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教师教育以“学科专业”替代“教师专业”,导致教师教育的师范特色不强,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背道而驰。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对学生的教师技能的培养,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因此,教师教育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加大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课程数量和课时比例,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培训,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到学校讲台上亲自实践。
[关键词] 教师 教师教育 专业化
一、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师的职前专业预备教育、新教师的职前辅导教育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这种模式虽然从理论上和制度上为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教师教育这一体系尚不完善,也欠规范。
1、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相分离
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在办学思想、课程编制、教材内容以及科研方向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传统的思维定式为:学生只要选择了师范专业,就自然取得了担任教师的资格。职前上岗培训阶段常常流于形式,只是在开学前集中进行短时间的培训,形式多为理论讲座,对于新教师来说仍然只是由毕业前的被动接受角色转变到毕业后的被动接受角色。
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现行的是传统的分级分类培训制。师范院校负责培养高校教师,中小学的领导与骨干教师;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基础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这种互相分离的格局,使得教师专业培养与在职培训相隔离。
2、教师教育专业知识体系不完整
我国现阶段教师教育的专业体系与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要求仍相差甚远。很多院校对教师技能(或教学技能、教学规范,或教学艺术、教育技术)课程不够重视,而且,师范院校对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不大,教育理论课程内容陈旧,方法单一,致使师范生的职业适应性很差。而教师在职期间的教育仍然停留于形式主义。职前教师教育只是为教师专业素质打下一些基础,教师的在职培训对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关注不够,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应用不足。
3、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欠缺
职业道德是教师教育中重要的伦理标准之一,必须将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解为专业生活,以确保教师能够以教育伦理要求的标准获得职业生活的意义。然而,师范院校普遍忽视了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的从教品德教育还重视不够,即职业道德教育欠缺。
4、教师教育以“学科专业”教育代替了“教师专业”教育
任何一种以培养人具有相关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至少在专业课程上有特色。那么以培养教师为主要目的的教师教育,其特点何在呢?或者说,教师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的区别在哪里呢?但实际情况是,我们的教师教育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自身的“教师专业”特点,与其他专业教育区别不大,或者说没有本质的区别。长期以来,教师教育以“学科专业”教育代替了“教师专业”教育。
我国目前也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但是在任用教师时,只是一种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形式而已。近年来,国家更在教师资格的标准上放宽了限制,允许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基本要求就是要参加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程的学习并通过考试。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原本就没有多少特色的教师教育正在逐步消亡,我们似乎在走与教师专业化相反的路。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教师专业化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但当前教师教育在专业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基础课程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教育学、心理学一直是师范院校必须开设的课程,这成为了师范院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问题是,这两门课在师范院校的重视程度如何?这种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的课时少。从课时比例来看,一般的师范院校,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总课时为72学时左右,分两学期上课。相比之下,一门大学英语的课时要多得多,一般为360学时左右,要上四学期。由此可见,教育学、心理学的课时真是少得可怜。由于课时少,教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许多教育理论、教育问题讲深讲透。另一方面,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产生兴趣。
(2)课程科目单一少。多少年来,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科目单一,一般只开设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法和教育实习。许多涉及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没有开设,这与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相比差距甚大。也就是说,我们的师范教育还是学科专业教育。
(3)课程内容陈旧。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过于死板,使用的教材都是过去几年的老课本,反映不出教育的新变化、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思想、新的发展趋势。
2、缺少对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我们以前的中等师范教育在培养小学教师方面是成功的,原因在于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以及口语表达、演讲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然而,在各地取消了中等师范学校以后,这种良好的培养教师的传统也随之消失殆尽。反观当前的高等师范教育,特色不明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学校对学生从教的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每天都是以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学生怎样才能获得这些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多。这种做法导致在实践领域,很多教师的教学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而且是完全按照课本来进行的。
实践表明,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专业知识,重要的是,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以什么样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实际欠缺的是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和重新整合的能力,以及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反思能力。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许多情况下,中小学教学将不再以分科教学为主,而是以综合课和活动课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根本的变化,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育还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显然是不适宜的。
3、教育实践的时间少。学生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很少,一般的师范院校只是在最后一学年安排学生实习,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去掉准备的时间和往返时间,也就二十几天。在这二十几天中,学生要听几节课,要准备教案,能上讲台亲自讲课的时间,最多五、六节课,少则一节课。这样,学生还没有找到教师的感觉,实习就结束了。而且,实习是在最后一年进行的,学生要找工作或考研不可能把精力完全放在实习上,大多数学生只是应付一下而已。更令人遗憾的是,实习本来是学生检验自己能力的时候,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改进,但是等到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甚至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当教师时,已面临毕业,没有改进的机会了。
三、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由于长期以来,教师教育忽视了教师专业的特点,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基础很差,教育教学技能不高,这直接导致我们的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因此,教师教育必须体现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特点,时时刻刻牢记人才培养任务是培养专业化的教师,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是学校培养人的主要工作,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所开设的课程体现出来的。
首先,师范院校要从根本上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基础课程,要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教师教育基础课程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教师教育系列课程的开设是区分师范院校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师范性的重要体现。只有学好这些课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处理问题而不是凭经验或想当然。
其次,师范院校要重视教育学科建设,最基本的一点是保证教育学、心理学在学校各学科中的地位,增加并保证教师教育系列课程的课时比例,增设教育学方面的相关课程。可根据需要增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课时数量,开设教育心理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法、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三字一话,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管理学,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教育科研方法等系列课程,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学到更多更广更深的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第三,加强教育学科方面问题的研究和课程开发,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思想和理念。师范院校应该切实投入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使自己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与基础教育相衔接。如果教师的培养不随之变化,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做法,就无从谈起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和老化的速度加快,客观上要求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也要不断更新,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2、加强对师范生和教师从教技能的培养。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对教师的客观要求,但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拥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同样重要。作为一名师范生和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引导的能力、合理地把握教材的能力、进行一定的课程开发的能力等等。表面看来,只要拥有相应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其实不然,因为教育的本质并不只是传授知识,教育对人的培养是多方面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社会化。可见,要很好地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光有专业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前,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改变了过去以知识的呈现和接受为主的模式,教师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答案的传声筒,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的专家和引路人,这无疑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框架和壁垒,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合理的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因此,教师教育要加强师范生和教师多方面技能的培养。
3、教育教学实践应该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教师技能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平时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补救。学校应该每学期都安排一定比例的课时让学生到中小学校或者在本校中采取模拟的形式亲自实践,亲自上讲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避免他们在象牙塔内的学院式的枯燥学习,又能使学生在教学第一线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前感受教师这一角色,提高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和自信心。
总之,教师教育专业化是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保障。它是指根据教师职业自身独特的职业条件和培养体制,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措施,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教育专业化使教师具有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必要的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职业道德、教师资格等,其实质和核心是对教师的教育科学素养的培育体系的专业化,是作为提高教师培养人、发展人的职业能力的专业化。
参考文献:
[1]王建磐.教育创新与教师教育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02-10-02.
[2] 李玉华,林崇德.从教师专业化视角看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6(3).
[3] 靳希斌,黄耀军.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模式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
[4] 张慧研.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策略[J].教育探索,2007(6).
作者简介:
何全旭(1965—),男,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关键词] 教师 教师教育 专业化
一、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师的职前专业预备教育、新教师的职前辅导教育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这种模式虽然从理论上和制度上为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教师教育这一体系尚不完善,也欠规范。
1、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相分离
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在办学思想、课程编制、教材内容以及科研方向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传统的思维定式为:学生只要选择了师范专业,就自然取得了担任教师的资格。职前上岗培训阶段常常流于形式,只是在开学前集中进行短时间的培训,形式多为理论讲座,对于新教师来说仍然只是由毕业前的被动接受角色转变到毕业后的被动接受角色。
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现行的是传统的分级分类培训制。师范院校负责培养高校教师,中小学的领导与骨干教师;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基础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这种互相分离的格局,使得教师专业培养与在职培训相隔离。
2、教师教育专业知识体系不完整
我国现阶段教师教育的专业体系与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要求仍相差甚远。很多院校对教师技能(或教学技能、教学规范,或教学艺术、教育技术)课程不够重视,而且,师范院校对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不大,教育理论课程内容陈旧,方法单一,致使师范生的职业适应性很差。而教师在职期间的教育仍然停留于形式主义。职前教师教育只是为教师专业素质打下一些基础,教师的在职培训对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关注不够,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应用不足。
3、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欠缺
职业道德是教师教育中重要的伦理标准之一,必须将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解为专业生活,以确保教师能够以教育伦理要求的标准获得职业生活的意义。然而,师范院校普遍忽视了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的从教品德教育还重视不够,即职业道德教育欠缺。
4、教师教育以“学科专业”教育代替了“教师专业”教育
任何一种以培养人具有相关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至少在专业课程上有特色。那么以培养教师为主要目的的教师教育,其特点何在呢?或者说,教师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的区别在哪里呢?但实际情况是,我们的教师教育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自身的“教师专业”特点,与其他专业教育区别不大,或者说没有本质的区别。长期以来,教师教育以“学科专业”教育代替了“教师专业”教育。
我国目前也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但是在任用教师时,只是一种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形式而已。近年来,国家更在教师资格的标准上放宽了限制,允许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基本要求就是要参加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程的学习并通过考试。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原本就没有多少特色的教师教育正在逐步消亡,我们似乎在走与教师专业化相反的路。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教师专业化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但当前教师教育在专业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基础课程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教育学、心理学一直是师范院校必须开设的课程,这成为了师范院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问题是,这两门课在师范院校的重视程度如何?这种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的课时少。从课时比例来看,一般的师范院校,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总课时为72学时左右,分两学期上课。相比之下,一门大学英语的课时要多得多,一般为360学时左右,要上四学期。由此可见,教育学、心理学的课时真是少得可怜。由于课时少,教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许多教育理论、教育问题讲深讲透。另一方面,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产生兴趣。
(2)课程科目单一少。多少年来,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科目单一,一般只开设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法和教育实习。许多涉及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没有开设,这与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相比差距甚大。也就是说,我们的师范教育还是学科专业教育。
(3)课程内容陈旧。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过于死板,使用的教材都是过去几年的老课本,反映不出教育的新变化、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思想、新的发展趋势。
2、缺少对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我们以前的中等师范教育在培养小学教师方面是成功的,原因在于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以及口语表达、演讲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然而,在各地取消了中等师范学校以后,这种良好的培养教师的传统也随之消失殆尽。反观当前的高等师范教育,特色不明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学校对学生从教的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每天都是以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学生怎样才能获得这些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多。这种做法导致在实践领域,很多教师的教学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而且是完全按照课本来进行的。
实践表明,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专业知识,重要的是,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以什么样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实际欠缺的是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和重新整合的能力,以及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反思能力。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许多情况下,中小学教学将不再以分科教学为主,而是以综合课和活动课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根本的变化,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育还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显然是不适宜的。
3、教育实践的时间少。学生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很少,一般的师范院校只是在最后一学年安排学生实习,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去掉准备的时间和往返时间,也就二十几天。在这二十几天中,学生要听几节课,要准备教案,能上讲台亲自讲课的时间,最多五、六节课,少则一节课。这样,学生还没有找到教师的感觉,实习就结束了。而且,实习是在最后一年进行的,学生要找工作或考研不可能把精力完全放在实习上,大多数学生只是应付一下而已。更令人遗憾的是,实习本来是学生检验自己能力的时候,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改进,但是等到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甚至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当教师时,已面临毕业,没有改进的机会了。
三、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由于长期以来,教师教育忽视了教师专业的特点,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基础很差,教育教学技能不高,这直接导致我们的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因此,教师教育必须体现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特点,时时刻刻牢记人才培养任务是培养专业化的教师,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是学校培养人的主要工作,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所开设的课程体现出来的。
首先,师范院校要从根本上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基础课程,要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教师教育基础课程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教师教育系列课程的开设是区分师范院校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师范性的重要体现。只有学好这些课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处理问题而不是凭经验或想当然。
其次,师范院校要重视教育学科建设,最基本的一点是保证教育学、心理学在学校各学科中的地位,增加并保证教师教育系列课程的课时比例,增设教育学方面的相关课程。可根据需要增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课时数量,开设教育心理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法、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三字一话,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管理学,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教育科研方法等系列课程,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学到更多更广更深的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第三,加强教育学科方面问题的研究和课程开发,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思想和理念。师范院校应该切实投入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使自己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与基础教育相衔接。如果教师的培养不随之变化,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做法,就无从谈起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和老化的速度加快,客观上要求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也要不断更新,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2、加强对师范生和教师从教技能的培养。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对教师的客观要求,但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拥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同样重要。作为一名师范生和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引导的能力、合理地把握教材的能力、进行一定的课程开发的能力等等。表面看来,只要拥有相应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其实不然,因为教育的本质并不只是传授知识,教育对人的培养是多方面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社会化。可见,要很好地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光有专业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前,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改变了过去以知识的呈现和接受为主的模式,教师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答案的传声筒,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的专家和引路人,这无疑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框架和壁垒,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合理的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因此,教师教育要加强师范生和教师多方面技能的培养。
3、教育教学实践应该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教师技能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平时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补救。学校应该每学期都安排一定比例的课时让学生到中小学校或者在本校中采取模拟的形式亲自实践,亲自上讲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避免他们在象牙塔内的学院式的枯燥学习,又能使学生在教学第一线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前感受教师这一角色,提高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和自信心。
总之,教师教育专业化是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保障。它是指根据教师职业自身独特的职业条件和培养体制,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措施,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教育专业化使教师具有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必要的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职业道德、教师资格等,其实质和核心是对教师的教育科学素养的培育体系的专业化,是作为提高教师培养人、发展人的职业能力的专业化。
参考文献:
[1]王建磐.教育创新与教师教育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02-10-02.
[2] 李玉华,林崇德.从教师专业化视角看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6(3).
[3] 靳希斌,黄耀军.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模式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
[4] 张慧研.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策略[J].教育探索,2007(6).
作者简介:
何全旭(1965—),男,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