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有效性问题进行研究,采用专业咨询法和德尔菲法构建校企合作密度、合作成效和合作发展3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构成校企合作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省多所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与非试点院校的校企合作有效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定量评价,为高职院校提升校企合作有效性提供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2-0073-04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validity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training of modern apprentice talents. Three first-class indicators, 26 second-class indicators, namely, the density, effectiveness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re constructed by professional consulting and Delphi methods.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evaluatedaccording toseveral national modern apprenticeship Pilot colleges and Non-pilot colle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re carried out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valid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quantitative analysis
一、校企合作发展历程、层次
“现代学徒制”一词最早出现在二战结束后德国的职业培训,同时形成了国家制定、教育制定并轨,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导力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最终促使德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上世纪中叶,英国的“学习-实践-学习”的“三明治”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再比如澳大利亚的“TAFE”、瑞士的“三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以及日本的“产学合作”等成功案例[1],都体现出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必须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同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协同合作,共同培养。
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在全国已有超过562家高职、中职以及企业争先恐后的加入了“现代学徒制”国家试点工作[2-4],五年多来,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及当地产业发展特征相结合,探索出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途径,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然而,校企合作是所有试点院校共同面临的工作重点,校企采用何种形式合作,合作的周期多長,合作的效果如何?这些问题正是国家在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但是如何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合作的有效性,促进校企双方合作的可持续性,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当前试点任务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课题团队将研究重点放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的有效性的评价指标的设定、指标权重、科学验证等,希望能够为试点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二、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含义
“有效性”是指人们在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应该可以进一步的分解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个层面,那么在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中,就可以理解为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合作的实施效果,在经过一定周期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达到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获得进步或发展,社会对校企合作有较高认可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提高。考察校企合作是否有效,关键不仅仅是双方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而是在合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学会了多少,在工作岗位是否能够胜任。所以说,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判断可以从程度上划分为高效、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
本文研究的校企合作有效性就是针对高职学生在经过现代学徒制模式校企合作培养之后在岗位技能方面所获得的进步达到预期目标,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为合理的发展。
三、校企合作研究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职业校企合作发展的不断深入,为达到了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学术界也开始转向对校企合作的研究,但是同时也值得注意,对于校企合作的评价往往会偏向学校层面的考核,指标倾向比较明显,不能全面的评价校企合作的整体情况,尤其是校企合作的主体——企业,以及合作的重点——有效性的分析。
文献[5]中主要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体系分为5个模块评价,其中包括校外实训基地评价指标、校内专业评价指标、实践项目评价指标、校内外师资力量评价指标和合作实效性评价指标等。很明显,这套评价指标十分突出的体现了学生和师资培养在校企合作中两个重要因素的评价,但是在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有效性、可持久性方面的评价和分析却涉及较少[5]。文献[6]中提出了人才培养有效性的判断架构,将指标分为三级依据,将人才培养的二级依据分解为“有效益”“有效果”和“有效率”。其中将“有效益”分解为大学生获取“双证”、就业情况、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升学情况;将“有效果”分解为就业率、理论与实践教学结果;将“有效率”分解为校企合作数量、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合作是否落实情况、合作企业资质。文献将学校、学生、企业相互融合,有利益关系的交互,但是略微粗矿,细化不够[6]。文献[7]从校企合作的基础、设计、实施和效果四个维度构建校企合作评价体系,评价的角度是校企合作的受益者,同时,深入的分析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者之间的需求和供给关系,政府在这三者之间的宏观调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评价指标自身的指导、诊断作用不太明显。文献[8]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对校企合作广度、深度、持续度和有效度的四方面进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共建立了三级指标,共27个,并进行了实证检验[8]。各位专家学者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十分明确的意义,为本课题在校企合作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标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四、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的适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进行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是检验双方合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本课题成员对来自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15 位专家经过三轮征集专家的评判指标因索,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从复杂的因素中提取关键指标,来探究校企合作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有效性的三个一级指标:合作密度、合作成效、合作发展,及26个二级指标,即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五、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本课题组选取了广东省20家单位进行实证对比检验(见图1),其中包括:
1. 含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10所国家级或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立项院校。
2. 10所未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但是开展了校企合作的院校。
3.上述学校对应的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
对1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测评结果乘以100后值为:
R试点单位=(56.28,60.54,56.37,48.67,52.71,68.74,67.38,67.35,46.35,52.15);
其中结果大于50分以上的为8家;
R非试点单位=(51.65,45.17,38.29,49.56,47.35,46.83,53.27,43.58,51.75,48.37);
其中结果大于50分以上的为2家;
本课题组对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有效性评价体系得出的样本数据利用S.S.Shapiro与M.B.Wilk提出的Shapiro-Wilk进行正态校验及采用Kolmogorov-Smirnov test(柯尔莫诺夫-斯米尔诺夫检验)来分析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对称性误差结果是0.762,偏度标准误差结果是0.092,属于正态分布情况。
进行多维度关联性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见图2、3、4):能够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企业,在后期的合作成效指标中企业专业建设的成效,包括:岗位课程建设、岗位实践课程建设、企业师傅师资建设、厂中校实践基地建设方面表现得比较积极,在合作发展指标中的企业对校企合作战略意义的认识和企业主导程度也显得十分积极,这说明企业负责人的认知程度是校企合作的关键因素;学校专业建设的成效指标比较突出的学校,在学校方的主动合作意识比较强,其提供校内实践教学设备、教学经费和科研经费总值指标、派遣到合作企业一线挂职或服务连续三个月以上的专业教师的比例、校企合作开发专利、参与科研等科技成果数三项指标也十分强势,同样也表明学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决定了合作有效性的高度,为后期的合作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与未开展试点的院校在校企合作的效果有较明显的提高。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之后,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也有大幅提高,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普遍缩短了试用期甚至是没有试用期直接进入岗位工作,毕业生在企业的认可度也明显提高。同时也注意到,有一些校企合作开展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较低的有效性,这主要是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校企合作的认知度不统一,协同合作后的效应没有全部的展现出来。但是,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全面铺开,校企合作的不断融合,企业负责人将人才培养作为战略意识逐步清晰,企业参与教学的过程从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校企合作进入全国层面的大环境中高期发展,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必然会实现高有效性合作的未来。
六、研究结果分析
经过课题组研究调查发现,校企合作的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主要在于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主要突出在企业的能力、技术和资源等几个方面的因素。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从教育部、教育厅到试点的学校层面都得到了十分的重视,但是在企业层面,并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的利益,企业在参与的同时,会考虑到自身的条件,比例是否具备参与岗位教学场地资源、师傅的资源和学徒管理的人力资源;是否能够具备承担一些不可预见性风险的能力;是否能够回收合作后对人才培养所付出的成本;培养后的人才是否能够为己所用等问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是现代学徒制的主导力量。但是企业所发挥的主导能力往往是被动的,目前参与合作的企业虽然能够提供学徒实践教学的场所、提供了相应的设备、已经对应的师傅进行指导,但是学徒的学习培训体系并不完善,师傅本身还存在自身的工作任务,对学徒的指导还存在随意性,不能适应工作环境,有一些工作岗位还不能与专业十分吻合,企业担心核心竞争力会遭到泄漏,造成技术上的流失,导致不会将企业的核心岗位安排给学徒进行学习。总之企业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软实力方面还有待更好的完善。
七、结束语
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涉及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长期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它们之间相互协同又相互交织。从课题组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在于校企合作的有效性,要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政府部分能够不断完善有利于校企合作发展的管理制度,有效刺激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其次,高职院校需要提高认识,充分理解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作用,强化自身专业内涵建设,做到人才培养走出去、请进来,提升内部制度改革,为校企合作的深层开展打通通道;最后,行业企业要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明确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企业发展的纽带作用。所以各方均要做好成本利益分析,找到最有利的平衡点,为现代学徒制的全面推广和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鹏飞.“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3069/201508/t20150817_200588.html.
[3]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和第一批试点年度检查结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709/t20170911_314178.html.
[4]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808/t20180810_344970.html.
[5]賴永辉.企业深度参与、多方共同评价下的校企合作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3(24):20.
[6]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118-119.
[7]文益民,易新河,韦林.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校企合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5(09):58-61.
[8]吴建新,易雪玲,欧阳河,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J].高教探索,2015(03):87-93.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2-0073-04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validity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training of modern apprentice talents. Three first-class indicators, 26 second-class indicators, namely, the density, effectiveness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re constructed by professional consulting and Delphi methods.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evaluatedaccording toseveral national modern apprenticeship Pilot colleges and Non-pilot colle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re carried out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valid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quantitative analysis
一、校企合作发展历程、层次
“现代学徒制”一词最早出现在二战结束后德国的职业培训,同时形成了国家制定、教育制定并轨,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导力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最终促使德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上世纪中叶,英国的“学习-实践-学习”的“三明治”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再比如澳大利亚的“TAFE”、瑞士的“三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以及日本的“产学合作”等成功案例[1],都体现出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必须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同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协同合作,共同培养。
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在全国已有超过562家高职、中职以及企业争先恐后的加入了“现代学徒制”国家试点工作[2-4],五年多来,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及当地产业发展特征相结合,探索出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途径,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然而,校企合作是所有试点院校共同面临的工作重点,校企采用何种形式合作,合作的周期多長,合作的效果如何?这些问题正是国家在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但是如何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合作的有效性,促进校企双方合作的可持续性,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当前试点任务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课题团队将研究重点放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的有效性的评价指标的设定、指标权重、科学验证等,希望能够为试点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二、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含义
“有效性”是指人们在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应该可以进一步的分解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个层面,那么在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中,就可以理解为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合作的实施效果,在经过一定周期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达到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获得进步或发展,社会对校企合作有较高认可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提高。考察校企合作是否有效,关键不仅仅是双方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而是在合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学会了多少,在工作岗位是否能够胜任。所以说,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判断可以从程度上划分为高效、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
本文研究的校企合作有效性就是针对高职学生在经过现代学徒制模式校企合作培养之后在岗位技能方面所获得的进步达到预期目标,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为合理的发展。
三、校企合作研究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职业校企合作发展的不断深入,为达到了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学术界也开始转向对校企合作的研究,但是同时也值得注意,对于校企合作的评价往往会偏向学校层面的考核,指标倾向比较明显,不能全面的评价校企合作的整体情况,尤其是校企合作的主体——企业,以及合作的重点——有效性的分析。
文献[5]中主要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体系分为5个模块评价,其中包括校外实训基地评价指标、校内专业评价指标、实践项目评价指标、校内外师资力量评价指标和合作实效性评价指标等。很明显,这套评价指标十分突出的体现了学生和师资培养在校企合作中两个重要因素的评价,但是在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有效性、可持久性方面的评价和分析却涉及较少[5]。文献[6]中提出了人才培养有效性的判断架构,将指标分为三级依据,将人才培养的二级依据分解为“有效益”“有效果”和“有效率”。其中将“有效益”分解为大学生获取“双证”、就业情况、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升学情况;将“有效果”分解为就业率、理论与实践教学结果;将“有效率”分解为校企合作数量、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合作是否落实情况、合作企业资质。文献将学校、学生、企业相互融合,有利益关系的交互,但是略微粗矿,细化不够[6]。文献[7]从校企合作的基础、设计、实施和效果四个维度构建校企合作评价体系,评价的角度是校企合作的受益者,同时,深入的分析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者之间的需求和供给关系,政府在这三者之间的宏观调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评价指标自身的指导、诊断作用不太明显。文献[8]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对校企合作广度、深度、持续度和有效度的四方面进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共建立了三级指标,共27个,并进行了实证检验[8]。各位专家学者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十分明确的意义,为本课题在校企合作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标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四、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的适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进行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是检验双方合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本课题成员对来自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15 位专家经过三轮征集专家的评判指标因索,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从复杂的因素中提取关键指标,来探究校企合作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有效性的三个一级指标:合作密度、合作成效、合作发展,及26个二级指标,即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五、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本课题组选取了广东省20家单位进行实证对比检验(见图1),其中包括:
1. 含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10所国家级或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立项院校。
2. 10所未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但是开展了校企合作的院校。
3.上述学校对应的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
对1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测评结果乘以100后值为:
R试点单位=(56.28,60.54,56.37,48.67,52.71,68.74,67.38,67.35,46.35,52.15);
其中结果大于50分以上的为8家;
R非试点单位=(51.65,45.17,38.29,49.56,47.35,46.83,53.27,43.58,51.75,48.37);
其中结果大于50分以上的为2家;
本课题组对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有效性评价体系得出的样本数据利用S.S.Shapiro与M.B.Wilk提出的Shapiro-Wilk进行正态校验及采用Kolmogorov-Smirnov test(柯尔莫诺夫-斯米尔诺夫检验)来分析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对称性误差结果是0.762,偏度标准误差结果是0.092,属于正态分布情况。
进行多维度关联性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见图2、3、4):能够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企业,在后期的合作成效指标中企业专业建设的成效,包括:岗位课程建设、岗位实践课程建设、企业师傅师资建设、厂中校实践基地建设方面表现得比较积极,在合作发展指标中的企业对校企合作战略意义的认识和企业主导程度也显得十分积极,这说明企业负责人的认知程度是校企合作的关键因素;学校专业建设的成效指标比较突出的学校,在学校方的主动合作意识比较强,其提供校内实践教学设备、教学经费和科研经费总值指标、派遣到合作企业一线挂职或服务连续三个月以上的专业教师的比例、校企合作开发专利、参与科研等科技成果数三项指标也十分强势,同样也表明学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决定了合作有效性的高度,为后期的合作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与未开展试点的院校在校企合作的效果有较明显的提高。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之后,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也有大幅提高,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普遍缩短了试用期甚至是没有试用期直接进入岗位工作,毕业生在企业的认可度也明显提高。同时也注意到,有一些校企合作开展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较低的有效性,这主要是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校企合作的认知度不统一,协同合作后的效应没有全部的展现出来。但是,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全面铺开,校企合作的不断融合,企业负责人将人才培养作为战略意识逐步清晰,企业参与教学的过程从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校企合作进入全国层面的大环境中高期发展,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必然会实现高有效性合作的未来。
六、研究结果分析
经过课题组研究调查发现,校企合作的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主要在于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主要突出在企业的能力、技术和资源等几个方面的因素。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从教育部、教育厅到试点的学校层面都得到了十分的重视,但是在企业层面,并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的利益,企业在参与的同时,会考虑到自身的条件,比例是否具备参与岗位教学场地资源、师傅的资源和学徒管理的人力资源;是否能够具备承担一些不可预见性风险的能力;是否能够回收合作后对人才培养所付出的成本;培养后的人才是否能够为己所用等问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是现代学徒制的主导力量。但是企业所发挥的主导能力往往是被动的,目前参与合作的企业虽然能够提供学徒实践教学的场所、提供了相应的设备、已经对应的师傅进行指导,但是学徒的学习培训体系并不完善,师傅本身还存在自身的工作任务,对学徒的指导还存在随意性,不能适应工作环境,有一些工作岗位还不能与专业十分吻合,企业担心核心竞争力会遭到泄漏,造成技术上的流失,导致不会将企业的核心岗位安排给学徒进行学习。总之企业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软实力方面还有待更好的完善。
七、结束语
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涉及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长期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它们之间相互协同又相互交织。从课题组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在于校企合作的有效性,要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政府部分能够不断完善有利于校企合作发展的管理制度,有效刺激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其次,高职院校需要提高认识,充分理解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作用,强化自身专业内涵建设,做到人才培养走出去、请进来,提升内部制度改革,为校企合作的深层开展打通通道;最后,行业企业要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明确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企业发展的纽带作用。所以各方均要做好成本利益分析,找到最有利的平衡点,为现代学徒制的全面推广和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鹏飞.“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3069/201508/t20150817_200588.html.
[3]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和第一批试点年度检查结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709/t20170911_314178.html.
[4]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808/t20180810_344970.html.
[5]賴永辉.企业深度参与、多方共同评价下的校企合作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3(24):20.
[6]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118-119.
[7]文益民,易新河,韦林.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校企合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5(09):58-61.
[8]吴建新,易雪玲,欧阳河,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J].高教探索,2015(03):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