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3月22日清晨,黔江区冯家街道鱼滩社区。
晨曦微露,一抹朝霞照射在社区一角的空地上,不少居民正在这里晨练。
“以前这里垃圾遍地,都没人愿意靠近。”正在锻炼的居民劉凤英感慨道。
刘凤英家就在这块空地边的一栋楼上。由于位置偏僻,很多居民都偷偷把废弃的东西及垃圾堆放在这里。
时间长了,垃圾越堆越多,也越来越臭。
“现在一切都改变了,前几天街道、社区党员干部主动过来收拾干净了,并且还安装了运动器材。”刘凤英说。
“党员干部积极作为、主动解决问题,以后这样的改变还会越来越多。”黔江区冯家街道党工委书记曾辉表示。
而这样的改变,只是黔江区党员干部探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努力为巩固全区良好的政治生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的一个缩影。
定向突破
2016年初,刘凤英一家从黔江区正阳街道搬到了冯家街道鱼滩社区。
一搬来,楼下空地上堆放的垃圾散发的臭味就让她感到很不舒服。
“我都不敢开窗,一打开窗户,臭味就直往家里钻。”刘凤英说。
为这事,刘凤英找社区和街道说过多次,但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
“实在没办法,我们清理过很多次,但过不了几天就又堆满了。”说起这事,社区党总支书记黄正权也很无奈。
那时,无论是鱼滩社区,还是社区所在的冯家街道,党员干部积极性不高、不作为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这让曾辉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2016年4月,全市启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让曾辉“眼前一亮”,在一番调研后,曾辉决定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进行“定向突破”。
“党员是带头解决群众问题的生力军,要做合格党员,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曾辉说。
为此,街道党工委定了两条规矩:一是每个月至少开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讨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二是各村、社干部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共同办公,团结协作,解决村社发展问题以及居民诉求问题。
其间,曾辉也经常找班子成员、村社党员代表谈心。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党员干部逐渐有了触动。渐渐地,推诿扯皮、不作为等问题消失了,党员干部开始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了。
形成合力
冯家街道党员干部的问题,也是黔江区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黔江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以“打造合格党员”为目标,对党员因才设岗,以发挥其帮扶群众、解决问题的引领作用。
2016年7月,黔江区水市乡启动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计划,以此激发党员战斗力。
乡党员干部余江华成为该乡水市社区贫困户孙章贵的对口帮扶人。
“孙章贵的父亲患口腔癌病故,过去为给他治病,母子俩欠下了十多万元的债务,家庭贫困,属于因病致贫的典型。”余江华说。
“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是哪些?”余江华问孙章贵。
“主要是种植蔬菜的收入,但种得不多。”
“要增加收入,得扩大规模才行。”余江华建议,“这里土地资源丰富,可以发展一些反季节高山蔬菜,土地我们来帮你协调,资金、技术以及销路你都不用担心。”
很快,在余江华的协调下,孙章贵在家种植了近一百亩的白菜。
除余江华和孙章贵外,在水市乡,这样的结队还有559对。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家庭调查、民情走访,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规划。
如今,水市乡已经做到了贫困户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四访四问”
2016年9月,黔江区阿蓬江镇党委组织镇机关党员干部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
会上,党员干部七嘴八舌,认真讨论如何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并形成长效机制问题。
听着听着,镇党委书记王君安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却在‘做’,如何通过‘做’来更好地收集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王君安想。
不久,阿蓬江镇党委就给出了回答。
镇党委决定通过“四访四问”来落实好“做”的问题。
所谓“四访四问”,就是访基层干部、群众代表,问发展良策;访上访户、意见户,问问题缘由;访困难户、低保户,问群众疾苦;访服务对象、管理对象,问期望需求。
按照“四访四问”体系要求,阿蓬江镇制订了工作措施,对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的党支部负责人和党员代表进行约谈。
“‘四访四问’是我们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如何‘做’的重要抓手,在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将其常态化,还要制度化。”王君安说。
通过“四访四问”,许多以前党员干部没留意的问题,都被发现和妥善解决了。
诉求得到满足,群众的心气也顺了。在新一轮民意调查中,阿蓬江镇干群关系满意度位列全区前茅。
严格考核
2017年3月22日,晨练结束后,刘凤英在鱼滩社区居委会门口碰到了正在听居民反映问题的黄正权。
“以后你们再组织党员干部整理社区环境,我也要参加。”刘凤英笑着说。
刘凤英的笑容,是冯家街道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党员主观能动性,积极解决问题所取得成效的最好检验,也是黔江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一个缩影。
为更好地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黔江区委组织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之初,就建立了“季度巡察”制度,组建了督导组,逐一对全区30个乡镇(街道)学习教育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并把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综合评分。
“每季度的督查情况进行全区通报,建立督查台账,年底将各季度的督查情况汇总,作为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依据。”黔江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介绍。
2016年年底,督导组检查了阿蓬江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
“你们通过‘四访四问’让广大党员干部‘做’起来,这个做法很好,值得推广!”督导组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党员干部‘做’起来了,干群关系才会好,有了群众基础,我们各项工作才会开展得好。”王君安说。
的确,在如今的黔江,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干部“做”起来,生活好起来。
晨曦微露,一抹朝霞照射在社区一角的空地上,不少居民正在这里晨练。
“以前这里垃圾遍地,都没人愿意靠近。”正在锻炼的居民劉凤英感慨道。
刘凤英家就在这块空地边的一栋楼上。由于位置偏僻,很多居民都偷偷把废弃的东西及垃圾堆放在这里。
时间长了,垃圾越堆越多,也越来越臭。
“现在一切都改变了,前几天街道、社区党员干部主动过来收拾干净了,并且还安装了运动器材。”刘凤英说。
“党员干部积极作为、主动解决问题,以后这样的改变还会越来越多。”黔江区冯家街道党工委书记曾辉表示。
而这样的改变,只是黔江区党员干部探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努力为巩固全区良好的政治生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的一个缩影。
定向突破
2016年初,刘凤英一家从黔江区正阳街道搬到了冯家街道鱼滩社区。
一搬来,楼下空地上堆放的垃圾散发的臭味就让她感到很不舒服。
“我都不敢开窗,一打开窗户,臭味就直往家里钻。”刘凤英说。
为这事,刘凤英找社区和街道说过多次,但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
“实在没办法,我们清理过很多次,但过不了几天就又堆满了。”说起这事,社区党总支书记黄正权也很无奈。
那时,无论是鱼滩社区,还是社区所在的冯家街道,党员干部积极性不高、不作为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这让曾辉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2016年4月,全市启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让曾辉“眼前一亮”,在一番调研后,曾辉决定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进行“定向突破”。
“党员是带头解决群众问题的生力军,要做合格党员,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曾辉说。
为此,街道党工委定了两条规矩:一是每个月至少开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讨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二是各村、社干部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共同办公,团结协作,解决村社发展问题以及居民诉求问题。
其间,曾辉也经常找班子成员、村社党员代表谈心。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党员干部逐渐有了触动。渐渐地,推诿扯皮、不作为等问题消失了,党员干部开始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了。
形成合力
冯家街道党员干部的问题,也是黔江区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黔江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以“打造合格党员”为目标,对党员因才设岗,以发挥其帮扶群众、解决问题的引领作用。
2016年7月,黔江区水市乡启动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计划,以此激发党员战斗力。
乡党员干部余江华成为该乡水市社区贫困户孙章贵的对口帮扶人。
“孙章贵的父亲患口腔癌病故,过去为给他治病,母子俩欠下了十多万元的债务,家庭贫困,属于因病致贫的典型。”余江华说。
“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是哪些?”余江华问孙章贵。
“主要是种植蔬菜的收入,但种得不多。”
“要增加收入,得扩大规模才行。”余江华建议,“这里土地资源丰富,可以发展一些反季节高山蔬菜,土地我们来帮你协调,资金、技术以及销路你都不用担心。”
很快,在余江华的协调下,孙章贵在家种植了近一百亩的白菜。
除余江华和孙章贵外,在水市乡,这样的结队还有559对。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家庭调查、民情走访,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规划。
如今,水市乡已经做到了贫困户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四访四问”
2016年9月,黔江区阿蓬江镇党委组织镇机关党员干部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
会上,党员干部七嘴八舌,认真讨论如何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并形成长效机制问题。
听着听着,镇党委书记王君安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却在‘做’,如何通过‘做’来更好地收集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王君安想。
不久,阿蓬江镇党委就给出了回答。
镇党委决定通过“四访四问”来落实好“做”的问题。
所谓“四访四问”,就是访基层干部、群众代表,问发展良策;访上访户、意见户,问问题缘由;访困难户、低保户,问群众疾苦;访服务对象、管理对象,问期望需求。
按照“四访四问”体系要求,阿蓬江镇制订了工作措施,对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的党支部负责人和党员代表进行约谈。
“‘四访四问’是我们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如何‘做’的重要抓手,在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将其常态化,还要制度化。”王君安说。
通过“四访四问”,许多以前党员干部没留意的问题,都被发现和妥善解决了。
诉求得到满足,群众的心气也顺了。在新一轮民意调查中,阿蓬江镇干群关系满意度位列全区前茅。
严格考核
2017年3月22日,晨练结束后,刘凤英在鱼滩社区居委会门口碰到了正在听居民反映问题的黄正权。
“以后你们再组织党员干部整理社区环境,我也要参加。”刘凤英笑着说。
刘凤英的笑容,是冯家街道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党员主观能动性,积极解决问题所取得成效的最好检验,也是黔江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一个缩影。
为更好地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黔江区委组织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之初,就建立了“季度巡察”制度,组建了督导组,逐一对全区30个乡镇(街道)学习教育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并把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综合评分。
“每季度的督查情况进行全区通报,建立督查台账,年底将各季度的督查情况汇总,作为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依据。”黔江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介绍。
2016年年底,督导组检查了阿蓬江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
“你们通过‘四访四问’让广大党员干部‘做’起来,这个做法很好,值得推广!”督导组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党员干部‘做’起来了,干群关系才会好,有了群众基础,我们各项工作才会开展得好。”王君安说。
的确,在如今的黔江,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干部“做”起来,生活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