积极进取的品格等,挖掘其心理潜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设计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和真实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营造良好氛围,实现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与心理危机的筛查预警。乡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般是“亡羊补牢”式的,只有当学生的心理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予以重视和采取措施,缺乏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和预警,而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通知》指出,要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健全筛查预警机制。因此,乡村学校应选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测评指标,明确筛查标准,实施并逐步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监测体系。在对心理测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学校才能全面把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动态变化,并逐步建立“学校—班主任—心理教师”三级危机干预网络,最终形成学校统筹、分级分类管理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有效减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做好特殊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与干预。《通知》指出,要及早分类疏导各种压力,注重关心帮助学习遭遇困难、学业表现不佳的学生。因此,乡村学校应关注部分“特殊学生”(留守、家庭贫困、遭遇欺凌或严重变故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做好心理辅导与干预工作。首先,乡村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教师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或学校领导、班主任、课程教师的“结对帮扶”等形式,为“特殊学生”提供情感上的关爱与支持,帮助其克服学业上的困难,解决其生活中的困扰与问题,促进其积极发展。其次,乡村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危机的应急处理机制,对极个别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危机反应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能够精确识别并及时转介至专业的医疗部门进行诊治。《通知》指出,要“加强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并“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室”。因此,乡村学校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还应统筹资金,建设符合标准、设置科学的心理咨询室与心理辅导场地,完善配套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设施。
  全方位参与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有条件的乡村学校可以定期开设心理课,通过专业的心理活动课系统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乡村学校还可通过课程融合的方式,在校园活动、班会课或学科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发挥心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心理教师应在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特殊学生心理咨询等方面,全程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设计与规划,多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强调班主任的支撑作用。班主任可以依据心理学原理,借鉴团体活动形式,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悄悄话信箱”“我和同学心连心”等活动。三是调动学科教师全面参与。学科教师应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挖掘学科课程中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内容,将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策略指导、学习习惯养成、记忆力提升、时间管理、生涯规划指导等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
  促进家校社良好协同。《通知》指出,要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首先,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应以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为核心,利用新生入学、考前考后、春耕秋收、525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关键节点,开展多种形式(心理课、专家讲座、主题活动月、竞赛展演等)的活动,将心育融入校园文化的创设。其次,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环境。学校要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家校合作方式,向家长普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知识,同时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创伤与家庭变故,积极寻求学生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的有效支持,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后,社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撑。乡村社区要联合学校建立社区家长课堂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平台和渠道传播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共同关注和指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协同家庭和学校共同营造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周丽
其他文献
钢琴即兴伴奏在音乐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一种音乐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想要通过钢琴伴奏来完美表现儿童歌曲,体现儿童歌曲的灵魂,必须具备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大量实践等多方面的艺术素养。而现在高校的学生因为钢琴技术上影响一谈到即兴伴奏就会把它想得很难,甚至不敢弹。本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谈如何使即兴伴奏简单化,希望能引起一些共鸣。  钢琴即兴伴奏是学前教育师范专业必修课,对于学前
期刊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开宗明义。  作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评价是教师完善自身发展的方向标、度量尺。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评价,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教师发展生态格局。  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不少中小学校在教师评价中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多主体评价,制定了较为系统的评价方案和指标
期刊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启动“双减”工作。根据政策规定,“双减”工作成效将被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从这个层面而言,“双减”的推进有赖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教师评价密不可分。可以说,有效的教师评价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驱动力。  教师评价有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校教育中,影
期刊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兴趣能产生灵感,兴趣可以引发思维,兴趣是创造的动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必须注意的问题。而要激发兴趣,必须先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贵在听、唱、融、寓。  一、贵在听  听,是学好音乐的前提,是感受音乐 、理解音乐的基础。听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
期刊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然而对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和改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也是幼儿接触多、模仿多的启蒙人,要想帮助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其本身就应具有美的能力、素养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因此,舞蹈课教师就首当其冲地成为学前学生的示范和榜样人物。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老师,应具有广博而专深的科学智慧、优美高雅的风度、独有的个性美等人格魅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带动
期刊
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校办学水平,指向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教师职业获得感、幸福感。随着教育改革总体方案和“双减”政策的出台,关于教师评价的讨论渐多,改革教师评价的呼声日隆。  记者采访发现,教师评价制度基本上是“一校一案”,没有固定范式。从教师角度而言,很难有一个完全公平或者所有人都认可的方案,如有教师认为,学校的教师评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缺乏科学性”;也有教师直言,教师评价是
期刊
诗歌赏析是全国高考题中的重点,内容涵盖范围广,平时广大教师都花了不少的心血,我们是不是有一些巧妙的规律可循,许多老师都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总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也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索,诗歌赏析重在于探究作者诗中的内涵,他创作时的思想感情,诗中涉及的艺术用法,许多考生抱怨太广,太复杂,拿到一首诗一首词,只会在表面上作简单的分析,不能深入挖掘诗词中的内涵,其实我们掌握了赏析诗的一些小规律后,许多复
期刊
教师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我国,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已成必需。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长效机制,而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教师完善自身发展的方向标和度量尺,因此,教师评价成为影响构建这一机制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三:第一,教师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教师的专业贡献。教师评价受到行政因素干扰太多,不能够充分做到
期刊
五花八门的教辅资料充斥学校课堂、占满学生书包的现象由来已久,这是一种未被充分重视的学生负担来源。在“双减”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应予以密切关注,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  粗制滥造的教辅资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曾经,不少教辅资料的编者是臨时组建的草台班子,“剪刀加糨糊”编出来的资料往往漏洞百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编写教辅资料的方法进化为复制加粘贴,这样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师要想较好地掌握和合理的运用先进教学模式应从教学观念、组织学生教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的评价上具体着手,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好。  一、新课程的改革  (一)建立新理念、改变旧观念,建立身心健康和谐统一  心理卫生学研究指出,人的身心健康是紧密相连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心理健康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的生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