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9月,第二届中国国际美食节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参加本次美食节的中国代表来自除西藏外的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国外代表有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英国、法国、德国、巴西等11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个餐饮界的节日上,笔者获得了许多中国餐饮业的鲜活的信息和人们对餐饮未来发展的期待。与此同时,笔者在与众多国内餐饮界人士及烹饪高超的大厨们座谈的话题中,了解到国内各地菜系的特色和演变,吸纳了许多中华美食的精髓,在中华美食的发展和传承中,尽情品味了各个地方各具特色、风味不同的地方美食。
中华美食 贯坚守的民族性
本次美食节,在展示国内各地菜系的同时,更是重点体现了以鲁菜和中国北方餐饮文化、产品为主的风格,其主题贯穿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基于此,引发了笔者对中华美食在传承和发展中的点滴追溯及退想。我们知道,美食,连着人类的味蕾,连着人类的趣味,连着人类的精神,还连着人类的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日三餐,可以说每个人心中所思所想的就是一顿精致的美食,一分既满足食欲又回味无穷的情致。世界上没有那个民族不钟情干饮食,也就是说,没有人能抵御美食的诱惑,也没有人能轻易改变自小养成的饮食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舌蕾”是人类身上最开明和最讲原则的器官。由此想象,人们花在饮食上的心思如果可以量化,那一定是个叹为观止的数字。时下,“时尚”一词颇为时尚,人类的生活起居和思想精神都可以被某种时尚引领而去,可唯独餐桌上的“民族精神”依然在发展延续,始终保持着一贯坚守的民族饮食文化,而且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不衰,仍在发扬光大。
追溯中华民族的饮食历史,发展传承至今,中国人在传统饮食习俗上,依然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肉少,并不是国人不爱吃肉,这一习俗的养成主要原因是祖先以农业生产为主,生活饮食也是种瓜食瓜,种夏食豆。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也不尽相同,因此古时人们将当权者称为“肉食者”。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烹调就是一种将各种食物的味道中庸调和的技术,中国人烹调技术的精致闻名于世。据古书记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就能将一个瓜变出10多种式样,口味各异:另外我国豆制品的种类和口味繁多。也体现出中华民族在饮食方面的天赋和想象力。
在饮食习惯上,中国人喜欢聚食制。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聚食是有悠久历史的,而且一直延续至今。通过许多文物考证,我国古代的炊间和餐厅也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饭,就餐者围火聚食。这种习惯培养和强化了中国人重视血缘关系的家庭观念,同时也影响了国人烹调技艺的相互借鉴,在各地菜系的互相吸取中得以改进和提高,为中华美食文化的代代传承注入了活力。
各地菜系唱响餐饮新曲
中国地方菜系的划分单就汉族的饮食特点而言,目前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说,随着各个地方各具特色、风味不同的地方菜的形成。在餐饮界划分菜系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不过,从总体上来说,我国菜系大致划分为四川、广东、江苏、山东四大菜系。从菜系的命名看,虽以省命名,但是它的影响所及则远远超出省的界限,凡在饮食习俗方面都受其影响,品味、烹调都一般相同,这就是菜系的范围。当然在一个菜系之内,还有不少流派或分支,同时还有各种风味、不同花样的美食和小吃,这只不过是“大同”之中的“小异”,在丰宦多彩的烹坛上演着餐饮业繁荣的新曲。就鲁、川、粤、苏四大菜系而论,鲁菜的范畴除山东外,还有华北平原、京津地区、东北三省以及晋陕都是山东菜的口味和食俗的地域,目前基本成为北方菜的主菜系;川菜则是以天府之国为中心扩展至长江中上游、两湖、云贵一带的广大地区;粤菜主要是珠江流域,闽贵也都受影响;苏菜又叫淮扬菜,为淮河、长江下游的广大地区,以及沪、杭、宁等城市亦属这一范围。
但是,现在我国传统的以地方划分的菜系,正在悄悄地改变,各个地方的菜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人口流动的增多以及经营餐饮业人员的南上北下做生意,各地餐饮市场汇演了一出出南腔北调的大戏;而各地的饮食习惯似乎也在改变,人们的口味也变得越来越“宽容”。如四川火锅、沙县小吃、兰州牛肉面等地方美食或名小吃,便把当地的风味和特色带到全国各地,这种各地菜系和名吃大显身手的饮食文化大融合,形成了国内餐饮业大交流的新局面。
湘菜杭菜香飘大江南北
在我国餐饮界,除四川、广东、山东、江苏四大菜系之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崛起,一些地方菜中的“后起之秀”也在大江南北找到了各显神通的用武之地。如近年来在各地快速拓展市场的湘菜和杭菜,便是明显的例子。
据有关资料显示,早在西汉时期,湘菜的烹调技术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考古学家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动物骨骼和一套竹简菜谱考证,当时的劳动人民就已利用数十种动植物烹制出一批美味佳肴,烹调方法竟有十几种之多。今天湘菜的一些传统烹调方法工艺多由此继承而来,如果仅从西汉这个时期算起,湘菜的发展历史至少已有2100多年。经过历代的演变,湘菜的烹调技术正逐步成熟。
湘江流域的菜肴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湖南菜系中的主要代表,以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品种繁多深得人们喜爱。辣肉菜和烟熏腊肉,是湖南菜的共同风味。以辣味强烈著称的朝天椒,全省各地均有出产,是制作辣味莱的主要原料。腊肉的制作,历史悠久,在我国相传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湘菜菜系中一些著名的传统菜,始终保持用料广泛、切配精细、烹饪讲究的特点,以达到品种繁多、不断创新之目的。而湘菜的特点油重色浓,主味突出,既注意内涵的精华,又讲究外形的美观,使色、味、形、器得到和谐的统一。这些,则是近年来广受消费者欢迎,湘菜能够在各地“开花结果”的原因。
杭菜以其材料丰富、选料严谨、注重本味、清新爽润、色香味俱全而被人津津乐道。“杭菜”在国内饮食界最早提出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口号,而杭州菜之所以能打破地域限制,跳出地方菜各自禁锢的框框,有其历史文化渊源。杭菜素有“南料北烹”之说。南宋建都杭州以后,北方的厨师也来到杭州,采用南方的丰富的原料运用北方的烹调方法,或采用北方的原料运用南方的烹调方法,制作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肴。南北烹饪技术融会贯通于一体,使杭菜独树一帜。
杭州能够独立潮头并能迅速红遍大江南北,除了它的菜肴具有鲜明特色外,更在于杭州菜馆在经营规模、装修档次、经营服务、价格定位等方面的优势。曾有上海媒体这样评价一家入沪的杭菜馆:“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餐饮上的规模大、用餐氛围的新奇和菜肴上的价廉物美,而且还带给我们全新的一种餐饮经营模式、一种理念和一种餐饮的革命。”因此,杭菜菜馆每开到一个地方,便会受到当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甚至出现排队等候、凭号就餐的火爆场面。尤其是一批新涌现的餐饮品牌和众多“老字号”菜馆互竟互荣,共同演绎了杭州餐饮的辉煌。
中华美食 贯坚守的民族性
本次美食节,在展示国内各地菜系的同时,更是重点体现了以鲁菜和中国北方餐饮文化、产品为主的风格,其主题贯穿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基于此,引发了笔者对中华美食在传承和发展中的点滴追溯及退想。我们知道,美食,连着人类的味蕾,连着人类的趣味,连着人类的精神,还连着人类的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日三餐,可以说每个人心中所思所想的就是一顿精致的美食,一分既满足食欲又回味无穷的情致。世界上没有那个民族不钟情干饮食,也就是说,没有人能抵御美食的诱惑,也没有人能轻易改变自小养成的饮食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舌蕾”是人类身上最开明和最讲原则的器官。由此想象,人们花在饮食上的心思如果可以量化,那一定是个叹为观止的数字。时下,“时尚”一词颇为时尚,人类的生活起居和思想精神都可以被某种时尚引领而去,可唯独餐桌上的“民族精神”依然在发展延续,始终保持着一贯坚守的民族饮食文化,而且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不衰,仍在发扬光大。
追溯中华民族的饮食历史,发展传承至今,中国人在传统饮食习俗上,依然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肉少,并不是国人不爱吃肉,这一习俗的养成主要原因是祖先以农业生产为主,生活饮食也是种瓜食瓜,种夏食豆。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也不尽相同,因此古时人们将当权者称为“肉食者”。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烹调就是一种将各种食物的味道中庸调和的技术,中国人烹调技术的精致闻名于世。据古书记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就能将一个瓜变出10多种式样,口味各异:另外我国豆制品的种类和口味繁多。也体现出中华民族在饮食方面的天赋和想象力。
在饮食习惯上,中国人喜欢聚食制。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聚食是有悠久历史的,而且一直延续至今。通过许多文物考证,我国古代的炊间和餐厅也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饭,就餐者围火聚食。这种习惯培养和强化了中国人重视血缘关系的家庭观念,同时也影响了国人烹调技艺的相互借鉴,在各地菜系的互相吸取中得以改进和提高,为中华美食文化的代代传承注入了活力。
各地菜系唱响餐饮新曲
中国地方菜系的划分单就汉族的饮食特点而言,目前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说,随着各个地方各具特色、风味不同的地方菜的形成。在餐饮界划分菜系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不过,从总体上来说,我国菜系大致划分为四川、广东、江苏、山东四大菜系。从菜系的命名看,虽以省命名,但是它的影响所及则远远超出省的界限,凡在饮食习俗方面都受其影响,品味、烹调都一般相同,这就是菜系的范围。当然在一个菜系之内,还有不少流派或分支,同时还有各种风味、不同花样的美食和小吃,这只不过是“大同”之中的“小异”,在丰宦多彩的烹坛上演着餐饮业繁荣的新曲。就鲁、川、粤、苏四大菜系而论,鲁菜的范畴除山东外,还有华北平原、京津地区、东北三省以及晋陕都是山东菜的口味和食俗的地域,目前基本成为北方菜的主菜系;川菜则是以天府之国为中心扩展至长江中上游、两湖、云贵一带的广大地区;粤菜主要是珠江流域,闽贵也都受影响;苏菜又叫淮扬菜,为淮河、长江下游的广大地区,以及沪、杭、宁等城市亦属这一范围。
但是,现在我国传统的以地方划分的菜系,正在悄悄地改变,各个地方的菜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人口流动的增多以及经营餐饮业人员的南上北下做生意,各地餐饮市场汇演了一出出南腔北调的大戏;而各地的饮食习惯似乎也在改变,人们的口味也变得越来越“宽容”。如四川火锅、沙县小吃、兰州牛肉面等地方美食或名小吃,便把当地的风味和特色带到全国各地,这种各地菜系和名吃大显身手的饮食文化大融合,形成了国内餐饮业大交流的新局面。
湘菜杭菜香飘大江南北
在我国餐饮界,除四川、广东、山东、江苏四大菜系之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崛起,一些地方菜中的“后起之秀”也在大江南北找到了各显神通的用武之地。如近年来在各地快速拓展市场的湘菜和杭菜,便是明显的例子。
据有关资料显示,早在西汉时期,湘菜的烹调技术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考古学家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动物骨骼和一套竹简菜谱考证,当时的劳动人民就已利用数十种动植物烹制出一批美味佳肴,烹调方法竟有十几种之多。今天湘菜的一些传统烹调方法工艺多由此继承而来,如果仅从西汉这个时期算起,湘菜的发展历史至少已有2100多年。经过历代的演变,湘菜的烹调技术正逐步成熟。
湘江流域的菜肴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湖南菜系中的主要代表,以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品种繁多深得人们喜爱。辣肉菜和烟熏腊肉,是湖南菜的共同风味。以辣味强烈著称的朝天椒,全省各地均有出产,是制作辣味莱的主要原料。腊肉的制作,历史悠久,在我国相传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湘菜菜系中一些著名的传统菜,始终保持用料广泛、切配精细、烹饪讲究的特点,以达到品种繁多、不断创新之目的。而湘菜的特点油重色浓,主味突出,既注意内涵的精华,又讲究外形的美观,使色、味、形、器得到和谐的统一。这些,则是近年来广受消费者欢迎,湘菜能够在各地“开花结果”的原因。
杭菜以其材料丰富、选料严谨、注重本味、清新爽润、色香味俱全而被人津津乐道。“杭菜”在国内饮食界最早提出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口号,而杭州菜之所以能打破地域限制,跳出地方菜各自禁锢的框框,有其历史文化渊源。杭菜素有“南料北烹”之说。南宋建都杭州以后,北方的厨师也来到杭州,采用南方的丰富的原料运用北方的烹调方法,或采用北方的原料运用南方的烹调方法,制作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肴。南北烹饪技术融会贯通于一体,使杭菜独树一帜。
杭州能够独立潮头并能迅速红遍大江南北,除了它的菜肴具有鲜明特色外,更在于杭州菜馆在经营规模、装修档次、经营服务、价格定位等方面的优势。曾有上海媒体这样评价一家入沪的杭菜馆:“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餐饮上的规模大、用餐氛围的新奇和菜肴上的价廉物美,而且还带给我们全新的一种餐饮经营模式、一种理念和一种餐饮的革命。”因此,杭菜菜馆每开到一个地方,便会受到当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甚至出现排队等候、凭号就餐的火爆场面。尤其是一批新涌现的餐饮品牌和众多“老字号”菜馆互竟互荣,共同演绎了杭州餐饮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