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ihuin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全国都在开展新课程教学,来寻找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这种思维文化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也不是要求教师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而是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生命体,语言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这正是新课程对理想的教学状态的期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延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面对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师尤其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一、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以管理者身份出現,或多或少、有意识或无意识存在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学生本来就是不懂事的,本来就需要教师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等等。就在这样的“管理”中,培养了一批批平庸的“标准件”。新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二、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新课程提出,教师应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建构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条件下,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教师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那种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非改不可;那种认为学生学习就是被动听、做笔记,越安静、越能跟着老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变不行。教师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成长。
  三、既是主导者又是引导者,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曾看到一则《赵州桥》的课件,该课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赵州桥的地理环境,全貌。却没有用于解决课文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以及难点“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的内容。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地把据文章的主旨,头脑中只是一些赵州桥的外观及周围环境的零碎画面。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四、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新课程增加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没有教师的充分参与,没有教师的积极、主动的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不可能的、无法想象的;新课程的实施也是十分困难、难以进行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只管“怎样教”的时代从此结束了。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考虑“教什么”和“为什么教”。要不断学习、培养、提升自己广泛地、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由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开发者。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者、学生学习的仲裁者,转变为学生知识构建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促进者的角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至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3.及时反馈,激励肯定,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形成自我实践和反思的能力;4.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师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中心放在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能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而学生与文本对话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我们应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和独创性的见解,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涵盖的信息,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真切地体验他们在特定的背景中的喜、怒、哀、乐,达到情感的共鸣,得到人生的感悟,获取语感的积累。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其他文献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  一、要激趣  1.讲故事。岳飞是南宋时的人,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他小时候家里遭遇了水灾,被冲得一贫如洗,全家人只好依靠母亲帮别人做点针线活来养家糊口。  岳飞十分喜欢读书,没有钱买纸和笔,就在
期刊
《新蒙氏数学》依据的是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物化教育思想,集体验性、游戏性和知识性为一体。使用这套教材教授学前班的数学课的三个多月的数学教学经历,我初步感悟到学前数学教学应是活动与情感的融合。  一、活动是学前教学的主要形式  1.动手操作。有句英文名言,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 动手操作对于理解数学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自己
期刊
1978年11月20日出生数学教师小教一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在分析文章解答作文题目时常常以阅读的数量、质量为基奠。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谈及阅读,似乎是语文的专用名词,其实,数学也一样需要阅读,而且更需要阅读。很多同学的题目做错,追根求源来自对题意的理解出现偏颇,对概念掌握不清。可见有效的阅读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进
期刊
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抓住生活,在生活中积累感悟,然后在习作中再现多姿多彩的生活。下面讲一讲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种积累方法。  一、阅读中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学到书中的许多知识。常常可以充實习作内容,也可学习作文的表达方法。这样,当学生习作时,那些与习作有关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那些适合于表达内容的方法,那些用在这里恰到好处的词句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跳
期刊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这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又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运用到口头或书面中。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
期刊
一、联系生活,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虽然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生动的画面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超越教材,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问题,找到数学的原型,认识周围事物,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例如:二年级学过的“统计”,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只是让学生统计几种小动物,内容非常枯燥,知识非常抽象。如果我们把这类知识还原于生活
期刊
我自2000年开始从事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在10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后进生,他们不但影响班级的成绩,而且捣乱课堂纪律,甚至会带坏班级的风气。后进生给老师们带来苦恼,有些老师经常批评,甚至挖苦讽刺。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后进生破罐子破摔,老师们也伤透了心,放弃了挽救他们。  这一现象也曾是我的苦恼。但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面对,与其苦恼,不如想一些办法。为了探究后进生的成因以
期刊
聆听和说话,内地和香港都很重视。内地在2000年的课程文件中,提出“口语交际”一项,此项融合了聆听与说话能力。香港2002年实施的《中学中国语文科》新修订课程,列出了中国语文科的九大范畴,聆听和说话分列其中两大范畴。香港更定于2007年的中学会考中国语文科加入聆听加口语考试,把中文科的考试从读写为主带进听、说、读、写并重的年代。切实提高学生的聆听和说话的能力,已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实际的教
期刊
一、教学语言要有效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老师只有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才能使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心。老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于思考“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
期刊
一、导入  1.游戏:根据颜色选季节。(此处为注意力训练,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打开孩子的思路,为理解古诗诗意打下基础。)  2.复习古诗《一去二三里》、《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皆不见)。  师:“这两首古诗和其它学过的诗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这首诗里有很多数字。  师:像这样含有数字的诗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数字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