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接受中期待视域的因时而异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eSu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国文艺理论家姚斯建立了接受美学。在文学活动中,读者也是文学作品意义的赋予者,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读者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理想,即读者的思维定向和先在机构构筑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期待视域。姚斯区分了个人期待视域和公共期待视域,它们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阶段的更迭而发生迁移。以下以《新爱洛依丝》的文学接受为例来解析读者期待视域的因时而异。
  关键词:文学接受;期待视域;因时而异;《新爱洛依丝》
  一、期待视域
  1.姚斯
  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s,1921—1997),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接受美学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之一。
  2.文学接受
  美国学者 M · N ·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指出文学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读者、作者和作品。文学活动具有双向性:一方面是文学作品的创作,另一方面则是文学作品的接受。简单说,就是作者的表达与读者的理解。
  传统的文学批评的关注焦点都在于研究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而接受美学的文学批评的关注焦点则在于研究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3.期待视域
  读者在阅读陌生的文学作品的时候,对故事的发展或者结局都有一定的期待值,这是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及生活理想形成的期待视域,也是读者自身所具有的某种思维定向和先在结构,它包括伽达默尔提出的历史视界和个人视界两个方面的内涵:
  在阅读的过程中,审美体验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故事的发展或结局符合读者的审美,即达到了读者的期待值;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故事的发展或结局不符合读者的审美,没有达到读者的期待值。
  姚斯区分了个人期待视域和公共期待视域,并认为研究后者是接受美学的主要任务。
  文学作品的接受并非一成不变,因时而异,也因地而异。
  二、解读《新爱洛依丝》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以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乏“不被认可的爱情”,比如: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年龄差距过大的爱情,婚外情等。
  《新爱洛伊丝》是卢梭创作于1761年的书信体小说,讲述了一个高尚而动人的爱情悲情故事。朱莉是一位富家小姐,她鄙视上层社会中男人女人们的放荡轻狂,把爱情视为圣物般至宝。面对上层社会中公子哥的追求,朱莉因不喜欢他们身上的轻浮和铜臭味而毫不动心。她崇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在她和表妹的要求下,父亲为她们请来了年轻帅气又博学温柔的家庭教师圣普乐。朱莉和表妹都情不自禁地爱上了他。但是,圣普乐爱的是朱莉。两人的爱情犹如火焰般燃烧,但他们却从没有越轨过。在朱莉心中,道德是那么的至高无上,只有坚守着道德的爱情才是高尚纯洁的,圣普乐因为爱而十分尊重朱莉的每一个决定。
  朱莉的父母发现了女儿和圣普乐的爱情,在那个年代,富家小姐嫁给家庭教师是一件耻辱的事。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以及为了女儿的幸福,老公爵迅速为自己的女儿选择了一个门当户对的青年才俊,沃尔玛。朱莉不肯答应,然而当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跪倒在自己的女儿面前时,朱莉最终还是妥协了。
  沃尔玛本人也是一个崇尚理性,心胸开阔的人。他十分欣赏朱莉的品德,对她也是发自内心的疼爱。面对丈夫的呵护,朱莉不忍心欺骗丈夫,鼓起勇气向丈夫坦白了自己的心事,她依然爱着之前的老师。没想到,沃尔玛表示理解,相信妻子的品德和操守,并发自内心地欣赏自己那素未蒙面的情敌,欣赏他崇高的道德和横溢的才华,并大胆地邀请圣普乐来家里作自己孩子的家庭教师。
  当圣普乐再次走进朱莉的生活,他们内心对彼此的爱依然热烈,却在道德的约束下,交往始终保持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对于饮食男女来说,实属不易。不得不承認,在十八世纪的欧洲,理性的光辉确实发挥了崇高的力量。
  在一部分人眼里,炙热的爱情可以让人抛弃一切,甚至是生命。可十八世纪的卢梭却不这么想,他认为一个人的爱情固然是那样的热烈,可在这自由的背后却不能忘记道德与责任。那么,爱情与道德,爱情与责任,到底哪一个是置于首位的呢?爱情与婚姻,爱情与现实,到底应该如何选择?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群体,对这爱情悲情故事的解读和接受是不同的。
  三、期待视域的因时而异
  读者期待视野的变迁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公共期待视域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
  1.个人期待视域的因时而异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第一次读到《新爱洛依丝》这部小说。我为朱莉和圣普乐的动人爱情而动容,羡慕他们,却为他们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感到惋惜。对朱莉的妥协,我很不理解,虽然她父亲反对她和圣普乐的爱情,但她还拥有母亲的支持。她为什么就放弃了呢?她为什么就妥协了呢?她为什么不坚持呢?即便大家都反对,她还是可以和圣普乐一起离开去寻找自己属于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人生啊!
  相信很多年轻的读者和我有着相似的阅读体验,然而这样的审美体验基本属于二十岁左右的年轻的读者群体。在这个略带青涩的年纪,爱情在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价值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个年纪,人们对爱情通常是苛刻而执着的!对于大部分青春少年来说,两情相悦的爱情是弥足珍贵的,仿佛是最崇高的信念和幸福的至高点。而在面对道德以及家族责任的时候,却认为那些都是腐朽的东西,不爱就是不爱,并没有错。爱可以成为正大光明的理由,把道德和家庭责任都推到次要的位置。
  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个人阅历的增加。当我在过了三十而立之年,在步入婚姻的殿之后,在进入了平淡而真实的家庭生活之后,我再回过头来阅读这部作品时,我的阅读体验发生了和之前背道而驰的转向。我觉得在面对爱情与道德,面对爱情与家庭责任的时候,我们理当选择后者!当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新爱洛依丝》中朱莉的婚姻选择,并没有明显的“不道德感”。但是,在婚后,当圣普乐再次走入朱莉的生活时,道德的界限就非常明显了。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很多不被认可的爱情,比如婚外恋。《新爱洛依丝》这部作品确实折射出人类命运中从古至今都存在的悲情和问题。   面对爱情和家庭责任的对立,面对爱情和婚姻的差距,在文学接受中个人的期待视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丰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的得到调整、补充和修正。
  2.公共期待视域的因时而异
  不同时代对文学的理解,总是在该时代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发生的,不同时代读者期待视野的变迁,导致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同一接受对象的理解、阐释和评价的差距。
  十八世纪的欧洲沐浴在理性的光辉之下,理性和感性并重。人们高扬人的“理性”,崇尚科学与道德。这一时期的读者对《新爱洛依丝》的解读既是感人的又是高尚的。正如作者卢梭想要表达的,该时代的大部分读者都欣赏作品中几位主人公的高尚的道德操守。面对炙热的爱情和道德以及家族责任的对立,启蒙时代的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后者。故事的结尾以女主人公朱莉的去世而告终,她和圣普乐始终持守着道德,始终持守着爱情的纯洁。朱莉离开了,但他们相信有一天他们的灵魂会在天堂重逢。天堂是只有圣洁灵魂才能进入的高地,他们坚信他们的持守是有价值的!
  到了十九世纪以及二十世纪,欧洲的整体价值体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蔓延开来后,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追求占据了人们价值体系的顶端位置。浪漫主义文学描写的以个人的失望与由于为内容的“世纪病”,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对立为表现形式的“个人反抗”,都在控诉和批判封建貴族和封建制度,以及抨击资本主义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主义文学也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同时关注人类社会生活的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现实主义文学关心社会发展公认的生存处境,人的命运与前途,以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深刻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在十九世纪以及之后的读者群体中,绝大部分读者对《新爱洛依丝》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持悲情和同情的心态,对老公爵这类专横和自以为是的父亲持批判态度,进而批判当时的父权制以及社会等级制。
  同一个故事,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而产生的文学接受中的期待视域是不同的。在高扬理性的启蒙时代,读者群体对《新爱洛依丝》男女主人公以及整个故事持肯定和褒扬的态度,旨在高扬崇高的道德和家庭责任感以及社会责任感!而在十九世纪及其之后,大部分读者群体对该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以及这个故事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旨在批判社会等级制、父权制以及批判不尊重个人情感和婚姻自由的思想桎梏。
  由此可见,无论是文学接受中的个人期待视域,还是公共期待视域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阶段的更迭而发生迁移,也就是因时而异!
  参考文献:
  [1]Jean-Jacques Rousseau,《新爱洛依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2]郑克鲁,《法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3]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曹洪洋:《视域、视域融合与期待视域——姚斯接受美学思想的解释学来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
  [5]顾雪梅,《“期待视野”指导英语阅读的几点启示》[J],文学教育,2011.11.
  作者简介:吴金娉,法语语言文学硕士,西南民族大学外语语言文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中國韩语学习者在学习韩语词汇时,从词源上来看,固有词、汉字词、外来语和混合词中,固有词词汇和外来语词汇是学习难点。汉字词由于源于汉语词素或词汇,虽然发音和词义与汉语词汇也有较多差别,但对中国韩语学习者来说还是要简单得多。从构词方面来看,韩语的词缀派生构词法非常发达。这对于以词缀派生构词法并不那么发达的汉语为母语的中国韩语学习者来说就有了较大的难度。本文将从词汇的来源和词缀派生构词法两个方面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对于环境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目前培养出的学生普遍存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创新创业能力欠缺,眼高手低等现象。因此,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建立长效机制,把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作为重中之重,使学生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
期刊
摘要:在中职计算机实操课上,总还出现特别不和谐的一幕,总有一些同学做着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他们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反而对“玩电脑、玩手机(玩游戏、聊天等)”却非常感兴趣,这让很多计算机专业教师特别苦恼。许多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的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兴趣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加积极、主动和自觉,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期刊
如何能使学生能在各行各业成为引领者和开拓者,这一问题引起国家高度关注。我们的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高中生不再纯粹为了应试,而重视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核心素养上综合发展。  本文以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为例,通过对比中英高中生物教材,肯定人教版生物创新素养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人教版生物的创新素养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选择对比的教材是英国剑
期刊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生长期和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快速发展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认识到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身体素质的双向改善。鉴于此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给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带来帮助和借鉴,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就业难”现象普遍,大学生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各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对毕业生迈出校园,步入社会的引导和帮助。旅游类专业由于其性质的不同,大部分毕业生都会从事服务类的工作,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继续采用方式单一,内容局限的教学指导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本文就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创新,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就业指导;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创新
期刊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赋能于各行各业,在教育领域的大数据信息内容,能够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海量化的大数据内容融入至教育体系之中,实现科技赋能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前言:大数据时代代表着信息量的海量、密集、多元,通过对大数据时代特征特点的分析,合理应用海量信息资源,融大数据资源于旅游管理教育全过程,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人才个性化,实现大数据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创新教学模式中,自主型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引导学生以自主方式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在新时期的教育需求影响下,高中政治教师应灵活应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政治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新视角;高中政治;教学例谈  引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往的高中政治课堂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新时
期刊
“1+X”证书制度  “1+X”证书制度是国务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1+X”邮轮运营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推广和实施也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专业设置,促进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升人才质量。  “三教”改革  “三教”是教师、教材、教法的统称,故高职院校的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合称为“三教”改革。  在贯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命越来越注重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培养中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适应当前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对他们的人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着重论述了初中生应具备的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培养措施,希望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初中德育;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