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目标多元整合、内容多项融合、方法多种组合是其主要特征。在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只有充分体现这些特征,才能获得应有的效能。然而实际教学却出现了许多貌似神非的现象,笔者进行了以下简单剖析。
一、整合不是杂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既包括听、说、读、写、思等语文能力培养的目标,又包括实践、探究等方面的学习目标,既包括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目标,又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这些目标应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且统一于语文学习这个核心目标之中。但是,眼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却以杂合替代了整合,完全忘记了“语文学习”这个核心。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目标驱使下,整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必然会淹没主题,失去重点,过程杂乱,没有教学实效。
一位教师在设计“秋天的落叶”学习活动时,把目标设定为:观察秋叶,培养审美能力;做秋叶贴画,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查找关于秋叶的有关资料,培养信息搜集、处理能力;描写秋叶,积累习作素材和书面表达能力;畅谈秋叶,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因为教学目标如此空、泛、杂,结果导致整个教学活动时而看树叶,时而做贴画,时而查资料,时而说作用,时而写作文,时而谈感想。学生看起来忙个不停,实则不知所措,一次很好的“观秋叶,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这样因为目标“杂合”而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意义。
二、自主不是自流
综合性学习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学习方式,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但是,许多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却过分强调“自主”,严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自流行为占了上风,使整个教学毫无收获,还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
一位教师在开展“广告用语设计大赛”的活动中,先简单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广告用语及设计广告用语应注意的事项,之后就让学生为某产品设计广告用语,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评价时,学生各抒己见,相持不下,且愈演愈烈,最后教师见势不妙,不得不提出以表决的形式进行决断,才勉强评出等次,整个活动只好草草收场。一次绝好的学习活动,却因“自流”没达到预期目标,还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极大伤害。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三、优化不是异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因其“综合”而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通过创设情境、合作互动、对话交流、反馈评价等环节,使整个活动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过程。可是,时下许多综合性学习却让过多的实物展示、图片资讯、形体演绎、无效讨论等占据了教学活动的主流,使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主体活动”大打折扣。
一位教师在教学“我为家乡做广告”时,准备了许多家乡的特产,制作了十分精美的课件,教学时先让学生看特产,然后两次播放课件,共用时20多分钟;接着让学生讨论:家乡美不美,将来怎样使家乡更美;最后让学生阅读家乡历史变迁的文字资料、观看历史图片,并讨论:看了材料后的感想。一节超时的课,学生群情激愤,“哇”声不断,却没能得到一点儿关于广告的知、能。组织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其意义到底在于什么?
四、开放不是放开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开放:空间开放,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校外;时间开放,不仅仅局限在40分钟时间内,而要适当联系或利用课余时间;内容开放,不光学习语文课本内的内容,还要学习课本外的东西,把学习的视野投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人类的文化活动中;方法开放,打破单一的接受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然而,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因一味开放而使教学活动无法调控的不良现象。尤其在内容上,因其开放过度,学生无所顾忌地想,天南海北地说,使教学出现了难以言说的尴尬局面。
五、拓展不是泛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较之于学科语文学习的内容,要更丰富,更综合。同时,要随着学习活动的深入和学生学习经验的不断丰富而随时进行拓展延伸,即要结合具体活动内容、想法开阔学生视野,让多种有效信息进入学习活动。但这并不是说可以没有界限、没有层次、没有梯度、没有主题地来一个“海纳百川”,使教学内容走向泛化。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接纳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内容,但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六、合作不是作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讲究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既要求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又要求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拥有各自的经验世界,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不同的个体对问题会形成不同的视角,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帮助学生展开学习,理清思路。表达见解,同时注意倾听、理解他人想法,彼此沟通,并进行反思,进而形成共识,得到理想的结论。可是,教学操作中因为对个体缺乏精心引导,对群体没有合理分工、具体组织,使合作学习演变成了学习小组成员表面的“逢堂作合”——小组成员坐在一起,心却不在一处;有的缄口不语,有的表面应付,其结果要么“一言堂”,要么一无所获。
一、整合不是杂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既包括听、说、读、写、思等语文能力培养的目标,又包括实践、探究等方面的学习目标,既包括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目标,又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这些目标应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且统一于语文学习这个核心目标之中。但是,眼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却以杂合替代了整合,完全忘记了“语文学习”这个核心。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目标驱使下,整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必然会淹没主题,失去重点,过程杂乱,没有教学实效。
一位教师在设计“秋天的落叶”学习活动时,把目标设定为:观察秋叶,培养审美能力;做秋叶贴画,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查找关于秋叶的有关资料,培养信息搜集、处理能力;描写秋叶,积累习作素材和书面表达能力;畅谈秋叶,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因为教学目标如此空、泛、杂,结果导致整个教学活动时而看树叶,时而做贴画,时而查资料,时而说作用,时而写作文,时而谈感想。学生看起来忙个不停,实则不知所措,一次很好的“观秋叶,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这样因为目标“杂合”而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意义。
二、自主不是自流
综合性学习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学习方式,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但是,许多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却过分强调“自主”,严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自流行为占了上风,使整个教学毫无收获,还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
一位教师在开展“广告用语设计大赛”的活动中,先简单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广告用语及设计广告用语应注意的事项,之后就让学生为某产品设计广告用语,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评价时,学生各抒己见,相持不下,且愈演愈烈,最后教师见势不妙,不得不提出以表决的形式进行决断,才勉强评出等次,整个活动只好草草收场。一次绝好的学习活动,却因“自流”没达到预期目标,还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极大伤害。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三、优化不是异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因其“综合”而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通过创设情境、合作互动、对话交流、反馈评价等环节,使整个活动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过程。可是,时下许多综合性学习却让过多的实物展示、图片资讯、形体演绎、无效讨论等占据了教学活动的主流,使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主体活动”大打折扣。
一位教师在教学“我为家乡做广告”时,准备了许多家乡的特产,制作了十分精美的课件,教学时先让学生看特产,然后两次播放课件,共用时20多分钟;接着让学生讨论:家乡美不美,将来怎样使家乡更美;最后让学生阅读家乡历史变迁的文字资料、观看历史图片,并讨论:看了材料后的感想。一节超时的课,学生群情激愤,“哇”声不断,却没能得到一点儿关于广告的知、能。组织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其意义到底在于什么?
四、开放不是放开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开放:空间开放,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校外;时间开放,不仅仅局限在40分钟时间内,而要适当联系或利用课余时间;内容开放,不光学习语文课本内的内容,还要学习课本外的东西,把学习的视野投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人类的文化活动中;方法开放,打破单一的接受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然而,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因一味开放而使教学活动无法调控的不良现象。尤其在内容上,因其开放过度,学生无所顾忌地想,天南海北地说,使教学出现了难以言说的尴尬局面。
五、拓展不是泛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较之于学科语文学习的内容,要更丰富,更综合。同时,要随着学习活动的深入和学生学习经验的不断丰富而随时进行拓展延伸,即要结合具体活动内容、想法开阔学生视野,让多种有效信息进入学习活动。但这并不是说可以没有界限、没有层次、没有梯度、没有主题地来一个“海纳百川”,使教学内容走向泛化。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接纳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内容,但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六、合作不是作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讲究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既要求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又要求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拥有各自的经验世界,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不同的个体对问题会形成不同的视角,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帮助学生展开学习,理清思路。表达见解,同时注意倾听、理解他人想法,彼此沟通,并进行反思,进而形成共识,得到理想的结论。可是,教学操作中因为对个体缺乏精心引导,对群体没有合理分工、具体组织,使合作学习演变成了学习小组成员表面的“逢堂作合”——小组成员坐在一起,心却不在一处;有的缄口不语,有的表面应付,其结果要么“一言堂”,要么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