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流动 享受语文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q516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让美在感官中流动
  美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兴趣的源泉,有了美的发现学生遍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从不空洞地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习语文的要求及其方法,而是用美来捕获学生那对美蠢蠢欲动的心。如,第一节课我唱起刘欢的老歌《从头再来》:“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心如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让美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大增,又告诫学生拥抱今朝从头开始的意义。同时又勉励学生在新学期中更上一层楼。
  语文课本中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对于这些美文首先应让学生去感知,读是最好的方法。我一直主张把语文课上成读书课,因为汉语多元音有声调押韵等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这样能使美流动在读书中。
  感受语文的美还应感受到汉语的词汇丰富表现力强。汉语语法的非形态化特点是句子结构灵活。句中实词多因而更加灵活。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仅仅几个实词而已,便能使人感受到游子的孤独愁苦。朗诵起来美从字里行间缓缓流淌,给人以美的享受。
  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形之美韵之美,同时还应让学生感受到意之美。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之美;“大江东去”“千骑卷平冈”的气势美;“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婉约之美。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去感悟美,让美流动在眼耳鼻口,深切感受体味没得所在。
  二、 让美在思维中流动
  对于美的感悟和把握不应是浅层次的,要让学生深刻地把握美,就应当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力。要让美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思维挖掘课文中孕育的美。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的课文深挖内在的美。
  如教学《散步》一文是,围绕最后一句话:“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让学生展开讨论“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步步深入美的所在——人到中年肩上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把作者对生命的使命感进一步挖掘出来。理解了人到中年,既需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进而升华到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呢。
  同时还应让学生懂得美的多样性和美的不同风格,懂得美的辩证性。既要能选择明快,也要能欣赏沉郁。如《故乡》中杨二嫂,二十年前人称“豆腐西施”“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二十年后,她变得泼悍放肆。为了从“我”家捞点东西,交替着虚伪的吹捧,尖刻的讽刺还中伤闰土偷碗碟。这前后对比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深深地被震动。震动之余让学生思考是什么让杨二嫂蜕变的?学生一定停不住了,急于表现,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会把矛头直指封建社会,农民的活力,个性被封建社会扼杀,为此会感到悲伤。对封建社会压迫下的农民苦难轮回的无奈。为纯真的人性被扭曲而痛苦。这种含着泪的美,对于学生的内心震动显而易见,心灵定会受到升华,这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三、让美在创造中流淌
  享受语文,培养美的创造力是终极目标。美在感官中感受到,在理解中升华,这是不够的,美更需要创造。因为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才能激励学生更加主动的去表现美,去理解美。在语文教学中,把汉字写得美,就是一种创造美的体现。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书写,要求学生在书写规范和工整的基础上把字写得漂亮。可以利用出班报时组织书法创作,不仅要求把汉字的个体美表现出来,还要追求章法美。把美与实用相结合,平时的笔记作业作文都要讲求美,让学生做作业都在创造美,都在享受美。
  对于美的创造应当不仅要指向文字本身的美,还要指向思想感情,指向文化内涵。特别在写作文时应当最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对待作文不仅是任务更重要的是创造美。在一次作文教学时以微笑为题写作文,有一学生写继母善良,心胸开阔。开头这样写:“那是谁的微笑,浸透着无限的深情;那是谁的微笑,显示着母爱的真诚;那是谁的微笑,缝合着失去母爱的苦痛……”这组排比句,赞颂了这位继母的伟大。“缝合了”“失去母爱的痛苦”浸透这小作者对继母的感激与敬佩之情。作者创造的美的语言和美的思想,让美流动在字里行间,作者创造的美,没有无病呻吟恰到好处。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留给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机会。让学生把学习语文的过程化作美的享受过程,这样才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愫。
其他文献
语文练习课上,教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猪八戒知道大家都说自己很丑,就想找块镜子照一照,看看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于是,他找来一块大镜子,探头一瞧,一个长长的嘴巴、大大的耳朵的丑陋面孔出现在镜子里。他吓了一跳,心想:“这难道是我?不对,我堂堂天蓬元帅,何等威武和潇洒,怎么会是这个样子?一定是镜子在捉弄我。”他愤怒极了,对着镜子怒斥道:“你好大胆!竟敢把我照成这个样子,这还了得!我重新照
期刊
作文批改历来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一件事,面对几十篇,甚至上百篇作文,全批全改,任务繁重,时间紧,尤如泰山压顶,很多时候也只能是匆匆忙忙下个批语,如“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等等应付了事;即使很认真修改,作文发到学生手中,也很少有学生对老师下的批语认真思考,更别说找老师探讨。因而教师批语完全成了形式,既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又起不到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的效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期刊
首先,文言实词的教学。为了扫除阅读时的障碍,应给学生讲解清楚古今字(即我们讲的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不认得,就会读错音,解错义;繁体字不认识,就无法进行阅读。记得上课时提问一学生朗读《论语》六则里的第一则,该生念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shuō)乎?”我请他翻译,他解释道:“学习按一定时间复习,这种方法应该说出来,让每个人都来议论。”这就是不识通假字所闹出的笑话。古汉语里有很多连用
期刊
一、什么是自能读书  1、是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放弃书本(课文),而围绕着教师从课本中抽出的三五个问题打转转,虽然偶尔也能读读课文,但却是七零八碎点缀式的,学生无法整体感知和综
期刊
一、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良好的文化修养,富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爱心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教师诚挚的爱,能引起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爱心,使学生心情舒畅,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使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爱、欢乐兴奋;使学生在爱心中把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取得
期刊
一、明确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目标定位  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按照内容专题兼顾文体选取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相互勾连,互相照应。在每篇课文的阅读练习中,就有写作练习、口语交际部分和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时,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也不乏阅读练习、搜集、筛选、整理资料是融合在一起的,读、写、听、说相辅相成,整体推进。这就是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期刊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逐步普及,无纸化办公大行其道,人们对于用笔书写已不重视,大环境影响小环境,在校园中,学生也开始漠视自己的书写,书写的作业更是“惨不忍睹”。然而汉字作为我们母语的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有其独特的魅力,不是千篇一律的印刷体可以替代的。面对现实,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继承好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得以发扬光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现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期刊
一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陈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
期刊
一、写作更加容易:肚中有货、下笔如神  写作文难,教作文更难。以前我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无外乎就是对命题的“号脉诊断”,也就是帮助学生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可往往吃力不讨好的是,我的“口干舌燥”换来的只是学生像我当年的那副模样——“一头雾水”“抓耳挠腮”,按他们的话说是“老师,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做了很多尝试,比如提供范文、甚至自己“下水”,可还是觉得学生很被动,直到有一个周末我突
期刊
1、“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