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是目前摆在许多教师面前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就益处多多。
一、改变教学方法,构建信息技术下新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術改变了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应用许多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或者很难实践的教学策略,用以指导地理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自然自理环境差异性”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们尝试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策略。学生对差异性表现分布以及差异性规律相关的知识点很难掌握,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也很难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我们尝试用微课的形式,将本节基本知识做成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先详细解释自然带的概念和差异性的表现,让学生理解第二章气候分布与本节自然带分布有相应的因果关系;将气候分布图和自然带分布图前后对比,让学生观察出自然带分布与气候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之后尝试绘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把握自然带分布规律;最后通过观察自然带分布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讨论,并结合相关教学资料总结出三大差异性规律和其成因。每组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旁适当点评最后总结定论,让学生明确重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抱有很高的兴趣,也很乐于参与其中,这对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尝试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一个班级采用传统的常规教学,另一个班级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然后从教学效率、学生参与度、学生自认为掌握程度以及课时测试几个手段进行对比,发现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班级在以上几个维度的表现都要优于传统教学班级,更重要的是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在以后的教学中,他们也更乐于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
课下我们也尝试开通地理学科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每天发布地理知识和教学前沿动态,如优秀的微课视频,重点名校的试卷解析等,充分与学生开展线下的交流与学习。有时候也做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和需求。通过这些信息化的交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从每次测验的成绩上也能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进步。
三、利用信息技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些难懂的知识点,教师主要通过使用一些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简单投影,让学生尝试理解,但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习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态成为动态,学生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然后尝试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培养探究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相结合,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
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这一内容时,学生不能理解地球自转、公转所带来的地理意义,这也是高中地理中难度较大的一节。其中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我们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太阳直射点FLASH动画,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很多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很快理解相应知识点,甚至不需要教师的讲解。
四、利用信息技术便于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利于课堂教学达标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就是看这堂课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中要重视突显课标的重要性。通过教学实践对比,发现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模式更利于课程标准的达成和实施,而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也更容易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也是我们新课标最基本的体现。
例如,在讲授“资源跨区域调配”时,本节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笔者以天然气为例,让学生感受天然气对生活的重要性,探讨天然气的调配对东西部地区的不同影响。最后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与安徽省有关的皖电东送工程,进一步感受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黄荣刚.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东方教育,2018(3).
[2]李得香.如何把握好信息技术的教学[J].世纪之星,2017(9).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就益处多多。
一、改变教学方法,构建信息技术下新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術改变了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应用许多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或者很难实践的教学策略,用以指导地理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自然自理环境差异性”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们尝试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策略。学生对差异性表现分布以及差异性规律相关的知识点很难掌握,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也很难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我们尝试用微课的形式,将本节基本知识做成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先详细解释自然带的概念和差异性的表现,让学生理解第二章气候分布与本节自然带分布有相应的因果关系;将气候分布图和自然带分布图前后对比,让学生观察出自然带分布与气候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之后尝试绘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把握自然带分布规律;最后通过观察自然带分布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讨论,并结合相关教学资料总结出三大差异性规律和其成因。每组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旁适当点评最后总结定论,让学生明确重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抱有很高的兴趣,也很乐于参与其中,这对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尝试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一个班级采用传统的常规教学,另一个班级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然后从教学效率、学生参与度、学生自认为掌握程度以及课时测试几个手段进行对比,发现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班级在以上几个维度的表现都要优于传统教学班级,更重要的是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在以后的教学中,他们也更乐于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
课下我们也尝试开通地理学科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每天发布地理知识和教学前沿动态,如优秀的微课视频,重点名校的试卷解析等,充分与学生开展线下的交流与学习。有时候也做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和需求。通过这些信息化的交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从每次测验的成绩上也能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进步。
三、利用信息技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些难懂的知识点,教师主要通过使用一些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简单投影,让学生尝试理解,但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习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态成为动态,学生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然后尝试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培养探究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相结合,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
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这一内容时,学生不能理解地球自转、公转所带来的地理意义,这也是高中地理中难度较大的一节。其中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我们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太阳直射点FLASH动画,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很多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很快理解相应知识点,甚至不需要教师的讲解。
四、利用信息技术便于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利于课堂教学达标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就是看这堂课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中要重视突显课标的重要性。通过教学实践对比,发现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模式更利于课程标准的达成和实施,而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也更容易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也是我们新课标最基本的体现。
例如,在讲授“资源跨区域调配”时,本节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笔者以天然气为例,让学生感受天然气对生活的重要性,探讨天然气的调配对东西部地区的不同影响。最后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与安徽省有关的皖电东送工程,进一步感受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黄荣刚.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东方教育,2018(3).
[2]李得香.如何把握好信息技术的教学[J].世纪之星,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