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职校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在布置语文作业时,我们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研究性作业形式—课业。课业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对课业的评价是综合性、过程性的评价,教师的指导是全过程、全方位的。通过课业这种新的作业形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能力得到了锻炼。
关键词: 能力 课业 特点 评价 指导
温家宝总理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应把语文能力融于学生的职业能力之中,真正为学生的就业和终身发展服务。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入学后有厌学情绪。学习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对今后就业择业缺乏信心是普遍现象。但是,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由于没有升学率的压力,特别适宜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我们尝试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教学,采取了课堂讨论、专题研究、语文课业、课堂表演、学生作“小先生”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精力充沛、动手操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布置作业时除了常规的、日常的作业外,我们还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课业。具体说,语文课业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完成课业,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积极性,主动参与对各种问题进行富有创新的探索和研究。
一、课业的特点
1.课业的题目具有开放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择自己的话题。下面是学生的部分题目:“感受真诚”、“读莫言小说有感”、“与父母沟通问题”、“关注中国股市”、“不爱学习的原因”、“学习方法”、“网络安全”、“水土流失”、“手机的利与弊”等,既有社会热点问题,也有学生比较关注的自身问题。这说明学生视野比较开阔,能够认识自我并进行深刻的反思。
2.获取资料和信息的方式具有灵活性。
学生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获取资料和信息,如:采访、调查问卷、随机口头调查、座谈、查阅图书、上网查询等等。有一位同学,针对学校正在开展的诗歌朗诵比赛就诗歌朗诵的意义、注意事项等内容采访了一位语文老师,很好地完成了她的课业。她说:“我是一个比较内向、比较胆小的人,这次采访对我是一个考验,也锻炼了我的胆量和与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3.课业的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课业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个人独立完成。在讲解《前赤壁赋》介绍作者苏轼时,学生对苏轼曲折的传奇性的一生和他的家庭充满了了极大的兴趣,对苏轼的伟大文学成就充满了景仰。几个学生从兴趣出发组成一个小组,对苏轼进行了专题研究。学生的这个专题研究不再以《前赤壁赋》为唯一的学习材料,而是跨学科地研究苏轼,要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并且,学生学习的空间也延展到了图书馆、网络。
4.课业成果的形式和格式没有统一的要求。
课业成果既可以是一篇专题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
二、课业的评价
因为语文课业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课业的评价也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性的评价。课业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要评价学生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
1.态度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完成课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如学生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2.体验评价。评价学生在完成课业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学生的学习体验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课业完成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3.方法和技能评价。评价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课业评价时,教师必须认真批阅学生课业,写出较为详细的评语(包括评价依据和要点),同时记录下每位学生的课业成绩,还要将批改过的课业发给学生,并进行课业讲评,以形成良性的教学反馈机制和互动机制。
4.能力评价。在布置课业和完成课业时,教师同时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对其自身能力的评价。在完成课业之后,学生要写一份总结,在总结中进行能力对比度的分析,自我分析和评价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自己的进步进行综合的评价。有的课业是以小组形式完成,小组成员之间还要对成员的能力进步进行互评。
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小到大经常受到挫折教育,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综合性的、过程性的评价比较客观、全面,并且能够不忽略学生在每一个阶段所付出的努力、所表现出来的闪光之处,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能力,在最大限度上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
三、课业的指导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并且有的学生韧性和毅力不足、意志力不坚定,遇到困难和挫折可能会半途而废。因此,在学生完成课业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适时的指导。
1.建立定期联络制度。
在确定题目、成果形式、交流方式、分工合作时,教师就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了解课业完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从而目标和手段明确、信心充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建立定期联络制度,教师定期听取学生的阶段工作汇报,了解学生课业的进度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为最后的过程评价做好准备。
2.教师的指导是全方位的指导。 指导既包括知识方面的指导,也包括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指导,并且更重要的也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指导,使学生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意志得到锻炼,人格得到提升,素质得到培养。
3.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顾问和学习伙伴。教师要转换角色,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放任自流,应当作为学生的指导者,顾问和学习伙伴。在指导的过程中,应当避免越俎代庖,把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任意遨游,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锻炼他们的能力。
四、课业的成效
通过研究性作业——课业的完成,学生在自主选择、投入生活、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尤其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最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研究,学生已有的兴趣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可以迁移到新的学习和活动中去,因而可以培养他们新的学习兴趣。
2.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选择题目时,学生从社会、生活等方面入手,如环境保护、职校生心理问题、职校生交友观等。通过这些课业的研究,学生学会关心社会与他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提升。
3.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能力。课业的完成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并强调合作,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不仅每个成员要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且还必须与同伴们紧密协作,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课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给学生最直接的社会体验机会,他们从中认识了社会、他人、自己,学会了交往与合作。《职校生打架、骂人现象调查报告》小组在采访心理咨询时遇到了些困难,一是因为老师比较忙,找了几次都落空,二是因为她们第一次进行采访没有经验,心情既忐忑不安又紧张。通过这次采访,既锻炼了知难而进的顽强意志,也增强了进行社会交往的勇气和能力。
通过语文课业的尝试,我们深深意识到,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我们应该深入广泛地挖掘语文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龚春燕.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广西:漓江出版社,2000.
[3]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关键词: 能力 课业 特点 评价 指导
温家宝总理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应把语文能力融于学生的职业能力之中,真正为学生的就业和终身发展服务。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入学后有厌学情绪。学习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对今后就业择业缺乏信心是普遍现象。但是,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由于没有升学率的压力,特别适宜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我们尝试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教学,采取了课堂讨论、专题研究、语文课业、课堂表演、学生作“小先生”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精力充沛、动手操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布置作业时除了常规的、日常的作业外,我们还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课业。具体说,语文课业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完成课业,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积极性,主动参与对各种问题进行富有创新的探索和研究。
一、课业的特点
1.课业的题目具有开放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择自己的话题。下面是学生的部分题目:“感受真诚”、“读莫言小说有感”、“与父母沟通问题”、“关注中国股市”、“不爱学习的原因”、“学习方法”、“网络安全”、“水土流失”、“手机的利与弊”等,既有社会热点问题,也有学生比较关注的自身问题。这说明学生视野比较开阔,能够认识自我并进行深刻的反思。
2.获取资料和信息的方式具有灵活性。
学生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获取资料和信息,如:采访、调查问卷、随机口头调查、座谈、查阅图书、上网查询等等。有一位同学,针对学校正在开展的诗歌朗诵比赛就诗歌朗诵的意义、注意事项等内容采访了一位语文老师,很好地完成了她的课业。她说:“我是一个比较内向、比较胆小的人,这次采访对我是一个考验,也锻炼了我的胆量和与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3.课业的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课业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个人独立完成。在讲解《前赤壁赋》介绍作者苏轼时,学生对苏轼曲折的传奇性的一生和他的家庭充满了了极大的兴趣,对苏轼的伟大文学成就充满了景仰。几个学生从兴趣出发组成一个小组,对苏轼进行了专题研究。学生的这个专题研究不再以《前赤壁赋》为唯一的学习材料,而是跨学科地研究苏轼,要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并且,学生学习的空间也延展到了图书馆、网络。
4.课业成果的形式和格式没有统一的要求。
课业成果既可以是一篇专题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
二、课业的评价
因为语文课业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课业的评价也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性的评价。课业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要评价学生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
1.态度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完成课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如学生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2.体验评价。评价学生在完成课业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学生的学习体验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课业完成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3.方法和技能评价。评价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课业评价时,教师必须认真批阅学生课业,写出较为详细的评语(包括评价依据和要点),同时记录下每位学生的课业成绩,还要将批改过的课业发给学生,并进行课业讲评,以形成良性的教学反馈机制和互动机制。
4.能力评价。在布置课业和完成课业时,教师同时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对其自身能力的评价。在完成课业之后,学生要写一份总结,在总结中进行能力对比度的分析,自我分析和评价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自己的进步进行综合的评价。有的课业是以小组形式完成,小组成员之间还要对成员的能力进步进行互评。
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小到大经常受到挫折教育,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综合性的、过程性的评价比较客观、全面,并且能够不忽略学生在每一个阶段所付出的努力、所表现出来的闪光之处,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能力,在最大限度上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
三、课业的指导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并且有的学生韧性和毅力不足、意志力不坚定,遇到困难和挫折可能会半途而废。因此,在学生完成课业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适时的指导。
1.建立定期联络制度。
在确定题目、成果形式、交流方式、分工合作时,教师就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了解课业完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从而目标和手段明确、信心充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建立定期联络制度,教师定期听取学生的阶段工作汇报,了解学生课业的进度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为最后的过程评价做好准备。
2.教师的指导是全方位的指导。 指导既包括知识方面的指导,也包括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指导,并且更重要的也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指导,使学生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意志得到锻炼,人格得到提升,素质得到培养。
3.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顾问和学习伙伴。教师要转换角色,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放任自流,应当作为学生的指导者,顾问和学习伙伴。在指导的过程中,应当避免越俎代庖,把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任意遨游,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锻炼他们的能力。
四、课业的成效
通过研究性作业——课业的完成,学生在自主选择、投入生活、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尤其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最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研究,学生已有的兴趣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可以迁移到新的学习和活动中去,因而可以培养他们新的学习兴趣。
2.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选择题目时,学生从社会、生活等方面入手,如环境保护、职校生心理问题、职校生交友观等。通过这些课业的研究,学生学会关心社会与他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提升。
3.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能力。课业的完成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并强调合作,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不仅每个成员要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且还必须与同伴们紧密协作,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课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给学生最直接的社会体验机会,他们从中认识了社会、他人、自己,学会了交往与合作。《职校生打架、骂人现象调查报告》小组在采访心理咨询时遇到了些困难,一是因为老师比较忙,找了几次都落空,二是因为她们第一次进行采访没有经验,心情既忐忑不安又紧张。通过这次采访,既锻炼了知难而进的顽强意志,也增强了进行社会交往的勇气和能力。
通过语文课业的尝试,我们深深意识到,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我们应该深入广泛地挖掘语文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龚春燕.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广西:漓江出版社,2000.
[3]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