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政人格的塑造在社会转型期陷入了困境,而理想的行政人格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的塑造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
[关键词]转型期; 行政人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2-0042-02
行政人格是党政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等公共行政主体与其他部门,其他职业者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公共行政主体的尊严、品格、品质及其理解与实现的行政价值的总和,是公共行政主体在社会生活特别是公共行政领域中地位和作用的统一[1]。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体制约束作用明显削弱,新的体制尚不健全,社会上充斥着种种脱节现象,行政人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于是要提高行政人员内在的道德素质从而增强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塑造理想的行政人格就显得愈加重要。
一、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塑造的必要性
1.行政人格的塑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行政人格的塑造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塑造理想的行政人格,有利于进一步树立行政人员的权威,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行政人员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好人民的公仆;有利于行政人员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学习和发扬先进人物的崇高品德;有利于行政人员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更加努力工作。
2.行政人格的塑造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时代需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政府也而面临着深化体制改革的任务,这一历史过程中,行政人员个体的道德理性是有限的,各种新旧伦理观念相互冲突,善恶标准也变得十分模糊,这就需要在此时期进一步强化行政人格的塑造,建立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政府道德规范,协助行政人员个体塑造理想的行政人格。加强行政人格的塑造,可以渗透于行政、公共行政与政府过程的方方面面,体现在诸如行政决策、行政监督、行政效率、行政素质以及行政改革等方而之中,弥补行政个体道德意志有限的不足,协助行政个体克制自私欲望的膨胀,抵御不道德所获的诱惑,为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提供有利保障。
3.行政人格的塑造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
在我国行政机关内部,行政机关作风仍旧存在“家长制”“官僚主义”作风,形式主义严重、行政腐败、行政侵权和非法行政现象较为普遍,责任机制薄弱、浮夸虚报,对上“负责”,对人民群众缺乏责任感等弊端。因此塑造理想的行政人格,不仅可使行政人员符合“德、能、勤、绩、廉”的要求,而且还能改善行政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强化行政人员对公正、效率、廉洁的价值评价,潜移默化地长期净化行政机关的不良习性。在政府运行过程中,塑造完善的行政人格,可以促使行政人员依程序行政,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合理掌握自由裁量权,追求行政过程中的效率与效益的结合,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从而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中坚力量。
二、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塑造的困境
社会转型期,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多,但外界环境的影响总是通过刺激行政人员自身的变化表现出来的,所以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塑造的困境主要来自于行政人员本身所面临的冲突。
1.双重角色的冲突
行政人员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是公民和公务员双重角色的统一,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兼顾公共利益最大化和私人利益最大化的双重取向[2]。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作为自利的、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行政人员在其行为选择之中,惯常将个人或所属组织的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按照集体逻辑行事。在利己主义驱动下,行政人员作为个体角色,是私人领域中的成员,必然以个人利益为行为诉求,但是行政人员又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角色,必须担当维护公共利益的一系列责任和义务。由此可见,行政人员自身存在着尖锐的角色冲突,而对建立在行政人员都遵循公共利益最大化取向基础上的现有制度安排,行政人员有机会将手中的权力变成自身谋私利的工具,从而导致行政人格的扭曲。
2.多种行政价值观念的冲突
行政价值观念作为价值观念的一个层次,在当今转型期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类型,如有经验型的行政价值观念和科学的行政价值观念的,集权行政的价值观念和民主行政的价值观念,权威行政的价值观念和服务行政的价值观念等等,不同的行政价值观念会导致不同的行政价值判断,产生不同的行政行为。一个行政人员在行政价值观念多元化、相对化的情况下,他会同时受到几种行政价值观念的影响,几种行政价值观念都会对他起作用。这样,当他面临行政价值判断、要做出一定的行政行为时,就可能发生严重的冲突。行政价值的冲突使得不少行政人员所理解和实现的行政价值出现不一致。同时由于一些行政人员不能抵制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诱惑,开始利用公共权利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资源财富,通过设租、寻租等方式疯狂谋求权利资本化,从而形成了扭曲的行政人格。
3.权力与权利的冲突
权力是实现利益的手段,其实质就在于实现或维护一定阶级或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以权谋公,还是以权谋私,这是区分公共权力运用好坏的根本标准[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行政人员是公共行政权力的直接掌握和行使者,是各类重要社会资源的实际拥有者,又拥有庞大的官僚体制和内在的权力膨胀和扩张欲望,在民众不知情的情况下,行政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和效用最大化,完全可以利用公众不易观察到的隐秘手段,做出损害民众利益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国家行政人员把权力的公益性变为自利性,把实现公共利益的工具变成个人利益的捕捞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裙带关系,以及形形色色的“灰色”收入,就是权力权利化的典型表现,也是行政人格扭曲的表现。
三、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塑造的方法途径
1.加强行政人员的教育培训
无论是激发行政人员的内在机制还是优化行政人格塑造的外部环境,行政人员的教育培训都是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1)基本的理论教育培训。在理论教育培训方面,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教育培训的目的旨在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广大行政人员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凝聚群众的人格力量。(2)加强行政伦理教育。首先是廉政教育。廉政教育机制的创新应着眼于教育的有效手段、方法和环节,以及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廉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官德。其次是勤政教育。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加强勤政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行政人员勤勤恳恳地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承担义务,在实际下作中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再次是务实教育。行政官员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客观规律出发,尊重事实,为人民办实事。
2.加强制度建设
无数事实证明,就像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会自我膨胀一样,没有监督和制约的行政人格也有可能变质,并最终导致腐败的产生。制度建设的作用就在于,它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稳定而有效的结构,来减少行政人员在完善自身人格的动机、思想和行为上的不确定性,为他们人格的完善确立一个稳定而合理的观念导向与行为模式,进而通过他们的动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来有效地提高和完善其个体人格素质[4]。(1)进一步完善行政干部任用制度。要尽可能扩大行政干部的考试录用和民主选举范围,缩小委任、任命范围,充分体现民主、公平、竞争的原则;(2)建立健全有效的行政问责制。行政问责制的实质在于防止和阻止官员“滥用或误用公共权利”的失职行为,也是防止行政人格扭曲的有力屏障。问责制要包括健全的问责法规、明确的官员责任、强化异体问责等,其中异体问责是关键,它包括公民参与,行政机关外的其他部门的监督,特别是人大和新闻媒体的监督等。
3.提高行政人员的自身修养
自身修养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方法。前两种方法为行政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行政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努力。(1)“自明”。它要求行政人员要时刻明晰自己的职责,作为国家的公职人员,要尽可能地运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人民谋取最大的权益。(2)“自省”。它要求行政官员自觉自愿地以道德修养的标准和行为规范作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扬弃自身非道德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言行。它是一种清醒剂,对行政官员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增强其影响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自律”。它要求行政人员凭借自身的政治、道德、法纪等观念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行政人员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行政人员的职责,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自励”。它要求行政人员要时刻激励自己保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为自己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感到自豪,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
[参 考 文 献]
(1)王伟.行政伦理概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97.
(2)郭小聪,聂浩勇.行政伦理:降低行政官员道德风险的有效途径(J).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3)李建华.中国官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4)陈建斌.公仆人格研究论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张振华)
[关键词]转型期; 行政人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2-0042-02
行政人格是党政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等公共行政主体与其他部门,其他职业者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公共行政主体的尊严、品格、品质及其理解与实现的行政价值的总和,是公共行政主体在社会生活特别是公共行政领域中地位和作用的统一[1]。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体制约束作用明显削弱,新的体制尚不健全,社会上充斥着种种脱节现象,行政人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于是要提高行政人员内在的道德素质从而增强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塑造理想的行政人格就显得愈加重要。
一、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塑造的必要性
1.行政人格的塑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行政人格的塑造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塑造理想的行政人格,有利于进一步树立行政人员的权威,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行政人员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好人民的公仆;有利于行政人员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学习和发扬先进人物的崇高品德;有利于行政人员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更加努力工作。
2.行政人格的塑造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时代需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政府也而面临着深化体制改革的任务,这一历史过程中,行政人员个体的道德理性是有限的,各种新旧伦理观念相互冲突,善恶标准也变得十分模糊,这就需要在此时期进一步强化行政人格的塑造,建立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政府道德规范,协助行政人员个体塑造理想的行政人格。加强行政人格的塑造,可以渗透于行政、公共行政与政府过程的方方面面,体现在诸如行政决策、行政监督、行政效率、行政素质以及行政改革等方而之中,弥补行政个体道德意志有限的不足,协助行政个体克制自私欲望的膨胀,抵御不道德所获的诱惑,为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提供有利保障。
3.行政人格的塑造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
在我国行政机关内部,行政机关作风仍旧存在“家长制”“官僚主义”作风,形式主义严重、行政腐败、行政侵权和非法行政现象较为普遍,责任机制薄弱、浮夸虚报,对上“负责”,对人民群众缺乏责任感等弊端。因此塑造理想的行政人格,不仅可使行政人员符合“德、能、勤、绩、廉”的要求,而且还能改善行政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强化行政人员对公正、效率、廉洁的价值评价,潜移默化地长期净化行政机关的不良习性。在政府运行过程中,塑造完善的行政人格,可以促使行政人员依程序行政,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合理掌握自由裁量权,追求行政过程中的效率与效益的结合,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从而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中坚力量。
二、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塑造的困境
社会转型期,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多,但外界环境的影响总是通过刺激行政人员自身的变化表现出来的,所以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塑造的困境主要来自于行政人员本身所面临的冲突。
1.双重角色的冲突
行政人员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是公民和公务员双重角色的统一,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兼顾公共利益最大化和私人利益最大化的双重取向[2]。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作为自利的、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行政人员在其行为选择之中,惯常将个人或所属组织的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按照集体逻辑行事。在利己主义驱动下,行政人员作为个体角色,是私人领域中的成员,必然以个人利益为行为诉求,但是行政人员又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角色,必须担当维护公共利益的一系列责任和义务。由此可见,行政人员自身存在着尖锐的角色冲突,而对建立在行政人员都遵循公共利益最大化取向基础上的现有制度安排,行政人员有机会将手中的权力变成自身谋私利的工具,从而导致行政人格的扭曲。
2.多种行政价值观念的冲突
行政价值观念作为价值观念的一个层次,在当今转型期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类型,如有经验型的行政价值观念和科学的行政价值观念的,集权行政的价值观念和民主行政的价值观念,权威行政的价值观念和服务行政的价值观念等等,不同的行政价值观念会导致不同的行政价值判断,产生不同的行政行为。一个行政人员在行政价值观念多元化、相对化的情况下,他会同时受到几种行政价值观念的影响,几种行政价值观念都会对他起作用。这样,当他面临行政价值判断、要做出一定的行政行为时,就可能发生严重的冲突。行政价值的冲突使得不少行政人员所理解和实现的行政价值出现不一致。同时由于一些行政人员不能抵制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诱惑,开始利用公共权利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资源财富,通过设租、寻租等方式疯狂谋求权利资本化,从而形成了扭曲的行政人格。
3.权力与权利的冲突
权力是实现利益的手段,其实质就在于实现或维护一定阶级或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以权谋公,还是以权谋私,这是区分公共权力运用好坏的根本标准[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行政人员是公共行政权力的直接掌握和行使者,是各类重要社会资源的实际拥有者,又拥有庞大的官僚体制和内在的权力膨胀和扩张欲望,在民众不知情的情况下,行政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和效用最大化,完全可以利用公众不易观察到的隐秘手段,做出损害民众利益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国家行政人员把权力的公益性变为自利性,把实现公共利益的工具变成个人利益的捕捞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裙带关系,以及形形色色的“灰色”收入,就是权力权利化的典型表现,也是行政人格扭曲的表现。
三、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塑造的方法途径
1.加强行政人员的教育培训
无论是激发行政人员的内在机制还是优化行政人格塑造的外部环境,行政人员的教育培训都是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1)基本的理论教育培训。在理论教育培训方面,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教育培训的目的旨在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广大行政人员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凝聚群众的人格力量。(2)加强行政伦理教育。首先是廉政教育。廉政教育机制的创新应着眼于教育的有效手段、方法和环节,以及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廉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官德。其次是勤政教育。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加强勤政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行政人员勤勤恳恳地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承担义务,在实际下作中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再次是务实教育。行政官员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客观规律出发,尊重事实,为人民办实事。
2.加强制度建设
无数事实证明,就像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会自我膨胀一样,没有监督和制约的行政人格也有可能变质,并最终导致腐败的产生。制度建设的作用就在于,它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稳定而有效的结构,来减少行政人员在完善自身人格的动机、思想和行为上的不确定性,为他们人格的完善确立一个稳定而合理的观念导向与行为模式,进而通过他们的动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来有效地提高和完善其个体人格素质[4]。(1)进一步完善行政干部任用制度。要尽可能扩大行政干部的考试录用和民主选举范围,缩小委任、任命范围,充分体现民主、公平、竞争的原则;(2)建立健全有效的行政问责制。行政问责制的实质在于防止和阻止官员“滥用或误用公共权利”的失职行为,也是防止行政人格扭曲的有力屏障。问责制要包括健全的问责法规、明确的官员责任、强化异体问责等,其中异体问责是关键,它包括公民参与,行政机关外的其他部门的监督,特别是人大和新闻媒体的监督等。
3.提高行政人员的自身修养
自身修养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方法。前两种方法为行政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行政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努力。(1)“自明”。它要求行政人员要时刻明晰自己的职责,作为国家的公职人员,要尽可能地运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人民谋取最大的权益。(2)“自省”。它要求行政官员自觉自愿地以道德修养的标准和行为规范作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扬弃自身非道德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言行。它是一种清醒剂,对行政官员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增强其影响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自律”。它要求行政人员凭借自身的政治、道德、法纪等观念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行政人员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行政人员的职责,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自励”。它要求行政人员要时刻激励自己保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为自己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感到自豪,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
[参 考 文 献]
(1)王伟.行政伦理概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97.
(2)郭小聪,聂浩勇.行政伦理:降低行政官员道德风险的有效途径(J).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3)李建华.中国官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4)陈建斌.公仆人格研究论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张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