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集中居住是否是补上乡村振兴短板的良方

来源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denaclair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少村庄的老旧化、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给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提升带来了困难。因此,一些地方开始探索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将其作为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节约盘活土地资源、弥补乡村振兴短板的重要手段,如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合村并居”是农民集中居住的一种模式,今年被一些地方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大力推广运用,让这个已经开展多年的政策成为当下社会议论的焦点,社会各界对其褒贬不一。那么,以“合村并居”等方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是否可以快速补上乡村短板、实现乡村振兴,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如何看待农民集中居住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国农村的房屋大多数建于改革开放初期,限于当时的条件缺乏规划,建筑质量不高,占用土地较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自然村将逐步消亡,政府通过行政力量适度推动农民集中居住,能够重新规划村庄布局,节约集约使用土地,以较低的投入换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明显改善,是与农民改善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意愿相符合的利民良策,是顺从并推动乡村发展的务实举措,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就,就在于始终坚持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在经济上切实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充分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因此,在农村开展任何一项工作、实行任何一项政策,都必须首先考虑是维护还是损害了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是有利于调动还是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能够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政策就是好政策,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并坚持下去;否则,就应当调整和改正。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同样应遵循这一思路,让农民真正感到“我的事我作主”,让农民真正从中受益。政府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作时,要严格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政府要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集中不集中、怎么集中、集中成什么样等均应由农民自主决定。
  二是符合村庄发展规律。政府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和镇村布局优化,不搞“一刀切”。
  三是坚持为民初心本意。政府要坚守农民集中居住是改善提升农民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让他们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出发点,不能与民争利、与民争地。
  四是做好统筹谋划部署。政府对农民集中居住的组织实施和后续保障要多考虑、多谋划、严要求,做好制度设计和抓好制度落实。
  二、农民集中居住引起社会争议的原因分析
  农民集中居住是对农民居住模式的改变,需要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相适应。当前,一些地方人为大规模推动农民居住模式的改变特别是村庄的物理整合,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违背了政策设立初衷和基本原则,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争议。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政府越位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承担着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职责,应当重点做好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宣传引导、服务保障等工作。但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在获取政绩、建设用地、财政收入等因素的激励下,在农民集中居住问题上越俎代庖、大包大揽,逾越了基层自治的界限,以干部的判断凌驾群众的意愿,以城里人的思维代替村里人的想法,以部分群众的选择遮蔽其他群众的困难,使农民自己的家园“被做主”“被合并”。
  (二)农民缺位
  农民集中居住是在集体土地上为改善农民生活采取的政策手段,本质上仍是集体土地上的重新规划,属于农民自己的事儿,要不要干、该怎么干,都应由农民自己做主,农民作为房屋所有人、宅基地使用权人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集中居住工作中应是主人翁。但目前,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的强势推进,农民在要不要集中居住上参与度少,在愿不愿意集中居住上缺乏话语权,在怎么推进集中居住上缺少发言权,在怎么保障集中居住后的权益上缺乏维权途径。
  (三)制度不到位
  虽然《物权法》和《民法典》都明确,农民拥有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但具体到权利的保护和救济,就缺乏对农民来说方便易操作的条款。如《物权法》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而土地管理法对宅基地管理也只有1条规定(第62条),对宅基地使用权人具体享有哪些权利,特别是如何防止政府和所有权人侵犯使用权人利益缺乏全面具体的规定。同时,增减挂等制度在实践中也偏离了制度本意。
  三、关于做好农民集中居住工作的几点建议
  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我国农村将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阶段。因此,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时,必须坚持以民为本,探索符合乡村实际的发展路径,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和落实,有效保障农民居住权益。为此,提出以下六条建议。
  (一)严格村庄建设要求
  城镇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政府可以从制度层面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农民进城居住,但不宜以运动式的方式大规模推进。对于搬迁撤并的,必须符合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人口流失特别严重、重大项目建设等条件,并由省级政府或省级有关部门细化明确相关标准。此外,与异地重建、镇区迁建等方式比,村庄就地改建新建同样可以达到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质量、集约节约使用土地的目的,且更符合农民群众意愿。
  (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切实强化村民主体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主导作用,积极组织动员村民以主人翁态度参与调研访谈、方案比选、公告公示等各个环节,杜绝以“政府意志”或“专家意志”包办代替“村民意志”。涉及整村拆迁、重建等重大事项的,必须经过村民会议而不是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同时为保障村民表达真实意愿,表决时应采取無记名投票方式。对于农民居住去向、农房建设或安置方式、房型形式和具体户型等,应由农民自主选择决定。对不愿搬迁的村民,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搬迁,并应保障其现有生产生活条件。
  (三)保障农民住房权益
  住房是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农民的主要财产。要加强农民住房产权保护,推进为集中居住的农民办理不动产权证工作,确保农民无论住在宅院还是单元楼房都受到同等保护。要加强农民集中居住楼房质量监管,采取专业队伍巡查、农民参与监督等方式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加强房屋后续质量保障,落实建筑物质量保证期内施工方的维修义务;采用多种方式筹措维修基金,解决质量保证期后房屋维修的资金来源。
  (四)维护农户宅基地权益
  积极研究制定宅基地管理的相关法规,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农民在宅基地上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规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行使、救济,为宅基地管理和保护提供明确法律依据。对农民集中居住后,原宅基地复垦为耕地的,复垦土地经营权要依法确权给农户。对农民自愿选择、自主决定退出宅基地进城居住的,政府应采取货币化补偿、实物置换等方式给予奖补,支持他们在城镇自主选择房源,买房定居。
  (五)谋划农民未来生计
  加强就业服务保障,采取发展产业项目、引进工厂车间等模式同步推进产业配套,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力度,培育富有区域特色乡村产业。严格农户承包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做好工商资本租地风险防范,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对继续选择自己耕种土地的农户,要配套农机具存放、粮食晾晒等场地。充分考虑农民生活便利,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步配套。
  (六)依法规范政府行为
  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坚决避免推进工作中的粗暴和专断,做到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坚决不插手,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制定具体细致的村庄拆建标准操作规程,强化上级监督,引入社会监督,保障公开公平公正。严格增减挂项目的执行,规范项目审批及实施程序,明确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农民建房、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对借增减挂名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要结合土地执法监察进行严肃查处。合理设定政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从制度上避免一些干部为追求政绩突出而冒进行动。
其他文献
摘要:空间句法可以将空间形态抽象为客观量化的数据,表达空间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的空间形态研究角度。通过空间句法的应用,以文献资料和调研资料为依据,利用Depthmap软件对太谷古城空间进行研究。选取明清时期和现今2个时期太谷古城地图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古城道路系统抽象成的轴线模型和线段模型,得到古城的整合度、可理解度、选择度、熵值等特征值,针对不同的空间形态采用相应的景观设计手法。在2个
期刊
摘要:在讨论分析中国乡村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内外乡村农业发展趋势与成功经验,结合农业和农村的基本国情,提出了3E农业发展模式;并以伏羲农园发展运营模式为实践,论证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3E农业为理论基础,以低碳高效为目标,以生态循环为核心,以信息科技为手段,实现城乡统筹联动发展;最后从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背景出发,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浅析了发展3E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
期刊
摘要:为筛选NaC1胁迫对葡萄影响的主要指标,建立评价葡萄抗盐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以沙培1年生‘达米娜’葡萄自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6个浓度NaCI胁迫10天后,葡萄根系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H202含量、抗氧化酶(SOD、CAT、POD、APX)活性、植株新梢长度和总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NaC1浓度的升高,根系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叶片超氧阴离子产
期刊
摘要:为了解决当前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模式下农机社会化公共服务供求不足,本研究基于赣粤两省粮食种植户的调研,运用多元Probit模型分析方法,探讨影响粮农农机化服务购买需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村交通条件对粮农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呈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户主职业、实际耕地面积对粮农社会化服务需求呈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
期刊
摘要:扩大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生产,对促进小麦供给侧改革、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对河南等省农户、农业企业和农业部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现状,指出存在着专用小麦供应不足、育种工作和配套技术研究推广力度不够、规模化种植和单种单收水平较低、企业农户联结松散、优质不优价没有根本解决、收储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提出了研究推广良种及配套技术,推进规
期刊
摘要:园林植物造景也被称为“软景”设计,作者通过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和对南北方若干小区植物现状的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福州市和秦皇岛市2个新建的居住小区作为对象。通过对这2个小区植物景观进行全面分析,以小见大,阐述了南北方植物造景存在的5点差异,并且简单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3个原因。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使从事植物造景的工作者、景观从业者更好地了解南北方植物造景存在的差异,对以后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园林植
期刊
摘要:全面推进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了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国家对畜牧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了配合辽宁老工业基地实现经济的转型与快速发展,作为辽宁省主力农业院校的沈阳农业大学,以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为目标,对动物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式进行了探索。通过一系列改革将实践创新教育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有利地推进了学生创新
期刊
摘要:在《清华大学“百村调查”——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常州市嘉泽镇南庄村4个自然村进行调查和走访,对南庄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分析了该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状况、流转原因以及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国内其他地区的土地流转实践以及相关文献提出具体解决措施,认为只有将土地产权明确,结合市场机制以及土地中介机构的帮助,并通过国家提供便利的制度
期刊
摘 要:为明确40%甲基硫菌灵·嘧菌环胺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以40%甲基硫菌灵·嘧菌环胺悬浮剂为供试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0%甲基硫菌灵·嘧菌环胺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地控制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发生。根据试验结果,建议该复配剂适宜的田间有效成分使用量为133.3~200 mg/kg(2000~3000倍),不产生药害,对人畜安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发展,建设生态校园,更好地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对闽江学院大学城校区内园林植物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该校园园林物种多样性符合生态校园建设的需要,有园林植物146种,隶属于57个科,棕榈科植物最多,有14种,其次是桑科植物,有9种;乔木:灌木为64:43,地被58种,竹子5种;乡土植物49种,占树种总数的33.56%;抗污染树种有60种,占树种总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