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跆拳道的前身是“花郎道”,起源于韩国的民间自卫术。它的劈掌结合了中国拳术及日本空手道等技术,融汇成一种独特的朝鲜拳术,即今日的跆拳道。跆拳道动作简洁快速,观赏性极佳且易学易练,短时间便可获得格斗能力,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和健身需要,所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欢迎
跆拳道是一项直接对抗性项目,在高度紧张激烈的竞争中,要想发挥好技、战术水平,就必须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决定比赛胜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由于主观上忽视了心理训练,导致了选手出现了过度紧张、情绪紊乱,怯场、急躁、畏惧对手、尿频等情况,致使技、战术的合理运用与发挥受到影响,良好的竞技状态无法实现,因此,加强心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完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以及训练和比赛的适宜心理状态的形成。
二、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随着比赛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规则的改变,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差距日趋缩小,运动员要想在紧张的比赛中持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并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战术水平,而且还要必须拥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比赛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临场发挥技战术水平、体能的前提和保证。心理训练它的作用在于挖掘心理潜力、发挥心理优势,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最佳的竞技状态。现代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身心都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心理过程的变化激烈、迅速,要消耗体力和心理能量,这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调控。因此,即使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战术训练水平都很好,离开了充分的心理训练,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所以,心理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三、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
青少年运动员正值青春发育期,他们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由于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征,常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的波动性较大,意志力与自信心不够稳定。为使运动员能在瞬息万变中适应比赛中所承受的压力,广大教练员不仅在技术上加以指导,更要在心理上给运动员上好课或补好课,使其能控制和调节心理承受能力,使整个大脑的控制能力形成巩固的、熟练的信息联系,使大脑的抑制与兴奋形成网络,灵活运用。在比赛中稳定情绪、充满信心,用健康的心理面对一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一)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的原因,很容易对独特、新颖、多样的训练方法很感兴趣,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同时也容易对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训练感到厌烦。
(二)青少年跆拳道情绪不稳定易于冲动,比赛前容易过度兴奋,造成身体机能过早动员,能量过分消耗。比赛中,比分领先时盲目兴奋,沾沾自喜,过高地估计自己,不能按预定的计划比赛。比赛相持不下和比分接近时,容易急噪、不知所措。比分落后时容易出现消极畏惧心理。比赛后容易因比赛的胜负而大喜大悲,获胜骄傲自满、忘乎所以,失败丧失自信、妄自菲薄。
(三)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意志品质力较差,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困难时往往表现出畏难心理。训练中遇到难点时不能正确对待,容易出现不主动不积极的厌训心理,比赛中遇到实力强的对手时容易出现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
四、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一)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在文化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和知识面的拓展,他们已经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逐渐由以往是这样办转变为应当这样办,在观察、处理事物时,目的性、自觉性、概括性明显提高。
(二)人格的独立性增强。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不断增强,能够逐渐确定行动计划,主动安排时间,独立地采取行动,但冲动性、盲目性在一定程度存在,有时表现为任性。
(三)成就感增强。希望和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和意志。在一般情况下,热衷于表现自己、发展自己,渴望成功,注重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是自我意识增强的明显表现。
(四)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易出现的心理障碍。1.惊慌期待性反应,是指运动员往往伴随行为的显著改变。2.厌倦性反应,指运动员伴随全身衰弱和容易疲劳,轻度头疼、睡眠不好、食欲减退,易激动等表现。3.抗议性反应,指各种不同的失调行为。4.疑病反应,指运动员诉述全身无力、极度疲劳,“厌倦”训练,背部、心脏、肩胛带、手、小腿和足部的不适使他们不安。
五、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常用方法
(一)自我心理暗示法。(二)放松训练法。(三)模拟训练法。(四)意志品质培养法。(五)自我意志的培养。
跆拳道是一项直接对抗性项目,在高度紧张激烈的竞争中,要想发挥好技、战术水平,就必须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决定比赛胜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由于主观上忽视了心理训练,导致了选手出现了过度紧张、情绪紊乱,怯场、急躁、畏惧对手、尿频等情况,致使技、战术的合理运用与发挥受到影响,良好的竞技状态无法实现,因此,加强心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完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以及训练和比赛的适宜心理状态的形成。
二、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随着比赛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规则的改变,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差距日趋缩小,运动员要想在紧张的比赛中持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并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战术水平,而且还要必须拥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比赛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临场发挥技战术水平、体能的前提和保证。心理训练它的作用在于挖掘心理潜力、发挥心理优势,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最佳的竞技状态。现代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身心都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心理过程的变化激烈、迅速,要消耗体力和心理能量,这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调控。因此,即使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战术训练水平都很好,离开了充分的心理训练,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所以,心理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三、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
青少年运动员正值青春发育期,他们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由于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征,常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的波动性较大,意志力与自信心不够稳定。为使运动员能在瞬息万变中适应比赛中所承受的压力,广大教练员不仅在技术上加以指导,更要在心理上给运动员上好课或补好课,使其能控制和调节心理承受能力,使整个大脑的控制能力形成巩固的、熟练的信息联系,使大脑的抑制与兴奋形成网络,灵活运用。在比赛中稳定情绪、充满信心,用健康的心理面对一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一)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的原因,很容易对独特、新颖、多样的训练方法很感兴趣,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同时也容易对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训练感到厌烦。
(二)青少年跆拳道情绪不稳定易于冲动,比赛前容易过度兴奋,造成身体机能过早动员,能量过分消耗。比赛中,比分领先时盲目兴奋,沾沾自喜,过高地估计自己,不能按预定的计划比赛。比赛相持不下和比分接近时,容易急噪、不知所措。比分落后时容易出现消极畏惧心理。比赛后容易因比赛的胜负而大喜大悲,获胜骄傲自满、忘乎所以,失败丧失自信、妄自菲薄。
(三)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意志品质力较差,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困难时往往表现出畏难心理。训练中遇到难点时不能正确对待,容易出现不主动不积极的厌训心理,比赛中遇到实力强的对手时容易出现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
四、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一)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在文化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和知识面的拓展,他们已经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逐渐由以往是这样办转变为应当这样办,在观察、处理事物时,目的性、自觉性、概括性明显提高。
(二)人格的独立性增强。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不断增强,能够逐渐确定行动计划,主动安排时间,独立地采取行动,但冲动性、盲目性在一定程度存在,有时表现为任性。
(三)成就感增强。希望和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和意志。在一般情况下,热衷于表现自己、发展自己,渴望成功,注重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是自我意识增强的明显表现。
(四)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易出现的心理障碍。1.惊慌期待性反应,是指运动员往往伴随行为的显著改变。2.厌倦性反应,指运动员伴随全身衰弱和容易疲劳,轻度头疼、睡眠不好、食欲减退,易激动等表现。3.抗议性反应,指各种不同的失调行为。4.疑病反应,指运动员诉述全身无力、极度疲劳,“厌倦”训练,背部、心脏、肩胛带、手、小腿和足部的不适使他们不安。
五、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常用方法
(一)自我心理暗示法。(二)放松训练法。(三)模拟训练法。(四)意志品质培养法。(五)自我意志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