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一字之差的背后是什么?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新生事物?
10.4万户,55.5万亿元资产总额,19.5万亿元营业收入,1935.5万职工。
这是财政部企业司7月28日公布的截至2013年底地方国企的“家底”,也是我国首次对外公布国企“家底”。这个资产总额相当于2013年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的9倍。
经过1998年以来的深化改革,加入WTO后外部压力倒逼的规范化改制,在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进程中,国有资本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张。在这样的数字和形势面前,此轮改革的战略内涵与以往已大不相同。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短短60余字,是本轮改革的亮点和关键。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一字之差的背后是什么?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新生事物?围绕国资改革,从国企的角度说,希望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从民营经济的角度看,希望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实现“国民共进”。
不管是对地方政府、国有企业还是非公经济来说,改革都是红利。只要有红利,就要带着希望出发。
“从深井到大海”
7月10日晚间,牵动地方政府、股市、数万员工的江淮汽车重组预案终于发布。江淮汽车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并江汽集团,从而实现江汽集团整体上市。作为安徽省国资改革的试点之一,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实施管理层持股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符合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导向。重组完成后,江淮汽车的实际控制人仍为安徽省国资委。
从这个改革试点中,我们能发现多个方面的变化。从管资产到管资本,首先是方法上的创新,意味着过去十年以“控制力、保值增值”为核心的改革取向,已到了改弦更张之时。其次,是思想认识上的创新,表明改革的指导思想已从“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转变为“发挥国有资本的战略性引导作用”。可以说,本轮改革从核心上说已不仅是国企改革,而是国资改革。
为何如此强调“管资本”?采访中,大家一致认为,管资本就是把资本做活起来,使国有资本证券化、可流动;国有资产实现形式由实物形态的国有企业,转变为价值形态的资本。一个“活”字是当前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
“资本流动就是要避免深井效应,所谓深井效应,就是企业家像农民一样在家挖井,挖了十几年,越挖越深,感觉是付出很多劳动,积满了很多水。但企业家只顾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那么多的水不能横向流动,不能入江入海,起不了更大的带动作用。”一位长期观察国资国企改革的政府人士告诉《决策》。
在他看来,一方面在传统制造业中过量的国有资本不断制造新的过剩产能,形成对非公经济严重的挤出;另一方面,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重要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国有资本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再建政府“融资平台”,造成大量政府性债务。
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做强做大与国有资本应发挥战略性功能之间,已形成某种矛盾。而实现资本流动是有效破解的办法,一方面可避免“内部人控制”;同时,将国有资本整合到投资运营平台后,可以实现有序进退,即退出一般性领域,进入基础性、战略性领域,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的控制力。
2014年6月,亳州市整合除古井集团外的所有亳州市属国有企业,成立建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集团整合后总资产670多亿元,下属37家企业,原先的亳州市建投、公交等6家国有公司股东,全部由亳州市国资委变更为建安控股。亳州市的这次大手笔运作,引起各界关注,也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一次实践。
按照改革的制度设计,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将负责运营国有资本、管理国有股权,以国有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出资企业仅按照出资比例履行股东职责。简言之,就是政府不再具体管企业,只通过平台管资本和履行出资人职责。该平台的性质为企业法人,完全市场化运作,政府对其考核的唯一指标是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记者梳理业已出台的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发现,各地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定位大致有四个:一是实现政府战略意图的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平台;二是以市场化方式进行资本运作的投融资平台;三是实现国有资本有序进退的产业整合平台;四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业投资平台。
毫无疑问,这四个功能目前正是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补齐的经济治理短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如能有效运转,将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低效的国资管理模式,还将给地方政府的经济治理带来乘数效应。
“关键的一招”
“上海已经到了不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2013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深化国资改革工作会议上疾呼。国资国企是上海最大的存量资源,在韩正看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增强上海经济活力的必由之路。
上海不仅是最早出台改革意见的国资重镇,改革动作也最为密集。2014年以来,上海的分类监管、差异化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改革举措,频繁见诸报端,成为国资改革样本的重要标志。
本轮改革的关键是管资本,上海在改革的广度上不可谓不宽,几乎在所有领域开展了试点。下一步,上海将在深度上做文章。其实,早在今年3月份,韩正在上海市国资委调研时早已指出:“国资流动平台建设是具有战略意义、长远作用的基础性改革,国资改革探索了很多年,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平台是关键的一招。”
回望上海的历次改革,其特点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上半年各领域开展的改革打下良好的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后,7月初,韩正表示“下半场要更精彩”,“要抓住关键,实质性启动国资流动平台”。
10.4万户,55.5万亿元资产总额,19.5万亿元营业收入,1935.5万职工。
这是财政部企业司7月28日公布的截至2013年底地方国企的“家底”,也是我国首次对外公布国企“家底”。这个资产总额相当于2013年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的9倍。
经过1998年以来的深化改革,加入WTO后外部压力倒逼的规范化改制,在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进程中,国有资本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张。在这样的数字和形势面前,此轮改革的战略内涵与以往已大不相同。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短短60余字,是本轮改革的亮点和关键。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一字之差的背后是什么?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新生事物?围绕国资改革,从国企的角度说,希望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从民营经济的角度看,希望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实现“国民共进”。
不管是对地方政府、国有企业还是非公经济来说,改革都是红利。只要有红利,就要带着希望出发。
“从深井到大海”
7月10日晚间,牵动地方政府、股市、数万员工的江淮汽车重组预案终于发布。江淮汽车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并江汽集团,从而实现江汽集团整体上市。作为安徽省国资改革的试点之一,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实施管理层持股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符合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导向。重组完成后,江淮汽车的实际控制人仍为安徽省国资委。
从这个改革试点中,我们能发现多个方面的变化。从管资产到管资本,首先是方法上的创新,意味着过去十年以“控制力、保值增值”为核心的改革取向,已到了改弦更张之时。其次,是思想认识上的创新,表明改革的指导思想已从“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转变为“发挥国有资本的战略性引导作用”。可以说,本轮改革从核心上说已不仅是国企改革,而是国资改革。
为何如此强调“管资本”?采访中,大家一致认为,管资本就是把资本做活起来,使国有资本证券化、可流动;国有资产实现形式由实物形态的国有企业,转变为价值形态的资本。一个“活”字是当前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
“资本流动就是要避免深井效应,所谓深井效应,就是企业家像农民一样在家挖井,挖了十几年,越挖越深,感觉是付出很多劳动,积满了很多水。但企业家只顾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那么多的水不能横向流动,不能入江入海,起不了更大的带动作用。”一位长期观察国资国企改革的政府人士告诉《决策》。
在他看来,一方面在传统制造业中过量的国有资本不断制造新的过剩产能,形成对非公经济严重的挤出;另一方面,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重要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国有资本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再建政府“融资平台”,造成大量政府性债务。
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做强做大与国有资本应发挥战略性功能之间,已形成某种矛盾。而实现资本流动是有效破解的办法,一方面可避免“内部人控制”;同时,将国有资本整合到投资运营平台后,可以实现有序进退,即退出一般性领域,进入基础性、战略性领域,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的控制力。
2014年6月,亳州市整合除古井集团外的所有亳州市属国有企业,成立建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集团整合后总资产670多亿元,下属37家企业,原先的亳州市建投、公交等6家国有公司股东,全部由亳州市国资委变更为建安控股。亳州市的这次大手笔运作,引起各界关注,也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一次实践。
按照改革的制度设计,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将负责运营国有资本、管理国有股权,以国有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出资企业仅按照出资比例履行股东职责。简言之,就是政府不再具体管企业,只通过平台管资本和履行出资人职责。该平台的性质为企业法人,完全市场化运作,政府对其考核的唯一指标是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记者梳理业已出台的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发现,各地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定位大致有四个:一是实现政府战略意图的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平台;二是以市场化方式进行资本运作的投融资平台;三是实现国有资本有序进退的产业整合平台;四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业投资平台。
毫无疑问,这四个功能目前正是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补齐的经济治理短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如能有效运转,将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低效的国资管理模式,还将给地方政府的经济治理带来乘数效应。
“关键的一招”
“上海已经到了不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2013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深化国资改革工作会议上疾呼。国资国企是上海最大的存量资源,在韩正看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增强上海经济活力的必由之路。
上海不仅是最早出台改革意见的国资重镇,改革动作也最为密集。2014年以来,上海的分类监管、差异化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改革举措,频繁见诸报端,成为国资改革样本的重要标志。
本轮改革的关键是管资本,上海在改革的广度上不可谓不宽,几乎在所有领域开展了试点。下一步,上海将在深度上做文章。其实,早在今年3月份,韩正在上海市国资委调研时早已指出:“国资流动平台建设是具有战略意义、长远作用的基础性改革,国资改革探索了很多年,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平台是关键的一招。”
回望上海的历次改革,其特点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上半年各领域开展的改革打下良好的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后,7月初,韩正表示“下半场要更精彩”,“要抓住关键,实质性启动国资流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