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打击司令部的主要职责是统管美国空军属下的战略核打击力量,平时负责维持一支安全、可靠、有效的核威慑力量,战时则根据战区指挥官和美国总统的指示实施核打击等作战行动。
2010年9月30日,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GSc)在其驻地——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向外界宣布,该司令部已形成完全作战能力(F0c)并从10月1日起正式承担美国军方为其赋予的所有任务,这标志着自2008年10月25日开始启动的全球打击司令部组建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新建全球打击司令部是美国空军近年来最重大的一次机构改组计划,也是1992年6月原战略空军司令部(SAC)撤消以来美国空军核打击力量再次被集中置于某个专门司令部的统一管辖:ZTo此举不仅有助于减少美军方在核武器监管领域的疏漏,整合近年来不时出问题的空基战略核力量,还将确保美国空军核武库更加高效,有助于美国谋求并维持其全面核优势地位。目前美国空军现役的洲际弹道导弹和远程轰炸机等战略核武器已全部划归全球打击司令部管辖。
装备现状
按照预定计划,全球打击司令部已经分别于2009年12月1日、2010年2月1日正式接管了美国空军的两个军级单位——装备“民兵”一3洲际弹道导弹的第20航空队和装备B-2A、B-52H战略轰炸机的第8航空队,并相应地接收了二者的武器装备,其中包括:450枚LGM-30G“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可携带1~3枚W78或1枚W87核弹头;现役76架(另外有17架储存备用)B-52H“同温层堡垒”轰炸机,该机可携带AGM-86空射巡航导弹、AGM-69短距攻击导弹、AGM-12先进巡航导弹、B-53/-61Modl l/-83核炸弹;现役20架B-2A“幽灵”隐身轰炸机,该机除装备有B-61/-83核炸弹外,还可携带AGM-129巡航导弹和AGM-131短距攻击导弹。
除上述主战装备外,全球打击司令部在接收“民兵”一3洲际弹道导弹时也——并接收了一批承担导弹发射阵地安全保障任务的UH-1N“休伊”直升机,同时还在根据9.11事件后美国内及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寻求一种更适合担负此类任务的新型直升机,并希望能在下一个十年的中期(大约2015-2018年)列装。
之所以按照上述方式为全球打击司令部配备主战武器,按照包括全球打击司令部首任司令克劳兹中将在内的美国军方高层的观点,主要是因为这种配置方式正好体现了现役各种战略核武器在作战能力上的互补关系,可以更好地发挥现役战略核武器的作战效能。这种互补关系首先体现在洲际弹道导弹与战略轰炸机之间的互补:前者突防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并且己方无驾驶人员伤亡危险,后者则具有灵活机动、可重复使用性、出击后可中途召回、兼具战略战术用途等特点,因此二者都是战略核威慑力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次体现在B-52H和B-2A轰炸机之间的互补:B-52H战场生存能力较差但具备强大的防区外打击能力,B-2A隐身性能好因而突防/生存能力强,战时可渗透敌方严密防线并打击其纵深要害目标。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美国空军还曾考虑将现役的67架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也划归全球打击司令部。但由于该机自1995年之后已经拆除了核武器挂架和引信装置而专用于常规作战,不再担负核打击任务,因此美国空军最终决定该机仍保留在第12航空队建制内归空军作战司令部管辖。此外,与原战略空军司令部不同,全球打击司令部没有自己的电子战、战略侦察、空中加油、空中指挥控制等支援保障飞机。
装备近期发展态势
按照美国军方的规划,全球打击司令部的主要职责是统管美国空军属下的战略核打击力量,平时负责维持一支安全、可靠、有效的核威慑力量,战时则根据战区指挥官和美国总统的指示实施核打击等作战行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全球打击司令部今后在保持核打击能力的同时也将对常规作战日益重视。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美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已经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加上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持续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国的核威慑能力,因此美国国家安全对核武器的依赖已有所降低。鉴于远程常规武器的使用限制远低于核武器而实际起到的作用并不逊于前者,甚至可能更大,美国官方已经日益强调用远程常规力量替代核力量起到“地区性威慑效应”,这在近期美国政府公布的《四年一度防务评审》、《核态势评估》以及美俄近期签署的《战略武器削减条约》中均有所反映。在此背景下,目前美国军战略核武器威慑地位已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不能不对全球打击司令部今后的任务使命有所影响,目前全球打击司令部在装备建设方面已经开始出现重视常规作战的动向。
根据美俄签署的《战略武器削减条约》,今后美国只能保留60架具备核打击能力的轰炸机和至多420枚洲际弹道导弹,而全球打击司令部现役核力量已经大大超出了条约标准,再加上前面所述的美国军方对常规作战日益重视,目前美国空军正在考虑采取如下措施:将部分洲际弹道导弹换装常规弹头;全部20架B-2A在保留核打击能力的同时,将在今后的改进升级中重点增强常规作战能力(如:加装MOP巨型钻地弹和SDB/b直径炸弹);76架B一52H中至少有36架将接受改装,取消核打击能力,今后只承担常规作战任务。但值得指出的是,与美国空军现役另外一种只承担常规作战任务的远程轰炸机——B-1B不同(现隶属于空中作战司令部),全球打击司令部要求改装后只承担常规作战任务的B-52H轰炸机仍归自己管辖。鉴于将同型飞机编制在不同司令部将会给部队的作战、训练、维护保障等方面带来极大不便,应当说这部分B-52H轰炸机今后仍隶属于全球打击司令部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后美国空军B-2A/B-52H和B-lB轰炸机今后各自承担的任务不同(后者不担负核打击任务),并且分别隶属于全球打击和空中作战两个不同的司令部,但鉴于它们同为多发动机大型空中平台,不但部分技术设施通用,在训练、作战等方面也存在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今后全球打击司令部和空中作战司令部将会在远程轰炸机领域保持密切合作。全球打击司令部首任司令克劳兹中将2010年1月曾向外界透露,今后B-2A和B-52H将会继续参加空中作战司令部组织的战术作战任务和演习,同时全球打击司令部也会要求B-1B参加自己发起的轰炸机技能竞赛等日常训练活动。
新一代轰炸机的前景
目前全球打击司令部正计划对仍保留有核打击能力的现役B 52H和B-2A-轰炸机实施进一步的改进升级,以便在新一代轰炸机服役之前能确保美国军拥有可靠有效的空中核威慑力量。不过,鉴于现役B 52H轰炸机日益老旧、急需后 继机,多年以来美国空军一直在积极推动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研发。全球打击司令部首任司令克劳兹中将十分重视轰炸机在核威慑/核打击中的作用,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大力支持发展新一代具备核打击能力的远程轰炸机。尽管这样,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空军下一代轰炸机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自冷战结束以来,随着美军军事转型的深入和对信息化战争认识的深化,加上能彻底颠覆现有轰炸机概念的高超声速、无人驾驶和定向能武器等技术的发展,使传统轰炸机在未来战争中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质疑,而前苏联解体而带来的独霸地位也使美国空军轰炸机队的更新换代显得不那么迫切。因此冷战后相当长时间内美军方对轰炸机的未来发展一直持观望态度,其下一代轰炸机的发展规划经历了多年的反复研讨与修改。一度被美国空军寄予厚望、并于2007年5月公布初步性能指标的2018年轰炸机也在2010财年国防预算案中被中止研发经费。到2010年2月,美国防部虽然重启了下一代远程打击(NGLRS)系统的研发,但其发展思路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美国军方目前的构想,今后的远程打击系统将不再是某种单一型号的轰炸机,而是一个包括新型远程打击飞机(LRSA)、远程弹道导弹和高速巡航导弹等多种成员在内的“系统家族”(family 0fsystems)。尽管该家族中的LRSA飞机相对来说与传统轰炸机较为类似,但从近期美国防部和空军官员在不同场合的谈话来看,美国军方对新型LRSA提出的初步战技性能指标和任务需求已经与传统的远航程、大载弹量轰炸机相距甚远,更象一种战术作战飞机。美国空军负责作战、计划与需求事务的副参谋长菲利普·布里德拉夫中将在2010年7月的一次谈话中甚至表示,下一代轰炸机(NGB)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经“死亡”(dead)。
不仅如此,新型LRSA是否应该具备核打击能力在美国内也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而这对于该机今后是否隶属于全球打击司令部至关重要。如前所述,近年来美国军战略核武器威慑地位已有所下降,而这其中尤以战略轰炸机为甚,2009年美国国内甚至一度有人提议将传统的“三位一体”核力量体系转为把轰炸机摒除在外的“两位一体”。尽管经过多次争论和权衡,美国空军现役的B-2A和B-52H两种核轰炸机最终还是保留了核任务,但今后也将更加重视常规作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目前还不能完全断言LRSA今后将只用于常规作战,但至少可以说核打击已不再是该机首选和必备的任务。因此,目前美国军方拟议中的LRSAN口使顺利研制成功,最终是装备全球打击司令部还是空中作战司令部也还存在很大疑问。
鉴于上述原因,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今后能否如愿以偿地装备新一代具备核打击能力的远程轰炸机,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2010年9月30日,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GSc)在其驻地——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向外界宣布,该司令部已形成完全作战能力(F0c)并从10月1日起正式承担美国军方为其赋予的所有任务,这标志着自2008年10月25日开始启动的全球打击司令部组建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新建全球打击司令部是美国空军近年来最重大的一次机构改组计划,也是1992年6月原战略空军司令部(SAC)撤消以来美国空军核打击力量再次被集中置于某个专门司令部的统一管辖:ZTo此举不仅有助于减少美军方在核武器监管领域的疏漏,整合近年来不时出问题的空基战略核力量,还将确保美国空军核武库更加高效,有助于美国谋求并维持其全面核优势地位。目前美国空军现役的洲际弹道导弹和远程轰炸机等战略核武器已全部划归全球打击司令部管辖。
装备现状
按照预定计划,全球打击司令部已经分别于2009年12月1日、2010年2月1日正式接管了美国空军的两个军级单位——装备“民兵”一3洲际弹道导弹的第20航空队和装备B-2A、B-52H战略轰炸机的第8航空队,并相应地接收了二者的武器装备,其中包括:450枚LGM-30G“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可携带1~3枚W78或1枚W87核弹头;现役76架(另外有17架储存备用)B-52H“同温层堡垒”轰炸机,该机可携带AGM-86空射巡航导弹、AGM-69短距攻击导弹、AGM-12先进巡航导弹、B-53/-61Modl l/-83核炸弹;现役20架B-2A“幽灵”隐身轰炸机,该机除装备有B-61/-83核炸弹外,还可携带AGM-129巡航导弹和AGM-131短距攻击导弹。
除上述主战装备外,全球打击司令部在接收“民兵”一3洲际弹道导弹时也——并接收了一批承担导弹发射阵地安全保障任务的UH-1N“休伊”直升机,同时还在根据9.11事件后美国内及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寻求一种更适合担负此类任务的新型直升机,并希望能在下一个十年的中期(大约2015-2018年)列装。
之所以按照上述方式为全球打击司令部配备主战武器,按照包括全球打击司令部首任司令克劳兹中将在内的美国军方高层的观点,主要是因为这种配置方式正好体现了现役各种战略核武器在作战能力上的互补关系,可以更好地发挥现役战略核武器的作战效能。这种互补关系首先体现在洲际弹道导弹与战略轰炸机之间的互补:前者突防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并且己方无驾驶人员伤亡危险,后者则具有灵活机动、可重复使用性、出击后可中途召回、兼具战略战术用途等特点,因此二者都是战略核威慑力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次体现在B-52H和B-2A轰炸机之间的互补:B-52H战场生存能力较差但具备强大的防区外打击能力,B-2A隐身性能好因而突防/生存能力强,战时可渗透敌方严密防线并打击其纵深要害目标。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美国空军还曾考虑将现役的67架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也划归全球打击司令部。但由于该机自1995年之后已经拆除了核武器挂架和引信装置而专用于常规作战,不再担负核打击任务,因此美国空军最终决定该机仍保留在第12航空队建制内归空军作战司令部管辖。此外,与原战略空军司令部不同,全球打击司令部没有自己的电子战、战略侦察、空中加油、空中指挥控制等支援保障飞机。
装备近期发展态势
按照美国军方的规划,全球打击司令部的主要职责是统管美国空军属下的战略核打击力量,平时负责维持一支安全、可靠、有效的核威慑力量,战时则根据战区指挥官和美国总统的指示实施核打击等作战行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全球打击司令部今后在保持核打击能力的同时也将对常规作战日益重视。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美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已经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加上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持续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国的核威慑能力,因此美国国家安全对核武器的依赖已有所降低。鉴于远程常规武器的使用限制远低于核武器而实际起到的作用并不逊于前者,甚至可能更大,美国官方已经日益强调用远程常规力量替代核力量起到“地区性威慑效应”,这在近期美国政府公布的《四年一度防务评审》、《核态势评估》以及美俄近期签署的《战略武器削减条约》中均有所反映。在此背景下,目前美国军战略核武器威慑地位已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不能不对全球打击司令部今后的任务使命有所影响,目前全球打击司令部在装备建设方面已经开始出现重视常规作战的动向。
根据美俄签署的《战略武器削减条约》,今后美国只能保留60架具备核打击能力的轰炸机和至多420枚洲际弹道导弹,而全球打击司令部现役核力量已经大大超出了条约标准,再加上前面所述的美国军方对常规作战日益重视,目前美国空军正在考虑采取如下措施:将部分洲际弹道导弹换装常规弹头;全部20架B-2A在保留核打击能力的同时,将在今后的改进升级中重点增强常规作战能力(如:加装MOP巨型钻地弹和SDB/b直径炸弹);76架B一52H中至少有36架将接受改装,取消核打击能力,今后只承担常规作战任务。但值得指出的是,与美国空军现役另外一种只承担常规作战任务的远程轰炸机——B-1B不同(现隶属于空中作战司令部),全球打击司令部要求改装后只承担常规作战任务的B-52H轰炸机仍归自己管辖。鉴于将同型飞机编制在不同司令部将会给部队的作战、训练、维护保障等方面带来极大不便,应当说这部分B-52H轰炸机今后仍隶属于全球打击司令部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后美国空军B-2A/B-52H和B-lB轰炸机今后各自承担的任务不同(后者不担负核打击任务),并且分别隶属于全球打击和空中作战两个不同的司令部,但鉴于它们同为多发动机大型空中平台,不但部分技术设施通用,在训练、作战等方面也存在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今后全球打击司令部和空中作战司令部将会在远程轰炸机领域保持密切合作。全球打击司令部首任司令克劳兹中将2010年1月曾向外界透露,今后B-2A和B-52H将会继续参加空中作战司令部组织的战术作战任务和演习,同时全球打击司令部也会要求B-1B参加自己发起的轰炸机技能竞赛等日常训练活动。
新一代轰炸机的前景
目前全球打击司令部正计划对仍保留有核打击能力的现役B 52H和B-2A-轰炸机实施进一步的改进升级,以便在新一代轰炸机服役之前能确保美国军拥有可靠有效的空中核威慑力量。不过,鉴于现役B 52H轰炸机日益老旧、急需后 继机,多年以来美国空军一直在积极推动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研发。全球打击司令部首任司令克劳兹中将十分重视轰炸机在核威慑/核打击中的作用,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大力支持发展新一代具备核打击能力的远程轰炸机。尽管这样,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空军下一代轰炸机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自冷战结束以来,随着美军军事转型的深入和对信息化战争认识的深化,加上能彻底颠覆现有轰炸机概念的高超声速、无人驾驶和定向能武器等技术的发展,使传统轰炸机在未来战争中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质疑,而前苏联解体而带来的独霸地位也使美国空军轰炸机队的更新换代显得不那么迫切。因此冷战后相当长时间内美军方对轰炸机的未来发展一直持观望态度,其下一代轰炸机的发展规划经历了多年的反复研讨与修改。一度被美国空军寄予厚望、并于2007年5月公布初步性能指标的2018年轰炸机也在2010财年国防预算案中被中止研发经费。到2010年2月,美国防部虽然重启了下一代远程打击(NGLRS)系统的研发,但其发展思路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美国军方目前的构想,今后的远程打击系统将不再是某种单一型号的轰炸机,而是一个包括新型远程打击飞机(LRSA)、远程弹道导弹和高速巡航导弹等多种成员在内的“系统家族”(family 0fsystems)。尽管该家族中的LRSA飞机相对来说与传统轰炸机较为类似,但从近期美国防部和空军官员在不同场合的谈话来看,美国军方对新型LRSA提出的初步战技性能指标和任务需求已经与传统的远航程、大载弹量轰炸机相距甚远,更象一种战术作战飞机。美国空军负责作战、计划与需求事务的副参谋长菲利普·布里德拉夫中将在2010年7月的一次谈话中甚至表示,下一代轰炸机(NGB)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经“死亡”(dead)。
不仅如此,新型LRSA是否应该具备核打击能力在美国内也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而这对于该机今后是否隶属于全球打击司令部至关重要。如前所述,近年来美国军战略核武器威慑地位已有所下降,而这其中尤以战略轰炸机为甚,2009年美国国内甚至一度有人提议将传统的“三位一体”核力量体系转为把轰炸机摒除在外的“两位一体”。尽管经过多次争论和权衡,美国空军现役的B-2A和B-52H两种核轰炸机最终还是保留了核任务,但今后也将更加重视常规作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目前还不能完全断言LRSA今后将只用于常规作战,但至少可以说核打击已不再是该机首选和必备的任务。因此,目前美国军方拟议中的LRSAN口使顺利研制成功,最终是装备全球打击司令部还是空中作战司令部也还存在很大疑问。
鉴于上述原因,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今后能否如愿以偿地装备新一代具备核打击能力的远程轰炸机,还有待进一步观察。