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实施中的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n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过程,即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虽应使“教”与“学”相辅相成,但更应以学生“学”为主。在新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很多学校或教师依旧走不出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阴影,比如:“四步曲”式的传统教学依旧盛行(“词语解释”“分段并概括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 );流行多年的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式教学法依旧占主体地位。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回归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
   一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与课堂氛围密不可分。教师精力充沛、感情丰富、情绪激昂,组织教学有条不紊,学生当然“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掌握知识的效果自然好;反之,教师萎靡不振、讲课干瘪、情绪低落,学生积极性全无,学习成了负担,又谈何乐学呢?
   二、灵活运用教法,使学生想学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教师如能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点,灵活多样地应用教学手段,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春》一课时,教师应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儿歌《春天在哪里》,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寻找春天的痕迹,说说自己眼中的春天,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在教学各段的时候,分别配乐朗诵课文,并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所感受的图画。然后,教师课件出示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对应理解分析。这样,既让课堂更形象生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兴奋,兴趣十足,效果当然更好。
   三、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古人也有“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然而,传统的教科书教育,只会让学生成为强制被动的一知半解的“压缩饼干” ,只有传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才会让学生终身受用。
   (一)朗读是基础
   “三分文章七分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这些名句,无不说明朗读的重要性。朗读一般分三个阶段:准确地朗读,流畅地朗读,有表情地朗读。当然,教学生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朗读,还应把默读、速读、精读、复读、背诵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各种读的优势,更好地培养阅读的能力。
   (二) 质疑是深入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学贵有疑。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若能带着质疑的态度,自然读得更透,学得更深。质疑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求异质疑法(从相反的角度发散思维,即从事物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添加质疑法(即对某人某事的引申、补充的提问法)。新课标教改,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质疑,并利用阅读策略(如著名教育家钱梦龙的“基本式”、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 )指导学生更好地阅读。
   四、遵循指导原则,让学生好学
   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笔者认为,课改后的阅读学法指导,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激发动机性原则
   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学法指导必须注意学生的主观情绪因素,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进取精神是先决条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循序渐进性原则
   人的身心发展状况,决定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经历开始——忘却——强化巩固——自觉运用的过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阅读方法指导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采用相适宜的手段和方法。
其他文献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教育的桥梁。为此,要求我们必须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使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一、加强班主任自身建设    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級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
期刊
阅读应当是快乐的。阅读小说,看尽人间繁华;阅读散文,品味人间真情;阅读中国作品,感受先辈智慧;阅读外国佳作,思考别样思维。如此美妙的语文阅读,竟令当今的许多同学如负重担。所以,今天的语文老师必定要花费一番心思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之乐”。    一、把兴趣引进课堂——让他自己活动起来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学科内容本身的特点去激发学生兴趣以外,主要
期刊
从教十几年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爱,像一把钥匙,能开启学生的心灵;又像一朵永远不凋零的花,能舞美学生的每个季节,为他们的人生带来一份馥郁的芬芳。——题记   一直困扰在心头的大问题,就是学生的写作问题。所教每届学生,除了极有天赋的以外,很少有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大多认为写作是一件又苦又累的事,再加上学校作文课堂的枯燥和单调,作文便理所当然的变成“作难”了。一到作文课,“俯首干咬铅笔头”
期刊
经历了近半个月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听了学校里各位老师的精彩课程,我收获很多,感悟颇深,深深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刻含义。在比赛过程中,我尽量争取时间去听不同老师,不同学科的课,每个教师都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精彩。通过听课,我感到,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堂课都可以讲得很精彩。下面是我的一点点心得体会:   一、课前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   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师站在讲台上也自然底气十足
期刊
近义词辨析是语文学习中词语部分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近义词涉及的范围很广、数量较大,有些学生面对这类题时,觉得很难把握,由此产生一种错误心理,认为只能靠运气去猜测答案,这种想法是不利于高考复习的。近义词辨析,其实质是要求考生对容易混淆的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进行比较、辨析,能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正确选用词语。高考近义词辨析题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掌握快速准确的解答方法尤为重要。在对近
期刊
课堂是教学实施的舞台,在课堂这一大舞台上,展现教学艺术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重中之重的任务,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如何在教学中展示教学艺术?我认为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导语设计,让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就爱上课堂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小提琴定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
期刊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难提高效率的教学内容,但中考作文分值一直占着半壁江山,谁也无法割舍,这就迫使师生们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也在语文老师口中时时蹦出。作文真的难到了让语文老师无从下手的程度吗?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学生作文是可以教好的,也是容易教好的。只要教师巧借“四力”就会赢得学生对作文的喜爱,促使学生主动写作,提高作文课堂教学实用性,追求课堂教学收益的最大化。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要想语文课生动活泼、有魅力,我认为就要大胆地给语文课堂注入活水——争论,这就是创新语文课堂的形式。它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学生如鱼得水,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
期刊
在教学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丑小鸭》已经接近尾声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旨在加以课堂总结:“这篇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或者说我们应从丑小鸭身上学习什么?”待学生一番思考之后,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1:丑小鸭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生2:只有不懈的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赞许地点点头,他们的回答不但符合文义,同时也符合我的教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是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一、以教师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魅力是指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只有时刻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才能使一个语文教师具有一种人格魅力,这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动力。语文教师还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