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让美在感官中流动
美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兴趣的源泉,有了美的发现学生遍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从不空洞地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习语文的要求及其方法,而是用美来捕获学生那对美蠢蠢欲动的心。如,第一节课我唱起刘欢的老歌《从头再来》:“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心如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让美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大增,又告诫学生拥抱今朝从头开始的意义。同时又勉励学生在新学期中更上一层楼。
语文课本中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对于这些美文首先应让学生去感知,读是最好的方法。我一直主张把语文课上成读书课,因为汉语多元音有声调押韵等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这样能使美流动在读书中。
感受语文的美还应感受到汉语的词汇丰富表现力强。汉语语法的非形态化特点是句子结构灵活。句中实词多因而更加灵活。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仅仅几个实词而已,便能使人感受到游子的孤独愁苦。朗诵起来美从字里行间缓缓流淌,给人以美的享受。
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形之美韵之美,同时还应让学生感受到意之美。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之美;“大江东去”“千骑卷平冈”的气势美;“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婉约之美。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去感悟美,让美流动在眼耳鼻口,深切感受体味没得所在。
二、 让美在思维中流动
对于美的感悟和把握不应是浅层次的,要让学生深刻地把握美,就应当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力。要让美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思维挖掘课文中孕育的美。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的课文深挖内在的美。
如教学《散步》一文是,围绕最后一句话:“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让学生展开讨论“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步步深入美的所在——人到中年肩上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把作者对生命的使命感进一步挖掘出来。理解了人到中年,既需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进而升华到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呢。
同时还应让学生懂得美的多样性和美的不同风格,懂得美的辩证性。既要能选择明快,也要能欣赏沉郁。如《故乡》中杨二嫂,二十年前人称“豆腐西施”“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二十年后,她变得泼悍放肆。为了从“我”家捞点东西,交替着虚伪的吹捧,尖刻的讽刺还中伤闰土偷碗碟。这前后对比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深深地被震动。震动之余让学生思考是什么让杨二嫂蜕变的?学生一定停不住了,急于表现,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会把矛头直指封建社会,农民的活力,个性被封建社会扼杀,为此会感到悲伤。对封建社会压迫下的农民苦难轮回的无奈。为纯真的人性被扭曲而痛苦。这种含着泪的美,对于学生的内心震动显而易见,心灵定会受到升华,这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三、让美在创造中流淌
享受语文,培养美的创造力是终极目标。美在感官中感受到,在理解中升华,这是不够的,美更需要创造。因为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才能激励学生更加主动的去表现美,去理解美。在语文教学中,把汉字写得美,就是一种创造美的体现。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书写,要求学生在书写规范和工整的基础上把字写得漂亮。可以利用出班报时组织书法创作,不仅要求把汉字的个体美表现出来,还要追求章法美。把美与实用相结合,平时的笔记作业作文都要讲求美,让学生做作业都在创造美,都在享受美。
对于美的创造应当不仅要指向文字本身的美,还要指向思想感情,指向文化内涵。特别在写作文时应当最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对待作文不仅是任务更重要的是创造美。在一次作文教学时以微笑为题写作文,有一学生写继母善良,心胸开阔。开头这样写:“那是谁的微笑,浸透着无限的深情;那是谁的微笑,显示着母爱的真诚;那是谁的微笑,缝合着失去母爱的苦痛……”这组排比句,赞颂了这位继母的伟大。“缝合了”“失去母爱的痛苦”浸透这小作者对继母的感激与敬佩之情。作者创造的美的语言和美的思想,让美流动在字里行间,作者创造的美,没有无病呻吟恰到好处。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留给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机会。让学生把学习语文的过程化作美的享受过程,这样才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愫。
美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兴趣的源泉,有了美的发现学生遍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从不空洞地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习语文的要求及其方法,而是用美来捕获学生那对美蠢蠢欲动的心。如,第一节课我唱起刘欢的老歌《从头再来》:“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心如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让美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大增,又告诫学生拥抱今朝从头开始的意义。同时又勉励学生在新学期中更上一层楼。
语文课本中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对于这些美文首先应让学生去感知,读是最好的方法。我一直主张把语文课上成读书课,因为汉语多元音有声调押韵等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这样能使美流动在读书中。
感受语文的美还应感受到汉语的词汇丰富表现力强。汉语语法的非形态化特点是句子结构灵活。句中实词多因而更加灵活。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仅仅几个实词而已,便能使人感受到游子的孤独愁苦。朗诵起来美从字里行间缓缓流淌,给人以美的享受。
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形之美韵之美,同时还应让学生感受到意之美。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之美;“大江东去”“千骑卷平冈”的气势美;“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婉约之美。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去感悟美,让美流动在眼耳鼻口,深切感受体味没得所在。
二、 让美在思维中流动
对于美的感悟和把握不应是浅层次的,要让学生深刻地把握美,就应当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力。要让美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思维挖掘课文中孕育的美。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的课文深挖内在的美。
如教学《散步》一文是,围绕最后一句话:“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让学生展开讨论“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步步深入美的所在——人到中年肩上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把作者对生命的使命感进一步挖掘出来。理解了人到中年,既需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进而升华到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呢。
同时还应让学生懂得美的多样性和美的不同风格,懂得美的辩证性。既要能选择明快,也要能欣赏沉郁。如《故乡》中杨二嫂,二十年前人称“豆腐西施”“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二十年后,她变得泼悍放肆。为了从“我”家捞点东西,交替着虚伪的吹捧,尖刻的讽刺还中伤闰土偷碗碟。这前后对比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深深地被震动。震动之余让学生思考是什么让杨二嫂蜕变的?学生一定停不住了,急于表现,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会把矛头直指封建社会,农民的活力,个性被封建社会扼杀,为此会感到悲伤。对封建社会压迫下的农民苦难轮回的无奈。为纯真的人性被扭曲而痛苦。这种含着泪的美,对于学生的内心震动显而易见,心灵定会受到升华,这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三、让美在创造中流淌
享受语文,培养美的创造力是终极目标。美在感官中感受到,在理解中升华,这是不够的,美更需要创造。因为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才能激励学生更加主动的去表现美,去理解美。在语文教学中,把汉字写得美,就是一种创造美的体现。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书写,要求学生在书写规范和工整的基础上把字写得漂亮。可以利用出班报时组织书法创作,不仅要求把汉字的个体美表现出来,还要追求章法美。把美与实用相结合,平时的笔记作业作文都要讲求美,让学生做作业都在创造美,都在享受美。
对于美的创造应当不仅要指向文字本身的美,还要指向思想感情,指向文化内涵。特别在写作文时应当最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对待作文不仅是任务更重要的是创造美。在一次作文教学时以微笑为题写作文,有一学生写继母善良,心胸开阔。开头这样写:“那是谁的微笑,浸透着无限的深情;那是谁的微笑,显示着母爱的真诚;那是谁的微笑,缝合着失去母爱的苦痛……”这组排比句,赞颂了这位继母的伟大。“缝合了”“失去母爱的痛苦”浸透这小作者对继母的感激与敬佩之情。作者创造的美的语言和美的思想,让美流动在字里行间,作者创造的美,没有无病呻吟恰到好处。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留给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机会。让学生把学习语文的过程化作美的享受过程,这样才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