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教学的不断兴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出现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启了新的道路。通过对民族音乐与舞蹈信息化翻转课堂的研究,探讨如何在美育课程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
[关 键 词] 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104-02
民族音乐与舞蹈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针对艺术类专业和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培养艺术修养、提高艺术审美品位、巩固和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所开设的一门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十分重要的基础能力课和美育课程。让学生对中国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文化有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掌握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和舞蹈作品,便于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从而提高文化修养及艺术表演能力,适应就业的需求,并为他们艺术表演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素以丰饶的民族文化享誉国内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因此,民族音乐与舞蹈课程内容以民族音乐与舞蹈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熟悉各民族的代表音乐与舞蹈作品,以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代表性民歌、舞蹈作为学习对象,掌握各民族的代表性音乐与舞蹈作品,形成以实践为主体,理论为辅助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具备一定的民族文化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民族声乐演唱能力、民族舞蹈表演能力以及能够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职业型应用人才。
一、课程安排与规划
民族音乐与舞蹈课程,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同时,加强劳动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支持环境、服务供给模式,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内涵,增强学生民族音乐舞蹈知识,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和发展,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操。
基于本课程特点与学生基本情况,本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自编教材,参考教材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民族音乐》、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教材《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等具有专业性、指导性和民族性的教材。这群“95后”的孩子都是典型的信息时代“土著居民”,易于接受新事物,喜欢寓教于乐、直观可感的教学,比如Flash动画、视频、PPT、各种流行时尚的软件App等,喜欢以信息手段充分参与的教学模式。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了演唱和舞蹈表演的基本能力,并且对音乐艺术相关课程已具备一定基础(如乐理、形体、合唱等),因此可以在课堂上给予他们充分的表现和锻炼机会,让学生更积极地融入课堂。如文化艺术学院民族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是艺术专业类学生,根据其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规划,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主要为演唱演员、舞蹈演员和民族音乐舞蹈文化传承工作者。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会根据职业要求以演唱和表演实训教学为主,从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理论知识为依托,来进行课程的规划、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评价体系的安排。
根据民族音乐与舞蹈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创设了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中,需要学生掌握中国多个民族的特色文化,如民族的人文风俗、故事和特色音乐舞蹈等;能力目标需要学生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民族歌曲、表演民族舞蹈,并且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韵味,从而达到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情感目标,并通过学习感受音乐带来的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会音乐艺术。总的来说学习重难点就是学习民族文化,会唱、会跳民族歌舞,学会民族音乐与舞蹈的鉴赏方式。
在课程开始前在云班课平台上推送问卷调查,让学生进行回答,并根据调查结果调整课程模式: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抓住高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以多种教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等)、学法(自主学习法、图画表现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及网站、App等信息平台,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等创设多维学习环境,开创更开放、更平等、更形象的教育教学模式。以职业需求为学习目标和切入点,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将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有机融合,通过逐层推进的各个教学环节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强化核心职业能力。
二、课程实施效果
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看,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自主探究、任务引入、案例导学、实践表演、点评总结、改善提升)使學生在学习民族文化、民族音乐与舞蹈这一专项技能上实现了由知道、做到、做对、做好、做精到完善的过程,能力的提升逐步体现,重点和难点轻松突破。根据专业的特殊性,本课程由课堂教学到实践演练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课堂,理论与实践实现完美融合,使学生充满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较好地达成最终的学习目标。
通过课前、课后在学习平台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课后拓展等方式进行非课堂时段的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只注重课中学习,忽略课前和课后的学习方式,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同等重要,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课中内化和交流等方式实现自我评价,及时地进行学习方式的调整和完善,提升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学生在教学平台上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课堂学习中的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和对比性评价,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从而判断课程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以让学生可以更高效、更快捷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可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评价,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层次。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课堂活动,学生通过课程接触国家级、省级等优秀的传承项目和传承人,更形象生动地学习民族音乐舞蹈知识,到当地的文化传习馆实习和交流,通过专家评价,总结学习中需要改进和突破的地方,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奠定更扎实的基础。通过课程的“三步走”战略,从民族文化理论学习、民族音乐与舞蹈实践、与“非遗”传承人交流与提升,逐一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不管是岗位需求,还是对学生学习传统民族文化的提升、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都形成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民族表演艺术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参与各种省级技能大赛获得了第二、三名的优异成绩,实现了教赛融合、相互促进。
三、教学特色与创新
民族音乐与舞蹈课程多种信息化手段合理运用,优化学习进程,提升学习效果;运用多种最流行、最前沿的手机软件配合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收集和整理资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是非常有利的;紧密结合国家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需要,及时把“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等方向引入教学当中,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方式,以演讲、画报、视频等多种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多屏教学模式,主屏幕进行主线教学,副屏幕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充分探究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学生整体接受知识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采用各种新的教法和学法,引起更多学生的共鸣,才能让更多的学生认同、接受和喜欢,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带入学习情境中,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学习民族音乐舞蹈知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的人才需求,信息化的翻转课堂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民族音乐与舞蹈课程探索式、改革式地运用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不论是从教学设想、教学设计、课堂运用、评价系统都进行了有效尝试,培养学生探索、合作的精神,表达的能力和强大的自信,同时通过将民族文化传承融入其中,让学生更加具备时代感、社会感和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郑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4).
[2]齐涛.基于翻转课堂的几种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6(15):110.
[3]郭丁云,薛峰.高校通信类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32):137-138.
[4]李晓霞.浅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施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0):136-137.
编辑 原琳娜
[关 键 词] 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104-02
民族音乐与舞蹈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针对艺术类专业和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培养艺术修养、提高艺术审美品位、巩固和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所开设的一门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十分重要的基础能力课和美育课程。让学生对中国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文化有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掌握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和舞蹈作品,便于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从而提高文化修养及艺术表演能力,适应就业的需求,并为他们艺术表演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素以丰饶的民族文化享誉国内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因此,民族音乐与舞蹈课程内容以民族音乐与舞蹈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熟悉各民族的代表音乐与舞蹈作品,以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代表性民歌、舞蹈作为学习对象,掌握各民族的代表性音乐与舞蹈作品,形成以实践为主体,理论为辅助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具备一定的民族文化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民族声乐演唱能力、民族舞蹈表演能力以及能够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职业型应用人才。
一、课程安排与规划
民族音乐与舞蹈课程,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同时,加强劳动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支持环境、服务供给模式,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内涵,增强学生民族音乐舞蹈知识,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和发展,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操。
基于本课程特点与学生基本情况,本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自编教材,参考教材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民族音乐》、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教材《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等具有专业性、指导性和民族性的教材。这群“95后”的孩子都是典型的信息时代“土著居民”,易于接受新事物,喜欢寓教于乐、直观可感的教学,比如Flash动画、视频、PPT、各种流行时尚的软件App等,喜欢以信息手段充分参与的教学模式。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了演唱和舞蹈表演的基本能力,并且对音乐艺术相关课程已具备一定基础(如乐理、形体、合唱等),因此可以在课堂上给予他们充分的表现和锻炼机会,让学生更积极地融入课堂。如文化艺术学院民族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是艺术专业类学生,根据其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规划,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主要为演唱演员、舞蹈演员和民族音乐舞蹈文化传承工作者。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会根据职业要求以演唱和表演实训教学为主,从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理论知识为依托,来进行课程的规划、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评价体系的安排。
根据民族音乐与舞蹈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创设了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中,需要学生掌握中国多个民族的特色文化,如民族的人文风俗、故事和特色音乐舞蹈等;能力目标需要学生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民族歌曲、表演民族舞蹈,并且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韵味,从而达到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情感目标,并通过学习感受音乐带来的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会音乐艺术。总的来说学习重难点就是学习民族文化,会唱、会跳民族歌舞,学会民族音乐与舞蹈的鉴赏方式。
在课程开始前在云班课平台上推送问卷调查,让学生进行回答,并根据调查结果调整课程模式: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抓住高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以多种教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等)、学法(自主学习法、图画表现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及网站、App等信息平台,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等创设多维学习环境,开创更开放、更平等、更形象的教育教学模式。以职业需求为学习目标和切入点,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将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有机融合,通过逐层推进的各个教学环节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强化核心职业能力。
二、课程实施效果
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看,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自主探究、任务引入、案例导学、实践表演、点评总结、改善提升)使學生在学习民族文化、民族音乐与舞蹈这一专项技能上实现了由知道、做到、做对、做好、做精到完善的过程,能力的提升逐步体现,重点和难点轻松突破。根据专业的特殊性,本课程由课堂教学到实践演练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课堂,理论与实践实现完美融合,使学生充满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较好地达成最终的学习目标。
通过课前、课后在学习平台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课后拓展等方式进行非课堂时段的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只注重课中学习,忽略课前和课后的学习方式,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同等重要,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课中内化和交流等方式实现自我评价,及时地进行学习方式的调整和完善,提升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学生在教学平台上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课堂学习中的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和对比性评价,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从而判断课程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以让学生可以更高效、更快捷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可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评价,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层次。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课堂活动,学生通过课程接触国家级、省级等优秀的传承项目和传承人,更形象生动地学习民族音乐舞蹈知识,到当地的文化传习馆实习和交流,通过专家评价,总结学习中需要改进和突破的地方,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奠定更扎实的基础。通过课程的“三步走”战略,从民族文化理论学习、民族音乐与舞蹈实践、与“非遗”传承人交流与提升,逐一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不管是岗位需求,还是对学生学习传统民族文化的提升、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都形成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民族表演艺术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参与各种省级技能大赛获得了第二、三名的优异成绩,实现了教赛融合、相互促进。
三、教学特色与创新
民族音乐与舞蹈课程多种信息化手段合理运用,优化学习进程,提升学习效果;运用多种最流行、最前沿的手机软件配合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收集和整理资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是非常有利的;紧密结合国家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需要,及时把“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等方向引入教学当中,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方式,以演讲、画报、视频等多种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多屏教学模式,主屏幕进行主线教学,副屏幕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充分探究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学生整体接受知识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采用各种新的教法和学法,引起更多学生的共鸣,才能让更多的学生认同、接受和喜欢,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带入学习情境中,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学习民族音乐舞蹈知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的人才需求,信息化的翻转课堂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民族音乐与舞蹈课程探索式、改革式地运用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不论是从教学设想、教学设计、课堂运用、评价系统都进行了有效尝试,培养学生探索、合作的精神,表达的能力和强大的自信,同时通过将民族文化传承融入其中,让学生更加具备时代感、社会感和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郑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4).
[2]齐涛.基于翻转课堂的几种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6(15):110.
[3]郭丁云,薛峰.高校通信类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32):137-138.
[4]李晓霞.浅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施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0):136-137.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