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夸美纽斯曾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教学论》)
所以批评学生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性地批评学生,可以从心底唤起学生的自醒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动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会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张,老师的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我们每位老师都有批评学生的经历,会不会运用艺术的方法批评学生就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意识到的了。
有人把老师批评语言的类型分为十多种,有什么赌气型、蔑视型、讽刺型、挖苦型等等,我认为都不是在艺术的批评学生。
批评学生是一门艺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艺术的批评学生呢?
我在教学中吸取了点滴的经验,觉得一下几种方法能在不伤害挖苦学生前提下取得不错的效果。
第一,讲明道理,给足面子
俗话说“忠言逆耳”,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在娇宠下长大,多数都接受不了正面的批评。即使心中知道老师是为自己好,但由于失去了面子,也下意识的采取不配合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为了挽回面子而顶撞老师。
我们不妨在“忠言”上做些文章,能不能“坏话”好说,柔中带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苦药”包上“糖衣”,这样会使学生顺耳动心,比较容易接受批评呢?如我在布置作文时,班上一个叫冯铄的同学字迹总是很潦草,以前提醒他注意也不往心里去,我想这件事也不算原则上的错误,如果正面批评也许他不能接受。于是我采用迂回战术,在作文发到他的时候,先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夸他长的高大帅气,干净清爽,正当他得意之时,再说“人家都说字如其人,可是你的字就比你的长相差多了。你看,字也潦草,卷面也不整洁,下次写作文时能不能让你的字和你一样的帅气?”他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下次的作文真的就工整多了。
第二“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按照常理,批评学生时应该指名道姓,单刀直入。但在面对犯错误的同学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小集体时,这样做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抵触。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引经据典,借古讽今。让犯错误的同学自我意会,自我改正,也能达到批评的效果。
如在布置学生背诵课文时,常常遇到完不成背诵任务的学生,往往都是几个或者十几个。这样不大不小的错误说轻了学生不当回事,说重了也许会集体逆反。我就在一次提问背诵时,给全班讲了一个曾国藩的小故事:一天夜里,曾国藩在家中背诵文章,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背诵不下来,也数不清他读了多少遍了。但是他丝毫没有放弃,一遍没背下来,再读下一遍。这下可难坏了一位梁上的君子,他本来想等着曾国藩睡觉之后偷东西的,可在房梁上已经趴得腰酸背痛了,曾国藩还是丝毫没有睡觉的意思。他听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终于听得不耐烦了,从房梁上跳下来,当场给曾国藩背诵了一遍,最后说了一句:“连我都背下来了,你还背不下来,你真是笨到家了!”而后扬长而去。
故事讲完全班同学哈哈大笑,等学生笑完之后,我说:“曾国藩这样鼎鼎大名的人物在求学时背诵课文都比不上一个小偷,可是日后两个人的人生却相差悬殊。可见背课文不仅仅是要靠智力,更重要的是要靠毅力和恒心。我相信大家在昨天都认真得背了,可能有的学生像曾国藩那样认真背了却还没背下来。那这些同学就要继续发挥曾国藩的精神,用毅力坚持到最后。也不仅仅是背诵课文这件事情,以后的人生中也要处处发扬曾国藩的精神。”
讲完这则故事后,再有同类事情发生,我就会起一个头,说:“你现在缺少的是——?”全班同学就会一起附和说:“曾国藩精神!”学生也比较乐于接受这种批评方式,基本上再给一次机会都能背下来。
三、空白效果 反躬自省
通常情况下,学生可能有这样的体会:犯了错误,就得挨批评。如果不被老师批评反而忐忑不安。有时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反其道而为之”的做法。明明看到了学生的错误,但是回避批评他,给学生一个自我反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反省中自我改正,自愧自责进而自醒自悟,最后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不用扬鞭自奋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通常课堂上偷偷说话、偷看小说杂志的同学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一切为了学生,掌握了教育学生的艺术,就能把批评变成爱的雨露和阳光,让学生与老师更和谐、共同成长!
所以批评学生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性地批评学生,可以从心底唤起学生的自醒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动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会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张,老师的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我们每位老师都有批评学生的经历,会不会运用艺术的方法批评学生就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意识到的了。
有人把老师批评语言的类型分为十多种,有什么赌气型、蔑视型、讽刺型、挖苦型等等,我认为都不是在艺术的批评学生。
批评学生是一门艺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艺术的批评学生呢?
我在教学中吸取了点滴的经验,觉得一下几种方法能在不伤害挖苦学生前提下取得不错的效果。
第一,讲明道理,给足面子
俗话说“忠言逆耳”,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在娇宠下长大,多数都接受不了正面的批评。即使心中知道老师是为自己好,但由于失去了面子,也下意识的采取不配合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为了挽回面子而顶撞老师。
我们不妨在“忠言”上做些文章,能不能“坏话”好说,柔中带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苦药”包上“糖衣”,这样会使学生顺耳动心,比较容易接受批评呢?如我在布置作文时,班上一个叫冯铄的同学字迹总是很潦草,以前提醒他注意也不往心里去,我想这件事也不算原则上的错误,如果正面批评也许他不能接受。于是我采用迂回战术,在作文发到他的时候,先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夸他长的高大帅气,干净清爽,正当他得意之时,再说“人家都说字如其人,可是你的字就比你的长相差多了。你看,字也潦草,卷面也不整洁,下次写作文时能不能让你的字和你一样的帅气?”他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下次的作文真的就工整多了。
第二“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按照常理,批评学生时应该指名道姓,单刀直入。但在面对犯错误的同学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小集体时,这样做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抵触。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引经据典,借古讽今。让犯错误的同学自我意会,自我改正,也能达到批评的效果。
如在布置学生背诵课文时,常常遇到完不成背诵任务的学生,往往都是几个或者十几个。这样不大不小的错误说轻了学生不当回事,说重了也许会集体逆反。我就在一次提问背诵时,给全班讲了一个曾国藩的小故事:一天夜里,曾国藩在家中背诵文章,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背诵不下来,也数不清他读了多少遍了。但是他丝毫没有放弃,一遍没背下来,再读下一遍。这下可难坏了一位梁上的君子,他本来想等着曾国藩睡觉之后偷东西的,可在房梁上已经趴得腰酸背痛了,曾国藩还是丝毫没有睡觉的意思。他听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终于听得不耐烦了,从房梁上跳下来,当场给曾国藩背诵了一遍,最后说了一句:“连我都背下来了,你还背不下来,你真是笨到家了!”而后扬长而去。
故事讲完全班同学哈哈大笑,等学生笑完之后,我说:“曾国藩这样鼎鼎大名的人物在求学时背诵课文都比不上一个小偷,可是日后两个人的人生却相差悬殊。可见背课文不仅仅是要靠智力,更重要的是要靠毅力和恒心。我相信大家在昨天都认真得背了,可能有的学生像曾国藩那样认真背了却还没背下来。那这些同学就要继续发挥曾国藩的精神,用毅力坚持到最后。也不仅仅是背诵课文这件事情,以后的人生中也要处处发扬曾国藩的精神。”
讲完这则故事后,再有同类事情发生,我就会起一个头,说:“你现在缺少的是——?”全班同学就会一起附和说:“曾国藩精神!”学生也比较乐于接受这种批评方式,基本上再给一次机会都能背下来。
三、空白效果 反躬自省
通常情况下,学生可能有这样的体会:犯了错误,就得挨批评。如果不被老师批评反而忐忑不安。有时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反其道而为之”的做法。明明看到了学生的错误,但是回避批评他,给学生一个自我反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反省中自我改正,自愧自责进而自醒自悟,最后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不用扬鞭自奋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通常课堂上偷偷说话、偷看小说杂志的同学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一切为了学生,掌握了教育学生的艺术,就能把批评变成爱的雨露和阳光,让学生与老师更和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