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教学型本科院校如何保持并发挥学科特色和行业优势,在大学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学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论述了高校特色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校 办学特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001-02
1 高校特色发展现状
目前,各高校都在结合自身的特点研究如何走特色大学发展之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色”与“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趋大众化、多样化的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急剧变化,使学校面临更为宽泛,力度更为强烈的竞争环境中。高校能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要看其能否以特色见长,以特色取胜,靠特色立校,靠特色强校。
学校特色不仅是学校的重要标识,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外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证明,凡名校均有鲜明的特色,凡有特色的学校均有良好的发展态势。能否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已成为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任何一所大学要想在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确立自己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生命力。尤其对地方院校而言,一般都缺乏重点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实力,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只能以特色为“安身立命”之所,为此,就必须走特色之路,在打造特色上做出更多的努力,用办学特色引领学校的发展。
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在形成特色和优势后,如何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以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和跨越式成长,依然是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比如在学科建设上,为实现所谓的综合性目标,一些院校盲目扩展学科领域、增设新兴学科专业和边缘学科专业。在办学规模上,不顾学校办学资金、师资队伍状况等约束条件,一味扩大招生规模,盲目扩建基础设施,陷入了“盲目扩大规模—— 教育质量下降—— 学校的社会声誉降低—— 无形资产流失的恶性循环”。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不是具体分析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努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而是“赶热门”、“抢市场”,遇到热门专业就一哄而上,造成办学“趋同”现象比较普遍。另外在人才培养上,没有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培养目标设定具体的育人规格与模式,弱化了自身特色,导致办学“迷失”现象比较突出。
因此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如何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特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重大研究问题。
2 学校特色发展的实施方案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过50多年的办学历程,结合地方经济及行业,已形成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教学型本科大学,已为国家培养4万多名合格人才。学科专业特色是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是学校发展的主旋律,是最能体现办学特色的方面。
2.1 完善具有石油化工特色的学科体系
突出石油化工学科的优势,继续保持和拓宽石化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体发动,分层建设,重点突破,协调发展”。分基本和重点两个层面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基本层面包括各学院、部门和课题组,都要制订各自的学科建设规划,经过从下到上、从上到下的反复修订完善;重点层面是学校的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有优势、或有潜力的学科也属于这个层面,建立在基本层面之上,是学校发展提高的保证,是重中之重。花大力气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打造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实现历史的突破。
在科学研究方面,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科学研究体系。一方面,和石油化工企业联合建设重点学科研究机构,进一步发挥了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的优势;另一方面,与企业联合开展课题研究。
2.2 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研究“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载体、第二课堂为拓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上努力探索。强化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营造应用型人才的成长空间。以科学发展观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一体化、三层次”的教学体系(图1)。
精炼基础实验内容,使其与理论知识同步,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小综合实验为辅,既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实验基础技能与应用。在第五学期增加化学设计实验,实验内容表现为至少两个二级学科之间的交叉,既巩固实验技能与应用,又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在宽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就业,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和后面的毕业论文打下基础,在第六学期增加化学研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意识、科研作风。在实验内容选择上力求融知识性、自主性、应用性、开放性为一体。凸显个性化培养模式。(如图1)
(2)对实验体系进行模块划分,明确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
将实验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化学、专业基础和专业进行三个模块,三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修改实验课的大纲,重视三类课程相互之间的衔接、重要知识点的互补,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能力。化工专业三个模块的主要课程见表1。
在模块内部建设中,特别注意对薄弱模块进行强化,特别是强化专业基础实验课的实验教学,建设“化工实验实训中心”,购置或自主设计定制石油化工生产典型中型试验装置,建设技术集成及工程化研发平台;设计定制石油化工工艺管线组合试验装置、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图片及模型,购买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计算软件、典型装置操作仿真软件,建设石油化工工程能力实训及科技创新试验平台。通过增设多个实验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动手拆装常见的设备,增加学生对常见管件、阀门和容器设备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观念。
(3)探索“3+1”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应用型本科的特点构建“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体系和思路。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相关行业和技术领域基层业务与管理岗位,培养学生具备在企事业单位基层和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导向,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途径,通过一系列实践和竞赛活动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思维能力。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要有新的课程体系与之相适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计应建立在行业与技术领域职业分析和所需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之上,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强调专业基本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应用性和专业技术理论的应用能力,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构建与“3+1”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3+1”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一年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使学生得到真实的工程环境的锻炼,直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使学生的工程素养和职业能力大大地提高,有效地促进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创造、创业”三创型化工复合人才。
2.3 研究“与行业全方位合作”的办学特色
由学科教学骨干人员和企业专家组成学科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业务规格,在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上,充分听取和吸纳行业企业的意见建议;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训条件,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聘请企业专家作兼职教师进行讲学,优化专业教师队伍。通过与行业全方位合作,建立一个比现实工程实践更好的实验室,更好的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在实践教学指导上高校教师“弱工程化”的问题;及时地更新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调整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使之更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
围绕“3+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上,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阶段:校内学习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完成核心专业课教学、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以及参与项目设计与研发等,要求企业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配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科研场所和设备、以及可能的参与实践的机会。教学中着力推行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
3 结语
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如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属于学校办学特色的研究范畴。研究集中在本科教学中如何凝炼学校的特色,尤其对于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优势,结合地方区域、行业背景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关键是这些特色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同行的肯定以及用人单位的接受。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教学型本科地方院校,具有明显的石油化工行业特色,有50多年的办学经验,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群和专业群格局。学校在已形成的以石油化工为中心的工科学科群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立足茂名、依托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需要,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抢占学科的制高点,使之成为优势学科,并将率先在自己的优势学科领域为地方和行业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问题甚至决策问题。
参考文献
[1] 韦巧燕,罗秋兰.高校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4.
[2] 蔡丽丹,翟应虎.坚持行业特色走特色大学发展之路[J].石油教育,2008(1):50~53.
[3] 李军良.立足重庆背靠行业,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J].中国冶金教育,2008(1):1~3.
[4] 耿喜华.青岛理工大学办学特色的追求与选择[J].中国建设教育,2006(3):33~36.
[5] 李延涛.全面服务地方,主动适应社会 加快教育发展,努力办出特色[J].中国建设教育,2008(3):20~23.
关键词:高校 办学特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001-02
1 高校特色发展现状
目前,各高校都在结合自身的特点研究如何走特色大学发展之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色”与“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趋大众化、多样化的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急剧变化,使学校面临更为宽泛,力度更为强烈的竞争环境中。高校能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要看其能否以特色见长,以特色取胜,靠特色立校,靠特色强校。
学校特色不仅是学校的重要标识,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外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证明,凡名校均有鲜明的特色,凡有特色的学校均有良好的发展态势。能否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已成为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任何一所大学要想在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确立自己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生命力。尤其对地方院校而言,一般都缺乏重点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实力,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只能以特色为“安身立命”之所,为此,就必须走特色之路,在打造特色上做出更多的努力,用办学特色引领学校的发展。
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在形成特色和优势后,如何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以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和跨越式成长,依然是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比如在学科建设上,为实现所谓的综合性目标,一些院校盲目扩展学科领域、增设新兴学科专业和边缘学科专业。在办学规模上,不顾学校办学资金、师资队伍状况等约束条件,一味扩大招生规模,盲目扩建基础设施,陷入了“盲目扩大规模—— 教育质量下降—— 学校的社会声誉降低—— 无形资产流失的恶性循环”。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不是具体分析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努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而是“赶热门”、“抢市场”,遇到热门专业就一哄而上,造成办学“趋同”现象比较普遍。另外在人才培养上,没有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培养目标设定具体的育人规格与模式,弱化了自身特色,导致办学“迷失”现象比较突出。
因此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如何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特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重大研究问题。
2 学校特色发展的实施方案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过50多年的办学历程,结合地方经济及行业,已形成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教学型本科大学,已为国家培养4万多名合格人才。学科专业特色是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是学校发展的主旋律,是最能体现办学特色的方面。
2.1 完善具有石油化工特色的学科体系
突出石油化工学科的优势,继续保持和拓宽石化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体发动,分层建设,重点突破,协调发展”。分基本和重点两个层面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基本层面包括各学院、部门和课题组,都要制订各自的学科建设规划,经过从下到上、从上到下的反复修订完善;重点层面是学校的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有优势、或有潜力的学科也属于这个层面,建立在基本层面之上,是学校发展提高的保证,是重中之重。花大力气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打造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实现历史的突破。
在科学研究方面,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科学研究体系。一方面,和石油化工企业联合建设重点学科研究机构,进一步发挥了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的优势;另一方面,与企业联合开展课题研究。
2.2 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研究“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载体、第二课堂为拓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上努力探索。强化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营造应用型人才的成长空间。以科学发展观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一体化、三层次”的教学体系(图1)。
精炼基础实验内容,使其与理论知识同步,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小综合实验为辅,既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实验基础技能与应用。在第五学期增加化学设计实验,实验内容表现为至少两个二级学科之间的交叉,既巩固实验技能与应用,又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在宽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就业,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和后面的毕业论文打下基础,在第六学期增加化学研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意识、科研作风。在实验内容选择上力求融知识性、自主性、应用性、开放性为一体。凸显个性化培养模式。(如图1)
(2)对实验体系进行模块划分,明确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
将实验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化学、专业基础和专业进行三个模块,三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修改实验课的大纲,重视三类课程相互之间的衔接、重要知识点的互补,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能力。化工专业三个模块的主要课程见表1。
在模块内部建设中,特别注意对薄弱模块进行强化,特别是强化专业基础实验课的实验教学,建设“化工实验实训中心”,购置或自主设计定制石油化工生产典型中型试验装置,建设技术集成及工程化研发平台;设计定制石油化工工艺管线组合试验装置、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图片及模型,购买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计算软件、典型装置操作仿真软件,建设石油化工工程能力实训及科技创新试验平台。通过增设多个实验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动手拆装常见的设备,增加学生对常见管件、阀门和容器设备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观念。
(3)探索“3+1”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应用型本科的特点构建“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体系和思路。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相关行业和技术领域基层业务与管理岗位,培养学生具备在企事业单位基层和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导向,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途径,通过一系列实践和竞赛活动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思维能力。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要有新的课程体系与之相适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计应建立在行业与技术领域职业分析和所需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之上,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强调专业基本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应用性和专业技术理论的应用能力,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构建与“3+1”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3+1”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一年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使学生得到真实的工程环境的锻炼,直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使学生的工程素养和职业能力大大地提高,有效地促进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创造、创业”三创型化工复合人才。
2.3 研究“与行业全方位合作”的办学特色
由学科教学骨干人员和企业专家组成学科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业务规格,在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上,充分听取和吸纳行业企业的意见建议;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训条件,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聘请企业专家作兼职教师进行讲学,优化专业教师队伍。通过与行业全方位合作,建立一个比现实工程实践更好的实验室,更好的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在实践教学指导上高校教师“弱工程化”的问题;及时地更新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调整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使之更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
围绕“3+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上,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阶段:校内学习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完成核心专业课教学、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以及参与项目设计与研发等,要求企业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配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科研场所和设备、以及可能的参与实践的机会。教学中着力推行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
3 结语
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如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属于学校办学特色的研究范畴。研究集中在本科教学中如何凝炼学校的特色,尤其对于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优势,结合地方区域、行业背景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关键是这些特色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同行的肯定以及用人单位的接受。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教学型本科地方院校,具有明显的石油化工行业特色,有50多年的办学经验,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群和专业群格局。学校在已形成的以石油化工为中心的工科学科群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立足茂名、依托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需要,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抢占学科的制高点,使之成为优势学科,并将率先在自己的优势学科领域为地方和行业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问题甚至决策问题。
参考文献
[1] 韦巧燕,罗秋兰.高校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4.
[2] 蔡丽丹,翟应虎.坚持行业特色走特色大学发展之路[J].石油教育,2008(1):50~53.
[3] 李军良.立足重庆背靠行业,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J].中国冶金教育,2008(1):1~3.
[4] 耿喜华.青岛理工大学办学特色的追求与选择[J].中国建设教育,2006(3):33~36.
[5] 李延涛.全面服务地方,主动适应社会 加快教育发展,努力办出特色[J].中国建设教育,2008(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