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学不能再以单独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有助于其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再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S·拉塞克、G·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如何加强学法指导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小学教育,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也成为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的热点课题。近几年,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学法(即阅读方法)指导有效途径的探索,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以求教于同仁。
1. 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 ,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2. 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3. 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如在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还可迁移运用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巩固。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像以上这样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4. 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
例如在划分段落的教学中,学生因运用分段方法不同而产生分歧时,教师不要简单地裁判谁对谁错,或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展示各自的思路及理由,借助讨论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使学生领悟如何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真谛。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
由于学法指导效果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学法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 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学法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2)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S·拉塞克、G·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如何加强学法指导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小学教育,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也成为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的热点课题。近几年,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学法(即阅读方法)指导有效途径的探索,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以求教于同仁。
1. 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 ,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2. 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3. 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如在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还可迁移运用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巩固。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像以上这样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4. 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
例如在划分段落的教学中,学生因运用分段方法不同而产生分歧时,教师不要简单地裁判谁对谁错,或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展示各自的思路及理由,借助讨论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使学生领悟如何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真谛。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
由于学法指导效果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学法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 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学法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2)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